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打遍欧亚无敌手,却为什么放过了眼皮子底下的高丽?

zhutg0630


元朝放过了高丽吗?自蒙古汗国兴起以来同西夏、金国、花剌子模等国相继爆发过战争。在蒙古与金国的战争如火如荼之际金国境内的一群人开始按捺不住了——这群人就是被金国女真人所征服的契丹后裔。契丹人耶律留哥趁金国与蒙古激战正酣之际建立了东辽政权并于1215年攻占了金国的东京城,耶律留哥见蒙古人势大就带着自己的儿子一同去朝见成吉思汗以示臣服。公元1216年初耶律留哥的部将耶律厮不背叛耶律留哥——在澄州称帝,建立后辽政权。然而就在耶律厮不称帝当年后辽就发生内讧,耶律厮不死于这场内讧,部众一致推举乞奴为监国。同年秋蒙古军在木华黎的统率下对后辽发起进攻,自知不敌的乞奴率九万契丹部众越过鸭绿江进入高丽境内。后辽政权在进入高丽境内后再次发生内讧:金山在杀死乞奴后自称辽王,1217年统古与又杀了金山,1218年喊舍在杀死统古与后自立。1218年蒙古以围歼后辽为由进入高丽,最终蒙古大军不仅攻克了后辽政权盘踞的江东城,还迫使高丽臣服。蒙古从此年年遣使到高丽索要各种物品:从毛皮、绸缎到笔墨纸砚无一不要。高丽国小民困,物产不多,敌视蒙古的情绪逐渐升温。

1225年一蒙古使者在出使高丽返回的途中被杀。杀死使者在蒙古人看来是不可饶恕的大罪——曾多次为此与别国开战。但由于蒙古大军西征,接着成吉思汗(1162~1227)又在征讨西夏途中逝世,使蒙古帝国没有立即对高丽展开报复。123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命撒礼塔率师攻高丽。蒙古打到了朝鲜半岛中部,洪福源率群众投降,高丽王弟怀安公王降。撒礼塔后在开城任命达鲁花赤等72人镇守,蒙古军暂时撤出高丽。1232年高丽王杀死开城驻守的达鲁花赤等72人,从松都(今开城)迁往江华岛,以防卫蒙古的再次入侵。得知此事后蒙古立即第二次攻高丽。这次蒙古一直打到朝鲜半岛的南端。不过蒙古却无法攻占江华岛,在现在的光州附近败北。蒙古首领撒礼塔在龙仁中流矢亡(一说被一名高丽僧人暗杀) 。蒙古副帅铁哥回师蒙古。后高丽王遣使节请罪,但并不肯臣服于蒙古并派兵攻陷已归附于蒙古的西京等处,劫夺了降将洪福源的家。

由于高丽内部主张降服于蒙古和抗拒蒙古的两派势力此消彼长,所以高丽对蒙古一直在亲附和抵抗之间摇摆不定,从公元1231~1259年蒙古大军先后六次征伐高丽。面对蒙古大军的压倒性优势,高丽上下无计可施:在首次迎战中高丽王室就被迫放弃国都开京,带领其贵族及军队全部移驻江华岛。这一时期虽是蒙古势力的上升期,但其骁勇善战的铁骑面对距离海岸线并不算远的江华岛一直无计可施(江华岛距离今天的韩国首尔仅五十公里,与陆地之间仅有约1公里宽的海峡),这个庞大的陆地军事政权的软肋暴露无遗——面对哪怕只是浅浅的一公里海峡也是陌生恐惧的。尽管蒙古拿逃到江华岛的高丽王室无计可施,但由于除江华岛以外的国土全部沦陷,最终高丽在外有强敌、内遭政争的局面下屈从于蒙古军队,高丽遂成为蒙古的附庸国:蒙古人在高丽和州(今朝鲜永兴)设双城总管府:管辖原高丽东北部地区——双城总管府隶属于元朝辽阳行省,存在近百年,其间蒙古派员入高丽监国,高丽世子入质大都。

