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为什么在日本宣布投降后,还要出兵占领千岛群岛,斯大林这样做目的是什么呢?

有挡CVT变速箱发明人


日俄关系有争议的领土,就是俄罗斯千岛群岛以南与日本北海道东北部之间的四个岛屿,他们分别是库纳施尔岛,伊图鲁普岛,赫巴马伊群岛,施科坦岛。(日本称国后岛,称择捉岛,齿舞群岛,称色丹岛)。

日方叫“北方四岛”,而俄方叫“南千岛群岛”,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是日本和俄罗斯关系的一个重要不稳定因素。

此前,俄罗斯总统普京还在宣布要对南千岛群岛进行开发,而日本却想要要回南千岛群岛,不断引发争议,那么,南千岛群岛到底属于谁的?当时斯大林为何在日本投降后还要出兵占领呢?

南千岛群岛的归属性问题,并不简简单单是一个政治军事问题,它也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在历史上,其实是俄罗斯比日本更早发现了千岛群岛,并且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统治。

但是近代以来,随着日本的崛起,对于其本土外的南千岛群岛,甚至是库页岛在内的领土都产生了觊觎,在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中,日本最终打败俄国,不但夺取了南千岛群岛,还占领了库页岛的南半部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因为违反协议退出协约国阵容,在战后遭到了欧美国家的封闭,在此时,日本逼迫苏俄签订《日苏基本条约》,再次承认南千岛群岛为日本领土。

在此后日本想要夺回南千岛群岛的时候,都是以此为法理基础,认为南千岛群岛是日本的,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南千岛群岛最早是俄国开发,而现在又被俄罗斯占领的局面。

这都归功于斯大林在二战结束时的对日政策,直接派兵夺回了南千岛群岛。

在二战初期,日苏之间是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的,曾经日本觊觎苏联的资源,想要北上攻打苏联,但是苏联认为如果以后与德国开战,可能会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因此积极于日本达成和解,1941年时日苏签订《日苏中立条约》,使得日本选择了南下攻打东南亚。

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计划,苏德战争爆发,当年年底日本发动“虎虎虎”计划,偷袭美国珍珠港,使得太平洋战争爆发,在此期间,德意日三国组成轴心国,英美苏等国联合在一起。

虽然在阵容上,日苏分属两个阵容,但是在两国具体关系时,一直到德国投降之前,两国都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

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进展并不算太顺利,遭到了日本的强烈抵抗,美军损失也比较大,因此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中,美国极力争取苏联能够参加到对日作战中,希望苏联能够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内对日宣战,为此,美国给了苏联很多好处,甚至很多内容其他国家在之前并不知情。

其中就有,将千岛群岛以及库页岛南部附近的岛屿归还给苏联,而在对日本的实际占领中,还是应该跟对德国一样的分区占领的策略,北纬38度以北归苏联占领,38度以南由美军占领。

如果战争按照这个步骤发展的话,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是美国在研发出原子弹后就改变了主意,先是对日本扔下原子弹后,与日本达成协议,完成单独占领。

这无疑是摆了苏联一道,随即苏联展开对日本的报复,一方面将在东北俘虏的关东军战俘全部运往西伯利亚干苦力,而对于土地,则采取武力夺取,从8月18日后的半个月内,苏联将雅尔塔协定中划给苏联的部分全部攻下。

可以说,美国玩的比较埋汰,苏联玩的也不吃亏,只不过碍于当时美国原子弹的威慑,苏联不得不暂时选择妥协,而没有对日本进行分区占领,否则,日本的处境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在战争结束后的《波茨坦公告》,已经是白纸黑字的将南千岛群岛划给了苏联,1947年苏联将整个千岛群岛都划到苏联版图。

一直到现在,南千岛群岛都是俄罗斯震慑日本的一个钉子,牢牢地占据在日本的北方。


史论纵横


斯大林,这个格鲁吉亚农夫出身的人,确实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玩弄偷天换日的本事令人叹为观止,居然一度蒙蔽了美国人。

在日本刚吃完人类史上的第一颗原子弹之后,当局者曾抱着斯大林出面调停战争的幻想彻底破灭了,一百五十多万苏联红军在斯大林的一声号令下,趁日本倒下之际兵分三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已经成破鼓皇军。

斯大林和罗斯福及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间,对日作战已经做了明确的分工,苏联负责歼灭东北的关东军,而美国负责进攻日本本土。但是,对于朝鲜半岛的日军,到底由谁负责并没有做出明确分工。

