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咬牙买房的房奴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爱搭积木的思想家


房奴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记得十年前,一部《蜗居》红遍大江南北,反映在房价飙升的背景下,普通人在都市生活中历经的种种波折,剧中涉及的现象级话题,强烈引发了大众的共鸣。那么,十年前咬牙买房的房奴们,现在到底过得怎么样呢?今天有书君就聊一聊与房子有关的真实故事。

真实故事一

2005年,我在杭州读书,一块从老家出来的还有c君。当时我还傻乎乎的啥也不懂,感觉房价这些离自己好遥远。但不久便听说他在杭州郊区买了一套房。

当时我特别纳闷,那么偏僻的地方,不要说不一定能留在杭州,即使留下来,以后住也不方便。有一次聊天便问他。c君潇洒的说:这房子不是用来住,是用来租。你看着吧,杭州的发展日新月异,别看我买的偏,将来可能是市中心。我嗤之以鼻,根本就不信。

十年过去了,随着G20等大型活动的举办,杭州城一再扩张,c君买房子的那片郊区,划入新城,作为重点开发区。他的房子也水涨船高,从十年前的30多万升为如今的400多万。

善于经营的c君卖掉这处房子后,又分别买了三套房子,装修好出租,继续他的包租公日子。当然,每年的房租费就够他赚一大笔了。

真实故事二

朋友小军是山东某三线城市人。十年前我去爬泰山,经过他家歇脚,了解到当时的房价还不高,大约是每平方一两千元。就是说稍微高档的小区,房价大概在两三千元,普通的小区才一千多。

小军当时大学毕业,还没结婚,手上没有多少余钱,便买了一处小居室的二手房。后来算一算,每平方还不到一千元。

十年后,我们相约聚会,我再次来到山东小军的家。发现他早已搬了房,如今的房子宽敞明亮,有150多个平方。小军这些年做生意发了财,前后换了三次房,最后才找到这处中意的房子,日子过得真不赖。

说起来,我要感谢自己当年咬牙买房的勇气。了解往事,小军感慨万千。他当时刚参加工作不久,手上只有2万元钱,以当时的房价来说,算是破釜沉舟的决定。由于手里钱紧,不敢看大房子,最后买了那个小户型。首付都不够,还是借遍了亲戚朋友才买下来。

拿下那套房当时贷款15万,月供2400元,还外借5万。这个数额对于当时的自己来说,压力是蛮大的。但他坚信,随着通胀,工资,房价都会跟着上涨,而负债会随着通胀一起贬值。从长远看,还债的压力会越来越小。

事实也是如此。近些年,工资在涨,物价在涨,房价更是疯涨,后来房子涨到8000多一平方。通过做物流生意他挣到不少钱,没有还银行贷款,而是投资再买新房。在这种有计划的推动下,他先后买了多处房子,成了年轻的赢家。

真实故事三

这个故事有点怪异,但绝对真实。让人不由得不佩服买房人的聪明和果断。

儿子的同学小超说,他每年夏天要回北京过两个月,然后到开学再回这边上去。我得知后,当时还感觉比较奇怪,小超是浙江本地人,怎么会跑到北京去度假,关键北京的房价那么高。听说小超的爸爸是卖糖葫芦的,干着苦哈哈的活,能挣什么钱呢?

后来才知道,小超的爸爸果然是卖糖葫芦的,但人家已经在北京卖了,十多年。也算是个老北京了。十年前,他卖了老家的两座房子。在北京大栅栏那一带,买了套带门面房的房子,后来又收了一个小四合院。踏踏实实在北京,卖他的糖葫芦。

由于平时工作忙,北京那边上学的费用太贵,再加上小超没有北京户口。他爸爸思来想去,把小超送回到老家这边上学。只在寒暑假,带到北京去相聚。

据说小超爸爸当时买的房子,现在已经价值近千万。当然,他不会卖也不肯卖,每个月收着稳定的房租,日子过得很休闲。

从这几个小故事可以看出,十年前勇于买房的人现在基本上都赚了,或者说房子都升值了。很多人后悔不迭,认为自己没有及时出手买房,错过了大好时候。其实也不尽然。

在中国,房子是一种心病。找对象先看有没有房子,房子成了刚需,也制造了一大堆房奴。没房的要买房,有房的想换大房,房奴身份没有变,而且贷款数额更高,财务解放的日子更加遥远。

如今很多年轻人已摒弃买一套房背一身债陷一座城的活法,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有了更多的选择,便有了更广的视野,有了不一样的人生。其实说到底,买不买房只是一个选择问题。

