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种“国宝级”古董,民间时常出现,它们真的有收藏价值吗?

  很多人在家里会翻出来一些老物件,有的运气不好,只找到一些铜钱杂项,搞明白没什么价值之后也就不再纠结。但偏偏有些人“运气”极好,翻出来从来不曾见过的古董,但自己又没有经验,便去网上请教“专家”,没想到个个都说是“国宝级”文物,估价最低上千万起,甚至上亿的都有。但很遗憾的告诉大家,下面要介绍的五种所谓的“罕见”藏品,全都是假的,不要再抱有期望!

一:“大唐贞观”铜版经书

  


  这种经书外观十分唬人,一般都是全铜制造,有青铜或者紫铜。封面像过去的小说一样,左边绘刻佛像,以佛祖、观音、罗汉像居多,右边一般写着佛经名称,如《佛说七佛经》、《大般涅槃经》等。背后加上“大唐贞观”四字,里面的几页经文全是铜版印刷出来的。很多人在家里找到,没查到相关资料,就以为是孤品级文物,那就想太多了,臆造品哪来的资料呢!首先铜版印刷技术成熟于宋代,最高也只能追溯到五代时期,唐代只有雕版印刷术。其次这些铜版经书都是按照现代人的审美制造出来的,上面的绿绣包浆都是火气极重的做旧产物,在很多市场都可以批发。这种地摊货之所以流行,就是因为能用外观蒙骗到不明真相的“捡漏”者。

二:赵孟頫版《清明上河图》

  


  应该没有人不知道《清明上河图》吧?故宫馆藏的张择端真迹就不用说了,哪怕后世临摹的“仇英本”、“清院本”如今都是国宝级文物,价值连城。于是造假贩子便充分利用想象力,弄出来一种“地摊本”!这种仿品最大的特征就是一塌糊涂的绘画,再加上那吸引眼球的篆刻《清明上河图》几个大字,落款是“翰林学士赵孟頫”,赵孟頫是元代著名文人,根本就没临摹过《清明上河图》,只此一条就足以说明。无奈的是还有不少人经常拿这种假货出来叫卖,有空去逛逛古玩地摊吧,你会发现自己奉若至宝的东西在地摊上几十块钱就能买到......

三:徽宗御题版“宋代官窑”

  


  宋徽宗当皇帝不行,做艺术家绝对数一数二,后世人也经常拿他出来做点文章。比如说经常出现的一种“官窑”,甭管是汝窑、哥窑还是钧窑,外表像还不行,非得附庸风雅弄点诗句,再搞个“徽宗御题”的款识,好像这样做就能身价暴涨似的。宋代瓷器本身就以简约唯美著称,弄得花里胡哨就已经露了怯。最搞笑的是“徽宗”这个庙号,难道是宋徽宗在墓里面题的字吗?用建中、崇宁、大观等年号还能说得过去。造假者搞出这种臆造品本身应该是当个好看的工艺品卖的,他们可能也没想到,偏偏有些“国宝帮”不学无术,拿赝品当宝,经常闹出大笑话。

四:秦始皇版“武陵王上圭”

  


  果然秦始皇也“难逃毒手”,圭是古代祭祀重要的一个礼器,便有人十分有创意的弄出了此种“武陵王上圭”。且不说这糟糕的做工,上面还雕着一幅不忍直视的车马图,字体用的也不是秦代小篆,更像是造假者自己“发明”出来的。更离谱的是下方还自左向右写着“大秦始皇帝制”,这已经是侮辱智商的级别!这种“玉圭”在民间已经流行了几十年了,实际上是石粉和树脂在模具里面压制出来的,一眼假的地摊货。也不知道怎么就莫名其妙成了很多人的“家传宝”。

五:大明国“大额银票”

  


  最后再说一个前几天刚碰到的,有位藏友说他家里“祖传”三张明代的银票,拍卖公司的“专家”给他估价350万一张,加起来就上千万了!这一看真是喷饭,这三张造型像现代粮票的所谓明代“大额银票”,你用电脑字体我忍了,用简体字我也忍了,离谱的是还用阿拉伯数字,这就过分了啊,摆明了欺负人嘛,可偏偏就是有人相信。怪不得收藏市场骗局横行,真是不懂行的人太多,让骗子有空可钻。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拿这几种“国宝级”古董,幻想着靠它们一夜暴富,可惜的是,如果自己不学习相关经验,只靠假专家的忽悠,除了被骗子盯上那就没有其他结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