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不良資產的近況及不良資產處置模式中的法律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中國的金融行業也日益蓬勃,銀行業在國家經濟中的地位也逐漸提高。隨著中國經濟新常態和供給側改革的發展,不良資產的問題越來越突出。本文通過了解不良資產產生的原因,剖析不良資產處置模式中的法律問題。

銀行不良資產的近況及不良資產處置模式中的法律問題

1. 銀行不良資產的產生原因

銀行不良資產會導致銀行運行困難,經濟衰退。之所以會產生不良資產,主要有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1.1 銀行不良資產產生的內部原因

從銀行內部來說,產生銀行不良資產,一是因為銀行的審查機制不完善。在簽訂貸款合同時,銀行對於借款人的信息審查不夠充分,對於借款人提供的抵押財產以及各種信息審查不夠全面,以至於企業最終不能歸還貸款,給銀行帶來損失。二是因為銀行對銀行職員管理不到位。產生不良資產,也可能是由銀行的工作人員徇私舞弊,濫用職權,最終造成銀行不良資產。

銀行不良資產的近況及不良資產處置模式中的法律問題

1.2 銀行不良資產產生的外部原因

(一)銀行監管體制不完善

產生銀行不良資產,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對於銀行業務監管不到位。如果監管體制完善,就會將銀行的風險降到最低。如若監管部門及時發現,及時制止,就不會產生所謂的不良資產。

(二)特殊經濟體制下政府的過度干預

我國曾經實行計劃經濟,對於銀行貸款主要通過行政手段進行調整。雖然現在開放的市場經濟高度發達,但是政府在整個經濟中的作用仍然存在,政府的多度干預是不良資產產生的又一原因。

(三)法律制度不健全

雖然我國目前實施了關於規制銀行業和金融業的許多法律,但是就銀行業和企業之間貸款業務的法律仍不健全,進而使得銀行不良資產的處置成為一個大難題。

(四)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不善

在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仍有很多企業未建立科學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企業運行效率低下,對當前的經濟形勢認識不夠明確,最終 導致經營管理出現問題,無法歸還銀行的貸款。

銀行不良資產的近況及不良資產處置模式中的法律問題

2. 我國銀行不良資產的現狀

當前,中國經濟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其中不良資產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不良資產成為銀行難掩的難點。同時,伴隨著中國房市的動盪,房產泡沫極有可能成為不良資產的又一爆發點。種種跡象表明,銀行不良資產的規模正在不斷擴大,在未來也還將繼續擴大。所以,不良資產的處置已經成為當今經濟中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我國於1999年左右成立了金融資產管理的相關公司,對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進行管理和收購,最大限度地保全資產、減少損失。但是對於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處置不良資產的法律規定並不健全,而且在不良資產處置過程中也存在諸多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