你只看到了他人手里的房子,却没有看到他每个月压力大到睡不着,你以为他身家百万,可当你拿着工资奖金到处旅游娱乐,他却为了还房贷生活拮据,这真的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所以买不买房,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有书君还是那句话,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平衡了得失,端正好心态,我们才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亲爱的朋友,你对这个观点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在北京,我认识的,十年前以及十几年前咬牙买房的,有的赚了,有的正在咬牙供后来换的更大更好的房子,有的则搬到了近郊的别墅。

与广大地方房地产市场可能还需要“去库存”不同,一线城市的房价这些年来就没有降过,房子虽然是一次购买长期使用的商品,但房子也有折旧,特别是北京这十年变化非常快,房子的涨幅也很大,所以,除了离开北京的,即使是那些在十年前因为种种因缘买了房子的,增值和收益也都会抵消在北京换房的过程中了。

且听我细细道来,这段血泪斑斑、啼笑皆非的历史里,几个小故事。

故事一

早在2005年,我还在北京上硕士,同学里就有一个福建同学,一个浙江同学在海淀区买了房子。

诸位,那时候北京的房子还不怎么限购,只要有北京户口就能买,学校的集体户口也可以买。所以,我的同学就有买的。

我当时还特别纳闷,问过上面两位女同学:你们将来毕业,能留在北京吗?万一留不下,房子怎么办?

两位同学的回答出奇的一致:本来也没想留北京啊,生活质量这么差,到时候毕业回老家之前,把房子卖了,这是投资啊。

后来,我们毕业了,但我的同学并没有把房子卖掉,他们一直等到2012年左右,才陆续卖掉,都是几倍的投资收益。

故事二

2006年,我又去了北京的一家大报实习,在经济新闻中心,跑房地产新闻。我每天不是去房地产公司打听消息,就是去楼盘采访购房者,有时还会去政府机关调查官方口径。

熟悉那段时间历史的人一定记得,在奥运会前后,中国关于房地产出了很多政策,什么“房八条”、“房十条”、“房二十条”之类,出台的政策越多,房价涨得越快。

但是,在2006年,这一点谁也看不准。

我所在的报纸不仅是官方机关报,而且有很多老记者,那段时间,老记者们最爱说的就是:别看现在(2006年),南三环的房价已经每平方米过万了,但这都是奥运会带来的涨价预期。只要奥运会结束,房价一定会跌。

诸位,这些都是在楼市里摸爬滚打十几年,并且掌握了一些所谓内幕信息的媒体老人,尚且有这种观点,就不必说普通老百姓了。谁也没法预测未来呀。

故事三

等我想要买房子的时候,已经2010年了。

我刚刚博士毕业,在博士期间专心读书,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等到毕业后一看,哇,房子在2008-2009年大涨了一轮。五环外的房子都要2万了。

我想起了2006年,南三环外的新房才1万。

我打算买房,然后我身边的朋友说什么的都有:

有的说,房子涨得太离谱了,以后不大可能会涨了,可能要跌, 要不你再等等?

有的说,赶紧买,再不买,连末班车都搭不上了;

有的说,房子是什么?人类为什么要被房子压死!

……

我无所适从,只好“听从内心”,我的内心告诉我,不是为了买房,而是人生到了该买的时候,就买嘛。

我就在东五环外买了。

当房奴的滋味不好受,好不容易熬了好几年,房子涨了七成的价格。

而我恰恰因为要换房,于是就卖了,结果,这些涨幅全部都搭进新房去了。

还是房奴。

所以啊,我觉得,谁也没有前后眼,早买的也未必就轻松。


danyboy


你好,嗨住租房来回答这个问题。


十年前上海房价一平还不到10000

2006年的时候,普通和南汇、黄浦和卢湾、闸北和静安都还没有合并,上海市全市的房产均价也就在9356元每平米。当时属卢湾区的房价最高,但也不足4万每平米。十年后的今天就算均价10万,也很难在卢湾买到房子了。

在这十年间,上海全市房价的均价就上涨了将近4倍。如果还是按照这一趋势,那么下一个十年上海房价的平均价格就可能会冲到10万每平米。由此可见,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在过去十年所经历的房地产热潮有多猛烈。


