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也不完全是坏事

看由杰克伦敦小说改编的电影「白牙」,你会明白,其实生存的艰难根本不只是仅限于人类。


这个电影里,一个狗和狼混血的动物,它妈妈被枪击毙命,于是它被遗弃了,后面遇到一只狗,形同母子。冰雪漫天的森林里,冬天觅食尤其艰辛,好不容易冒着生命危险,从人类手里要来一块三文鱼(三个人里还有个充满敌意,说这种环境杀了它们才是帮它们),结果叼着三文鱼的它们一转头又被群狼盯上。


在群狼绿光莹莹的注视下,大狗足智多谋,将三文鱼丢弃到远处,引起群狼哄抢,转移了视线才逃了一命。


想找个地方躲一晚上,睡个安稳觉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一晚上要不是头顶上的风雪从树上掉下来打到,就是要警惕最小的声响谨防自己被其他动物攻击。

有人说,没有什么好怜悯的,那是它们的天性如此。


灾难也不完全是坏事


可你别忘了,在很多万年前的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等,曾也过着一样的生活,那是我们的祖先,也曾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直到学会取火,学会使用工具。


直到20世纪70年代,还有政府在帮助村民陆续从洞穴中搬出来奔小康。


我们觉得今天的生活很艰难,很困苦,很大压力,其实可能目前生活在某些地方,包括城市中的流浪狗猫,和我们所受的压力是差不多的,甚至更甚。


灾难也不完全是坏事


它们面临的是直击生命最恐惧处的生存危机,直击死亡焦虑的最核心,我们要战胜的更多已经超越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而是要战胜自己的内心的其他欲求,多买一些东西,多购置一套房子,那些问题引起的焦虑不过是死亡焦虑的泛化。


小时候我很喜欢看少年文艺这套杂志,里面常常会刊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以及后来读到的杰克伦敦的小说等。


这些作品里面描述了很多悲壮而又细腻的动物,那些动物的求生意志,以及动物之间的情感羁绊等的故事经常把我看得泪水涟涟。


最近两年从澳洲大火到目前的武汉肺炎,这些大新闻每一条都把人和动物的关系裸露在太阳下。澳洲大火下那些被烤伤一半的考拉拼命地抓着人类的裤管不松手;


武汉肺炎爆出来的野味交易市场里,那些撞破头也要爬出笼子的小动物,它们的名字各种各样:果子狸,竹鼠,刺猬等等……


然后我们除了在朋友圈说一句:“不吃野味你会死?!“ 其他能做的太少了,甚至连劝父母戴口罩可能都很难(口罩还不一定买得到)。


但凡事有好处也有坏处。也许好处在武汉肺炎这场疫情,把我们拉到了当初这些动物面对直击生死的一样的境地:


当我们跑遍大街小巷买不到一个口罩;当我们凌晨下单抢到的口罩第二天就发现价格涨了好几百;当我们眼睁睁地看到一些敏感言论被封号;当我们看到身边真的有人被全副武装送进医院隔离救治……


那时候我们才感觉到自己彻底地被暴露在这种境地下,反而第一次很近距离地去思考起来到底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人类是个好了伤疤忘了痛,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动物,但是这场疫情多少让人在这段时间思考了一下,到底我们之前面对的生活是否真的那么平淡不堪和无聊?年货硬通货变成了口罩,人生的无常真切地被拉到了面前。


灾难也不完全是坏事


人类善于在道理前学会总结,但更多是在事实面前变得真正深刻,在事实面前学乖,学会尊重生命,学会敬畏无常。


这些思考也许过不久就会忘却,历史的长河会将一切重新洗牌,但起码这段时间内,有一批人是“佛度有缘人。”


电影里,白牙后来好不容易长大了一点后,它又被主人挑中当雪橇犬的群犬头领,因为坏人而不得不卖去当格斗犬等,经历流血厮杀等一系列的历险,最后的结局是圆满的,它才又回到了当初成长的地方-那才是它真正的长大。


我想中国也一样,身边的人也一样,在类似疫情等一系列惊险里被迫思索,思索又带来成长,虽然这个成长伴随着痛苦,但也生发了令人惊叹的力量。


作者:蔷的薇薇,一个擅长外语和穿衣打扮的心理咨询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