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六州——云州


燕云十六州——云州

云州区

云州区,为山西省大同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山西省北部,西与本市新荣区、平城区、云冈区接壤,东北与阳高县毗邻,南、西南与浑源县、怀仁市相接。

2016年,云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92亿元。

2017年12月15日,云州区(大同县)被国际地理联合会健康与环境委员会授予“国际健康养生基地”称号。2019年4月1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云州区退出贫困县。2019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燕云十六州——云州

中文名称

云州区

外文名称

Yunzhou District

别名

西坪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中国 山西 大同


燕云十六州——云州

建制沿革

战国,属赵。

云州区管辖区域

秦朝,置平城县,故治在今大同城东北古城,属雁门郡。新莽改平城县为平顺县,

东汉,复旧。建安末年废,

三国,魏复置,属新兴郡。

晋朝,改属雁门郡。

北魏,延和元年(432年)改万年县。太和十七年(493年)复名平城,属恒州,兼为州治,故治在今大同城东3千米无忧坡上。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改太平县,属代郡。时又于县境西北置临塞县和临阳县。

北周,废置,同时改太平县为云中县,属长宁郡,故治在大同城西北15千米。

隋朝,开皇二年(582年)改云内县,属马邑郡。

唐朝,贞观十四年(640年)定襄县自朔州北界定襄城故址徙此,属云州,兼为州治,云内县废入,故治在今大同城西北15千米。永淳元年(682年)为默啜所破,州、县俱废。开元十八年(730年)复为云中县,属云州,故治在今大同城东3千米。

五代,晋割入契丹,隶西京道。

辽朝,重熙十七年(1048年)析云中县地置大同县,属西京道。

金朝,初于县境置裕民县,故治在今大同城西北,皇统初年废。

元朝,至元二年(1265年)云中县废入大同县,属大同路。

明朝、清朝,俱属大同府。

中华民国,初年属雁门道,后属省。抗日战争时期分置东、西大同县,分属晋察冀边区与晋绥边区。抗日战争胜利后复为一县。

1949年,属察哈尔省。

1952年,复归山西省。

1954年,与怀仁县合并为大仁县,县政府驻大同市城区。

1958年,大仁县并入大同市,以之置郊区,区政府仍驻大同市内。

1960年,以原大同县置古城区。


云州区

1964年,复为大同县,属大同市。

1965年,改属雁北专区。

1967年,属雁北地区。

1971年,与大同市分治,县政府迁驻西坪镇。

1993年,撤销雁北地区,县改属大同市。

2001年,原西坪镇、中高庄乡合并设立新的西坪镇,原许堡乡、西册田乡合并设立新的许堡乡,原瓜园乡、城庄乡合并设立新的瓜园乡,原聚乐堡乡、阁老山乡合并设立新的聚乐堡乡,原峰峪乡、徐团乡合并设立新的峰峪乡,原吉家庄乡、麻峪口乡合并设立新的吉家庄乡。区划调整后,全县辖3个镇、7个乡:西坪镇、倍加皂镇、周士庄镇、吉家庄乡、峰峪乡、杜庄乡、党留庄乡、瓜园乡、聚乐堡乡、许堡乡。县人民政府驻西坪镇。

2018年2月9日,国务院批复撤销大同县,设立大同市云州区。


燕云十六州——云州

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云州区下辖3个镇、7个乡:西坪镇、倍加皂镇、周士庄镇、吉家庄乡、峰峪乡、杜庄乡、党留庄乡、瓜园乡、聚乐堡乡、许堡乡。

新版大同市区划图,粉色的为新设立的云州区

区人民政府驻西坪镇。

乡镇

面积、人口

辖区、驻地

西坪镇

面积132平方千米,人口20584人

镇政府驻西坪村,由原西坪镇、中高庄乡合并,辖19个村委会,分别为:西坪村委、水头村、上甘庄村、下甘庄村、贺店村、康店村、大坊城村、小坊城村、坨坊村、官堡村、寺儿上村、中高庄村、上高庄村、东嘴村、西嘴村、上榆涧村、下榆涧村、唐家堡村、下高庄村。

