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封控、上門排查、物資供應、心理疏導、應急處置……社區書記的身影,在這裡!

武漢有3000多個社區,一個社區就是一個疫情防控的堡壘。社區基層黨組織發揮政治引領作用,社區書記衝鋒在前、堅守一線,做社區群眾“主心骨”。從小區進出到上門排查、從物資供應到心理疏導、從衛生檢疫到應急處置……他們日夜忙碌,既是守護者也是貼心人,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守嚴守牢社區這道防線。

把電話號碼貼在樓棟裡,封控不講情面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礄口區漢中街,一對“85後”社區書記夫妻為居民拉上“防護線”。

歐陽誠今年35歲,是牌樓社區的黨委書記,他的妻子吳境是尚義社區的黨委專職副書記。疫情發生後,他們一直堅守各自社區戰疫一線。

牌樓社區成立於2013年,有2774戶居民。歐陽誠把社區所有工作人員的電話號碼全部打印出來,一張一張貼在每個樓棟的大廳裡。他的妻子工作的社區是老舊社區,入戶摸排只能爬樓梯,每天拿著小喇叭走街串巷,叮囑督促社區居民多通風、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

從2月6日開始,江夏區湖泗街王通村支部書記胡世林就在微信群中連續發佈防控信息。“胡書記的媽媽要出門,都被他拒絕了,任何人都不給情面。”有的村民這樣說起這位守門人。

“起初有村民想出去買東西,我們一邊宣傳阻止,一邊組建了微信群,想方設法解決村民所需物資。大家都在微信群裡,有事說一聲就行。”這些時,胡世林為村裡的封控,忙得腳不沾地。

社區是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這道關口必須守牢。測體溫、看證件、登記身份證號,不管誰要進出都一樣。在漢陽區五里墩街五福里社區封控點,對人車進出,都嚴格進行“兩查一登記”。“就連我,都不能靠‘刷臉’過關,不能說我們都是老熟人,就不看證件了。哪怕每天進出小區,跑十幾趟,每次都要認真測體溫、登記。” 五福里社區書記鍾曦告訴記者。

在黃陂三里橋街王家墩村,黨支部書記潘運清帶著村“兩委”挨家挨戶做工作,組織帶領在村裡的25名黨員每日入戶測量體溫、宣傳防疫知識、進行衛生消殺、在路口執勤。進村路口晚上執勤,全部都是黨員上崗,嚴守路口,鐵面無私。多虧這個“不講情面”的基層黨組織,全村沒有一例發熱患者。

“我們是社區守護人,工作很重要,必須守嚴守牢。”“只要大家平安,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從社區書記們的口中,總能聽到這樣的話語。

發動鄰里互助,做好居民生活的“服務員”

“這種藥沒買到,我們再去給您找。這是其他藥和醫保卡,您記得收好。”青山區白玉山街康達社區書記柳莉剛登記完居民們的訂菜需求,就急匆匆趕往臨近居委會的一個門棟,一口氣爬上6樓給居民送藥。

將藥交給居民後,她又叮囑怎樣團購菜,什麼時候能買到肉,一一交代過後才轉身離開。下到3樓時,她還不忘順手將一戶居民放在樓梯轉角的生活垃圾帶走。

40多天來,雨衣、套鞋和口罩,成了柳莉上班時“標配”的防護裝備。“每天路走得多白玉山街康達社區是典型的老舊社區,半數以上是65歲以上的老人,其中還有不少獨居、空巢老人。這些天來,柳莉和社區同事、下沉黨員等一起,每天至少要幫居民們訂購100來份蔬菜,多的時候要訂200多份。

柳莉還做得“很過細”:“菜到了之後我們要先看一看,把不新鮮的葉子去掉,再分裝成一份份。”給最困難的獨居、空巢老人家送魚,柳莉還為他們搭配一些麵條和青菜,“這樣老人們拿到就能下鍋,煮湯、下面都很方便。”

保證居民生活供應才能安民心,才能使封控得到保證。3月1日下午,在江漢區民意街多聞社區,社區自辦便民超市又進回一批貨物,辦事處大廳裡堆滿了食用油、蔬菜、大米等物資。

“手機團購對老人來說有困難,所以我們就在社區提供便民買菜服務。”社區書記田霖急匆匆地把每份菜用塑料袋打包好,附上超市小票,種類、重量、價格一清二楚。

對於行動不便的居民,田霖和同事會單獨將物資送上門。多聞社區居民中老年人佔近四成,為保障每位居民的正常生活,每次進貨他們要尋遍好幾家超市。

訴求一件件解決,用鄉音廣播做“心靈按摩”

守住大門也要守住“心理防線”。特殊時期,社區作為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天天同居民打交道,急群眾之所急、憂群眾之所憂,做好群眾的貼心人。

3月2日,已經治癒出院身在隔離點的劉先生說,等他回家了,一定要好好向張淑靜書記道聲謝。在劉先生病情最嚴重的時候,武昌區南湖街中央花園社區黨委書記張淑靜不僅從行動上給了他定心丸,還隔天就打電話來詢問他的身體情況,鼓勵他。

一碗方便麵、兩部手機、一臺電腦,事情太多,這些天,洪山區珞南街洪珞社區“臨時書記”黃恆只能“一心多用”。

由於原有的工作人員病倒,社區幾近“停擺”,街道黨政辦工作人員黃恆主動請纓,當起了社區“辦事的人”。“我們老的老小的小,怎麼出門買菜?冰箱都要空了,你們終於來了。”“我們家病人藥不能停,說好的怎麼都不送。”……面對居民的困難,黃恆一條條整理訴求、一件件解決,每天處理近300個電話。

黃恆患有腰椎間盤突出,腰疼得難受時,他就乾脆躺在辦公室地板上幹活,一邊安排工作,一邊接居民電話。

這些天,江漢區萬松街商務區第一社區的孤寡老人、困難家庭和行動不便的居民都會收到一張粉色心形卡片,讓他們倍感溫馨。

“街坊鄰居一條心,抗擊疫情有信心!”“守望相助抗肺炎,眾志成城護家園!” 社區書記葉翠和同事把加油鼓勁的語句寫在卡片上,與愛心蔬菜一同送往居民家中。

爬樓送菜、鄉音廣播、入戶排查……江夏區紙坊街中建三局二公司社區裡的10名“娘子軍”守護著6000居民,社區書記魏萍遙說:“我們都是黨員,義不容辭。”

這群社區“娘子軍”每天忙得腳不沾地,除了為居民做好生活保障服務,她們還想著法子給居民做“心靈按摩”。

在魏萍遙的帶領下,她們發揮各自“語言天賦”,用各種鄉音廣播防疫知識,“我們這裡有四川籍居民,聽到鄉音覺得親切些,讓他們不那麼悶。特殊時期,社區更是成為居民群眾的依靠。”魏萍遙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