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的这幅《煮茶图》,竟画着迄今最早的紫砂壶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明代王问所作的《煮茶图》。而这幅画的不仅揭示了明代的饮茶习俗,竟然还藏着一把紫砂壶的前世今生。

图中所画的紫砂壶与中国最早的紫砂壶“吴经提梁”非常相似。

图文|砂海墨韵

台北故宫的这幅《煮茶图》,竟画着迄今最早的紫砂壶

明 王问《煮茶图》

紫砂到底起源于何时,学界尚无明确断定,最普遍的说法是紫砂起源于宋朝年间。不过真正兴盛起来变成奢侈品,是到了明朝的时候。

台北故宫的这幅《煮茶图》,竟画着迄今最早的紫砂壶

朱元璋是平民出身,他曾下诏罢团茶而兴散茶。罢团茶主要是因为制作高级茶饼费钱费工太过奢侈。

台北故宫的这幅《煮茶图》,竟画着迄今最早的紫砂壶

团茶

团茶既罢,散茶自然兴起。散茶抓来冲泡即可饮用,这种方法文献中称为“瀹饮法”,需要的茶具简便,简单到有茶壶及茶杯即可,从此茶壶和茶杯的组合便固定下来。

紫砂壶由此在明代中期开始兴起,之后逐步成为茶壶中的王者。

今生

时间追溯到1966年,考古队员在南京市中华门外大定坊马家山发现了一座重要的明代墓葬。

台北故宫的这幅《煮茶图》,竟画着迄今最早的紫砂壶

吴经提梁

墓中出土了一把提梁紫砂壶,经专家学者认证,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有实物可考的一把紫砂壶。

此提梁壶通高近18厘米,胎为砂质,肝红色,器型较大,质地较粗,器表涩手,有气孔。短颈用一块泥片加接。

台北故宫的这幅《煮茶图》,竟画着迄今最早的紫砂壶

吴经提梁

壶为球腹,腹下部稍敛,平底,弯流,流与腹衔接处贴塑四瓣柿蒂形纹饰,肩上捏接提梁,提梁圆角四棱,近似桥形,其后部还有一个用来拴绳系盖的小系。

台北故宫的这幅《煮茶图》,竟画着迄今最早的紫砂壶

壶盖上塑有宝珠纽,背面缀十字交叉的泥条,整个提梁壶造型端庄,做工规整,也是迄今为止第一件完整的带有装饰性手法的早期紫砂壶。

壶表颜色不一,这与早期的烧窑条件还不成熟也有关系,壶与缸、坛等在同一个窑里烧制,不免沾染上釉泪与落灰。

台北故宫的这幅《煮茶图》,竟画着迄今最早的紫砂壶

壶身痕迹

除了紫砂提梁以外,墓葬还出土了100多件陶、瓷、紫砂、铜、石等质地的珍贵文物,随葬品如此丰富和重要,人们纷纷猜测这究竟是谁的墓葬呢?

前世

随着考古队员的清理和研究,这座墓葬的面目逐渐地清晰起来。

根据出土墓志上的记载,墓主人是司礼太监吴经,江西馀干人,从小就选入宫中做太监。

台北故宫的这幅《煮茶图》,竟画着迄今最早的紫砂壶

影视作品中作恶多端的司礼太监

台北故宫的这幅《煮茶图》,竟画着迄今最早的紫砂壶

司礼监是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的“十二监”之一,始置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

由于司礼监主管皇帝文书、印玺、宫内礼仪等业务,遂上升为“十二监”之首,成为内廷权力最大之机构,其主管虽仅具有外朝三品之级别,但有时权力可与内阁首辅匹敌,有“权过元辅”之称。

到了武宗(正德)年间,也就是十六世纪初时,吴经达到其政治生涯的顶峰,递升为御用监太监,镇守山西。

史料中对于吴经的记载很少,《明史》里曾提到他滥用职权:1519年明武宗皇帝南巡前夕,吴经在扬州假传圣旨,占房舍霸土地强抢民女。

世宗皇帝(嘉靖)即位后整顿前朝宦官之害,把他从北京远远的打发到南京来了,让他在南京孝陵卫当差,看护皇陵。因此他死后就葬在了南京中华门外大定坊。

台北故宫的这幅《煮茶图》,竟画着迄今最早的紫砂壶

吴经提梁

台北故宫的这幅《煮茶图》,竟画着迄今最早的紫砂壶

由于是在吴经墓中出土,所以此壶就被命名为“吴经提梁”。

吴经生活在明中期太监擅权之时,位高权重,其随葬品必是极为珍贵之物,仅从此来推断,这把提梁壶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之物。

台北故宫的这幅《煮茶图》,竟画着迄今最早的紫砂壶

吴经卒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这也为我们确定这件紫砂壶的绝对年代提供了直接依据,它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有明确纪年的最早的一件紫砂壶。

壶体也有明显的使用痕迹,想必吴经一定是很珍爱这把壶,不然也不会至死都要让它陪在身旁。

台北故宫的这幅《煮茶图》,竟画着迄今最早的紫砂壶

吴经提梁

也有人认为,虽吴经提梁是在明朝墓葬中出土,但其泥料质地、烧成工艺和火候、制作技艺与羊角山宋代古窑址出土的紫砂陶器残片完全一致。

台北故宫的这幅《煮茶图》,竟画着迄今最早的紫砂壶

吴经提梁

值得注意的是,吴经墓提梁壶制作技法和明代中期以后制壶的工艺手段有明显区别。另外从形制、容量及使用功能来看,它也完全符合明以前茶道用器的格调。

台北故宫的这幅《煮茶图》,竟画着迄今最早的紫砂壶

吴经提梁

所以吴经提梁也有可能是明朝以前所制,但无论如何它被制造的下限是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依然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有实物可考的一把紫砂壶。

小韵说壶

细心的壶友肯定已经发现了《煮茶图》上的那把壶是放在炉火上烹煮的,但紫砂壶不适合直接放在明火上烹茶。

因为只是壶底受热的话,壶身的其他部位因热量还未传递到那里而并未发生膨胀,因此膨胀与不膨胀的地方就会发生热应力,导致壶体裂开。

结合史料,我们可以推测王问所作的《煮茶图》中的并不是紫砂壶,最大的可能性应该是金属所制。

而吴经提梁与画中之壶虽材质不同,但壶的样式却是当时之经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