当苏联红军顺利进入北朝鲜并占领了平壤后,立即乘势南下。而此时的日本内阁已经传出了接受无条件投降的消息,无法抽出兵力进入南朝鲜的美国这下子开始着急了,担心苏联独占朝鲜后会危及到美国在远东的利益。

于是病急乱投医,美国决定向斯大林作出提议,规定苏军负责“三八线”以北,美军负责“三八线”以南,分别处理日军战事问题。但是,“三八线”以北的战线的长度美国并没有做出明确的界限。而一个国家的主权至此被美苏分割成了两半,也为日后的朝鲜战争埋下了伏笔。

令美国没想到的是,斯大林并没有耍性子,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美国以“三八线”作为双方分界线的单方提议,心想着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到时候你美国可别出尔反尔。

斯大林认为,如果按照美国的提议,实际上三八线向东延伸过去不仅包括了日本的千岛群岛,而且还包括了日本本土北海道及福岛等一大批日本国土,都划到了“三八线”以北地区下,斯大林可以说捡了个大便宜。

就在日本投降后的第三天凌晨,斯大林命令苏军尽快将苏联为数不多的出海口千岛群岛拿下,虽然在雅尔塔会议上已经千岛群岛作为了苏联对日作战的交换条件,但是肉迟迟未到口,斯大林只能亲自来摘,只不过吃相有点不雅而已。苏联在日本签字投降的前一天就拿下了千岛群岛,得寸进尺的斯大林立即命令部队迅速进驻日本北海道,并派人与驻日盟军最高总司令麦克阿瑟接触。

但是令斯大林没想到的是,感觉被斯大林的耍了的美国提出的单方提议突然反悔了,决不允许苏军登陆日本本土以重蹈德国之覆辙,麦克阿瑟不惜动用武力,以强硬的口吻回绝了斯大林登陆日本本土的计划,斯大林只好命令已经满载而归的苏军返回了千岛群岛。


赛门之略


目的当然是伸张正义,顺便报个仇!

1945年8月9日零时10分,苏联红军480架轰炸机在1000架歼击机的配合下,袭击了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的所有机场,夺取了远东战役的制空权。随后,苏联150多万大军分4路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在宽达4000多公里的正面向盘踞东北的关东军发动全线进攻。同时,苏太平洋舰队也先后在朝鲜北部、千岛群岛登陆,协同陆军作战。

关东军自1905年日俄战争后开始“经营”东北,1931年九一八事变鲸吞东北后迅速膨胀,巅峰时期兵力高达120多万人,号称“皇军之花”。但从1943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太平洋战争的不断溃败,日本大本营陆续从关东军抽调兵力和大批作战物资增援南方岛屿,导致关东军越来越虚。

到苏联进攻前,关东军虽有70余万人,但至少25万是当地临时征召的日本侨民,不仅缺乏训练,更缺乏武器。在苏军发动远东战役的第一周时间里,关东军被击毙8.3万人,被俘59.4万人,随后被拉到西伯利亚当苦力,关东军在东北苦心孤诣构筑的防线瞬间灰飞烟灭。

关东军的覆灭,彻底断送了日本想要在东北负隅顽抗的幻想,加上美国两颗原子弹的巨大威慑,裕仁天皇终于决定在8月15日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落下帷幕。

但是,裕仁天皇的投降并没有阻挡苏军推进的脚步,由于此时的部分关东军没有接到放下武器投降的命令,所以依然在负隅顽抗。

不过在苏军强大的攻势下,这些反抗注定徒劳无功。8月18日,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下令向苏军投降。8月20日,根据苏军命令,关东军开始向苏军缴械投降。至8月30日,关东军全部被解除武装,苏军占领了整个东北、朝鲜北部、千岛群岛及南千岛群岛,取得了极其辉煌的胜利。

从整个远东战役的发展来看,斯大林之所以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依然继续进攻直至夺取南千岛群岛,静夜史认为除了关东军的负隅顽抗,还有以下几方面的考量:

1、苏联的复仇心切

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虽然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但并不意味着和之前的沙俄划清了界限,最典型的证明就是其后的苏俄几乎完全继承了沙俄的领土。

