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忙了一天,為什麼感覺啥也沒幹?一張紙告訴你,問題出在哪兒

有一個朋友向我吐槽:自己每天在公司裡忙得半死,可是仔細盤算下來,好像也沒做成什麼事情,讓他覺得很氣餒。

我說:“我知道你每天在公司裡要工作到很晚,可是你有沒有算一下,一天中有幾個小時是用在工作上的?”

他想了一下,告訴我:“除去午休,至少也有八九個小時吧。”

我笑了:“沒有這麼多的,不信我們可以打個賭。”

於是,我讓他在接下來的5天時間裡,記下自己在公司裡做的所有事情,以及這些事情各自花費了多長時間。

明明忙了一天,為什麼感覺啥也沒幹?一張紙告訴你,問題出在哪兒

5天過後的週六,朋友願賭服輸,請我吃飯。他非常驚訝地告訴我,在這5天裡,他發現自己每天用於工作的時間,最多時也才只有四五個小時,是他工作時間的一半。

而其它的大量時間,都被他用在了喝茶、上廁所、和同事聊天、玩手機等瑣碎和不重要的事情上了。

這說明什麼呢?

這說明我們對時間的感覺是靠不住的。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

  • 比如,早上鬧鐘響了以後,我們告訴自己,再睡10分鐘。等到我們覺得10分鐘到了、要起床時,才發現半個小時都過去了。
  • 比如,我們拿起手機刷抖音,和自己說好,只玩半個小時。結果時間過得特別快,一不小心就刷了一兩個小時。
明明忙了一天,為什麼感覺啥也沒幹?一張紙告訴你,問題出在哪兒

所以,如果我們不懂得藉助一些工具去管理時間,就有可能會被自己的感覺欺騙。我們以為自己為了做一件事情,已經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努力,可實際上,我們並沒有真的花時間去做那些最重要的事情。

我只是讓朋友簡單地記錄時間,就已經可以讓他認識到,自己為什麼感覺沒有收穫了。而他也告訴我,在記錄時間的最後一天,雖然他請了半天假,工作效率卻是最高的。

我知道,這是因為他把不必要的時間消耗都利用起來了,而這也是記錄時間所帶來的好處之一。

明明忙了一天,為什麼感覺啥也沒幹?一張紙告訴你,問題出在哪兒

記錄時間,有什麼好處呢?

記錄時間的第一個好處是,能給我們帶來羞愧感。

比如,我今天計劃寫一篇文章,但是早上起床後,我就開始瀏覽頭條信息,試圖尋找寫作素材。如果沒有記錄時間,我下午可能也會這樣度過。

但是現在我有了時間記錄表,我一看,上午除了從8:00~8:30我翻閱了別人的文章外,剩下的3個半小時,我都在瀏覽小視頻。

頓時,一種羞愧感襲來,覺得自己的自制力有些太差了,於是告訴自己,下午不要再碰手機了,還是好好寫一篇文章吧。

我的朋友也是,當他發現自己在工作時間內做了那麼多不相干的事情後,羞愧感就會提醒他,把時間更多的用在工作上。

明明忙了一天,為什麼感覺啥也沒幹?一張紙告訴你,問題出在哪兒

記錄時間的第二個好處是,能幫助我們規劃未來。

對於計劃,大多數人都有一種共同的情懷,又愛又恨。計劃讓我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可是完不成計劃又常常給我們帶來遺憾、悔恨等。

計劃完不成,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計劃的東西遠遠超過了我們的能力。比如,我們一天只有24小時,可是我們計劃的內容卻需要我們用2個甚至3個24個小時才能完成,計劃當然就會失敗了。

當有了時間記錄表後,我們可能就會有兩種發現:

一是認識到自己大大低估了任務的難度,那麼我們就需要調整一下計劃完成的時間,重新規劃一下,也會讓計劃變得更理性和科學;

二是認識到自己一直在拖延,明明是每天都要進行的計劃,但是看一下自己的記錄表,卻發現已經連續好幾天都沒有行動。

這個時候,理性就會提醒我們,要開始展開行動了,即使我們無法一下子完成任務,也可以完成一部分。只要開始行動,完成就是遲早的事情。

明明忙了一天,為什麼感覺啥也沒幹?一張紙告訴你,問題出在哪兒

我們要如何利用時間記錄表呢?