公元1260年忽必烈护送在蒙古当人质的高丽世子王禃回国继位,即这就是高丽史书中的高丽元宗。忽必烈在当时视高丽为属国,打算以高丽为跳板征服日本。公元1268年9月在高丽方面迫于蒙古的压力派潘阜同忽必烈的代表一同出使日本,然而日本却拒绝向元朝臣服。忽必烈最终决定对日本开战,为此他要求高丽方面负责建造远征日本的船只,由此引发了高丽国内的不满情绪:大臣林衍发动政变废掉了高丽元宗,忽必烈出兵镇压了这次叛乱,高丽元宗得以复位。由于高丽元宗的王位是在忽必烈的支持下才得以坐稳,自然与蒙古的关系更为密切了。高丽元宗娶了忽必烈的女儿,此后高丽王室历代沿袭与蒙古联姻的政治策略——此后高丽王室的历代世子皆为蒙古公主所生。同时高丽也积极向蒙古进贡美女——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第三任皇后就来自高丽。尽管高丽政府为维持自身权势而臣服于元朝,然而由于此前高丽与蒙古的长期战争使高丽国内始终存在强烈的反蒙古民意,这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反蒙斗争——三别抄起义。起义军占据着高丽南部海岛,他们为争取援助甚至给日本写过求援信,但无论是京都朝廷还是镰仓幕府都不愿意引火烧身。三别抄一方面是抗蒙势力,另一方面也是反抗亲蒙古的高丽政府的军事力量:公元1273年4月元朝驻高丽统帅忻都、洪荼丘与高丽将军金方庆联手将反抗力量成功镇压。公元1274年正月忽必烈向高丽传达了如下命令:造舰九百艘(其中大舰可载千石或四千石者三百艘)、轻疾舟(快速舰)三百艘、汲水小船三百艘。当年6月九百艘军舰如期完工后忽必烈发动了东征日本的战争,高丽方面出动官兵五千六百人、水手六千七百人助战。

1274年这次东征日本的军事行动并未实现忽必烈的既定目的。1280年元朝出于再次东征日本的目的决心将高丽打造成为东征日本的基地:在高丽设置征东行省(又称日本行省或征日本行省),专务征讨日本之事,同时在高丽首都开城派遣达鲁花赤监督高丽。1281年随著进攻日本失败后元朝曾一度解散征东行省;1287年高丽国通过元廷高丽籍宫女、宦官得到行省职务,复设征东行省并以高丽国王兼任征东行省达鲁花赤(丞相)。《元史·世祖纪》记载: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五月“授高丽王睶行尚书省平章政事。”二十五年二月“己卯以高丽国王王睶复为征东行尚书省左丞相。”二十八年(1291年)五月“征东行尚书省左丞相、驸马高丽国王王睶为征东行中书省左丞相。”征东行省在高丽国的统治没有达到地方统治的层面,只在高丽国都城设有行省官署,没有建立管辖路府州县的地方统治体制。征东行省的长官只任命高丽王一人为丞相,其下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职基本是缺而不任,下属机构的官员一般由高丽人来担任。征东行省一般官员的任命程序,是由行省丞相(高丽王)向元廷保举任官人选,奏请元廷批准备案批准。

当时的高丽就是维持着这样一种独特的状态:一方面隶属于元朝的征东行省管辖之下,另一方面又保留了原有的国家机构。对元朝而言:高丽处于自己的实际控制之下,实在没必要颠覆原有的高丽王室——事实上这时的高丽王室已然成为元朝统治高丽的政治工具:在血缘上自高丽元宗之后的历代高丽国君皆有蒙古血统,在政治上高丽国王必须得到元朝的支持才能坐稳王位。在高丽国内始终存在强烈的反蒙古意识的形势下高丽王室实际上在国内已得不到支持,必须完全依赖于蒙古人的扶植才能延续自己的统治。高丽王室通过向元朝进贡美女、配合元朝东征日本等手段将自身利益与元朝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由此形成了元朝在高丽的特殊统治模式。到了中国元明交替之际面对新兴的大明王朝和退守漠北的北元势力令高丽国内出现了“事元”和“事明”的路线方针分歧:在高丽人民眼中高丽王室已彻底成为蒙元的傀儡,高丽王室只能完全依赖于元朝的支持才能稳固自己的地位。在这样的局面下公元1388年高丽国王命大将李成桂征讨明军,然而正是此举导致了高丽王朝的覆灭:1388年五月五月李成桂渡过鸭绿江后发觉行军困难、粮饷不济,上书要求班师,然而高丽国王王禑拒不接纳李成桂关于班师的建议。于是李成桂在劝服和自己一同出征的军都统使曹敏修后果断在威化岛回军占领高丽首都开京,随即流放了时任门下侍中(首相)的崔莹,此后高丽政权实际上已转移到李成桂和曹敏修手中。六月王禑被诸将逼宫退位,李成桂主张另立王氏宗亲,曹敏修、李穑则主张立王禑之子王昌,最终王昌即位,曹敏修和李成桂分任左右侍中,同时李成桂被任命为东北面朔方、江陵道都统使并赐忠勤亮节宣威同德安社功臣之号。至此挡在李成桂大权独揽道路上的只剩下和他一起回师并同样手握军权的曹敏修了,到了这年七月李成桂指使自己的手下赵浚弹劾曹敏修,从而得以趁机独揽政权。八月李成桂又开始担任都总中外诸军事,十月开始出任兼判尚瑞司事。这时已掌握高丽实权的李成桂通过独尊儒术、削弱佛教以及私田改革等措施逐步为自己改朝换代进行意识形态转换的准备:首先李成桂下令调查全国土地,1390年将所有现存的公私田册档都予以焚毁。次年颁布了土地制度的新法令——科田法。规定科田只能取自京畿地区,按每人已有的官阶对官僚集团成员实行分配,其他郡县土地属于公田。这样高丽权门世族和佛教势力的经济基础遭到彻底破坏,从而敲响了他们的丧钟。另一方面私田改革也象征着高丽王朝本身的没落,公田的增长使政府收入相应增加,为李成桂的改朝换代奠定了经济基础。公元1392年七月十七日丙申李成桂废黜高丽恭让王,正式登基称王。李成桂在废黜高丽末代国王的第二天就派出特使来到南京朝见明太祖朱元璋并请求明朝的册封。他为自己开创的新王朝准备了朝鲜、和宁两个名字请朱元璋选择,朱元璋自然乐意由这个对自己恭顺的小弟取代亲元的高丽王朝,册封自然是顺理成章之事,最终朱元璋钦定了朝鲜二字作为李成桂所开创的新王朝的名字,公元1393年李成桂正式下诏启用“朝鲜”这一国号,至此延续474年的王氏高丽王朝被李氏朝鲜王朝取代。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元朝与蒙古帝国的关系。尽管元朝皇帝也是蒙古帝国大汗,四大汗国已经不再听从元朝皇帝的号令。可以说,在蒙古扩张时期,三次西征确实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而元朝的对外征服却并不顺利。征日本遭遇台风。征越南受不了湿热天气。都以失败告终。

