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张贤亮呢?

王乾


张贤亮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灵与肉》、《邢老汉和狗的故事》、《肖尔布拉克》、《初吻》等;中篇小说《河的子孙》、《龙种》、《土牢情话》、《无法苏醒》、《早安朋友》、《浪漫的黑炮》、《绿化树》、《青春期》、《一亿六》等;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我的菩提树》以及长篇文学性政论随笔《小说中国》;散文集有《飞越欧罗巴》、《边缘小品》、《小说编余》、《追求智慧》、《中国文人的另一种思路》等。曾多次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多次获得全国性文学刊物奖,有9部小说改编成电影电视搬上银幕:《牧马人》、《黑炮事件》、《肖尔布拉克》、《龙种》、《异想天开》、《我们是世界》、《男人的风格》、《老人与狗》、《河的子孙》。

他的大部分作品我读过,就没读过《浪漫的黑炮》、《一亿六》、《刑老汉和狗的故事》和很少的几篇散文。《绿化树》我几乎读的滚瓜烂熟,部分章节可以背诵下去。《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灵与肉》、《肖尔布拉克》、《河的子孙》也读过好多遍。

2004年,我去镇北堡西部影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张贤亮,简短的聊了几句,我当时给他说我可以把《绿化树》倒背如流,张贤亮听了很高兴,给我签名留念,并在影视城给我安排了个工作岗位,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成行,至今还遗憾不已。

张贤亮的青春年华是在劳改队度过的,人生最美好的岁月都在苦难中蹒跚而行,让人唏嘘而又感慨。但是,苦难积累起的厚重经历,成就了后来的张贤亮。

我曾经在张贤亮劳动过的地方转悠了一圈,探寻这片土地是怎样的一片土地,怎么能孕育出这么一位名扬中外的作家。我老在想,张贤亮的成就不单单是苦难积累起来的智慧的结果,应该还有这片土地中蕴藏的精灵熏染吧。不管怎么说,文革结束后的文学界硕果累累。尤其是张贤亮、路遥、从维熙、张承志、邓友梅、张洁等著名作家,给我们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精神食粮。人民记住了他们哪一代作家,历史也记住他们哪一代作家!

张贤亮在《绿化树》中说过这么一句话:艺术会使人陶醉,思想也会使人陶醉。如果艺术和思想都是上品,那么这就是双料的醇酒。我想如果把张贤亮留下的作品比作醇酒的话,也应该是双料的醇酒。

九十年代初,张贤亮又一次做出了出人意料的举动,他弃文从商,下海了。镇北堡是明清时代的边防城堡,张贤亮从这片荒凉中看到了商机,1993年张贤亮当起了华夏西部影视城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建立了镇北堡西部影城,在影视圈内颇有影响,有人称,张贤亮是一个成功的出卖荒凉的作家。

如何评价张贤亮呢?他不仅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更应该是一位具备商人素质的成功的企业家。





沙漠雨


张贤亮是中国当代争议最大的一个作家。

2014年9月27日下午,曾创作《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作家张贤亮走了。正如他说,“命运是无可选择的,我不讨厌戏剧性的人生,我的人生特别有传奇性,就像我写过的,这些东西都超乎想象,是非常荒诞的。”他的一生在劳改队、农场、牛棚里辗转,最终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人物,充满了传奇色彩。


坎坷的际遇

张贤亮出生于南京一个富贵之家,他的童年是在上海一座花园洋房里度过的,祖父是外交官,父亲毕业于哈佛商学院,开过工厂,做过证券交易,母亲燕京大学毕业,他是张家唯一的男孩。

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张贤亮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划为“右派分子”,“劳动改造”长达22年。



他在长期的体力劳动中,经历了肉体和心灵的变化。他先集中对自我灵魂的严峻拷问,表达出现实社会中人经过艰难熬炼和痛苦洗礼后的反思,继而又从道德、历史、哲学的高度审视自己既往的人生历程,从充满苦难的人生中体悟新的人生境界,达到精神的升华。

从青春少年到沧桑中年,20多年间张贤亮从未放弃写作,1979年在连续发表三篇小说之后,张贤亮声名鹊起。80年代《绿化树》《灵与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作品影响了一代人,被译成3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

张贤亮的小说,于注重意境创造的同时,还很注重诗情的发掘与抒发。他的小说不追求奇异的、曲折的、引人入胜的情节,却追求那种有力量的情节,有心量容量的情节,尤其是有诗情的情节。因此,张贤亮的小说中洋溢着不能抑制的诗情。

“性”与“饥饿”

张贤亮的小说从“饥饿”和“性”的角度揭示出生命本能的需求,实现了人类对自身本质的不同程度地反思。这样,小说的思想内容在“饥饿”和“性”的基础上得到了根本性地挖掘。

