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零后独生子女父母如何应对晚年的养老问题?

雾霾下的小草


五零后现在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但是对于城市和农村的老人来说他们的处境却有着天壤之别。

城市中的老人到了六十岁就已经退休,他们离开了忙碌的工作岗位,并且每个月领着几千块钱的退休金(有些人甚至能上万吧)。如果他们不想呆在家里的话,还可以找一份轻松点的工作,或是老两口一同出去旅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且不会有太大的经济压力。


农村老人除了在家种地就是出去打工,等到了六十岁之后连农民工都当不成了,运气好还能打打零工,所以到了六十岁他们只能在家带孙子或是种地,而他们的养老金就是国家给的每个月一百块钱,有些村子会以村子的名义给老人们五十块钱补贴,也就是说他们每个月只能拿到一百五块钱。如今物价又高,这些钱甚至连吃饭都不够用,更谈不上用这一百五十块钱养老了。


这么一对比我们就能明显看出来六十岁以后城市退休的老人经济状况要比农村的老人强的不止一点半点,而个人的经济能力关乎着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所以对于物质生活,城市老人要比农村的老人要丰富的多。

城市老人几乎能够经济独立,高额的养老金还催生出一批啃老族,很多老人们的养老金成了“养儿金”、“养孙金”,如果没有大灾大病,老人几乎不需要儿女的接济。所以,在物质需求方面城市退休老人完全能够自给自足,而子女们只需要腾出一些时间多陪陪老人,老人们也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丰富一下精神生活。这么看来城市老人无论是物质上的养老,还是精神上的养老,都不太依靠年轻人,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的养老压力并不大,即使是独生子女也是如此。

不过,这个独生子如果是个败家子,那就另当别论了,这些退休金除了要养自己,还要养一个“巨婴”。想指望他来给你养老那简直是天方夜谭,没准他还想让你帮他“养老”呢。

而农村老人就完全不同了。六十岁的老人可能还在为儿孙的幸福生活努力打工赚钱,六十岁的他们并没有退休,除非他们真的干不动了才会停下来。等到他们“退休”,就真的休息了,这时候他们需要子女来赡养,因为他们没有了经济来源,只能靠子女接济。



但是,子女能否接济你那还要看子女的能力,有些子女能力强,赚钱过日子样样精通,生活没有任何压力,对他们来说再加两张嘴也没关系。如果子女没什么能力的话,老人就会跟着子女一起受罪了。子女自己的生活都很窘迫,还在为了生计到处奔波,他们还哪来的精力和钱去给你养老。但是并不是说子女没钱没时间就不给老人养老,只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会变得匮乏,当然老人们的生活也不会太幸福。


物质上的赡养很重要,不过精神赡养对于老人来说一样重要,而子女精神上的陪伴恰恰是老人最需要的,但是对于独生子女来说,他们在赡养老人这方面的劣势主要就是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老人。所以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如果孩子们没有时间来陪你们,你们也可以偶尔去陪陪他们。你们觉得呢?


活而不凡


说几个五零后老了的真实故事吧:



一、5000元钱和一张纸条

有一天,我在某著名景区溜达,看见一群人围着一张长凳。

走近一看,原来长凳上躺着一个人,死了!警察正在验尸。

原来,是一个老汉死在景区的长凳上。

警察验尸的结果是服毒自杀,老汉身上除了5000元钱还有一张纸条,再没有别的东西了。

纸条上写着:我今年61岁,该死了。我只有5000元钱,别问我是谁,麻烦好心人把我送去烧了吧!

二、丁阿姨的养老梦

丁阿姨也是知青,下农村时因为成分不好,总也难回城。为了回城,嫁给了一个可以把她办回城的人。

回城后她就把老公公的房子过户到自己的名下。

后来她发现丈夫有些毛病,于是就有了相好的。此事被丈夫发现后,跟相好一拍两散,丈夫也从此喝酒打牌,彻夜不归。

好在独生儿子生了二胎,丁阿姨全力以赴照顾孙子。指望着将来儿子孙子给她养老。

谁知媳妇不买账,不让她过夜,她只能在儿子家做钟点工。

媳妇认为婆婆不是个好人,那些不检点的事,令媳妇不耻。虽然房子过户给孙子了,但那本来就是他爷爷的财产。

丁阿姨现在逢人便诉苦,诉说儿子媳妇不孝顺。

丁阿姨的养老梦能实现吗?



三、王大爷这老再怎么养?

王大爷,年轻时候也混的风生水起,把独生女儿送去美国读书,嫁给了美国人。

王大爷退休不久,老伴儿去世了,女儿把他接到美国,住了一些日子实在受不了,又回来了。

王大爷中风后又得了一场怪病,大小便失禁了。请什么保姆都伺候不了。

女儿飞回来,把他送进了最贵的养老院。

现在,王大爷开始精神模糊不认识人了,只有女儿打来越洋电话,他才有意识。平时一睡一整天,即使起床了,也是一个人一坐一整天一句话没有。

王大爷这个老再怎么养?这样的老你愿意养吗?