蒙古从1231年开始,七次出兵高丽,也是没有彻底搞定这个半岛。

成吉思汗时期,出兵一次

成吉思汗时期,金国未灭,高丽还是金国的藩属国。虽然出兵征伐过一次,但因为蒙古强加的赋税过高,使得高丽起兵,赶跑了蒙古人。

窝阔台到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前,“普天之下未臣服者。”

到窝阔台继位之后,两次攻打高丽,双方议和。这次没再征贡,除了留下几个地方官,连探讨和高丽是什么关系都没确定,也走了。

其实这个阶段是最有可能全面占领高丽。但当时的主攻方向还是在西方。

又加上高丽国王已经被权臣崔瑀‎架空。崔瑀不愿承认议和结果,力主抗击。于是,双方进入二十年的战争状态。双方边打边谈。蒙古大军六次攻伐高丽,但也只是局部占领。

到忽必烈即位前,执掌高丽近五十年崔瑀家族倒台。高丽把世子送入元朝,表示臣服。

忽必烈时期,征东行省

忽必烈即位后,将高丽王世子送回国即位王位。虽然两国进入和平时期,高丽纳贡入朝,但并没有臣属关系的约定。

此时,南宋还在,蒙古也有心东征日本。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从高丽的位置向南度海可以攻南宋,向东可以攻日本,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为了得到这样一个桥头堡,忽必烈开始提出让高丽履行臣属义务,并为元朝建造战船。

但高丽国内,权臣当道。从崔氏掌权的五十年之后,又出现权臣林衍。亲蒙古的国王被废。再加上连年内乱,国力空虚。全国也只有三四千兵卒。根本无力做元朝的助攻。

基于这样的形式,南宋之战被推迟。忽必烈开始东征日本。并借机占领高丽。但征服并不顺利,高丽人民奋起反抗,战争持续三年才完全控制高丽。

将近十年后,元朝将高丽改为征东行省,直接对高丽实行管理。但高丽国王及上层统治阶级保留。蒙古贵族担任征东行中书省的右丞相,高丽王担任低一级的左丞相。

并且开始了元朝与高丽的政治联姻,笼络上层统治阶级。

元朝科举制,全国300个名额中,作为征东行省的高丽,有3个。元成宗时,高丽王还被加封为沈阳王。

元朝中后期,高丽上层贵族几乎被蒙古同化。

高丽王室与元朝公主的联姻中,元朝公主下嫁高丽,高丽王子朝贡元朝以及众多随从的高丽、蒙古人开始经常性的往来于两地。朝鲜半岛由此深受蒙古文化影响。

元朝盛行选取高丽宫女,高丽当地人都不愿生养女孩。

元朝末年,元顺帝眼看大势已去,便有了迁都的打算。而迁都地点竟然是现在韩国的济州岛。并且已经派出中原的工匠去济州岛负责营造宫殿。

元朝对于高丽的统治时间确实不长,因为元朝本身的时间也才不到一百年。

而在一个国家(元朝)的框架下,高丽也是个不安分的刺头。最初没有全力征服高丽,是因为价值不大。由于要征服日本,所以高丽作为桥头堡的地位显露出来,才有了征服高丽的意图。但日本没打下来,高丽却一直要粮,得不到好处,反而多了个累赘。由于频繁的联姻,高丽人甚至影响了元朝皇室。但高丽王室也基本蒙古化。


参习处


谁说元朝放过高丽了?