《绿化树》从“饥饿”的角度揭示了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存环境,此时漫及全国的大饥荒正严重威胁着每个地区。

作者在文中不厌其烦地也是无以加复地描写了人的“饥饿感”。“饥饿会变成一种有重量、有体积的实体,在胃里横冲直闯;还会发出声音,向全身的每一根神经呼喊:要吃!要吃!要吃!……”张贤亮的小说到处充满着这样饿的气氛,既附和着当时的时代,又能使人从物质的视角引起对社会现实而有意义的反思。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第一次揭开了超越“动物性”的神秘面纱,用一种更高层次生命的本能需求来反思历史、社会发展过程中被忽视而又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它从人性的角度阐述人的本质和人性的被扭曲、异化及还原,展示了理性的追求,信仰的重现与精神的超越。

在缺乏文化的地方,在缺乏文化的人身上,全然没有爱情的一切温文尔雅,没有那一套温文尔雅的繁文缛节,只有那最原始的,也是最基本的情欲。(《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这些不但浸透了作家的审美观念,而且也包含了作家的生命观念,具有反思意义的哲理性。把其摆在那个特定的时代、社会和人文环境的大背景中去考察,我们就会发现有着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历史及文化的反思意义。这是一个更高更深层次上对那个扼杀人性的非常时代进行更深刻、更有力的否定与批判。

从文学到市场

张贤亮的成就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张贤亮基本上是弃文从商,创办了银川镇北堡西部影城。

张贤亮并不避讳自己的创作在上世纪90年代处于休眠状态,他称自己是“华丽的转身”,从文学跳入市场,用此前获得的70多万版税办起了影视城。那会儿他在想,宁夏能搞什么第三产业?他想到了劳改时的南梁农场,那里的荒凉恰好适合拍电影,于是谢晋的《牧马人》、陈凯歌的《黄土地》,张艺谋的《红高粱》,冯小宁的《红河谷》,《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等作品也是在那里拍摄的。这个地方几乎成了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外景拍摄地。

从贵族变成劳改犯,历经几次大劫难都不死后成了一名大作家,接着走上红地毯成了政治明星,最后又变成商海大亨的经历几乎是一部传奇。


一往文学


《红高粱》走红时,宁夏人有这样一句话,张家出了两大流氓,张x某和张贤亮。

那个时候人们的观点不同,认为《红高粱》就是一部烂片加流氓片,能评国际电影金奖就是丢中国的人。不然,《红高粱》是一部抗日爱国电影,洽洽反应了一个最底层的卖酒的“下三滥”女人也知道爱国,抱着自己酿的红高粱酒和日本鬼子同归于尽。不光是国难当头匹夫有责,“贱女”也有责。

张贤亮裴声于中国大地的著名作家,生前任宁夏作协主席,镇北堡影视城董事长。代表作有中国版的《灵与肉》,《牧马人》等文学作品。

九十年代张贤亮高瞻远瞩,成功的创建了宁夏镇北堡影视城,电影《红高粱》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

张贤亮邓友梅是同一时代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很受读者欢迎,《小说月报》和一些大型文学刊物经常连载他们的小说,我就是一个忠实粉丝,不过年代久了一句也想不起来了。

但是该回味还是值得回味!


大漠甘露5


因为是中文系的学生,所以今天我从文学的方面来评价张贤亮。张贤亮,生于1936年,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被化为“右派分子”,主要作品有《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在被下放到银川郊区的西湖农场,他“心灵的深处总有一个孤独感的内核”,这也是成就他的财富。


北大的陈晓明教授曾评价张贤亮,他的小说的特色是运用直接性的、批判性的、控诉性的表达手法,进入到反思性的层面,在反思之中大量审视知识分子的自我内心。在我看来,张贤亮在文学史上虽有很大的争议,却也是文学绕不过的一位重要作家。

在张贤亮身上有众多争议点,文学上便是他的作品中大胆的性描写,他是所属时代最早描写性的作家,但是在文学圈的学者却不认为他所描写的是低俗的。张贤亮的作品着重对爱情与性进行描写,但是另一方面,他的作品也展现了“人从精神和肉体的挣扎、自我禁锢再到发泄的过程。”



晓晓5031


张贤亮:将荒漠变成金山,他是作家,更是创业家!