所以,沙俄的仇恨,也一并被后来的苏联所继承。

从1582年第一批哥萨克越过乌拉尔山开始,沙俄在西伯利亚的扩张就始终没有停止过,除了和中亚的准噶尔汗国、东亚的大清帝国激烈交锋,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沙俄在太平洋南下的过程中与北上的日本产生了激烈冲突,双方在库页岛及千岛群岛区域进行了疯狂争夺。

经过100多年的一系列较量,两国于1875年5月7日签订《桦太千岛交换条约》,沙俄承认日本对千岛群岛的主权,日本则承认库页岛归沙俄所有。

随后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日本占领库页岛全境。1905年日俄停战后,双方以北纬50度线平分库页岛。

对于沙俄而言,日俄战争的惨败,不仅意味着丢了半个库页岛,不得不灰溜溜地退出东北,更意味着苦心孤诣的“黄俄罗斯”计划基本破产,沙俄在远东的利益受到致命打击。

不仅如此,作为第一个被黄种人击败的列强,虽然此战沙俄没有赔款,但却在国际社会颜面扫地,加剧了沙俄的社会矛盾,加速了帝国的崩溃。

所以,这笔账,斯大林一直记着。在斯大林于8月15日发表的《告苏联人民书》中,不仅痛斥了日本侵略者对美苏中英等同盟国造成的巨大伤害,还表明苏联红军出兵是“有账和日本人算”。

在斯大林眼中,苏联至少有三笔账需要跟日本人算,分别是1904年的日俄战争、1918年日本对十月革命的干涉以及1938年到1939年苏军和关东军的一系列冲突,尤其是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战役。但相比之下,日俄战争作为俄国历史上的奇耻大辱,包括斯大林在内的任何苏联人都耿耿于怀。

所谓“君子报仇,四十年不晚”,苏军最终还是将日本彻底打倒在地,夺回了在以往冲突尤其是日俄战争中失去的所有土地。

2、苏联的跑马圈地

二战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战争,也极其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在彻底摧毁英法等殖民帝国体系的同时,缔造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而美苏争霸的迹象,早在二战末期就初见端倪了。

虽然在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面前,美英等国抛弃反共立场,与宿敌苏联携手并肩,但意识形态的南辕北辙注定了这样的所谓联盟必然会在法西斯被彻底消灭后分道扬镳。而事实上法西斯尚未凉凉,苏联和美英等国的暗战就不可避免地开始了。

本来罗斯福对委员长寄予厚望,期待其成为抗击日寇的主力,尽可能在远东排除苏联势力。但1944年豫湘桂会战的惨败让罗斯福大失所望,美国不得不寻求苏联的支持,减小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压力。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与斯大林密约,以出卖蒙古等利益换取苏联在对德战争结束三个月后对日出兵。

但深知日本必败的斯大林反而开始了待价而沽的不紧不慢,对太平洋战场上浴血奋战的美军表现得事不关己,尤其是此时的苏联和日本尚处于“结盟”时期,在同盟国和日本之间的左右通吃,让美国无可奈何。

但1945年8月6日,随着“小男孩”原子弹几乎将广岛夷为平地,局势出现了巨大变动。除了日本高层震恐,斯大林也极为震撼,他深知此时的美国已经找到了独自战胜日本的终极武器,苏联开始可有可无。于是苏军于8月9日迅速出动,除了消灭关东军,更为了趁日本放下武器前,夺取更多的土地,为战后美苏对峙争取更多的主动权。

因为苏军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占领东北的同时,苏军在朝鲜半岛迅速推进,眼看就要越过38线,美军却还在路上,于是着急上火的美国立刻与苏联协商,要求以北纬38度线分别受降。

令美国没有想到的是,斯大林爽快答应了美国的建议,因为这意味着苏联也可以以38度线划分日本本土,北海道以及本州岛北部将成为苏联势力范围。

而大呼坏事的美国再也顾不上拐弯抹角了,麦克阿瑟强硬警告苏联不许登录日本本土,否则后果自负。在令人生畏的原子弹面前,斯大林妥协了,于是占据南千岛群岛后停了下来。

南千岛群岛虽然面积不大,但地理位置极端重要,除了是俄罗斯自由出入太平洋的重要通道,还是俄罗斯著名不冻港,以及俄罗斯遏制日本自由进出鄂霍次克海的“紧箍咒”,对于俄罗斯遏制日本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虽然苏联拒绝美国提出的美苏联合领导驻日盟军的建议,等于事实上放弃了军事占领日本的打算,但斯大林在对日作战中收获可谓极其丰富,除了巩固了蒙古分立、占据了东北、旅顺、中东铁路等一系列权益,更拆走了伪满洲国超过13.6亿美元的工业设备,作为苏联的战争赔款和战利品。

