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用經濟學角度看淑蘭的失敗婚姻,為何竟如此“現實”?

最近二刷《知否》,覺得劇中淑蘭姐姐的婚姻可以說非常不幸,原以為孫秀才是個“潛力股”,結果嫁過去後發現是個“垃圾股”,不僅不求上進,還是個貪圖榮華富貴、自以為是的好色之徒,與自家母親理所當然的揮霍著媳婦的錢財,還隨意打罵淑蘭。雖然最後以和離告終,如果當時不是得到了明蘭的幫助估計也不會這麼容易。

《知否》:用經濟學角度看淑蘭的失敗婚姻,為何竟如此“現實”?

在古代,婚姻在女人的一生中佔著舉足輕重的位置,無異於第二次投胎,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輩子的悲喜和生活質量。雖然很多文學作品中對愛情、婚姻的描述中有愛也有恨, 但是大多數的落腳點都是在歌頌崇高的愛情,宣揚愛情與婚姻的美好。

假如把婚姻比作投資,有投資成功的,當然也會有投資失敗的,就像炒股一樣有賺有賠,賺到的收益不僅和自己的投資能力有關,像運氣、時機、大盤走勢、甚至大環境都或多或少的有著一些影響。

看到將婚姻比作投資,是不是有些許令人難以接受, 因為它將崇高的愛情與婚姻庸俗化了。下面,我將從經濟學的角度簡單分析一下劇中淑蘭的婚姻為何讓人感覺如此現實?

婚姻的本質,如何將利益最大化

《奇葩說》裡,經濟學家薛兆豐,從經濟學的角度解析了婚姻的本質:

“結婚,就是辦家族企業,籤的,是一張終生批發的期貨合同,雙方一起拿著自己的資源辦企業。”

《知否》:用經濟學角度看淑蘭的失敗婚姻,為何竟如此“現實”?

大家一起辦企業,肯定需要各自拿出自己的資源一起好好發展,這個時候男女雙方給出的資源包是不一樣的,有身體、有生育能力、有容顏、有家庭關係、有自己未來的增長潛力等等。

既然是資源就一定會存在稀缺性,只是對不同的人來說稀缺的東西會不一樣,有的人貧窮,那金錢對他就是稀缺的;有的人缺乏政治資源,那可以獲取到政治資源的途徑對他就是稀缺的;有的人在生活中缺乏樂趣,那幽默風趣對他而言就是稀缺的。

那如何利用婚姻實現稀缺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呢?

劇中的淑蘭之所以會嫁給孫秀才,不就是因為孫秀才12歲成了秀才,盛家認為這個少年往後的仕途之路應該會一帆風順,可以到時候為家中所用,所以看中了他以後的能力,即使他們家很窮也沒有關係;而孫秀才之所以會娶淑蘭,不也是因為對他來說財富是他的稀缺資源,而且淑蘭其他方面也不差,賢淑又漂亮,還是嫡女。所以這場婚姻可以算是“一拍即合”,在當時看來是沒有什麼問題,雙方都是可以接受的。

《知否》:用經濟學角度看淑蘭的失敗婚姻,為何竟如此“現實”?

可見在婚姻的選擇中, 滿足自己的稀缺資源是將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選擇。

劇中的顧廷燁生母白氏與他父親的婚姻促成,也是因為他父親需要她娘50萬兩白銀的嫁妝幫他渡過當時的難關,也是屬於滿足自己的稀缺資源而將利益最大化做出的選擇。

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貝克爾曾經說過,“凡上帝目光所及,皆可交易”。

也許有人會覺得他們的婚姻太功利性了,其實婚姻就是雙方簽訂一個契約,然後實現雙方受益的最大化,就像很多人在尋找對象的時候,也會將身高、容貌、性格、學歷、地位、收入、財產、職業等各種內容都納入考慮範圍一樣,只是對每個人來說稀缺和在意的東西都不一樣而已,大家只是進行了合理的配置和利用。

