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皋老街—溇港核心区的明珠(徐世尧文)

义皋老街—溇港核心区的明珠(徐世尧文)


义皋老街—溇港核心区的明珠(徐世尧文)

微雪后的义皋溇港古村落


义皋老街—溇港核心区的明珠(徐世尧文)

义皋尚义桥

汉元始时期,太湖水患严重,沿岸地势低洼,菰草弥望,村庄常常被倒灌的湖水淹没,庄稼歉收,百姓流离失所。为治理水害,苏州有位叫皋伯通的豪士,心怀慈悲,发动民众筑塘修堤以阻挡水害。后人为纪念皋伯通,太湖南岸留下了许多以“皋”冠名的地方,诸如“皋塘”、“南皋桥”、“北皋桥”等。义皋也在其中,宋《嘉泰吴兴志》、湖州府县志有相关记载。

太湖溇港于2016年成功申报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纪录片“溇港”在央视四套播出。作为溇港的核心区域,义皋被列入浙江省传统古村落保护行列,溇港文化馆、古代铜镜馆、溇港书报馆等展馆相继在义皋建立。随之,多家国家级部门、机构和相关院校在此设立教育研究基地,义皋已声名远扬。


义皋老街—溇港核心区的明珠(徐世尧文)

油菜花开的义皋溇


义皋老街—溇港核心区的明珠(徐世尧文)

义皋古村落傍倚着美丽的南太湖

然而,义皋老街依然是老百姓心中嵌得很深,沧海桑田抹不去他们对老街的敬畏和思恋。在紧傍太湖的义皋村委会议室里,几位世代居住湖滨的老人,滔滔不绝地聊起了老街的前世今生。

义皋老街呈东西走向,只要步行几分钟,即可走到烟波浩淼的南太湖大堤,陈溇、义皋两条溇港穿过古老的水闸,悠悠连结三万六千顷的波涛。老街长度200多米,街道宽约2米,以义皋标志古建筑尚义桥为中心,民国后期至解放初有各类店铺60余家。

慢慢呷了口茶,悠悠地吸着烟,老人们仿佛踏入了六七十年前的老街。尚义桥西堍的鱼行,每天清晨总是非常闹猛,窄小的溇港里停满了各类渔船,渔民们把刚捕获的鲜活鱼虾过秤给鱼行,然后就到茶馆店喝茶聊天。不长的街面上当铺、米行、铁匠铺等商店应有尽有,老字号店铺有许氏开设的“人和堂药铺”、“张思贤茶馆店”。而沈炳泉的“老百坦软糕”、“徐桂生野鸭店”、“蔡跃亭豆腐浆”、“杨顺金小馄饨”、“王巧英茴香豆”等糕点熟菜,那些旧时的味道,燃起了人们久违的食欲。

自民国以来,义皋老街就是乡镇政府驻地,有财税、信用社、邮电所、医院、招待所等各类机构,老街上的人们相互熟悉,相互帮衬,办事非常方便。老人还记得供销社的大众食堂内开了个照相馆,一位叫朱连根的办事员,每天背着一个小箱子,步行于义皋至织里的乡间小路上,传递供销社的信件文书和零小物品。老街上还设有民间消防队,附近村域凡发生火灾,志愿者即全力以赴扑救,而对受灾人家,街坊邻居纷纷送粮食,送衣被,开展爱心救助。1974年,太湖人民公社机关从义皋迁移至幻溇,相关单位也随后迁走,但老街的商市依然兴旺。


义皋老街—溇港核心区的明珠(徐世尧文)

溇港老照片


义皋老街—溇港核心区的明珠(徐世尧文)

改造前的义皋老街

古桥、老宅、寺庙,是构成义皋老街的重要历史元素。兴善寺始建于吴越国时期,陈溇庙、朱家祠堂均有历史年份。“王路聿新遵礼义,君恩浩荡及江皋”,常胜塘桥与朱元璋部将常遇春的传说有关,尚义桥东侧曾有元末遗存的一块石碑,传说常遇春当年背负这块石头逃避元朝追兵,雨点般飞来的箭矢,都被此石挡落。而义皋南侧的太平塘桥,是北塘河上现存唯一的清代五孔石梁桥。

义皋村民中有“陈家牌楼范家厅,朱家祠堂三进深”的顺口溜。范家厅建于清道光咸丰年间,属于范氏私宅,现已改为“崇义堂”展馆,是湖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渊源可追溯到北宋名臣范仲淹及其子嗣。“慎修思永”、“型仁讲让”的砖雕门楼,常常让众多游客驻足凝思。陈氏石牌坊“文革”时期尚存,为朝廷赐予陈氏家族的贞洁牌坊。老街上还有保存完好的明太祖部将开挖的运粮河,犹如一根练带横穿古村全境。


义皋老街—溇港核心区的明珠(徐世尧文)

雪中的范家大厅


义皋老街—溇港核心区的明珠(徐世尧文)

雪中的范家大厅


义皋老街—溇港核心区的明珠(徐世尧文)

修缮一新的范家大厅

义皋为太湖溇港区域的重要集镇。旧时,到义皋赶集者的范围东至新浦村,西至金溇,南到陈家兜。老街上有开往南浔、湖州的航船,途中摇橹要三个小时。1971年,义皋生产大队购买了开往湖州的小轮船,人们到城里购物、售卖农副产品更加方便。1995年太湖边的乡村公路通了汽车,此后老街上的航船、轮船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义皋古镇饱经岁月沧桑。历史上,无数次的洪涝干旱侵扰湖滨,兵荒战乱殃及这座水乡小镇。抗战期间,日军飞机在集镇扔下多枚炸弹,炸死、打死无辜群众十多人。老人们还记得,有一村民被日寇诬陷通抗日组织,鬼子让其自掘土坑,然后逼迫其跳入坑中,用泥土活埋而死,惨无人道。为控制老百姓的自由行走,日军还在尚义桥上修筑了炮楼,随时盘查过往行人的良民证,稍有怀疑,即扣押拷问。人们难于忘却亡国奴的耻辱。

老街的民众历来重视教育。民国时期,在范家大厅内开设私塾,聘请谢溇村的董礼泉老先生教授国学知识,受教学生有数十人。1950年办起了义皋完小,同时还有成年人扫除文育教育的夜校。1970年办起了义皋中学(初中),许晓婷、李坤荣、邓延超、章伦山等老师任教并主持校务,为古镇培养了一批批人才。


义皋老街—溇港核心区的明珠(徐世尧文)

崇义坊


义皋老街—溇港核心区的明珠(徐世尧文)

修缮一新的河沿民居

“村以溇名,自古乡民崇礼义”。溇港成功申遗后的义皋老街,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予以修缮保护,吴氏周氏等老宅修旧如旧,义皋书场古色古香,缓缓流动的溇港水更加清灵。范家大厅前竖立了刘关张“桃园结义”雕塑、文化广场上塑造了梁鸿孟光“举案齐眉”的典故,两座古典庄重的石牌坊立于村庄中心,更彰显这座以“义”冠名古镇的文化内涵。

赠书,剪纸,写春联。2017年以来,溇港民俗文化节成功地举办了三届,打年糕、爆米花,民间文化的艺术气息,浓浓地感染着溇区村民和四方宾客。古色古香的游客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义皋老街已成为人们旅游观光,专家学者考察研究溇港文化的胜地。

“数声鸿雁雨初歇,七十二峰青自然”。义皋犹如一颗古老明珠,在太湖溇港的皇冠上熠熠生辉。


义皋老街—溇港核心区的明珠(徐世尧文)

太平塘桥(历史上是义皋通往织里镇的要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