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红楼梦》里要写秦钟这一人物?

山水两相依


秦钟一直被大家不喜欢,皆因他在秦可卿葬礼上表现得并不伤心,而父亲姐姐为他上学操心费力,他却不学无术,学了一肚子纨绔习气。更在姐姐出殡路上与小尼姑智能儿苟且,勾引的智能儿私奔到他家被老父亲撞见,最终气死父亲,自己也丢了性命。表面看秦钟就是个典型的混蛋小子。可曹雪芹为什么给他个“情种(秦钟)”的名字呢?这不得不令人疑惑重重。

【一】

果然出去带进一个小后生来,较宝玉略瘦些,清眉秀目,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只是羞羞怯怯,有女儿之态,腼腆含糊,慢向凤姐作揖问好……方知他学名唤秦钟。【甲戌双行夹批:设云“情钟”。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

脂批云秦钟者“情钟”也,而非情种!但世人最喜将秦钟比喻为情种。正是暗合红楼梦引子的“开启鸿蒙,谁为情种…”此情种非秦钟,而是贾宝玉。秦钟难道不正是贾宝玉的另一种人生状态么?

脂批指出,秦钟引出的最重要的并非“情钟”“情种”,而是“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甚至给出了: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那么这两句有什么意义呢?

【二】

未嫁先名玉,玉是紫玉:吴王夫差的小女儿,与家童韩重相爱,私定终身,由于夫差反对,气结而死,葬阊门外。她的鬼魂邀韩重进入她的坟墓同居三天,尽夫妻之礼,并送给韩重一个宝珠。韩重持珠去见夫差,被当成盗墓贼,重又逃回坟墓。紫玉亲自去见父亲夫差和母亲说明原委,然后化作一缕烟。是为“玉生烟”。

此典写紫玉为忠贞爱情之女子。但终不免私定终身,为父母所不认同。明写秦钟与小尼姑智能儿之私情,不合理,不合法,不合规矩。最终秦业为此气死,秦钟也因此愧疚难当,被父亲毒打后一病不起,一命呜呼,秦钟之情之所钟在世俗为错误。隐喻贾宝玉这个情种与林黛玉的宝黛爱情不被世人认可,终究造成林黛玉香消玉殒,宝玉情难筹而遗恨终身。

曹雪芹借秦钟看似滥淫最终被情所迷最后身死,写出贾宝玉天性中不坚定的另一面。而这正是林黛玉最不放心也无可奈何之处!宝玉之情钟终究负了林黛玉。

【三】

“为家本姓秦”,秦指罗敷:姓秦,嫁与太守家令王仁为妻。有一次采桑时被太守见到,用荣华富贵引诱她,被拒绝,并把自己的老公夸的天上有,人间无,说她老公官很大,很富有,而且一表人才,人人仰慕。把太守说得自惭形秽,打消了念头。

罗敷明写秦可卿,有人认为此为讽刺秦可卿与贾珍有染,并非如此。此句不为写罗敷有情,而是指出罗敷不畏强权,证明秦可卿不受贾珍强迫,愤而自尽的真相。而林黛玉最后应当也有此遭遇,脂批引此句,一语双关。

罗敷和紫玉一样对爱情忠贞,与秦可卿无关,却对应林黛玉的矢志不渝。作为宝黛爱情最坚定的一方,尽管贾宝玉有这样那样缺点,林黛玉依然故我的坚持初心。林黛玉八十回后极大可能被嫁给外人。《题帕三绝》第三首: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不正是说林黛玉面对了罗敷一样的“太守”。而她坚持初心,最终香消玉殒。

秦钟其人不能以好坏来评价他。作者在此人身上预设的贾宝玉的另一面,也通过秦氏姐弟交代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结局。红楼梦写情,可情却不为世俗所理解,不正是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秦钟之死,代表贾宝玉另一种性格的死亡,也代表他所钟情的宝黛爱情被世俗不容而夭折。对应秦可卿影射林黛玉的矢志不渝,是为“情种”“情终”!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君笺雅侃红楼


秦钟不仅有人物原型,还是宝玉的哥哥,不过秦钟是小后生,身份不及宝玉尊贵。

作者安排秦钟以秦可卿弟弟的身份出场,是为了写一个男性情种,且还将秦钟写成短命鬼,旨在以秦钟之名警示后人。


宝玉会秦钟之后,还没过多少天,便以兄弟相称,并非宝玉乱套辈份,二人实为兄弟关系。

原文:一时摆上茶果,宝玉便说:“我两个又不吃酒,把果子摆在里间小炕上,我们那里坐去,省得闹你们。”〔甲戌双行夹批:眼见得二人一身一体矣。〕

脂砚斋批语之意,并不是宝玉和秦钟因男风之举“眼见得二人一身一体矣”,而是暗示二人为兄弟关系。


秦钟到贾家家塾读书时,秦业宦囊羞涩,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给贾代儒,还需东拼西凑才凑齐。可是,到了秦钟死前,他还记挂着父亲留积下的三四千两银子。作者这样写,好象前后矛盾,但这正是作者隐写秦钟真实身份的高妙之处。

