苏轼凭啥被人们喜欢了近千年?看完这部8.7的纪录片,我总结了4点

苏轼凭啥被人们喜欢了近千年?看完这部8.7的纪录片,我总结了4点

记得在某期的《中国诗词大会》中,主持人董卿说有一个问卷调查:

“你最喜欢的诗人是谁?”

很多人的答案是:苏轼

其实,这个答案一点也不让人意外。

据说,有人粗略的统计过,在中国人心目中,苏轼的粉丝在所有诗人中数量最多

因为无论他走到哪里,他都可以和各地官员成为朋友,也可以和当地百姓打成一片。

就像他自己说的:“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在我看来,苏轼能够如此受人欢迎的原因,当然不仅是因为他善于交际,更多的是由于他的才华和人格魅力

苏东坡同样是我的偶像,为了找到他如此受欢迎的原因,这段时间,我读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后,又将大型人文历诗纪录片《苏东坡》看了两遍,然后,总结出了苏东坡身上受欢迎的4个美好品质。

1、文采斐然

苏轼凭啥被人们喜欢了近千年?看完这部8.7的纪录片,我总结了4点

苏轼的闪光点,始终绕不过他卓越的文采。

首先,作为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同时,苏轼也是写赋能手,如《赤壁赋》。

这里要重点说一下苏词,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的成就,甚至超过了苏文和苏诗。

因为苏轼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诗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像陆游、辛弃疾、元好问、袁宏道等,都明显受苏轼的影响。


不但如此,苏轼在书法、绘画方面也颇有造诣,他的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轼到底多有才?

据说,当时的文坛泰斗欧阳修曾对他儿子说:

“记着我的话,30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

果然,苏轼去世后的10年时间,大家都在谈论苏轼而不再谈论欧阳修。

苏轼的才华,由此可见一斑。


2、乐观豁达

苏轼凭啥被人们喜欢了近千年?看完这部8.7的纪录片,我总结了4点


苏轼的前30年,日子过得算食顺风顺水了,自身才华横溢,又得到了文坛泰斗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荐,很快,他就成了闻名遐迩的大文豪。

但随即,影响他人生走向的“

乌台诗案”发生了。

苏轼被官吏抓捆起来,在狱中,他被垢辱通宵

这对于像苏轼这样的高士来说,简直比凌迟还要残忍。

好在后来很多人帮他求情,让他得以保住一条性命。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到黄州。

这里的条件非常艰苦,苏轼名义上是官员,但实际上俸禄少得可怜,还要被人监视。

为了养活一家老小,苏轼把每个月的俸禄分成30份挂到房梁上,每天早上拿下一串来作为当日的花销,假如有剩余的再放到一个罐子里,留着改善生活。

可即便生活已经是如此拮据,苏轼一家的吃饭问题仍旧没有得到解决。

好在苏轼好友甚多,每每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有朋友来帮助他。

这个时候他的好友马梦得就来看他,并帮他向官府要到了一块官地,无偿借给苏轼耕种,苏轼于是在这块土地上耕种大麦,一家人因此才不至于挨饿。

由于这块地在黄州城东,还是一片坡地,加上苏东坡很崇拜白居易,于是苏轼将它取名“东坡”,随后,大名鼎鼎的“东坡居士”从此诞生。

也是在这片有些荒凉的土地上,苏轼写出了响彻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

这就是苏东坡,即使在困难面前,总是试着去吸收,而不是让环境吞噬自己。

正如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苏东坡最可爱之时,莫过于自食其力谋生活的时候。


3、心怀百姓


苏轼凭啥被人们喜欢了近千年?看完这部8.7的纪录片,我总结了4点


有人说,儒家的底色是济世救民,这一点,在苏轼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苏轼从京城到地方,不管在那儿,他心中都装着百姓,无论有能力还是没能力,他时刻都想着为百姓造福。

因此,不管是黄州,杭州,还是惠州,颍州,甚至最后被贬的儋州,都留下他勤政爱民的痕迹。

比如,他带领帮助百姓捕杀蝗虫;比如,他废除当地的封建陋习;又比如,他“处处筑苏堤”。

据说,苏轼一生筑过的长堤就有3条:

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西湖进行了疏浚,并筑堤。


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时,修长堤。


还有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时,筑的“白堤”。当时,由于杭州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湖水逐渐干涸,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于是,苏轼来杭第二年就率众疏浚西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后人称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


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选出了全球12位诞生于1001~2000年的千年英雄,而苏东坡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

《世界报》认为,苏东坡的从政生涯同他的诗文书画一样,都属于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评选者让-皮埃尔·朗日里耶先生在发表现场主旨演讲时称:

(苏东坡)这位“学者型官员”表现出了实干和行动精神。在六十四年的人生中,苏东坡经历了各种考验,先后或者同时担任了地方官、裁判官、工程师、水利专家、建筑师等等职务。他在政府部门供职,具有全面性的视野,修建了学校、大坝,还成立了公立医院。

苏东坡也是一千年之后我们认为的“有担当”的文学家。他的事业就是保卫贫苦人民的利益。他表达了对平民、受苦的人以及由于欠债或者走私的在押人员表示了同情。他了解农民的艰难处境,了解蝗虫灾害,明白饥荒的威胁,国家垄断造成缺盐的现实。他主张延缓农民偿还债务的期限,并取得了成效。


4、热爱生活


苏轼凭啥被人们喜欢了近千年?看完这部8.7的纪录片,我总结了4点


苏东坡晚年写过一首诗,算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其中两句是: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在大家看来,这三地其实皆是苏轼处于人生低谷,且生活条件最为艰苦的时候生活的地方,但是,他却将这三地作为自己建立平生功业的骄傲。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苏轼即使生活在异常艰难困苦的地方,但仍旧热爱生活的可贵品质。

比如在惠州谪居期间,苏东坡给弟弟苏辙写了一封信,他没有诉说生活艰辛,也未发泄贬谪带来的愤懑,而是分享一道最新发明的美食:烤羊脊骨。

在惠州,当时的菜场上每天只允许宰杀一头羊,苏轼是谪官,自然不能与其他官员争买羊肉,因此,他就嘱咐屠夫每天给他留下一些羊脊骨,然后烤熟来吃。

“得微肉于牙綮间,如食蟹螯逸。”

在黄州的时候,苏轼又发明了东坡饼和东坡肉。

他的《食猪肉》云: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即使在“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儋州,也依旧未能磨灭苏轼对生活的热情。


他与当地百姓打成一片,与他们讲故事,谈笑风生。

苏轼,永远都能将生活的细小琐事化为简单的快乐。


5.永不过气的偶像


苏轼凭啥被人们喜欢了近千年?看完这部8.7的纪录片,我总结了4点


作家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序中这样评价苏轼: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观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践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这可谓是对苏轼最全面细致的概括了。


纵观苏轼的一生,在得意时与民同乐,在落魄时仍怡然自得。

他文采斐然,乐观豁达,济世救民,热爱生活。


我想这就是苏轼能够成为永不过气的偶像的原因吧!


苏轼凭啥被人们喜欢了近千年?看完这部8.7的纪录片,我总结了4点


注:图片源自网络


参考来源:林语堂《苏东坡传》、纪录片《苏东坡》、360百科、《成都商报》


我是立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读书旅行茶,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