十年前,上海房价还属于价格洼地

同事小谢在2008年的时候就在上海浦东买了一套房,当时均价在2万左右,房子不大才80平米,当时整套房产的总价也才160来万。尽管当时小谢购买这一套房产的时候,也是勒紧了裤腰带,做了很大的决心,看了很久的房子,最后在父母的催促下,勉勉强强买下了这一套房子。但如果从现在来看,这一套房产的增值几乎超过了市面上所有的理财产品,成为了最增值的投资品。

150万的房产,按揭30年,平均每个月大概也就3500元左右。而对于目前工资已经拿到1万左右的小谢而言,3000元并不算什么,也并不会影响他的生活质量。而在上海购置房产,拥有自己的房子所带来的安全感,使得这一笔投资更加划算。


十年后的今天房贷的压力更加明显

假设现在拥有了购房资格,希望在上海购置一套合适的房产,普通房产的均价保持在4万1平,一百平的房产就大概需要总价400万左右。除了要筹备120万的首付,还有280万,需要通过按揭的方式。那么根据商业贷款,即使贷款30年,每个月也需要供贷款14860元。而对于大部分在上海工作的年轻人而言,每个月要拿出15000元还贷款,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说十年前买房子所要承担的贷款还勉强能够用日常的薪资对付,十年后的今天,买一套房子则意味着需要牺牲生活质量。而对于大部分年轻人而言,买一套房子,背一身的负债,远远不应该是一生奋斗的目标。因此,就目前形势而言,租房似乎是比购房更优的决策。当然了,想租到好的房子就要有更多优质的资源,更成熟的平台。嗨住租房-全城房源,一网打尽,房源多,房源真。全平台房源超过1000万套,实时可租房源20万套,在上海我们的房源数量比第二名租房平台领先2倍。


嗨住租房


这里可以分享一下我和我朋友的一些经历,总的来说现在日子肯定是越过越好了,资产也在正常的增值。

真实故事一

先说说我的一个朋友,他的父母属于比较会“折腾”的人,早早就把公积金全部压在了买房上,换了很多次住房。虽然他父母的收入挺高的,按照现在的话来说也算中产了吧,不过由于大量的贷款压力,据他回忆在上学的时候家里的生活特别拮据,属于去菜场买菜都要精打细算记账的那种。

不过正因为多年的咬牙坚持,现在他家在河西(南京)已经拥有三套面积大于150平的住房了,由于这里二手房房价倒挂严重,前两年我帮他算过一次如果卖二手,三套房至少值2200万!(贷款基本还完)

现在更是夸张,这里的新房被限价在了4万多一平,然而几乎只有很少的人能买到,买到的一瞬间资产就增值几百万!

不过他家去年又有换房的打算,原本的房子卖掉又不打算全拿出来抵房款,准备投资一部分,这下等于又背上不少贷款了,据说一个月的贷款要还3万多,我觉得这就有点累了,其实如果不进行这次换房,不过分想着资产增值,他们的生活质量绝对是可以相当高的。

真实故事二

好了,再来说说我,我家就属于对换房不敏感的,现在也一直住着市区老破小的房子,虽然单价也不低,但由于面积太小,所以总价还是很低。所以也就一直没有贷款,家里的日子也算过得舒心,也一直期望房价会下降。

但直到前两年,终于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然后再加上当时江北新区刚刚成立,几乎有完全的把握未来可以增值,所以就在一个较偏的地方贷款买了一套商品房,过起了还贷的日子。

好在算是抓住了时机吧,目前那套房子总价已经翻了一倍,如果现在再买肯定就交不起首付了,再加上城里两套老破小,虽不能跟其他有投资意识的土著比,但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

总结

所以最后我想说的是,能有咬牙成为“房奴”的人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虽然现在苦,但十年后首先因为物价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房贷占你收入的比例会越来越少,之前我有个朋友是05年咬牙买房的,当时工资才1、2千,房贷就要8000,但现在再看这个房贷,几乎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只要熬过了10年一切都会很轻松(前提是你没有其他贷款),其次你买了房意味着你可以获得很多,包括孩子上学、资产增值等等,只要不是大富大贵,基本不可能等到“富余买房”的时候,都会有所牺牲的!


