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月4日,美國正式啟動“星球大戰計劃”


冷戰後期,蘇聯擁有比美國更加強大的核攻擊力量,美國朝野普遍擔憂“核平衡”將要被打破,因而迫切希望建立有效的反導彈系統,來保證其戰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可靠的威懾能力,維持其核優勢。“星球大戰計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圖為1985年美蘇兩國領導人會面。

“星球大戰”計劃源自羅納德•里根在1983年3月23日的一次著名演說。演說核心內容是:以各種手段攻擊敵方的外太空的洲際戰略導彈和外太空航天器,以防止敵對國家對美國及其盟國發動的核打擊。其技術手段包括在外太空和地面部署高能定向武器或常規打擊武器,在敵方戰略導彈來襲的各個階段進行多層次的攔截。

1985年1月4日由美國政府正式立項啟動,定名為:反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戰略防禦計劃,原計劃於1994年開始部署。其預算高達1兆億美元。

計劃由“洲際彈道導彈防禦計劃”和“反衛星計劃”兩部分組成。攔截系統由天基偵察衛星、天基反導彈衛星組成第一道防線,用常規彈頭或定向武器攻擊在發射和穿越大氣層階段的戰略導彈;由陸基或艦載激光武器摧毀穿出大氣層的分離彈頭;由天基定向武器、電磁動能武器或陸基或艦載激光武器攻擊在再入大氣層前階段飛行的核彈頭;用反導導彈、動能武器、粒子束等武器摧毀重返大氣層後的“漏網之魚”。圖為當年關於星球大戰計劃的想象圖。

由於星球大戰計劃的費用昂貴和技術難度大,許多計劃中的項目,最終無限期延長甚至終止。加上蘇聯於1991年解體,美國在已經花費了近千億美元的費用後,於20世紀90年代宣佈中止“星球大戰計劃”相關資源縮編改組為彈道導彈防禦組織,之後2002年又再次改為導彈防禦局。圖為作為計劃一部分的海軍實驗室的激光衛星模型機。


隨著一些文件檔案的公開,部分研究者認為所謂“星球大戰計劃”是一場徹底的騙局,只是美國政府為了拖垮蘇聯而採取的一種宣傳手段而已。但五角大樓聲稱,計劃之所以沒實施,是因為存在技術缺陷,而非外界所說的騙局。但無論如何,該計劃的部分成果至今仍在發揮作用。該計劃也成為里根總統最重要的歷史成績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