蒙古或元朝不仅同高丽发生过战争,而且还对朝鲜半岛有严密的控制。

蒙古帝国与高丽王朝的初次接触是在公元1211年。

在这一年,高丽的熙宗派去金朝的使者金良器抵达通州时,“遇蒙古兵,中矢而死,下节九人亦遇害”。

由于高丽使者被害,两国展开了数年的交涉。1219年时,蒙古帝国和高丽终于互立盟誓,要求高丽断绝与金朝的关系,并朝贡于蒙古。

不过,由于蒙古对高丽贡物的索求无度,导致高丽终于厌倦了蒙古,故于1225年与蒙古停止政治往来,“连七载绝信使矣”。

这一事件引发了蒙古和高丽的战争。

蒙古与高丽的战争持续了多年。

自1231年起到1259年为止,蒙古对朝鲜半岛统共发动过七次战争,高丽本土遭到了蒙古骑兵的屠戮。

两国关系的转机是在1259年,高丽太子王倎(高丽元宗)先是入蒙古为质,以示高丽对蒙古的彻底臣服。

自此,高丽成为了蒙古的藩属国,两国保持了非常密切的往来。

不仅如此,元朝还在高丽设征东行省,由高丽国王兼任征东行省的达鲁花赤,这些操作表明其对朝鲜半岛的严密控制。

总而言之,这个问题其实是错误的。


HuiNanHistory


蒙元不仅没有放过高丽,而且前后和高丽打了九次战争!

成吉思汗时期,忙着统一蒙古和对金国发动战争,此外,还要进攻西夏,花剌子模等,对于僻处辽东以外,并无重要战略意义的高丽不是很在意。

1216年,一支契丹叛军逃到高丽境内,四处抢掠,高丽人毫无办法应对。两年后,蒙古军队追杀契丹叛军,喜出望外的高丽人不仅派军队协助蒙古,而且主动担负起后勤补给任务。

击败契丹叛军后,双方约为兄弟之国,不过在蒙古人眼中,平等关系是不存在的,高丽一厢情愿的契约,在他们看来,就是投降。

此后,蒙古人多次要求高丽进贡,贫穷的高丽渐渐不堪其负,从上到下开始暗自滋长反对蒙古的情绪。

1225年,高丽人杀死了前来索要进贡的蒙古使者,在蒙古人看来,这无疑是弥天大罪。不过值得高丽人庆幸的是,蒙古人此刻忙着进攻西夏,无暇顾得上高丽这个小国。

不久,成吉思汗死于进攻西夏的过程中,高丽侥幸又度过了6年。

1231年,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继位为汗,在发起对金国攻势的同时,派出了一支蒙古军队进攻高丽。

势如破竹的蒙军轻而易举攻克高丽首都开城,高丽王弟怀安公王出降。蒙古人在开城任命了达鲁花赤,随后撤军。

这是蒙古人第一次进攻高丽。

蒙古人撤军以后不久,高丽王杀死驻守开城的蒙古人,随后迁都江华岛,以示坚决抵抗的决心。

得到消息后的蒙古人第二次进攻高丽,这一次,蒙军一直打到朝鲜半岛最南端,但是因为蒙军主将撒礼塔在光州附近中流矢阵亡,缺乏水军的蒙古人无法攻克江华岛。

蒙军副将铁哥决定撤军。

蒙古人走后,高丽王赶紧派人前往请罪,但不仅不肯臣服蒙古,还主动出兵收复失地,惩罚降将。

1233年4月,窝阔台发动第三次进攻高丽战争。

虽然庆尚道和全罗道相继失陷,但此次高丽人的抵抗非常顽强,双方一直打到1238年,最后,打的吃不消的高丽王室再次请和,并表示同意交出王室成员作为人质交给蒙古。

不过,在蒙古撤军后,高丽人只是交了一个假的王室成员,发现被欺骗的蒙古人勃然大怒,再次要求高丽王室撤出江华岛并烧毁所有舰船。
第四次!

高丽王室的反应是交出了一个高丽王子和10名贵族子弟,但拒绝了其他要求。

1241年,窝阔台汗酗酒而亡,高丽人再次熬死了一个蒙古统治者。

不过,每一个新任的蒙古大汗都要对高丽发动战争似乎也成为了习惯。

1247年,蒙古帝国第三任大汗贵由发起第五次进攻高丽战争。第二年,短命的贵由病死,蒙古撤军,高丽再次逃过一劫。

1251年,蒙哥汗继位,要求高丽王室献出人质遭到拒绝。

于是,第六次高丽战争如约而至,这一次,高丽王室实在扛不住了,终于同意王室搬出江华岛并交出世子安庆公(王太子)为人质。

实现战略目的蒙军撤军。

不过,高丽人大概以为可以像以往一样蒙混过关,蒙古人撤军以后,高丽王室反悔搬出江华岛的承诺,并且惩罚那些主张与蒙古议和的官员。

在1253年到1258年短短五年间,蒙古人两次大规模进攻高丽(第七次,第八次),强大的军事压力面前,高丽内部终于发生分化,众大臣发动政变,杀死了主张弃陆保岛的权臣崔氏。