原文:秦钟道:“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要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庚辰侧批:此刻无此二语,亦非玉兄之知己。庚辰眉批:观者至此,必料秦钟另有异样奇语,然却以此二语为嘱。试思若不如此为嘱,不但不尽人情,亦且太露穿凿。读此则知全是悔迟之恨。〕

秦钟死前跟宝玉讲的话,有些象宝玉游太虚幻境时,宁荣二公跟宝玉讲的一样味道。作者不能写得太露穿凿,但是,还是露出了宝玉和秦钟均为皇家血脉的信息。

秦可聊和秦钟二人,实际都不是短命,只不过创作的需要,作者先写秦家人之死而已。

我们解读秦钟时,常会疏忽对“秦鲸卿”的解读,往往只将秦钟解读为:情种。秦钟之名,还可解读为:清钟;情钟。

秦钟死前对宝玉说的几句,是对宝玉敲响清钟。


夜舞风花雪夜


目前为止,我理解秦氏一家三口,老父亲秦业(秦邦业)、养女秦可卿、儿子秦钟,是象征性文学形象。一方面,他们各自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另一方面,他们整体上又有一层象征性。

当然,在这三个人中,秦可卿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非常复杂,而秦业和秦钟二者的意义相对单纯。

首先,他们三人为秦氏一门,可卿虽是养女,但中国社会从古至今一直都是重视文化认同胜过出身的。其实呢,关于秦可卿的出身,在《红楼梦》小说中,曹雪芹并不是完全没有提供线索,而是分开在不同的情节中写的。

他在这一处写,秦可卿出生不明、是自幼就被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又在另一处写,写警幻仙子说,将妹子名可卿字兼美者许配给宝玉。我们阅读时,将前后联系起来相互参照,并且需要思考为什么曹雪芹交代秦可卿的身世时有意地笔触不定、虚虚实实。

而秦钟则相对简单,他是秦业在抱养了秦可卿之后、老年得子才有的。我们仔细想一下曹雪芹的交代,会觉得很有意思。秦业一开始抱养的是一对孩子、男女各一,除了秦可卿还有一个男孩,不幸的是男孩死了。之后秦业幸运地老年又得一子。

曹雪芹既然这样写了,我们就不能辜负他的良苦用心,一定要好好地想一想,直到我们领悟出他编写这样一个老秦业曲曲折折地收女生子的过程的故事、到底意欲何为才行。



《红楼梦》小说的一个基本艺术特征是以小写大、以虚构写史实,荣宁二府都有对明清皇室的影射。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在作者的笔下,这种小说虚构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一对应、固定不变的。作者随时可能改变他笔下的对应关系,我想原因大致上有二:一个很有必要,是为躲避文字狱的迫害,另一个可能更为重要,是为了避免形成自我束缚、以至于笔触跟不上情感的流动和思想的驰骋。

去年还是前年?不记得了。读到网上一篇文字,说小说中写秦钟,字鲸卿,这个“鲸”字和“钟”字放在一起就指向了一件中国古人(周王室还是秦皇?也忘了,抱歉,不过可以查)用来祭神还是祭天的,或者就是摆放在朝堂上作为社稷象征的,大钟。因为《红楼梦》小说中写他是秦业的儿子,所以这口大钟暗指的是秦始皇朝堂上的大钟。

本人深以为然。

关于中国古人铸鼎、钟等国家重器的用意和对后世的影响,这里就不多写了,各位可以自己在网上搜索来看。总之,在《红楼梦》小说中,“秦业”(或秦邦业)和“秦钟”,这父子二人,和养女“秦可卿“一起,构成“华夏中国基业”的总体象征。

明朝,和之前的汉、隋、唐、宋等历朝历代一样,可以说都是继承了秦朝大一统国家的遗产并在此基础之上继续发展的。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清朝其实到了后来也变成了这样。然而,在当时的曹雪芹看来,因为清朝的前身后金是明朝的国家大患,明朝的覆亡,很大很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后金长达几十年的不断袭扰侵害,所以,以活在那个时代的曹雪芹的眼光,怎么可能把清朝看作是这一古老基业的继承者呢?把它看作危害者、掘墓人才对吧。

所以我认为,从秦氏一家三口很快都死去、秦氏灭门这个意象上看,《红楼梦》作者是不认同清朝为古老华夏基业的继承者的。——当然,他是个凡人,只能在世上活几十年、最多一百年,他没有看到后来清朝统治的逐渐汉化、最后基本上完全融入了中国社会,他也很难预测这个过程到底要经历多少年,当时的他是完全看不到希望的,他甚至可能完全想不到清朝是中国最后的一个皇权制度国家,后来的中国再也没有任何皇帝了,相继而来的是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写到这里,我想已经回答问题了是吧?更为细节性的小说文字分析,以后再写。

