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件家裡常見的老物件工具,最後一件不起眼的家家戶戶都要用到


鑔源於西亞,流行於北魏。明清後成為戲曲的重

大鑔要伴奏樂器。鑔:古稱"銅鑔"、"銅盤",民間叫做"鈸"。是常見的打擊樂器。歷史久遠,表現力強。不僅在民族音樂、地方戲劇、吹打樂和鑼鼓樂中使用,還廣泛用於各族的民間歌舞和文娛、宣傳活動中。

大鑔

鑔源於西亞,最早在埃及、敘利亞,以後在波斯、羅馬等古國都有流傳;在東方,先見於印度,後而中亞,據《北帝書.神武記》記載:鈸大約是在公元350年左右,隨《天竺樂》傳入中國中原。

6世紀初期,銅鑔在北魏民間已很流行,並很早就在梵樂中使用。鑔在隋代九部樂中,已用於天竺、西涼、龜茲、安國和康國五樂中。

到了唐代,十部樂中有七部用鑔,尤其在燕樂中,還有正銅鑔與和銅鑔之分。在敦煌千佛洞的隋唐壁畫和成都五代前蜀皇帝王建墓的樂舞石刻中,已繪有敲擊銅鑔的人像。明、清之際,鑔是崑曲等地方戲劇中的伴奏樂器。



斧頭拙雅之美


充滿工業味道的伐木斧,木工斧,野營斧,開山斧,獵斧,戰斧......帶著手工製作和使用的痕跡,展現著金屬,木頭,皮革之間的相互交融。給人帶來無法形容的美。每一件都值得細細品味和揣摩。


嗩吶

嗩吶由哨、氣牌、侵子、杆和碗五部分構成。在木製的錐形管上開八孔(前七後一),管的上端裝有細銅管,銅管上端套有雙簧的葦哨,木管上端有一銅質的碗狀擴音器。嗩吶雖有八孔,但第七孔音與筒音超吹音相同,第八孔音與第一孔音超吹音相同。公元3世紀,嗩吶由波斯、阿拉伯一帶傳入中國。西晉時期,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第38窟中的伎樂壁畫已有吹奏嗩吶形象。


在金、元時期,傳到中國中原地區。曾譯作"鎖吶""銷吶""蘇爾奈""鎖奈""唆哪"等名。

在明代,古籍中始有嗩吶的記載。明代武將戚繼光曾把嗩吶用於軍樂之中。在他《紀效新書·武備志》中說:"凡掌號笛,即是吹嗩吶。"

明代王磐的《朝天子·詠喇叭》則是描述嗩吶最好的文章:"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裡去辨什麼真共假?眼見得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得水盡鵝飛罷。"

明代後期,嗩吶已在戲曲音樂中佔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過場曲牌。而在以戲曲音樂為基礎的民間器樂中,嗩吶也成為離不開的樂器。

到了清代,嗩吶稱為"蘇爾奈",被編進宮廷的《回部樂》中。

到了近現代,嗩吶成為中國各族人民使用頗廣的樂器之一。


銅鑼

一般的鑼都是銅製的,屬於中國傳統響器。我們簡單的可以將鑼分為大鑼、小鑼、掌鑼和雲鑼四大類。大鑼發音較低;小鑼發音較高,鑼面呈坡形,有高音、中音和低音之分;掌鑼是最小的一種鑼,鑼面平坦無臍,形狀像個盤子,可以放在手掌中敲擊;雲鑼是可以演奏出旋律的一種樂器。


銅錘


這類錘子是老式的打金銀銅匠人用的錘子,非常的精緻,有素銅錘子,有雕花刻畫工藝的銅錘子,這些都是歷史的痕跡和見證,很有收藏價值。


在原始社會,古人類就用石頭、蚌殼、獸骨打製成各種形狀的刀。他們選用的石頭多半是石英石、砂岩,也有燧石和水晶石。用這些石料打製成的石刀質堅稜利,是很好的砍劈工具。

其次是用蚌殼和獸骨磨製的蚌刀、骨刀,這類刀輕便鋒利,適於砍削器物。同樣古人不僅用刀作為勞動工具,還隨身攜帶作為防身自衛的武器。


銀牙籤

似乎歷史對於這個地位卑微,卻又生活無法離開的小東西並無多少記載,幸而中國考古學家挖掘出大概在漢末時期黃金打製而成的牙籤,雖然在古代,黃金是屬於少數皇族使用的東西,而非尋常百姓所有,仍能證明牙籤在公元3世紀就已經在我國出現了。隨著時間的推移,牙籤早已從古代的樹枝代替演變成了如今兩頭尖細的小籤子,而金銀製作的牙籤,也不再是貴族才能擁有,尋常百姓也能感受到貴金屬牙籤所帶來的的尊貴感。



純銀牙籤的尖端比一般木製牙籤的尖端更細且圓滑,能夠深入清潔口腔,剔除牙縫中的食物殘渣,而不傷害牙齦,避免因牙籤刺破牙齦導致出血,造成不必要的口腔感染。同時,純銀牙籤具有消毒殺菌的功效,能夠殺死口中的細菌,起到預防牙病的作用。



以上就是幾件金屬老物件工具。你們都有見過嗎?其中最值錢的是哪件呢?歡迎下方留言分享!

謝謝觀看,喜歡點個關注,每日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