高丽与蒙古实现和平,条件是高丽成为蒙古的藩属国,但可以保留原有政府体系和传统文化,“从其国俗”、“自奏选属官”。

1258年,高丽人赵晖、卓青杀都兵马使慎执平、录事全亮,投降蒙古,献和州。蒙古置双城总管府,以赵晖为总管、卓青为千户,子孙世袭。

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自行继位为汗,这一年,高丽国王病死,忽必烈下令护送在蒙古当人质的安庆公回国继位,这就是高丽历史上的元宗。

同时,忽必烈宣布在高丽境内实行大赦,送还高丽俘虏及逃入辽东的民户,禁止蒙古边将侵扰高丽等举措安抚高丽民心。

多年的人质生涯使得元宗比较亲蒙古,但是高丽内部反对蒙古的势力不喜欢他,同时,蒙元为了征服南宋和日本,对高丽的压榨越来越多。

1269年8月,高丽反蒙派大臣林衍废元宗。

不久之后,在忽必烈的武力干涉下,高丽元宗复位,同时,高丽西京(今平壤)都统领崔坦、李延龄等以高丽北部50城降元。

1270年正月,忽必烈将西京改为为东宁府,划归辽阳行省。同时派军队护送高丽国王父子回国,并委任脱脱朵儿、焦天翼为高丽达鲁花赤。

这就是蒙古人对高丽的第九次战争。

到1273年,元军占领济州岛,剿灭最后一支抵抗力量。

高丽蒙古战争结束,高丽成为元朝的藩属国,忽必烈设置征东行省进行直接统治,并派达鲁花赤负责行政事务,收取贡赋。

此时的高丽,已经不是最初的版图。

因为,高丽西京(今朝鲜平壤),双城总管府(今朝鲜咸镜南道金野郡)和济州岛等地则从1269年开始后的50年多年都是蒙元帝国的辽阳行省的一部分并直接管辖。

所以,蒙古人不仅没有放过高丽,而且对高丽先后发动了九次战争!这是一场前后持续42年的战争,时间之长,仅次于蒙古征服南宋。


小奔说史


元朝算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传奇的时代,当然也不乏建立许多丰功伟绩的伟人,你要说起我国土面积最大的时候,自然也就非元朝莫属了。

元朝也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然我们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作为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在当时可是占尽了优势。战马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但是元朝军队更多的把他们当做进攻路的武器,天生占尽优势!

纵横整个欧亚大陆的时候,是因为对于高丽不屑一顾,还是因为当时已经认定了高丽归属权的问题?

客观原因

其实元朝并没有放过高丽,前前后后也进行了数次征战,对于高丽这个国家也不知道被摁在地上摩擦了多少次。

在成吉思汗那个时期,其实他首先需要解决的目标不是高丽,已经完全没有了征服高丽的想法和欲望。无论当时的金国还是西夏,这才是成吉思汗真正想要达成的目标和对象,正所谓一心不可两用,能够攻打下一个地方,其实相比较于管理和治理一个地方,要更容易一些。

游牧民族的天性,就是征服和掠夺,而不在于攻城略地的占领,即使短期内取得大量的国土面积,也迟早会因为疏于管理,而逐渐消耗殆尽。

主观原因

当时强大的蒙古帝国在统一周边的时候,自然也是先挑软柿子捏,那是同样身为周边少数民族,虽然你可以这样做,那么别人也同样可以效仿。

自然在蒙古帝国征战的过程当中,也就会有一些少数民族民族,流窜到周边邻国,当时契丹有一伙人逃到了高丽,但是一改逃兵的常态,反而形事极为高调,四处烧杀抢掠不说,还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为非作歹,干净尽了坏事儿。

后来等到蒙古帝国追讨其他叛军的时候来到高丽,高明自然也愿意协助他们赶跑了叛军,高丽也深知没有那个实力抗衡,自然就依附于蒙古帝国,按要求答应每年进贡,毕竟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没有对与错。

现实很残酷,挑衅需谨慎

每年如数进贡,高丽可能刚开始还不觉得有什么,但是后来也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也不想就这样一直任蒙古帝国剥削下去,自然也就在心里打起了自个儿的小算盘,终于等到了合适的机会。

成吉思汗去世后,高丽不堪一直被统治的屈辱,所以就杀害了蒙古帝国前来的使臣,就想借机挑衅。可他们哪里知道,面对他们的将是一场残酷的镇压,难道强大的蒙古帝国真的后继没人了吗?

蒙古帝国当时仅派出了几万人的军队,就将高丽血洗,速度之快势如破竹,让高丽头一次傻眼了,当初也不知道哪来的自信,还以为是人家不敢打,这次也在真正意义上意味着高丽被占领。

有血性的高丽人,头是真的铁

高丽国王当然不肯忍受这般屈辱,堂堂高丽岂能被如此蹂躏?