周士庄镇

面积148平方千米,人口15673人

镇政府驻周士庄村,辖23个村委会,分别为:周士庄村、牛家堡村、罗卜庄村、路家庄村、王千户村、二十里铺村、三十里铺村、四十里铺村、五十里铺村、后铺村、三条涧村、三府坟村、陈家堡村、石仁村、东水峪村、西水峪村、散岔村、驾遇造村、孟家造村、遇驾山村、上庄村、南庄村、西羊坊村。

倍加造镇

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19358人

镇政府驻倍加造村,辖12个村委会,分别为:倍加造村、任家小村、独树村、谢疃村、东骆驼坊村、西骆驼坊村、解庄村、营坊沟村、郭家窑头村。开发区代管:七里村,樊庄村,蔚州疃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云州区位于东经113°20′-113°55′,北纬39°43′-40°16′,东接阳高县、南连浑源县和怀仁市、北邻新荣区、西依平城区、云冈区,区境东西相距约45千米,南北相隔约60千米,总面积1497平方千米,属晋冀蒙交汇之地。


燕云十六州——云州

地形地貌

云州区地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地台的山西台背斜与阴山隆起的交接部位。北为北口隆地,西南为大同──静乐凹陷,东南为桑干河新断陷。本区域在多期的地壳构造变动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构造形迹,尤其以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最为明显,新构造运动相当发育、地震活动也较为频繁。境内有桑干河、六棱山两处地质断裂带,是一个地震多发区。


燕云十六州——云州

大同地貌

云州区出露地层较为齐全。自老至新有太古界集宁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以上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山地丘陵区)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主要分布在东南平川区)。

云州区山地、丘陵主要集中于西、北及东北部地区,而平川区位于东南部。这就构成了云州区西北高、东南低,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主要特征。云州区的山地属阴山山脉的一部分,在大同境内呈东北——西南走向,斜贯全境南北部为土石山区,东北部为丘陵沟壑区,中部为平川,区山区、丘陵区约占总面积的60%。平均海拔1347米,最低海拔891.7米,最高海拔2167.1米。

气候特征

云州区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带,春季风大干燥、夏季雨集中、秋季温差大、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6.4℃,年活动积温2846.5℃,年平均降雨量389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25天,年平均大风日数34天、平均风速3.0米/秒。干旱、冰雹、冻害等灾害性气候出现频繁。境内有十处地质断裂带,属地震多发区。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大同县林业资源

截至2017年,云州区国土面积224.66万亩(1497平方千米),其中,平川123.855万亩,占55.13%;丘陵67.8万亩,占30.18%;山区33万亩,占14.69%。全区农用地180.62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0.15%。其中,耕地64.43万亩(水浇地12.08万亩,旱地52.06万亩,菜地2847.9亩)。全区建设用地19.46万亩,其中集体用地7.46万亩,国有用地11.99万亩。

云州区林地达84万亩,牧草地达36.11万亩,森林覆盖率、林草覆盖度分别达23.6%、51.2%。


燕云十六州——云州

水资源

云州区为富水区,水资源总量10547万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3094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储量7453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620立方米。地表水属海河水系,以桑干河、御河、沙河和方城河、中高庄河等为主,形成了大中小型16座水库,水面达12630亩,湿地达6万亩。桑干河年均流量2.6亿立方米,境内流程58千米,注入境内的山西省第二大水库——册田水库,总库容5.8亿立方米,面积约5万亩,蓄水量8600万立方米,每年向大同市和大同二电厂供水5000万立方米,历年共向北京市输水2.3亿立方米。

桑干河

矿产资源

云州区境内有12种金属矿产,玄武岩、火山岩、石灰岩、花岗岩、白云岩探明储量分别为69亿立方米、5.5亿立方米、3000万立方米、311万立方米和82万吨,还有煤、石英、长石、矿泉水、砖瓦粘土、砂、铁。主要工业品为活性炭、水泥、机砖等。