这几个故事听起来怪怪的,好像比较特别,其实五零后这一代人就是比较特别的。



五零后更多的情况恐怕是,自以为经历了很多,最后又一无所有,死都死不起。怎么养老?

五零后是真的老了,不要牢骚,不要沮丧。

建议大家及时调整心态:肆意地活着,悄然地离去!

希望国家还是出台安乐死的法规比较好!


呆呆熊沙龙


说一件真事


看了上面朋友的文章,我不仅想到前几年襄阳鱼梁洲的一件毛骨悚然的事情。


一对夫妻,都还不到50,老家是农村的。进城以后,经过二十多年的拼搏,有了孩子,买了房子,孩子也上了大学。


本来应该风顺帆起,三口之家幸福的生活。可是,女方在前一些年为做生意挣钱饥一顿饱一顿,身体出现了问题,不到50就因病去世。



男方在妻子去世以后,陷入悲痛之中。不久,男方也病了,肝硬化。不知道那一天。在武汉上学的儿子给父亲打电话,父亲没有接。儿子想到父亲忙,也没有在意。大概到了暑假,儿子回来了。打开门一看。一具白骨躺在沙发上。白骨的裤子乱了,红毛衣穿在白骨上身。


儿子吓的拼命的撕叫。后经过公安局鉴定,非他杀,是病亡。


说到这里,我劝一下单身老人,如果有条件,最好再婚。因为需要相互照顾。其它细节,我就不说了。



岘山石头


我是50后,刚退休几年。我们这代人,算得上是最倒霉,最辛苦,最勤劳的人。

出生时遇自然灾荒,读书时赶上停课闹革命,该工作时还要上山下乡,中年时期又要下岗自媒职业。我们这代人,书读得少钱挣的不多,但我们流的汗水,吃过的苦头,谁也比不上。

现在我们都是60几岁的人啦,到底怎么养老,靠谁呢?靠国家吗?现在国家管不过来。靠子女行吗?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的负担和压力比我们还重。孩子结婚后,要负担双方老人和自己的家庭,子女有心也没有精力呀。

我们养老靠谁都靠不住,唯有靠自己。 趁我们现在身体还行,年龄没到走不动的时候,对自己以后的生活,提前作好打算。根据我的经历提供一种思路,供各位50后的友友们作参考,不对请指正。

一,心情好坏,直接影响老年生活。

老年生活应该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生活。你的心态好与不好,直接影响你的老年生活。不管你是居家养老,或者是在养老院,只要你没有一个好心情,你的生活肯定过得不好。在我们这个年龄,还有什么不能放下,操心最多的无非就是子女的事。我们操劳一辈子,应该学会放下,心里装得太多,你能高兴得起来吗。

老年生活,学会想得简单点,你的快乐就会多一点。每天锻炼锻炼身体,没有爱好培养个爱好,做点自己高兴并且自己喜欢做的事。孩子有困难时,我们帮一下,也是高兴的事。

所以说,我们每天只要保持一个快乐的心态,自己高兴看到人也顺眼,看到东西也顺心,那每天的生活也就充满阳光,快乐幸福。生活是一天一天的过,每天都以快乐的心态面对,那我们的老年生活不就快乐吗。

二,养老方式可分抱团居家养老和养老院养老。

抱团养老。我把这种方式细分为两种抱团养老。1,50后的子女成家后,都有4个老人或者更多。居住成为三个点,.如果小两口不是一个城市的,这三个点距离就长了。那一家老人有事,小两口都要来回跑。

如果将两家的老人,安在某一点住在一起,几个老人抱团养老,生活上相互照顾,实在不行时,请保姆也减少开支。老人有事时,孩子也不用来回跑,能给孩子减少很多麻烦。

其实,我很赞同这种养老方式,对我们老人对孩子都有好处。但需要注意一点,事先需要几个老人和孩子,进行沟通商量好。特别是孩子两人,在中间要起很大的作用,才能确保大家相安无事。

2,第二种抱团养老,就是找一处环境好的住处,邀约几个同学,或者同事,战友,大家志同道合,在一起能说得起话。住在一起相互帮助,相互照顾,有事大家商量。这个方式,需要前期仔细商量,把各种细节考虑到位,订立各种章程和制度,让它具有操作性。

居家养老,这种养老方式,就是住在自己家里,自己能动时,啥事自己动手解决。年龄大身体不好的时候,请个保姆照顾。

养老院养老,这种方式也不错,能解除生活中的繁琐事,安安心心养老。

养老是我们50后,必须面对的事。怎么养老,用什么方式,其实都不重要。关键是,我们自己必须有一个好的心态,有一个好的身体,这样才能保证老年生活有质量。高高兴兴的过好每一天,才是我们期望的老年生活。

以上是邻家老冯的观点,不知你是否认同,如有不同观点可参与互动。谢谢点赞关注!