你跑整天跑来跑去的,自然也顾不上我了,干脆趁你不知道的时候,把你的驻守官员杀了,你能奈我何?

还是太天真了,高丽服装再一次低估了大蒙古帝国的强悍实力,又再一次给高丽一个教训,你强任你强,该反还得反。

长达50年的岁月当中,高丽一共进行了大大小小九次反抗,当然无一例外被全部镇压,只不过当时元朝并没有下死手,就是陪他玩玩而已!

不能完全对高丽说是放过,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留有余地,不想让彼此弄得太过难堪罢了。


大国布衣


1216年,一支契丹叛军逃到高丽境内,占领了高丽的城池,四处抢掠,高丽人打又打不过,只好放任叛军驻扎。两年后,蒙古帝国大将哈真统帅大军追杀契丹叛军至高丽,高丽人那叫一个高兴,终于来人要把叛军赶走了,不仅派军队协助蒙古军队攻城,而且主动担负起后勤补给任务。

击败契丹叛军后,双方约为兄弟之国,不过在蒙古人眼中,哪里有什么兄弟,你就是我的附属而已,在他们看来,就是投降。所以,只是高丽一厢情愿的契约,此后,蒙古人多次要求高丽进贡,从刚开始的钱财、粮食、毛皮,到最后甚至贡献美女,更形成了著名的“贡女制度”——高丽全国未婚女性都需要定期贡献给蒙古朝廷,不得擅自成婚。高丽渐渐不堪其负,从上到下开始暗自滋长反对蒙古的情绪。

1225年,高丽人杀死了前来索要进贡的蒙古使者,在蒙古人看来,这是弥天大罪。不过幸运的是,蒙古军队正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忙着进攻西夏,无暇顾得上高丽这个小国。不久,成吉思汗死于进攻西夏的过程中,蒙古更没有时间理会高丽这个跳梁小丑,侥幸又度过了6年。

123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命撒礼塔率师攻高丽。蒙古大军,所向披靡,直接打到了打到了朝鲜半岛中部。高丽直接被吓住了,只好献城投降,结果被迫每年上供给蒙古更多的财物。蒙古军队才撤走了,但是却在各地留下了72名镇守者,对高丽进行监视统治。这是蒙古人第一次进攻高丽。

1232年,蒙古军队刚走没多久,高丽王就受不了被别人统治的滋味了,杀死驻守的72名镇守者,都城从松都迁往江华岛,想用海洋防卫蒙古的再次入侵。得知此事后,蒙古愤怒的立即派遣军队第二次攻打高丽。这次蒙古军队一直打到朝鲜半岛的最南端,可以说是扫平了整个高丽的城池。可是没有水军的蒙古军队,却无法攻占江华岛,蒙古军队首领撒礼塔在龙仁之战中流矢而亡,蒙军副将铁哥无耐决定撤军。蒙古人走后,高丽王赶紧派使者前往大都请罪,但还是不肯臣服蒙古,还要求蒙古归还失地,最后主动出兵收复失地,惩罚降将。

1233年4月,窝阔台发动第三次进攻高丽战争。

虽然庆尚道和全罗道相继失陷,但此次高丽人的抵抗非常顽强,双方一直打到1238年,最后,打的吃不消的高丽王室再次请和,并表示同意交出王室成员作为人质交给蒙古。

不过,在蒙古撤军后,高丽人只是交了一个假的王室成员,发现被欺骗的蒙古人勃然大怒,再次要求高丽王室撤出江华岛并烧毁所有舰船。

第四次!

高丽王室的反应是交出了一个高丽王子和10名贵族子弟,但拒绝了其他要求。1241年,窝阔台汗酗酒而亡,高丽人再次熬死了一个蒙古统治者。不过,每一个新任的蒙古大汗都要对高丽发动战争似乎也成为了习惯。1247年,蒙古帝国第三任大汗贵由发起第五次进攻高丽战争。第二年,短命的贵由病死,蒙古撤军,高丽再次逃过一劫。

1251年,蒙哥汗继位,要求高丽王室献出人质遭到拒绝。于是,第六次高丽战争如约而至,这一次,高丽王室实在扛不住了,终于同意王室搬出江华岛并交出世子安庆公(王太子)为人质,实现战略目的蒙军撤军。

不过,高丽人大概以为可以像以往一样蒙混过关,蒙古人撤军以后,高丽王室反悔搬出江华岛的承诺,并且惩罚那些主张与蒙古议和的官员。

在1253年到1258年短短五年间,蒙古人两次大规模进攻高丽(第七次,第八次),强大的军事压力面前,高丽内部终于发生分化,众大臣发动政变,杀死了主张弃陆保岛的权臣崔氏。高丽与蒙古实现和平,条件是高丽成为蒙古的藩属国,但可以保留原有政府体系和传统文化,“从其国俗”、“自奏选属官”。