人人心中有桿秤, 愛不會平白無故地產生,就像人們在尋找對象之前, 總是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形成一種擇偶標準。

信息不對稱給婚姻帶來的風險

雖然淑蘭和孫秀才的婚姻一開始很明顯是因為“利益”才捆綁在一起的,但是如果一開始淑蘭和盛家就瞭解孫秀才的品性如何,我想淑蘭也不會同意和孫秀才結婚的吧。

《知否》:用經濟學角度看淑蘭的失敗婚姻,為何竟如此“現實”?

信息不對稱是經濟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信息不對稱,是指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各類人員對有關信息的瞭解是有差異的;掌握信息比較充分的人員,往往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貧乏的人員,則處於比較不利的地位。

男女雙方在結婚之前,假如向對方隱瞞對自己不利的缺點,放大對自己有利的優點,一旦對方沒有發現併成功走向了婚姻,那雙方的缺點或者劣勢暴露出來只是時間的問題。而淑蘭婚姻的失敗,很大程度就是婚前對孫秀才的品性瞭解不夠全面,如果孫秀才是一個品性良好之人,即使他未來依舊無法中舉,他們的婚姻也不會走向如此。

就好像在二手車買賣市場,賣家總是比買家更瞭解車況。在對車況不太瞭解的情況下, 吃虧的一定會是買家,而這就是雙方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

所以在婚配雙方促進信息交流的時候,往往會因信息不對稱而出現典型的逆向選擇。比如在約會中,特質較差的人往往會出手闊綽,表現超凡脫俗,為達成婚姻合約而故意表現一些並不存在的信息特質,有的甚至會為了迎合對方喜歡而委屈自己。

如果在基於雙方互相瞭解,也就是信息對稱的情況下,這當然也不會發生。

雖然婚姻存在的風險不僅僅是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很多其他方面也會有影響,但是在結婚之前應該儘可能多的瞭解對方的方方面面,儘量減少信息不對稱日後會帶給我們的落差和影響。

失敗的婚姻需要及時止損

劇中的淑蘭在三年的婚姻生活中飽受夫家的欺凌,意識到這日子無法再過下去的時候,最終以損失一半嫁妝為條件進行了和離。雖然中間過程比較曲折,但是也算是及時止損了。

《知否》:用經濟學角度看淑蘭的失敗婚姻,為何竟如此“現實”?

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婚姻也不例外,如果經過努力依然無法挽救婚姻時,請學會及時止損。

經濟學家卡尼曼說:我們天生就對“損失”更加敏感,為了避免損失或找回損失,我們會變得冒險。

在現實的感情或者婚姻生活中,很多人都會以各種不得已的理由而無法放手,從而讓自己越陷越深。比如:“我們在一起已經好久了”、“我已經為為這個家庭付出了這麼多之類的”,這類“藉口”是不是感覺耳熟能詳。

在經濟學中有一個詞是“沉沒成本”,即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如時間、金錢、精力等,它是一種歷史成本,會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人們的行為方式與決策。

打個比方,我們買了電影票看電影,結果看到一半發現電影很爛,由於我們的電影票錢已經是沉沒成本了,這個時候我們應該考慮的不再是電影是否值票錢,而是這電影還值不值得我再花時間看下去,因為時間是新的成本。

沉沒成本,不能算作影響我們的成本,畢竟放下本是為了更好的前行。所以大家在做現有決策時,應排除沉沒成本的干擾,做出當下最合適的決定。

當然止損也是需要智慧和勇氣的,好比股票被套的時候,每個人的處理方式也是不一樣的。

結束語

既然選擇和另一個人攜手面對婚姻,那最初的目的肯定是想將婚姻這個企業辦好,但是在經營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問題和風險的,所以在此期間是需要相互扶持、互相幫襯的,畢竟經營失敗也是會給自己帶來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