张贤亮在1957年因发表长诗《大风歌》,被打为右派分子,押送劳动改造,一改就是22年。一次赶集中,他发现了镇北堡,并把它写进《绿化树》,书中提到,这里很适合拍电影。

他在1980年第一次把镇北堡推荐出去。张艺谋拍摄《一个和八个》,是他指的路。次年,导演谢晋将张贤亮的作品《灵与肉》,改编为电影《牧马人》,张又把镇北堡推了出去。

1993年,镇北堡已经拍了5-6部电影,名气逐渐起来。中央出台政策,要求事业单位办“三产”,张贤亮是宁夏文联的主席,文联办企业,他想能否在镇北堡办一个影城?

他此前卖外文译本,赚了78万元,1993年,西部影城成立。刚成立没有任何利润,全部的债务压在张贤亮身上,如果不把企业办好,他就只能破产。

最初,镇北堡靠拍电影出名,所以他走的是传统路线,把影城当做拍摄基地,后来他发现,这是一个夕阳产业,必须变革。侏罗纪公园电影上映,他看了后了解到,许多场景都是特效做的,根本用不着影城。

他觉得,传统影城的模式没前途。因此,他免费提供场地,借助剧组留下的造型,吸引游客观看,然后卖门票赚钱。

保留荒凉特色,不建景点,让剧组自己搭。剧组拍完后,场景不会作废,简陋材料会被更换,固化为永久性景点。随后几年,张贤亮用低廉的价格,大量收购真正的明清建筑散件,如建筑、家具、陈设,充实到场景中。

1995年,张贤亮摆脱了负债经营,再过一年,镇北堡已接待近40个剧组拍摄,内部景点也随之增多。1999年,张建造绣楼、都督府;2000年又修缮清城城门,接待150位驻华大使,景区知名度随之提高。

《大话西游》2001年上映,结尾处周星驰与朱茵深情一吻,脚下的那座黄土城,便是镇北堡的一处景点。隔年,镇北堡便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利用文人效应,他接受过多次采访,中央媒体以及德国、瑞典、法国、新加坡及港台地区的电视、报刊也都对其做过访问。

2003年,影城步入正轨,景点数量继续扩充。2004年,凭借在影视界积累的影响力,张贤亮召开了国内“首届民营影视企业高峰论坛”。后来几年,张贤亮开始完善景区服务功能,如2008年建造马缨花休闲中心。到2009年,西部影城成为AAAAA级景区。

目前,影城每年接受的游客大概40-50万人次,门票价格约100元,因此计算,年营业额为4000-5000万元,再加上各种管理费,影城的利润比较可观。有机构统计,镇北堡西部影城的总资产超过2亿元。


跪射俑


张贤亮先生是著名的小说家,也是成功的文化商人,在中国文学史、中国商业史、中国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篇章,都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1、他是命运坎坷之人。他是大户人家的孩子,母亲是很优雅的女性。他专门写文章,讲述她的母亲,让我对他的母亲肃然起敬。命运转折,遭遇磨难,他母亲仍能保持上海滩富贵的优雅,很让人感慨。他本人更是命运多舛,从一个公子哥到人间最底层,受尽困厄,历尽苦难。他从右派到社会,已经40岁。他多次强调他在40岁以前没有碰过女人,他的人生其实是从40岁才开始。即使这样,他的成就非常巨大,让人景仰。

2、张贤亮的可贵之处是受尽苦难,但不抱怨苦难。这和伟大的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一样,陀思妥耶斯基等人24岁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人生遭遇难以想象的苦难,但他们感谢苦难,歌颂苦难,让人动容,成为文学高峰。张贤亮也是这样的情况,他的《灵与肉》,也就是被谢晋改编拍成电影的《牧马人》,最近90后突然追捧,非常火爆。这部作品很好地反映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仇恨,只有深沉的爱,很感人。他的理论水平也很高,能大段背诵引用《资本论》。李泽厚在他的名著思想史论里,谈到一个场景。在一次会上,张贤亮用马克思的《资本论》阐述观点,让理论大家李泽厚很惊奇,会后问他大量引用,是不是带有讽刺的意味,张贤亮严肃回答说,当时没有书看,只能看《资本论》,让李泽厚非常感慨。

3、张贤亮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是他的自传小说。他的《绿化树》、《男人一半是女人》等等,很深刻,这也是他的生活写照。刚开始读时,正是学生时代,带有猎奇心理读的。后来又读几遍,才读出张贤亮的本意。他用文学又哲学的语言,解剖人性,赞美爱情,歌颂女性,在中国文学中是一朵奇葩,没有人能象他那样写得生动,写得深刻,难以超越。

4、文人经商,是贬义词,很难成功。但张贤亮放着宁夏作协主席不当,搞起来出卖荒凉的生意。这是异想天开的想法,但张贤亮能把它做成生意,非常了不起。成功后,引发很多人和机构效仿。他的文化生意做得很大,业绩也很显赫,是个难得的人才。