1269年8月,高丽反蒙派大臣林衍废元宗。不久之后,在忽必烈的武力干涉下,高丽元宗复位,同时,高丽西京(今平壤)都统领崔坦、李延龄等以高丽北部50城降元。1270年正月,忽必烈将西京改为为东宁府,划归辽阳行省。同时派军队护送高丽国王父子回国,并委任脱脱朵儿、焦天翼为高丽达鲁花赤。

这就是蒙古人对高丽的第九次战争。

到1273年,蒙军占领济州岛,剿灭最后一支抵抗力量。高丽蒙古战争结束,高丽成为元朝的藩属国,忽必烈设置征东行省进行直接统治,并派达鲁花赤负责行政事务,收取贡赋。此时的高丽,已经不是最初的版图。因为,高丽西京(今朝鲜平壤),双城总管府(今朝鲜咸镜南道金野郡)和济州岛等地则从1269年开始后的50年多年都是蒙古帝国的辽阳行省的一部分并直接管辖。这是一场前后持续42年的战争,时间之长,仅次于蒙古征服南宋。

元帝国虽然没有灭掉高丽,但是高丽在蒙古铁骑的践踏之下,其王室国祚仍旧得以延续,是真真正正的“苟且偷生”。原本的高丽王国名存实亡,唯一和其他行省不同的是,还保留着高丽王室。当时元朝贵族,都以炫耀家中高丽女奴的数量为荣,而元朝皇宫中高丽出身的宫女、太监也非常多,元朝末代皇后奇氏就是高丽贡女。就这样,面对元帝国的强势进攻,高丽用自己的方法存活了下来。


仲谋天下


元朝没有建立之前,蒙古与高丽之间发生了九次战争,九战互有胜负。高丽每次虽然有抵抗,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打不过蒙古,不是逃跑就是议和。公元1258年,高丽众大臣发动政变,向蒙古投降。公元1259年,蒙古与高丽达成和解协议,蒙军撤出高丽,高丽朝廷迁出江华岛移居陆地,并派王子到蒙古坐人质,两国结束了战争对峙局面。

公元1260年,曾在元朝的高丽王子在老国王去世以后,忽必烈护送其回国继位,即高丽元宗。忽必烈在当时视高丽为属国,打算以高丽为跳板征服日本。由于,当时远征日本的船只由高丽建造,所以国人不满。大臣林衍叛变,废掉了高丽元宗。忽必烈派兵围剿,很快平息了叛乱,帮助高丽元宗复位,高丽元宗对元朝就更加亲密。

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不久高丽元宗就派使者前去朝贺。根据《大明会典》记载:高丽的使者对忽必烈说,高丽国有两宝,美女和人参,您要多少,随便说?此外,高丽为了向元朝表示归顺与服从,国王下令,高丽全国女子,不准私自婚嫁,只有待国王挑选过后,才能嫁人。所以,高丽为了向元朝示好,为了求生存,每年都挑选一批姿色绝佳的高丽女子,捧着人参,去向元朝上贡。所以,在元朝历史上还出了一个高丽皇后,都是因为高丽每年向元朝晋献美女的结果。

所以,从忽必烈建国开始,高丽都臣服于元朝,成为其属国,两国没有发生战争。且元朝在征服日本的时候,高丽还派兵参加了征服日本的战争。可见,当时两国相当的友好,所以蒙古让高丽作为属国存在,并没有将其纳入其政治版图。在高丽元宗王禃薨逝以后,其子王昛在大臣的拥护下继承王位,即高丽忠烈王。王昛是第一位与蒙古公主联姻的高丽国王,迎娶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使高丽国成为当时元朝的“驸马国”。这样一个国家,元朝还有必要去攻打占领他吗?

在朝鲜历史上,高丽的确很牛逼,统一了新罗和百济。并抵御了后唐、后晋、北宋、蒙元等中原国家,并存在了475年。高丽能在中原王朝的眼皮底下求生存,主要是他们的臣服思想,县抵抗,让你遭受损失,然后再求和,成为其属国年年进贡。这就是朝鲜半岛上的国家,生存之道。从唐朝开始,他们就没有被纳入中国版图,且一直独立。包括,元朝这么牛逼的国家,远征到了东欧,也没有把高丽征服,包括清朝征服了明朝,也没有把朝鲜征服。所以,现在的韩国人,在历史上也显得很骄傲就在于此。


谋士说


放过高丽只不过是没有灭了高丽而已,题目中难道以为蒙古打不过高丽么?1258年蒙古将高丽废为自己的内属国,而元帝国也并没有放过高丽,高丽在蒙古铁骑的践踏之下,其王室国祚仍旧得以延续,是真真正正的“苟且偷生”。

蒙古高丽战争以后,将高丽废为“征东行省”,原本的高丽王国名存实亡。然而与元朝内地行省不同的是,征东行省仍旧保留着高丽王室,而行省的最高长官行省丞相仍旧是高丽王。相对于内地其他行省,征东行省保持着相当强的独立性。