鲸车评


对十年前买房的房奴们来说,我的观点是:买对了过去,买苦了现在,买赢了未来,买下了未知。。为什么这么说,我的理由是:

买对了过去,是因为在房价快速上涨的关键时刻,能够咬牙买房,不仅要有勇气和胆量,还要有毅力和决心,更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因为,没有过应对房子涨价经验的普通百姓,能够身背房奴之苦,也要咬牙买房,没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做不到的,能够做到,其对生活的态度,对战胜困难的决心,都是无可挑剔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决心和毅力,才买对了过去,买对了一次人生的利益博弈。

买苦了现在,则是因为自从买了房,就当起了房奴。要知道房奴可不是那么好当的,不仅要承担沉重的还贷负担,还要安排好买房后的生活,让生活不因买房而出现质量大降的现象,是不容易的。因为,凡是房奴,其收入水平都不会太高,还贷的压力都很大,要想不让生活水平和质量出现较大下降就必须更大力度地挣钱。可是,挣钱并不容易,如果不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挣到更多的钱,那么,生活质量就会因为买房而明显下降。所以说是买苦了现在,买低了现在的生活质量,相当一部分房奴,时守着新房过艰苦的生活。

买赢了未来,毫无疑问与房价的持续上涨,收入水平越来越跟不上房价上涨的步伐有关。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十年前咬牙买了房,那么,按照收入增长速度,怎么存钱,要想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都不可能不当房奴,而且,房奴的含金量会更高。所以,十年前的咬牙买房,实质就是为未来省钱,为未来过上相对轻松的生活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所以,是买赢了未来。

买下了未知。必须承认,买了房子后给今天带来的苦,可能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小的。如果因为买了房,孩子的培养支出减少了,自己的身体受伤害了,对父母的孝顺淡化了,让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下降了,都可能是永远换回不了的损失。如何来平衡这方面的落差,对房奴们来说,是一道难题。但愿房奴们没有这样的缺憾,也没有这样的痛苦。可事实是,没有几个能够摆脱这样的痛苦。


谭浩俊


分享下我一同事买房的经历,同事三个孩子,没错,81年的,现在最小的五岁了。10年间买了2套房子。

第一套在郊区,房子130平米,当时2009年价格才3000的时候买的,现在价格在6000左右,原来的贷款一个月1500多吧,住房公积金抵扣每月才还几百块而已,在现在来说比较轻松。郊区房子没有好学校,所以一直没有装修,在市区租房,孩子上学方便。

2016年,为了孩子念书,在城中村买个小产权房,不大,但是也花了30多万,首付5万,以后每年6万,5年内付清。当时在我们这群人中他的压力是最大的,一是孩子多,二是工资也不高(我工资是他2倍也没胆量向他那样)。

但是他就是敢去拼,这个劲头我们都没有。现在他买的2套房子都升值了,比他上班几年都多,郊区房子随时可以卖,转手可以赚30多万,城中村的房子现在转手可以赚5-6万,当然他不会卖,但是明显的是他置业的房子都有附加值,虽然短期内会有一定的压力,但是从长远来看,如果当时犹豫的话,他郊区的房子不买,那么现在的代价是根本买不起,城中村的房子不买,小孩的入学也麻烦。

一些买房更早的人当初的还贷压力在当时都比较大,但是房价的涨幅大于cpi,也大于工资涨幅的情况下,贷款当房奴在当时面临的压力比较大,但是在后期随着工资涨幅来看,当时的房贷压力趋于越来越轻,所以个人认为买房应该当机立断,越早越好,当年那些开玩笑想等房子降价的人,时间狠狠的抽了他们的耳光。

对房奴来说,现在的情况是越来越好,直白的说通胀的情况下,按揭还房贷的压力越来越小,当初分析中国经济走向是先通胀,再通缩,后崩溃的人没有再蹦跶了,房价涨幅虽被抑制,但是稳步上涨没有悬念,房奴不应该是贬义词了,而无产阶级应该尽快把身上那种所谓的虚荣拿掉,买房是硬指标,说租房的见鬼去吧。


傻58101466


看了很多回答,很有感慨,也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故事。我家有点特殊性,但从中也许可以反映一点历史的变化。


早在1988年,我(准确说是我家)就在广州的一个住宅小区买了一套商品房。这可不是十年前,是三十年前了。当年广州改革开放,引入外资(主要是港资)开发建设住宅小区,开了房地产的先河。我那个小区,若不算全国第一个,排第二、第三名没问题。


重点是房价。大概是700元,房子90多个平方,总价约7万之内。这个数字要这样看,当年我的工资约100元出头,夫妻两个加起来不到200元。相当于现在家庭收入2万元以内,买7万的房子。