补充一句:秦钟本人还有一个对真实历史的影射,暗指明朝皇室嫡系子孙。


TeaC


秦钟是贾宝玉人生过程的一个少年经历,作者写红楼梦,贾府为主府,宝黛是主要人物,而曾命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都与贾宝玉有关。贾宝玉梦游太虚便是点出他在众多女子中的生活,他的故事。他的人生经历中女子为大多数,但也有少年好友,秦钟柳湘莲这样的人。

他与秦钟的交往,是两个相差悬殊家庭人物的交往,是少年纯真时认识的人。年少的单纯使他们跨越身份成为朋友,一起求学相互影响。在少年时代思想上认识事物不全,性格上没形成。按自己一知半解对社会认识行事,秦钟用不成熟的思想指引行动,不重学习,结交女友,父死身亡。在临死时悔恨至极,劝告宝玉。结果宝玉并为以为意,也未听进劝。不重功名。

他的家庭使他难以明白秦钟之心,在不入仕的路上一贯坚持。这在他以后有苦难之时求救无门才知个人安身立命的重要性,家庭不是护身符,永久有效。只有自身的本领才是最重要的。对于作者本身,从年轻的坚持形成的观点未必不与年少有关。直至年岁渐大为生存所忧,为生存所愁不会没有片刻的回想自己这一生的坚持是对是错?

社会官场在当时成为扬声显名衣食利禄之所,一味以反对入仕与自身家庭经历有关。但不入仕却又没有如老农会稼穑,又不会谋生本领。家庭的落败之深深以官场为恶。以至一生坚持以清风傲骨来对抗,但这一生为坚持过去的落败之因,穷困一生,生活不幸,亲人受苦,儿子死去,到底值不值?这在作者一生少年经历中反抗叛逆很彻底,完全与那条路分道扬镳,投身个人的年少认识的路途上一直终身。对当时社会黑暗面反抗彻底,是思想上的进步,但对于人生存本身来讲一肚诗书无以用,没有谋生之路。在作者年岁大时落魄时心里会想起少年秦钟的劝告。年少家庭的落败改变了人生观,这是灵魂上的高尚与现实生存的矛盾,他选择了人性之善,为此付出了代价。这是谁之过?


青木皮


反讽的作用


木林森8901


红楼梦里有个人物叫做秦钟,而且和情种谐音。而且好色之徒。



我认为曹雪芹先生在写这个人物的时候,表达了对情的看法,而且还是对人的一种警示!很多人都以为秦钟就是贾宝玉的另外的自己,他的结局还是贾宝玉的结局。



我始终认为曹雪芹先生在写这个人物的时候,写的是对爱情的向往,一个官宦之家弟子和一个贫民的爱情。可以说最后惨淡收尾。秦钟秦钟,情种情种,可以说谐音已经说明了。

你们有更好的观点,请在评论区留言共同讨论。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吧。


独坐静饮淡看世态炎凉


秦钟,实为情种。说是宝玉的朋友其实何尝不是宝玉的影子啊,他也长相清秀也喜欢风花雪月也不喜欢读正经书不想去考去功名,也有自己的红颜知己智能儿,最后也没能在一起,几乎和宝玉如出一辙。不过呢这个秦钟最终对于残酷的现实妥协了,他不但抛弃了智能儿,而且临终前还对宝玉说出了后悔没听父亲的话之类的“逆耳忠言”,可是这话并没有让宝玉听进去,他依然我行我素。其实这也是映射了作者的矛盾心理,他在追求平等自由挑战封建礼教的道路上不是没有过徘徊,也许夜深人静时他也曾有过片刻的彷徨,仿佛父亲的教导更加适合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但是他最后还是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尊重自己的内心,和所谓的礼教正道仕途经济学问真正的决裂,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对于封建礼教的挑战,对于爱情自由的向往真心地追求永不后悔。于是他亲手埋葬了美好懦弱最后选择退却妥协的秦钟。把坚定如同顽石的宝玉留在世间做最后的斗争宁愿玉石同焚不要退缩妥协。这大概就是秦钟在这部小说中的作用了吧!


幽幽29538


“情种”是也。宝玉来尘世历劫,因心地善良,早有黛玉同行还泪报恩,他本是“无才补天”的宝石,来人间岂能没有情相伴?所以那么多女孩儿爱他,围着他转。因还要回到青埂峰,作者安排他的“情种”出现,并爱过一番后死亡。所以书里的秦钟是一定要死的。出家人不贪恋人间的一切,放不下就不能悟空悟性。顽石最后回到大荒山无稽涯,只是带回了人间的经历而已。证实了尘世一切为空的佛教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