可以说,斯大林的“勇往直前”,为苏联获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在德国崩溃以后,日本失败已经是必然。

下面就是最后的收官之战。

早在德国崩溃时,美苏就已经开始了对欧洲的争夺。

苏联为了不让德国对英美突然投降,不惜代价抢先猛攻柏林,最终伤亡高达30多万。

其实,以当时柏林情况来看,粮食弹药奇缺,只要苏军围而不攻,希特勒也支持不了多久,最终还是会投降。

这边日本成为唯一敌人后,美苏当然会故技重施,抢夺东亚的利益。

当时日本的地盘也不算小,除了占据了整个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和大洋洲很多地区外,日本在东亚也很有地盘。

日本当时控制了中国的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主力杀入关内,已经占领了大片中国内陆领土。

同时,台湾早就割让给日本,朝鲜也被日本吞并。

在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吞掉了整个库页岛,扫清了沙俄的势力。

至于苏联对东亚的争夺,我们就不铺开说了。

在美国投下第二颗原子弹时,苏军怕日本会突然对美国投降,才出兵攻打关东军,杀入东北,时间是8月9日。众所周知,日本在8月15日就投降了,也就是说苏联是在日本投降前6天,才进攻东北的。

实际上,早在8月10日,日本就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并且发了广播。只是由于军方一些人不愿意投降,这才拖延了几天。

也就是说,苏军进攻中国东北仅仅1天,日本实际已经投降。

更夸张的是,日本攻打南千岛群岛,也就是日本北方四岛,是在8月18日,也就是日本宣布投降3天以后。

北方四岛对于日俄都有相当重大的意义。

如果俄国控制北方四岛,就距离日本近在咫尺,对日本保持强大的战略压力。

其中的诸如国后岛之内,距离日本北海道只有二三十公里。在这里哪怕部署火箭炮,都可以打击日本。

只要俄国控制了北方四岛,日本在战略上就极为不利,等于被敌人逼到了眼皮下。

这也是为什么俄国无论如何不归还北方四岛的原因。

根据美苏的协定,北方四岛属于苏联势力范围,美国不会去占领。

但日本8月15日宣布投降以后,北方四岛日军并不愿意向苏军缴械,而希望接受美军的受降。

苏联认为不能再等,不然北方四岛可能会被美军占领,在18日发动了猛攻。

占守岛的日军做出激烈抵抗,双方激战到21日。日本政府已经宣布投降,无法支援北方四岛的作战,并且占守岛日军无条件投降。由此,苏军才占领占守岛,随后占领其余三岛,日军没有再抵抗。

在占守岛的激战中,日军伤亡1018人,苏军伤亡1567人,后者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说通俗点,苏军其实也是来摘桃子的。明知道日军已经投降,苏军还出兵攻打,因为他知道一定会赢。


萨沙


就算日本投降也要穷追猛打!斯大林的战略眼光令俄罗斯至今得利。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在一场全面战争中失败并宣告投降之后,战争似乎是没有必要继续打下去了,只需要接受投降并结束战争即可。然而,二战结束之前的苏联却是一个例外,经过日本军队已经宣告投降,但是苏联还是不停地进攻,苏联军队甚至刻意不收日本的投降书尽量让部队再打一会。虽然这样的行动看起来毫无必要,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是斯大林的战略眼光让后来的俄罗斯都得到了益处。

二战末期,日本已经是独木难支陷入了绝境,而此时的苏联为了获取利益,主动撕毁日苏的和平协议,对日本军队发动大规模攻击。8月9日开始到8月15日日本投降,苏联军队能够进行的交战时间其实只有6天,看起来苏联不会取得太大的成果。但是苏联军队的闪电袭击把日军打得可谓是一溃千里,位于中国大陆的关东军土崩瓦解,苏军几乎是旁若无人地前进,取得了辉煌的战果。而苏联军队按照斯大林的命令尽可能进攻,拖延收到日本投降的时间。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苏联的行动为他们的后世留下了重要的遗产。