生物资源

野生动物有狍子、野兔、豺、狐子、山狸子、獾子、瞎老、黄鼠狼等,禽鸟类有鸡、鸭、鹅和天鹅、大雁、燕子、麻雀、鸽子、喜鹊、布谷鸟、啄木鸟、老鹰以及画眉、黄莺、山雀等。

  树种有油松、落叶松等针叶林和杨树、柳树、榆树等阔叶林。农作物有玉米、谷子、黍子、马铃薯、豆类等。


交通运输

公路

2016年末,云州区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88千米,其中:国道通车里程为37千米、省道73千米、县道290千米、乡道731千米,村道357千米。公路密度为100.7千米/百平方千米。年内投资4055万元,改造山西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燕山—太行山片大同县县道西册田—渔儿涧公路改造工程)拥有牵引车5118辆,挂车5558辆,吨位183304吨。货运车1189辆,吨位5711吨,其中:大型371辆4408吨,中型13辆42吨,小型805辆1261吨。拥有县际大型客车35辆1085座,村村通客车21辆233座,出租车250辆。

高速公路:天黎高速公路、大呼高速公路。天大高速公路、宣大高速公路。

铁路

京包铁路、大秦铁路、湖大铁路


历史文化


踢鼓秧歌

踢鼓秧歌,流行于杜庄、吉家庄、麻峪口、峰峪一带,以利仁皂出名。由于角色较多,舞蹈动作与场面变换较为复杂,所以人们又称之为“乱秧歌”。


燕云十六州——云州

踢鼓秧歌

踢鼓秧歌以打击乐(锣、鼓、钗)伴奏。鼓点有乱鼓、起鼓、行进鼓、切鼓四种。

俗称“二鬼摔跤”属杂耍武技类。特制两人,着壮士服,一人操纵,作摔跤、翻滚、踢打等动作,县内仅西坪艺人魏吉精此特技。

灯官

灯官,两人抬一木杠(三寸粗,丈余)上坐一人,头戴乌纱帽,扮丑官,观众手持花灯尾随嬉戏,丑官作各种滑稽动作,此活动濒临失传,只巨乐村一处表演。


燕云十六州——云州

灯官


独角戏


独角戏,由一人表演,与“抱跤人”有异曲同工之妙。节目有“猪八戒背媳妇”

“翠连逃婚”,通过寻路、过河、上坡、下坡等动作表情,边唱边舞,突出在特定环境中人物的内心世界。独角戏街头、舞台皆可演出。离休老干部仝启顺善于此技。

威风锣鼓


燕云十六州——云州

威风锣鼓

威风锣鼓,来自晋中一带,场面宏大,气魄雄伟,铿锵激扬,振奋人心。威风锣鼓一般人数不少于30人,分两列站在汽车上,演员一律为古装武士打扮,个个表现的骁勇精悍,置大鼓两个,每鼓由四人同打,两列之人击大钹,乐曲由一人挥旗指挥。节目大多是《梁红玉击鼓战金山》。


历史遗迹


北石山村遗址,北石山村北1千米处有古脊椎动物化石,约2平方千米,1986年以来不断发现象牙、三趾马、犀牛角化石。

吉家庄遗址,吉家庄村南500米处,南北长1.25千米,东西宽750米,未发掘,地表曾出露过罐、盆、盘及石头磨制的石釜。经1958年调查认定为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地点,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水头遗址,水头村北500米,面积1平方千米,地面曾暴露过罐、盆、碗等陶片,1957年调查认定为新石器晚期人类活动的地点。

冈山遗址,佛堂寺村东南1公里处,为新石器人类活动的地方。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1千米,未经调查、发掘。地面暴露过大量的陶片,纹饰有兰纹、绳纹、方格纹,器形有釜、罐、钵等。

东水地古城遗址,东水地村北500米汉代在此筑城。城垣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50米,残存高0.5—3米,底宽4.5米,夯层厚10厘米,地面散存大量的砖瓦陶片。