現在手機上記錄時間的軟件越來越多,可是如果條件允許,我還是推薦拿起紙筆做記錄

。原因有兩個:

一是這樣記錄速度更快,拿筆寫幾個字,比打開手機——打開軟件——輸入——保存要快得多;二是可以避免手機的誘惑,如果做了記錄以後,又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機刷了一會兒,那就得不償失了。

做記錄的紙筆,並沒有講究。既可以專門給自己準備一個本子,也可以用A4紙記錄。本子攜帶比較方便,A4紙則建議可以放在固定的場所使用。

因為我經常在家辦公,所以我是用A4紙打印出了一些表格,用文件夾夾起來使用的。拿起來方便順手,又利用收納總結。

明明忙了一天,為什麼感覺啥也沒幹?一張紙告訴你,問題出在哪兒

記錄時間的方法比較簡單,可以自己設計一些表格。

比如,可以把一頁紙分為兩欄一欄,一欄記錄時間,一欄記錄事件。這樣比較簡單,而且一目瞭然。如果是用本子記錄,只要畫一條豎線就可以,方便操作。

如果想記錄得更詳細一些,也可以設計成四欄,比如像我常用的表格,就是把內容欄分成了四欄,分別是“時間”、“事件”、“用時”、“小結”。

即使是我自己在記錄的時候,我也不是每一欄都做記錄。像是“小結”這一欄,只有在完成事情的過程中出現了值得我記錄的意外因素,我才會寫上。如果沒有,就空著。

表格的內容也不是死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設計。

明明忙了一天,為什麼感覺啥也沒幹?一張紙告訴你,問題出在哪兒

自從我開始記錄時間以後,我發現我的焦慮感得到了很大的緩解。因為我是在家工作的,所以和上班族相比,我的自由時間很多,可是效率卻很低,這讓我感覺特別焦慮。

  • 比如,明明有很多工作要做的我,突然發現地板髒了,就會不自覺的拿起拖把去拖地;剛剛寫了幾個字,發現綠蘿的葉子黃了,就會自動站起來去澆水……

開始記錄時間後,當我起身想去做其他的事情時,我問自己:“你希望在紙上寫下自己三心二意的記錄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於是,我越來越能管住自己,對於和目標無關的事情,也能儘量不去做。當我發現我有選擇,而且能做得很好時,焦慮感也得到了很大的緩解。

明明忙了一天,為什麼感覺啥也沒幹?一張紙告訴你,問題出在哪兒

記錄時間是在浪費時間嗎?

記得當我向朋友建議,記下自己的工作時間時,他的第一反應是質疑,“如果真的一條一條的記下來,得多浪費時間呀?”

我的回答是,不浪費。

記下時間和做的事情,並不會花多少時間,但是卻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相比之下,要來做記錄的幾分鐘,真的不算什麼。

而且在記錄時,可以用最簡單的文字記錄,而且即使筆記潦草一些也沒有關係,因為不是給別人看的,只要自己能看懂的、以後方便總結就可以了。

明明忙了一天,為什麼感覺啥也沒幹?一張紙告訴你,問題出在哪兒

記錄時間後如何進行總結與改進?

記錄時間的辦法,我之前也使用過。後來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記錄時間成了例行公事,耽誤時間還沒有用,就放棄了。

而後來我想到了,時間記錄完之後,要及時進行總結。

  • 在第一到二週,可以每天進行一次總結,看看自己的時間都用在什麼地方了,有什麼是可以調整和改進的。
  • 等到對自己的時間使用情況有了比較詳細的瞭解後,可以減少總結的頻率,比如兩三天總結一次,一週總結一次。
明明忙了一天,為什麼感覺啥也沒幹?一張紙告訴你,問題出在哪兒

可是我們都是有反智心理,即使知道這個方法好用,也很少有人願意,每天過的這麼死板,無時無刻地不在記錄。

當我們認為自己很辛苦時,就容易產生補償心理,反而會出現事與願違,不願意再做時間記錄的情況。

如果你也有了這種心理,就說明到了需要改進方法、甚至是和時間記錄法告別的時候。

對於一些人而言,只要簡單瞭解到自己的時間用在了哪裡,就能提高他們的學習和工作效率,那就沒有必要每天都進行記錄了,可以隔一段時間用一次。

明明忙了一天,為什麼感覺啥也沒幹?一張紙告訴你,問題出在哪兒

而對於那些對時間要求比較高,又不太願意每天記錄時間的人,可以試著多給自己創造幾個固定日程。

也就是說,讓自己在固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情,比如,到了固定的時間,就開始運動,這樣既可以不用記錄全天時間,又可以養成好習慣。

而且,如果自己一天有幾個固定日程,到了時間身體就會自發行動,那就不必進行時間記錄了。

明明忙了一天,為什麼感覺啥也沒幹?一張紙告訴你,問題出在哪兒

不知道自己的時間去哪了,可以用時間記錄表解決問題。在使用的過程中,你就會發現改進的方法。

當我們的效率提高,對於時間有了更強大的掌控感後,就可以升級工具,而這也是工具的真正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