1945年8月18日,那是日本投降之后的三天,按理说一切军事行动都应该结束,但是此刻苏联发动了对日本南千岛群岛的进攻作战。战争过程不用多说,虽然日军进行抵抗但是他们不是强大的苏联红军的对手。经过3天鏖战,南千岛群岛归入苏联手中。虽然苏军的伤亡由于战地指挥官的素质不足,居然要比日军还多出一半,但是此次进攻造成了一个历史问题,那就是南千岛群岛归属问题。

按照日本人的想法,投降之后战争就已经结束,但是按照苏联人的说法, 南千岛群岛进攻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换句话说,苏联夺下的南千岛群岛应该按照二战胜利成果来定义,自然这个成果是不会让给日本的。时至今日,南千岛群岛一直被苏联牢牢地控制在手中,变成了俄罗斯民族手中的一张重要的牌。

从今天的情况看,南千岛群岛对俄罗斯和日本的意义都是重大的。一方面,岛屿资源以及附近专属经济区都是非常可观的,控制这里非常有价值。另一方面,这里变成了俄罗斯的一道屏障,直戳太平洋的日本腹地。有了这里,后方的鄂霍次克海因此成为俄罗斯实际上的内海,后方的俄罗斯军事基地,包括一个核潜艇基地都得到了保护。而俄罗斯也借助此地,把军事预警装备前置,为自己的预警系统增添了一道保障。

可以说,这是俄罗斯在太平洋取得对日本海上优势的一个关键要地。而如果不是斯大林当时深谋远虑命令苏联军队继续战斗,俄罗斯今天就不会有这个战果了。


科罗廖夫


斯大林无疑是二十世纪全世界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战略家之一,他的目光总是那么远大,实践证明,苏联当年在日本宣布投降后,仍然出兵占领千岛群岛无疑是正确的,因为苏军不占领千岛群岛,美国就会占领千岛群岛和整个日本,并把导弹架在苏联远东的家门口,从军事上对苏联构成直接威胁。只有占领南千岛群岛(日称北方四岛),才能在军事和政治上占领主导权,使苏联在远东尤其是在太平洋具有更大战略空间,与美国一样在太平洋拥有一席之地和政治上的话语权,这正是斯大林作为一个政治家最厉害之处。假如当年苏联不占领南千岛群岛,一是现在俄罗斯就不会有和日本在北方四岛问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日本也不会惧怕俄罗斯人,正因为当年苏军占领南千岛群岛并让日本人吃尽了苦头,日本人才现在在俄罗斯人面前表现得谨慎和恭维,否则,日本人会象对待中国一样对待俄罗斯,因为他们认为真正打败日本的是美国人和他的原子弹,而不是当年的苏联人。二是如果当年苏联不占领南千岛群岛,日美军队会肆无忌惮的从东部诸岛对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构成强大威慑,再加上北约在西,将对俄罗斯形成强有力的东西夹击之势,也许俄罗斯现在早已被压垮解体了。


知未是也


千岛群岛位于俄罗斯远东堪察加半岛与日本北海道岛之间,全长1300千米,由56个岛组成。

因群岛上的火山很多,时常喷发形成烟雾迷漫的景象,同时群岛所在的海域也是大雾弥漫,因此该岛屿常常笼罩在深沉的雾霭之中,由此它的英语直译意思也为“烟雾迷漫”。

最初,千岛群岛是由日本德川幕府统治,后来沙俄在向中国东北扩张的时候,因为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沙俄被迫停止对中国(清朝)外兴安岭以南和黑龙江流域领土的侵略,于是沙俄转向远东地区扩张,并侵占堪察加半岛,随后他们就发现了千岛群岛。

于是从1700年到1855年这一百五多年期间,沙俄与日本因争夺千岛群岛的主权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直到1855年底,日本和沙俄签署《日俄友好条约》,将千岛群岛一分为二,南部归日本,北部属俄国,库页岛(当时还属于清朝)暂作悬案。



此后二十年,因为鸦片战争的爆发,清政府开始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沙俄便想趁机占领库页岛。但问题,当时刚经历完明治维新的日本已经崛起,他们也表现出对库页岛的渴望。

于是在1875年,日俄双方经过协商后签署《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将库页岛划给沙俄所有,但作为交换条件,日本获得整个千岛群岛的主权。

后来,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海军力量开始日益被各国所重视,海上霸权逐渐成为大家争夺的焦点。但问题是,苏联(当时沙俄政府已经被推翻)虽然国土面积高达2000多万平方公里,国境线从美洲一直连接欧洲,可是却没有一个出海口。