5、张贤亮的价值,很多年后,还会引起热议。他是中国历史的符号,也是中国人性格和精神的写照。将来的人们还会研究他这个历史标本,研究他的思想,研究他的情感,当然还有文学和经商理念。他的文字力度象刀子,但又很流畅轻柔,还没有一个作家能达到他那样的思想高度。《习惯死亡》是小说?但怎么看又是哲学?可文体是小说。也可能我们读不透里面的奥义。

6、张贤亮离世几年了,但我们真的没有理解他。也许我们学识浅薄,无法解读他。他人很谦和,也是好人。也宁夏,为中国留下很多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


徒步上路的人文地理


张贤亮非常有才华,因为反右期间写的大风歌,坐牢22年,由风华正茂变为两鬓斑白,一般人坐牢这么久会疯掉的!可是张老师却利用这些时间沉淀积累和思考,文学涵养得到进一步加强,所以出来后写了一大批具有思想深度和时代烙印的作品,绿化树,灵与肉等作品时代烙印强烈,但有很深的哲学意味和批判精神!肖尔布拉克等中篇写的也非常棒!当代作家的文字能如此深刻犀利直指人心,我认为只有张承志,史铁生和张贤亮了,写出的是那种读了之后让你浑身战栗深入思索的文字。

当然了张老师比较好色,但是"好色而不吝啬,风流而不下流"。张老师年轻时候很帅,为人大气大方,40多岁后经过岁月磨砺反而更有成熟魅力,对女性慷慨大方怜爱有加,所以才把铁凝迷的五迷三道😄他也是当代知名作家中最有钱的,宁夏影视城为他积累了大量财富,张老师说要通过女人把失去的岁月追回来,他做到了...



用户91950089752


张贤亮的小说

他写性是反讽环境的恶劣,

恶劣到人与环境无争,

只能本能的追求性了。

张贤亮写性并不为歌颂爱情,

打着歌颂爱情的幌子而已。

一个被贬下放没有出头之日的人,

考虑最多的是命运何以至此,

这种思索不便表现,

只好一个劲地写性。

这也是张贤亮小说的局限,

是小说无法伟大的缘故。

很多小说都是这个套路,

公子遇难,小姐来救。

终于获得爱情。

至于那个难,

是个什么难。

免谈腼腆面瘫绵团——


我说你听你说我听


张贤亮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张贤亮身世坎坷,‍‍他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家庭背景,父母都是民国时的‍‍重要人物,母亲是‍‍著名的大学老师,‍‍是书香门第出身,‍‍但是因为共和国见证之后,‍‍在政治运动中,张亮受到冲击,‍‍因为出言不逊,‍‍他因言获罪,‍‍后来在‍‍长期的压抑当中,度过了漫长的青春,所以说改革开放以后张贤亮的小说,‍‍最主要的主题就是写‍‍压抑‍‍性的压抑,思想压抑以及情感的压抑,‍‍张贤亮的作品,不管是灵与肉还是‍‍男人,一半是女人,‍‍或者后来创作的习惯死亡,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到那样一种对于生命强烈抑制的渴望,‍‍对于‍‍苦难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生活的热情,‍‍张贤亮曾经苦读资本论认为‍‍通过马克思主义和资本论,可以解读社会历史的发展,‍‍他也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唤醒更多人关注历史的苦难,‍‍而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个体,能动性很强,很有想法的文人,‍‍那以后张贤亮加入了商品经济的大潮,开始经商,‍‍他在‍‍宁夏‍‍银川创立了‍‍镇北堡影视城,‍‍开创了商人文人相结合的‍‍路线‍‍也正因此。

‍‍一直到去世,张都是一个‍‍富豪文人的形象,立足于在社会上的,‍‍他与不同作家,评论家和各种社会文化名流的交往,‍‍也早就成为了文坛的佳话,‍‍不过张贤亮也是一个很有争议性作假,一方面出于他的写作‍‍里面有大量的性描写,有很多看起来非常直男癌的叙述,‍‍这样一些人对于张亮的作品其实报一些不满,或者说是不理解,‍‍但是这一切都不能‍‍掩盖他作为一个重要作家在文学上的地位,‍‍他曾经的写作为唤醒‍‍国人对人性的觉醒,其实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也正因此,‍‍他作为文坛里‍‍伤痕叙事的一种加强版的存在,‍‍本身就是有很高的文学史价值的。‍


黄帅


张贤亮没有劳改史,西湖农场系省劳教所,后为公检法的干部学校,1971年转为国营农场,位于银川郊区,现己发展到市区了,农场工作是艰苦点,但决不是劳改犯,这里培养了很多人才,走出去的干部成千上万,不要歪曲历史事实,我也在这里工作过十三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