小坊城古城遗址,小坊城村东北500米,北魏在此筑城。城南北长600米,东西宽500米,呈长方形。残存高2—5米,底宽7米,地面散有陶器残片及绳纹砖等物。


特产名吃

黄花

黄花,又名金针菜、安神菜、忘忧草、萱草,是观赏名花,又与蘑菇、木耳一起被列为素食中的珍品,其茎、根、叶还均可入药,具有利尿、健胃、治血、消炎、清热、降压、镇痛、安五脏等功能。


燕云十六州——云州

大同黄花

大同县黄花菜栽培始于明末清初,在大同地区已有300多年的种植史。大同黄花多生长在大同县内火山群下,独特的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培育了其苗大苔繁、肉厚角长、七蕊色黄、营养价值高的品质。2003年,大同黄花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远销亚欧10多个国家和国内30多个大中城市

绿豆

绿豆,具有粒大籽饱,色泽深绿,发芽率和营养价值高等特点。经测定其营养成分为:蛋白质含量25.6%,脂肪含量0.7%,此外还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2等多种营养成分,绿豆芽百克含量为6毫克,是茄子的二倍。


燕云十六州——云州

大同绿豆


风味小吃


浑源凉粉

浑源凉粉,主要用盐汤、酱油、辣椒油、醋、香油、味精、芥末、葱花进行调味,配以黄瓜丝、萝卜丝、香菜、豆腐干等,吃起来清凉可口,其味具佳。


燕云十六州——云州

浑源凉粉

玻璃饺子

玻璃饺子,用去了皮的熟山药插入山药粉面,揉和成光滑的面块,面捏成饺子皮儿,包以荤或素馅儿,捏成饺子,上笼蒸熟,蘸醋、油炝辣椒等食之。饺皮乳白半透明,从外可隐约看出内馅儿,故名曰"玻璃饺子"。食之筋、香、松、软,独具特色。


燕云十六州——云州

玻璃饺子

大同铜火锅


燕云十六州——云州

大同铜火锅,元初,大同铜铁冶户特多,当地铜匠为了抵御塞上的严寒,适应战争的需要和少数民族野餐的需要,制作了铜火锅,初称“火碗”或“暖锅”。而在此之前的火锅,是指火炉上架汤锅,铜火锅则将锅与火炉融为一体。成吉思汗三次攻打大同,野餐时就用大同铜火锅涮羊肉吃,或将肉菜同锅共煮,也就是后来的什锦火锅。“冬涮羊肉夏旋粉,四季火锅羊头拌粉”,火锅成为大同人的特色饮食。无论过年过节、请人宴客,还是“踩青逛唱”出外野餐,总少不了什锦火锅。 那锃光闪亮的铜火锅一上桌,将火锅盖打开后,香气扑鼻的烧肉、丸子、鱿鱼、海参、鸡块、百叶、白菜、葫芦条、干豆角、胡萝卜、炸豆腐、炸山药、蘑菇、木耳、黄花、海带、虾仁和山药粉条,再加上烧肉的回锅汤和鸡汤,以及葱姜蒜、香油、胡辣粉等调料。

烧麦

烧麦,宴席主食,有时称稍梅。因出笼时状为梅朵而得名。边口雪白,中间可透过皮看到里边的肉馅。吃一口一嘴油,细嚼一团肉。


燕云十六州——云州

烧麦

风景名胜

烽火台

狼烟台,是与长城有关的明代军事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大同县境内的烽火台均建于明代,沿明长城以南分布,均由土夯制而成,不见一砖,夯制的土就地取材。烽火台一般高6-10米,底部围长22-44米,大部分呈方形锥体。完整的烽火台建筑还包括土夯制的围墙、烽火台夯制后掏制的上下两层窑洞,窑洞内有土炕和灶台,两层窑洞上下有通道,通道壁上有脚蹬坑。其中黑山顶上的烽火台是建的最高的烽火台。


燕云十六州——云州

狼烟台

狼窝山

狼窝山,坐落在艾家洼村南,黄家洼村北,海拔1329米。狼窝山也是大同火山群火山口最为深邃的一座,山口深度平均达到30至50米。它的火山口中又生火山口,称为“继生火山”。第一次喷发突破早期火山岩覆盖,大量火山喷发物堆积成一个主火山锥,并在锥顶形成圆形火山口;当火山活动经过间歇之后,又有小股岩浆沿火山通道的薄弱部分突破,并再次活动,如此多次喷发,便形成了狼窝山。