看过韩国电影《霜花店》也应该知道,当时的高丽王迎娶了元廷公主为王后,高丽王却因为喜欢男人使得王后独守空房。这并非是小说杜撰,是有一定历史事实的。

征服高丽王国以后,元朝规定高丽王需要迎娶元朝公主为正宫王后,王世子要由蒙古出身的后妃生育,降生之后要送去元大都抚养教育。

而其实早在蒙古统一崛起,攻打金朝之初就开始对高丽动手。高丽国小民弱根本无法抵抗蒙古的进攻。在完全被蒙古征服以后,高丽开始了苟且偷生的日子。每年,高丽需要向元朝进贡大量的银钱、布帛、人参、皮毛等物品,更形成了著名的“贡女制度”——高丽全国未婚女性都需要定期贡献给元廷,不得擅自成婚。

当时元朝贵族,都以炫耀家中高丽女奴的数量为荣,而元朝皇宫中高丽出身的宫女、太监也非常多,元朝末代皇后奇氏就是高丽贡女。就这样,面对元帝国的强势进攻,高丽用自己的方法存活了下来。

反而元朝灭亡以后,高丽人自己作孽拒绝归还开元路等领地,甚至对明帝国发动战争,最终引起“威化岛回军”高丽内讧而亡,朝鲜王朝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澹奕


1231年蒙古大军,兵临城下,接连攻破高丽的城池,直逼高丽的都城。高丽国王被逼无奈,只好请求议和,结果被迫每年上供给元朝巨额的财物。元朝军队虽然撤走了,但是却在各地留下了72名镇守者,对高丽进行监视统治。

此后多年来,元朝一直没有间断的攻伐高丽,最终高丽投降,成为元朝的附属国。1273年,两国之间的抗战结束,蒙古人大获全胜,占领了高丽绝大部分疆土,此后高丽一直在蒙古的殖民统治下。为了让蒙古统一议和,高丽不仅将皇子送往元大都作为人质,而且所有继承高丽王位的继承人,都必须在元大都按照蒙古人的习惯长大才可以,并且历代高丽王后都是元朝的公主。所以,高丽是元朝的一个附属国,元朝对这个边远小国没有兴趣,才让幸存了下来。并且,高丽王很明白元朝人的习惯,他为蒙古人献上了大量高丽美女,高丽王下令严禁高丽的适龄女子婚配,挑选容貌出众的优先送给元朝。所以说,之所以没有灭了高丽,完全是因为高丽同意了元朝非常苛刻的议和条件。不仅贡献出了自己的皇室人员,而且还贡献出了自己国家的女人。


58同镇王封街站


不请自来!


不是放过高丽,而是高丽对当时的蒙元几乎谈不上威胁!!!

数数蒙元在发展的过程中,先要统一草原部落,这些外敌任何一个都是能要蒙元的生死,而高丽由于长期偏居一隅,几乎没有什么威胁;而这些时期的各个外敌,哪一个不比高丽威胁大,其次在物产丰富方面,高丽也不是排在前面的。

毕竟打仗,要么是获得领土;要么获得战略物资;这决定古代打仗争夺的内容是这么几个点:

1、战略要地(类似某某关之类的,虽然没啥人,但是一旦占据进可攻退可守,极具战略价值)

2、耕作放牧的好地(如河西走廊,水草肥美,如天山牧场等等)

3、有极大的战果获取(例如入侵南宋、北宋、每次都能获得极大的物质回报)

4、跑马圈地(这主要是为了激励各个王子,要不然怎么会一直攻打到欧洲,但前提还是这些地方富饶,可以掠夺;要是一个不毛之地,或者穷地干嘛要进攻)


梳理完上面几点,我们来看看高丽;这个地方和我国现在的东北接壤,在现代看来占据出海口,作为半岛是个好地方;但在古代,这些地方不受待见,参见中南半岛;因为天气原因,气候多变,医疗和农耕技术跟不上,就没法拓展进而大发展,而且这地丘陵多,但水资源又不如四川这样地方。所以,古时候的高丽不富裕。

简而言之,就是没必要为了这么一个偏居一隅的国家劳师动众,除非是对方惹到我(但高丽一向比较听话),很少主动进攻,另外就是这个皇帝需要追求一些功名(如唐朝)。


还有一点说一下,不要说高丽的王子策略有多好,忽悠了成吉思汗之类;如果真是属于威胁级别特别高,那么你在怎样和亲都会成为眼中钉,进而拔除。


最后就是,蒙元的发展从开始到结束,他最大的威胁始终跟高丽都没任何关系;因此它的发展就是一幅解决外部威胁的记录:

1、金国

2、西夏

3、契丹

4、南宋

5、中亚、欧洲(这主要是之前打算的花剌子模、瓦剌、金、西夏的部分参与部落进入了这些地区,作为追杀一路顺带征服打过去的。


以上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