我当然买不起,父母也是普通干部,也没钱。但是我外婆在香港,就是所谓有港澳关系的家庭。外婆年纪大了,单身一人。那时候我们不可能去香港照顾她,她就半常住地回来广州。她想买个房子,帮我们改善一下居住条件,同时我们负责她的日常起居。因为她经营过云吞面小店,有些积蓄。一问价钱,毫不犹豫就要掏钱。回想起来很有趣,一个香港老太婆,用自己的积蓄,看那个时候的内地的房价,就是白菜价。而且那时人民币汇率也低,7万人民币大约就是3-4万港币吧,相当于香港一个白领2-3个月的工资,可不是真正的白菜价么。


那个时候什么都是现金交易,而人民币的最大面额是10元。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拉上妹夫,两个男人用旅行袋在银行里取钱,然后提溜着去找售楼部交钱。漫长的程序完成之后,人都有点抖。


从现在的角度看,外婆用钱袋子早早帮我解决了住房问题,是多大的幸运呢?不过那个时候的人却未必这么看。住上新房不久,我太太有一天回家不高兴。原来是她的闺蜜们说,你老公为什么就不能在单位分到一套房呢?言下之意就是我很无能,弄个房子还要自己掏钱,这是多傻的一件事。


其实真正傻的地方在于,我长期没有去搞懂金融杠杆的意义。大概是1991年,有朋友举家移民,自己一套几乎全新的、百来平方的房子,15万问我要不要。我心想你真以为我钱啊,没有要。其实那个价格就是大约一千多元。2000年前后,又有一个朋友问我,100万看江景的房子要不要,那个价格还不到1万元。我心想上哪搞100万,又没有要。


终于在二十多年之后,外婆早已作古,我将房子卖了,全部用于买新房子。价格固然翻了20-30倍,但是后来一比较并不是卖的特别好。一来房子旧了,没有电梯,二来时点不太对,三来也是自己不会讨价还价。看到我国人均住房达到60多平方的数字,还有点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感叹。


回头看,如果就是满足基本住房需求,经济上又不吃太大苦头来说,我承认我是幸运的。但按照吴晓波说的,必须大胆跳跃才能实现财产增值,那么我又是失败的。但真要大胆跳跃了,可能一生的轨迹都不同。说来说去,人好不好,无非就是个人努力加运气两个因素。我从朋友身上看到的经验是,10年前为了解决刚需,咬牙背房贷,咬牙努力的人,现在都很好,不仅能弥补运气不足的因素,可能还胜过仅靠运气的人。


郭巍青


我第一套房子就是十年前买的。那时候房地产还是真正的市场经济,那个小区07年10月开盘,1.5万一平,到了08年10月,搞促销,9300一平,那时候我还没有太多的想法,就是不想租房了,觉得在北京南三环这个价位也可以了,就买了一套两居(那时候在政府部门,收入低),不到90平,有60万是按揭。第二年,因为公务员收入低、工作量大,老婆又迟迟不能调进北京,就辞职到了老婆生活的城市(也就是我现在生活的城市)跑业务。一开始是住在老婆单位提供的宿舍(那时候我们真的没什么钱,买北京那套房都是节衣缩食的),不过跑业务挣的还是比较多的,不久就又在这边买了一套三居,当然也是大部分贷款,不过总价不高,当时一平只有四千多一点。不幸的是后来自己当老板创业了,过了几年苦日子,基本上辛辛苦苦一年到头,交了税,给工人发完工资,自己所剩无几。不过幸亏D的政策好,我在北京的房子涨价了,后来找个合适的时机把它卖了,平均下来卖到了3.9万一平,于是又在这边买了一套四居,198平,虽然这个时候房价已经涨到六千多了,但我这次付的全款,然后手里还有一笔不算太少的积蓄。一下子感觉不缺钱了,也不想再受罪了,就不当老板了,在一家制造汽车零部件的公司当了质量总监(能有这个职位主要得益于以前我帮过这家公司老板的大忙),本来打算就这样了。但是到了2014年下半年,发现各地都开始陆续出台救市政策了,我就意识到房价肯定又要涨,于是果断出手,一个是在老家(北方某地级市)买了一套房子,当时是5600一平,现在涨到1万,不想让房子经常空着,就让我爸妈过去住;一个是在省会买了一套,买的时候是8900一平,现在同小区二手房均价2万左右,周末、节假日的时候一家人去住一住。不过房价涨得再高,对我来说也没什么实际意义,因为没有打算出售的(省会的打算退休后去住,老家的是作为事先留的退路,现在的两套一套自己住,一套准备给儿子),也不过就是买的便宜而已。我觉得我敢买四套房,并且基本都买在低位,主要还是我对D有信心,绝不会坐视房地产价格下跌。每次空调,都是“防止过快上涨”而不是要下跌,只是让它涨的慢一点而已;而只要跌了,就一定会救市,鼓励各路资金涌入。所以我坚信还能涨