燕云十六州——云州

狼窝山

鹰嘴墩遗迹

鹰嘴墩遗迹,东西宽约150米,南北长约300米,分布面积45000平方米,属金代遗存。遗物主要有陶片、瓷片,陶器陶质均为泥质灰陶,器型有器座、卷沿盆、罐,纹饰有印几何纹、印三角纹。瓷器以白釉为主,器型有碗、盒盖、盘,装饰手法有印花,白釉黑花等。遗址采集的标本中以白釉器盖、白釉瓜棱碗最具特色,同样的器物见于金正隆四年陈文庆夫妇墓中,可以证实这是一处金代的大型聚落遗址。


燕云十六州——云州

鹰嘴墩遗迹

采凉山

采凉山,位于云州区北部的巨乐乡,古称纥真山、纥干山,为本区镇山,海拔2400米。


燕云十六州——云州

采凉山

大同睡佛

大同睡佛,位于大同市东南45千米处。由恒山山脉的马头山、殿山、小泉华山和马鞍山绵延而成,在云州区境内长达14千米。是原大同铁路分局湖东办事初工会张鸿生最早发现,五台山仰天大佛发现者、普化寺的主持妙生和中国佛教学会副秘书长、法源寺的能行法师看过睡佛照片后都给予肯定并特意为大同睡佛题字。据考证,大同睡佛形成第三次造山运动,也就是燕山造山期,已有1.38亿年的历史。

燕云十六州——云州


大同睡佛

吕家大院

吕家大院,位于大同县杜庄乡落阵营村同浑公路旁,距京大高速公路西谷庄出口10公里。吕家大院落的大规模兴建始于塘中举之后,距今约有150多年历史。

吕家大院

乌龙峡

乌龙峡,地处桑干古道(位于云州区鹅毛村南1千米册田水库库区下方),中间是一绵长峡谷,两岸为火山熔岩,经河水亿年洗刷,形成长10千米,宽百余米的天然奇峡,峡内杨柳依依,绿草茵茵,溪清崖翠,石坚花异,黑色巨石星罗棋布,汩汩泉流环绕其间,碧波鳞荡的湖水。


燕云十六州——云州

乌龙峡

著名人物

李殿林(1843~1917年)字荫墀,大同县大王村人。清同治三年(1864年)考中举人,清同治十年(1871)又考中进士,并进入翰林院学习三年。历任翰詹清要,后升为内阁学士。宣统元年(1909年)李殿林又晋升为协办大学士和典礼院掌院院士,时摄政王对其特别厚待。中华民国六年(1917年)1月病逝于家,享年74岁。

吕日周,大同县杜庄乡落阵营村人。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月5日生,1970年参加工作,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会长,北京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副理事长,兼任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中国民营(私)经济研究会会长。2003年2月,任山西省政协副主席。

安晋,大同县党留庄乡傔铺村人,1915年出生,中国共产党员。1964年,任中共青海省候补委员,省财贸办副主任、商业厅厅长。1985年离休。

方新,原名丁庶亨。大同县俆町乡徐町村人。生于1916年7月,曾任青海省文教办公室副主任,青海省委统战部长兼政协秘书长,青海省政协副主席。1983年任青海省政协常务副主席

陶生财,大同县周士庄镇罗卜村人,中华民国十四年(1925年)生。1964年至1980年任大队党支部书记。1971年3月,陶生财参加了北京前门饭店召开的为期1个月的全国“三料”工作会议,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75年7月,陶生财再次出席了在北京友谊彬馆召开的为期20天 的全国“五料”工作会议,并做了大会发言。还受到华国峰、李先念、陈永贵等领导的亲切接见。

陈汝银,大同县峰峪乡吉家会人。中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7月8日生,1956年就加入参加中国共产党。1992年至1995年任中国公商银行山西省分行行长,期间曾兼任之职务有:1995年任山西省政协七届常委。

所获荣誉

2019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