在苏联北方,面对的是天寒地冻的北冰洋,军舰出去干嘛呢?至于地中海的出海口,则被土耳其牢牢掌握,而土耳其早就是北约成员,苏联根本没机会夺过来。至于在海参崴向南的日本出去,则将直接面临韩国和美国的包围。东方呢,则是面对美国的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无路可走。

在这种背景下,千岛群岛就成为苏联唯一的出海口,苏联海军如果从这里出去,就是一望无垠的太平洋,不仅不会受到任何国家的威胁,还可以以此震慑美国、韩国和日本。所以,苏联自然处心积虑想把千岛群岛紧紧掌握到自己手上。



很快,机会就来了。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苏联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抢占千岛群岛,于是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苏联与美国、英国达成默契:千岛群岛归属苏联。

但问题是,这个协议是苏、美、英三国私自签署,所以事后日本不一定会承认,要知道日本在二战期间,在千岛群岛上驻扎了8万大军,修建了9处飞机场和众多永久性工事,想让他们自己拱手割让出千岛群岛,显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另一方面,美国和英国之所以同意将千岛群岛划给苏联,不过是为了让苏联出兵对日本97万远东军宣战。但基于美国和英国的利益,显然不希望苏联占据千岛群岛。所以苏联如果不能在战争结束之前将千岛群岛实际占为己有,等到战争结束后,谁知道又会出什么幺蛾子?

也正因为此,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当晚,苏联趁着日本放松警惕的这个档口,派遣苏联苏军步兵第101师和太平洋舰队向千岛群岛发起猛烈进攻。



经过三天激烈交战,苏军成功在千岛群岛南部登陆,日军驻军司令和1.35万日本守军不战而降,随后苏军趁势席卷整个千岛群岛,两天后苏军远东总司令部宣布“千岛登陆作战”完毕。

在这场战役中,日军伤亡1018人,被俘6万多人,苏军伤亡1567人。此后,苏联一直实际控制着整个千岛群岛,这也成为日本人永远的心头之恨。

所以日本人对此,就一直宣称千岛群岛的主权归属日本,不属于苏联,并表示自己从没有签字放弃千岛群岛的主权,苏联这是侵略。当然,苏联方面则一直宣称千岛群岛的主权就是归苏联所有。

再等到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国家经济崩溃,他们为换取日本和美国的援助,便被迫承认千岛群岛主权存在争议,是俄国侵占的日本领土,并表示可根据以前的协议,将千岛群岛的南部(日本称为北方四岛)归还给日本,以解决两国间的领土争端。但后来随着普京的崛起和经济恢复,此事又不了了之。


我是赵帅锅


千岛群岛本来就是苏俄必占之地。早在18世纪,俄国和日本就开始争夺千岛群岛的斗争。

1854年12月,俄国与日本幕府在下田签署了《日俄友好条约》,该条约的第二条规定:“今后日本国与俄国之边界在择捉岛和得抚岛之间。择捉岛全部属于日本,得抚岛全部及其以北之库里尔群岛(即北千岛群岛)”属于俄国。”从此,俄国占据了北千岛群岛,日本占据了南千岛群岛。

但是1905年,俄国在日俄战争中战败,将北千岛群岛也割让给了日本。由此,整个千岛群岛都成了日本在北太平洋的根据地。

日本占据了千岛群岛,等于封住了整个鄂霍茨克海,俄国在远东的大部分沿海地区都在这条封锁线之内。千岛群岛对于俄国的战略意义由此可以看出来。

因此,一方面要夺回失地,一方面要改善苏联在远东的海上战略态势,所以夺回千岛群岛有着重要的意义。

1945年8月18日,苏军发起了千岛群岛战役。日本在该群岛驻军多达8万,并修建有9座机场,其中多数都在北千岛群岛的占守、幌筵两个要塞岛屿。在攻打占守岛时,苏军遭到猛烈抵抗。日本8000名守军凭借坚固工事试图顽抗,给苏军以大量杀伤。直到守军收到天皇的投降令,才逐步向苏军投降。战斗中日军伤亡1018人,被俘6万多人。苏军则伤亡达1567人,可谓是惨重,但总算成功拿下了整个千岛群岛,包括择捉岛等四岛在内的南千岛群岛。