搞事boy的爹


这个问题算是问到我的心坎里了。2007年大学毕业后,回中山找到第一份正式工作,月薪才两千出头。扣掉社保费和杂费,拿到手的工资只有一千八左右。现在想想,泪流满面~

工资虽然不高,每天下班了都要跟哥们一起花天酒地,工资花光了就刷信用卡,还不上钱就找家里要,一点生活压力都没有,而且当时没有谈女朋友。

家里人可能是觉得我这么活着太屌丝,在没跟我商量的前提下,我妈就去看了一套新开的小楼盘。跟楼盘销售谈的差不多了,才回来跟我摊牌。首付归他出,每个月的按揭让我付。


当时我们这里的房价非常便宜,每平方三千块不到。我觉得可以接受,但是我是没想到爹妈付首付就给了四万五,替我借了十七万多的贷款。按揭十五年,每个月还1550块。

说实话,当时在置业计划书上签字时,我是欲哭无泪的。每个月就1800块钱,其中1500多要还贷款。抽烟、喝酒、宵夜、打牌、打游戏这些活动,算是跟我没关系了。


那时候觉得日子非常难熬,暗无天日。自己又拉不下脸找家里要钱,这么死扛了一年多,工资涨到三千多了,手头才稍微宽裕了一点。

五年前准备结婚,要买一套大一点三居室做新房。看了一套房子,要五十多万。(当时我们这里的房价是五千出头,自己的工资五千左右。)

父母替我付了28万首付(五成),买家具花了12万。装修费我自己掏的,大概花了15万多。房贷借了23万,按揭10年,每个月还2400左右。

过了一年,跟老婆商量后,提前还了十几万。现在每个月要还1038块。



现在两套房一起,还要还五年,每个月加起来2351块。

若是放在十年前,两千多的按揭我自己负担不了。不过放在现在,都是小钱了。

所以,问当了十年的房奴,现在怎么样?

客观的说,早买早脱身。

现在再买房,就是三个字:买不起。

十年以来,工资涨了三倍多。但是房价涨了四倍多,优质房源比十年前贵六倍。新开的楼盘我看了一下,普遍在一万五以上。现在真的是买不起了。

说十年前买房的人是房奴(除了北上广深这些房价变态的地区外),我觉得是不合适的。很多人片面的认为“房奴”是贬义词,但实际上在通胀、贬值、物价上涨的今天,把有限的人民币换成固定资产,不是消费,而是一种投资;而每个月交房租,并且是交不断上涨的房租,才是一种消费。


虽然现在仍然要还月供,但是凭心而论,跟现在的生活开销比,那点钱真心不算什么。家里小孩每个月上幼儿园,要交两千块生活费,跟两套房的按揭差不多了。

但是,买房的副作用也是很大的。买房子要花钱,装修家具也要花钱。像我们家里,买了车以后,手头上能拿出来的现金,也就只有几万块。如果碰上生病什么的,就拿不出钱来了。

以上为个人的小看法,不喜勿喷。


Mer86


说真的,在我们当地,十年前咬牙买房的房奴,现在基本都赚了。

十年前,我们当地的房价大多在1500元左右一个平方,买一套150平米的房子,装修好30万元都不到。按揭的话,首付也就是9万左右。但是,现在的房价4500元一平米,150平米的房子得60多万元,如果再装修好,起码还需要10多万。这其中白挣了多少,用屁股想想都知道。这还是小城市的价格,如果是省城,十年前也就2000多元一平米。现在,基本从7000到15000元一平米。这其中翻了多少翻,而工资又涨了多少,不用说,大家都知道。

虽然以前工资也没现在高,可是当年的房价也没有现在高啊。如今那些早早就买了房的人,轻松地还着房贷,不用为了一套高价房累死累活。人家还可以开着私家车,潇洒地到处旅游。有的人,把当年的房子卖了,添上不多的钱又重新换了一套更现代、更时尚的住房。比起现在才想着要买房的人,赶上房价高不说,这十年拼死拼活挣钱,却仍然不如十年前就买房的人。

也就十年时间,有些当年买房的人,因为房价上涨带来的收益近百万元,甚至更多。试想,一般普通老百姓,十年时间要想积攒一百万元谈何容易啊。可是人家之前买房的人就这么轻松地挣了这么多钱,不得不羡慕人家的先见之明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