邻家老冯


其实,五零后独生子女的父母,还真的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1

因为他们现在很忙。

忙于照顾,孙辈。五零后的父母,基本都已退休,或接近退休。他们的儿女,大约都是在30岁左右。也都已结婚生子。所以照看抚养下一代的责任,不多不少的落在五零后身上。

忙于偷闲自己找乐。五零后这一批的父母基本都有文化。退休前也事业有成。这一批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上属于承上启下的一代。照顾下一代的下一代,认为是理所应当。不但出力,同时也出钱,双管齐下,还乐颠儿颠儿的。

忙里偷闲,自己找乐。老年大学,旅游采风,外加延续自己的专业特长,来点额外收入。既增加自己的成就感与存在感,还想给孩子证实自己不同于一般老妈子区别。

孝顺自己的父母。真正的五零后现在最操心的,可能是自己父母的养老问题。这时的五零后,他们的父母大约都八十多岁,甚至九十岁。这才是最头疼的养老年龄。自理能力差,或者根本不能自理。

所以说五零后独生子女的父母,还真的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


高芹医生


50后,现在已经开始享受退休生活了。

养儿防老的时候已经过时了,现在已经到了「养儿防啃老」的时代。



独生子女父母和多儿女父母面临养老问题的不同点在于:一个孩子所承受的压力相对比较大,身为父母更想着帮衬唯一的孩子,而多个孩子,想每个都照顾到,也是有心无力。

总结一下就是,独生子女父母需要更多的依靠自己去安排老年生活。

有这么几种形式可供参考:



  • 把自己的房子卖了,去独生子工作城市居住。把自己房子卖了可以再买一个小房子,和孩子离的近一点,或者给孩子置换一个更大的房子,当然前者有一个独立的空间更好一点。这样在身体好的情况下,还可以帮带第三代,很不错。
  • 老两口自己居住,偶尔出去旅游,偶尔去看望孩子。这种情况很多,现在总是提倡孩子常回家看看,但是现实情况却相反,逢年过节都是老人去看孩子。所以老两口自己居住,相互照应,如果一人先离世,再请一个保姆即可。


  • 如果可以接受去养老院,其实也是一种选择。很多人是不接受去养老院,具体原因在此不再阐述了。但是,如果两个人身体健康、精神愉快,完全可以生活自理,根本没必要去养老院。

    自己考虑养老生活,是一种趋势。靠谁都不如靠自己,靠孩子,孩子一堆事;靠国家,国家不能负责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自己去安排养老生活,做好经济预算,很好。


柏子枫


父母是农民,没有退休金养老金,独生子只能拼命赚钱,国家是指望不上了。那个年代最听话的一群人,现在是生活的最困难的,呵呵了


九戒i腊月


1


深秋米兰914


其实“养儿防老”这个概念早就要改改了。

以前说养儿防老,是因为以前的老人很多没有收入。特别是在农村,人老了,一旦失去劳动能力之后,他们就没有了生存来源,,他们需要依靠儿子来养他们的老。那样的养老,一般都是几个儿子,一年给老人提供几担米,再稍微给点零花钱。毕竟那时候大家都不富裕,能做到这样就不错了。

现在的老人,基本上都有退休金,生活费靠自己,有能力还拼命支持儿女。我认识一位大姐,快七十了,是典型的50后,天天在外面奔忙,精神状态比我还好。最近正在跟人筹划合伙办学校,还拉我去上班,我是真正佩服她。

所以,人在尚能自理的时候,别过多地去想养老事,等真正不能动的时候,儿女没有时间,也就是去养老院度过最后的时光吧。


苏小妮


我是1956年出生的人,我也是独生子女家长,我现在退休了,可是老伴走了,儿子又在外地工作,有孙女了。

一个人住在一个空房子里,现在还是一个年轻的老人,一段时间以后,就会进入真正的老人,看到那些七八十岁的老人,我真的感到很害怕,特别是看到那些痴呆的老人,老眼昏花的老人,又在街上的门槛上,就在那个老树下,在太阳照射下,昏昏沉沉的,似睡非睡状态真害怕了。

怎样才能度过自己最后一段路程呢?一,该吃就吃,该睡就睡,该玩就玩,不要去想那么多,过一天是一天,过了今天是明天,过了明天是后天,过了后天是大后天,过一天就快乐一天,过好今天,不要去想明天,不要去想昨天,二,放开心态,有钱赶紧花,花钱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老年人的钱应该存一点,其余的都去花,我儿子就是这样说的,花了钱才是你的,你花钱就是我的孝心,我没有钱了,儿子就寄给我,所以我出去时候,有飞机就不坐火车,有火车就不坐汽车,有汽车就不坐自行车,自己享受人生。

三,不要干涉儿孙的事情,不要太操心儿孙的事情,不要太担心儿孙的事情,趁自己走的动的时候,多出去看看,去看看祖国的山水,去看看祖国的风景。

四,如果有缘份找一个老伴,两人相依为命走完最后的路程,。如果没有缘分就攒两个钱,自己一个人过。在不能动的情况下,找一个保姆,如果病重,不过度医疗,最好是去安乐,坚决支持安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