夺得千岛群岛后,苏联在这条长达1200公里的岛链上,建设了多个机场、潜艇基地等军事设施,成为苏联和俄罗斯太平洋舰队重要的前出据点,将俄罗斯的打击阵地和侦察范围向前挺进了上千公里。所以说,如果丢失千岛群岛,俄罗斯在远东的海上战略态势将受到极大损害。


陶式防务评论


北极熊说:领土这东西,只要占领了,过几年就是自家的了。

1945年8月9日,零点的时候,苏联红军正式向日军关东军发起攻击。在上午11点的时候,美军在广岛投放第二枚原子弹。这是默契的巧合吗?还是美苏协商的结果?都不是。当时日本已经穷途末路,美苏抢占胜利果实。时不我待,先来的吃饱喝足,后到的“吃屎也捡不到热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美军登陆日本本土,最大最甜的果子,已经被美军摘走。而这时,苏联红军还在东北跟关东军死磕。假如就此罢手,二战后的苏联,将在东亚捞不到任何利益,这是苏联和斯大林难以接受的。

且看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三巨头签订的《雅尔塔协议》的内容,其中就有

“恢复1904年日俄战争中,沙俄损失的利益——南库页岛及周边岛屿归还苏俄。恢复沙俄在大连港的特权,恢复沙俄在旅顺港的驻军权”。

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从彼得大帝的沙俄到斯大林的苏俄时期,北极熊对领土的贪婪和对出海口、暖水港的执念,从来都没有改变。二战后期,苏俄的帝国主义思维仍然没有改变,他们还想借着二战的机会,夺取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1900年代,日本和沙俄对千岛群岛存在争议。1904年。日俄战争后,沙俄战败,千岛群岛被日军占领。二战中,苏联要夺取千岛群岛,他们之间的狗咬狗咱们管不着。但是库页岛,貌似原本是咱们的,他们却争来抢去,可见国家之间还是实力为王,没什么道理而言。

收回日俄战争中损失的利益,这是斯大林占领千岛群岛的原因之一。

苏俄一直向往良好的出海口和对土地的贪婪也则是原因之二。

日本战败投降,二战就算结束了。但是战争并没有远去,美苏争霸已经拉开帷幕。日本投降的时候,苏俄政客已经在布局战后格局,占领千岛群岛对于苏俄有以下好处:

  • 其一、千岛群岛作为海参威、库页岛的外围岛链,更好地为苏联在亚太地区提供战略纵横,苏俄称之为“最可靠的运东前哨”。

  • 其二、苏俄太平洋舰队经常受到优质港口不足的困扰,苏俄远东地区大部分港口冬季结冰,难以通行舰船。而千岛群岛有着众多不结冰的天然良港,可以作为苏俄军事港口的补充。
  • 其三、占领这里,可以对美国的军事盟友形成战略威胁。苏俄在这里的军事存在,就等于守住了日本的北大门。从这里起飞的飞机可以对日本本土一览无余,等于给日本头上一直悬着一把刀。冷战时期,千岛群岛56个岛屿,仅仅“北方四岛”就驻军超过1万多人。

这么好的事,苏联何乐而不为?于是,即使日本已经宣布投降,即使美国可能会抗议,苏联还是在1945年8月28日完成了千岛群岛的全部占领。

领土这东西,占了也就占了,经过几年就是历史问题,再往后就就完全是自家地盘了。看看吧,千岛群岛有56个岛屿,现今日本只敢索要四个,北极熊还就是不给,他日本敢去强抢吗?


尔朱少帅


这是个有趣而且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知道,在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后,苏联随后却用大军拿下了日本北方四岛,那么为什么苏联还要对此时的日本下手呢?结果当然是有原因的。

协议之内

1945年2月,日本战败前,苏美英三国为了报复日本,就在《雅尔塔协定》中规定,整个千岛群岛,包括择捉、国后、色丹和齿舞群岛,都划归苏联。


然而日本不愿意出让千岛群岛,他们在岛上调派了8万兵力防守,其中占守岛的日本军队多达2.3万人,苏联当然也不会将煮熟的鸭子再还回去,只能选择出动武力夺取,不给日本遏制自己的机会。而此时苏联作为世界霸主之一,有得到了其他霸主的认可,自然就不用顾及一个战败的日本什么了。


位置重要

我们其实看下地图不难发现,北方四岛,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咽喉之地了,日本基本上只要扼制了北方四岛,那么苏联可以说是被阻隔了内陆与太平洋的交流,所以北方四岛对苏联十分重要。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进行进一步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