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宝玉喜欢黛玉,现实生活中宝钗更合适他吧?

rosedameiniu


我们现在所谓的适合,其实是现在我们局外人的角度,什么宝玉宝钗性格互补啦,走上踏踏实实过日子的道路,甚至振兴家族之类的。

实际上婚姻是两个人的事,两个人能过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三观,三观不合,迟早得分开,不分开一辈子都过得别扭。

宝玉宝钗三观不合已经很明显了,两个人可以结婚,但永远不是灵魂伴侣。

这种婚姻只能是虚有其表的搭伴过日子,两个人始终无法契合,甚至在相处的过程中都会感到痛苦和失望。

举个例子,一个人不喜欢吃肉,但他的妻子却要求他吃肉,结果会怎么样?

要么他为了家庭和谐,被迫吃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月月年年受煎熬。

要么他妻子妥协,不强迫他吃,但日日夜夜心里别扭。

要么两人整天处在矛盾中,谁也不能说服谁。

把肉换成仕途经济,宝玉宝钗的处境就很清晰了。

宝玉会去投身他厌恶的仕途经济么?

宝钗能眼睁睁的看着宝玉厌弃仕途么?

这种结合会使他们俩心里都难受,因为两个人都没错,你不能说宝玉不入世就是脑子有问题,人各有志,他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他的自由。你也不能说宝钗世俗,她要功名利禄是她应有的诉求。

两个截然不同的三观撞在一起,是粉碎还是遍体鳞伤?


宝玉和黛玉三观是接近的,我们可以类比他们生活中的细节。

一.感悟季节

黛玉会对春天,对秋天有所感慨,她会写诗来寄托自己的心绪,春天有《葬花吟》,《桃花行》,秋天有《秋窗风雨夕》,宝玉也写,他有四首即事。全书仅有两人在面对季节时写作,而且他们有相似的心理状态。黛玉葬花吟里写梁间燕子,人去巢空梁也倾,宝玉看杏花落了,会想雀儿明年是否还会回来。这就是两个人很相似的地方。

二.尊重生命

宝玉会和燕子叽叽咕咕说话,黛玉会教鹦鹉念诗。宝玉看见花落了一地,不忍践踏,于是撂在水里,黛玉就建了个花冢,把花都埋起来。这些事情双方事先都是不知道的,但他们的行为却是如此的趋近。

宝钗在这方面与两人相反,与黛玉葬花同一回的宝钗扑蝶,她是在扼杀生命。她的冷香丸都是花蕊做的,她吃花,螃蟹宴一回,宝钗把桂花的花蕊拿去喂鱼。

并不是说宝钗的举动是错误的,而是说,她与宝黛是截然不同的,她对生命,自然,不敏感,也不愿意敏感,在她那里是无意义的。但在宝玉不同。



三.仕途经济

宝玉黛玉从来没有谈及仕途经济。宝玉是厌恶仕途经济,他不愿意走这条道路。黛玉厌恶与否未知,但她清楚宝玉不喜欢,所以她不会要求宝玉去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

但宝钗劝宝玉,她希望宝玉走仕途之路。这就是两人最大的矛盾。

有人肯定用自己的思维来说了,宝玉不走仕途怎么办?混吃等死吗?活在理想中不就被饿死了吗?

好,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在高考如此重要的年代里,不高考的韩寒怎么了?

谁规定全人类必须按着同一种活法过完自己的一生?

那么宝玉有什么错?一个不吃肉的人,你非逼着他吃肉,即便肉的确是必需品,他不吃你还要强迫他吃,甚至觉得他不吃就是有病,对他冷嘲热讽极尽侮辱,这算什么?

吃肉的确可以活着,吃肉也可以强壮,但他有自己的意愿。

所以宝钗适合宝玉吗?也只是你抹去宝玉的意志,让他完全去适应宝钗罢了。

————丸————


祁门小谢



天呐,曹雪芹耗尽心血写这样几千年才出的两个人,木石前盟,传世的一段情缘…… 难道是为了给贾宝玉配一个合适的妻子吗?

偏有人拿现代肥皂剧的观点、人民公园相亲角一样地去对各项指标:颜值高+3分,家世好+5分,会理家+5分,会讨长辈欢心+10分,体质好能生养+20分 ……

最终得出宝钗更”有助于“一段婚姻,所以宝钗更“适合”,有意思吗?

就算你列完了所有条件,对比之下,觉得黛玉更“适合”,又有意思吗?

宝玉和黛玉,他和她,是精神上的高度契合。《诉肺腑》那回黛玉听完宝玉说“林妹妹不说这样的混账话”之后,喜的是什么?——“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

知己啊,是知己啊!!

紫鹃曾劝黛玉说“黄金万两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也正是这话了。

且不说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前世分定,就是书中多处对比,也知道宝钗虽好,在“灵魂伴侣”这一条上,实在不及林妹妹了。

(宝钗)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黛玉)听了宝玉这些话,心中提起万句言词,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半天,方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罢!”

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劝导,(宝玉)反生起气来,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子,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了!”众人见他如此,也都不向他说正经话了。独有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所以深敬黛玉。

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宝钗笑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一闲,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呢?”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别叫拔去了。“

宝玉笑道:“那《闹简》上有一句说的最好:‘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这五个字不过是现成的典,难为他‘是几时’三个虚字,问的有趣。是几时接了?你说说我听听。”黛玉听了,禁不住也笑起来,因笑道:“这原问的好。他也问的好,你也问的好。”宝玉道:“先时你只疑我,如今你也没的说了。”黛玉笑道:“谁知他竟真是个好人,我素日只当他藏奸。”因把说错了酒令,宝钗怎样说他,连送燕窝,病中所谈之事,细细的告诉宝玉。宝玉方知原故,因笑道:“我说呢,正纳闷‘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原来是从‘小孩儿家口没遮拦’上就接了案了。”

此中默契,非他人可比。宝钗不行,湘云也不行。

以前知乎上有一个问题,问“追求精神上的门当户对是不是太奢侈了”,我回答过“正因为太奢侈了所以才要去追求。”这就是宝黛爱情的伟大之处。

但是,《红楼梦》本来就不是爱情小说,更不可能是什么宅斗宫斗三流文学,这本书的文学格局宏大到无以复加,对人世无常的洞察深刻到令人叹惋,哪怕其中任何一个小人物的描写都反照出曹公的用心良苦。

所以,无论找了什么门当户对、金玉良缘,贾府一定会落败的,宝玉一定会出家的,一定是“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反而,去替贾宝玉想什么他娶了谁能琴瑟和谐,娶了谁能走正道,能“兰桂齐芳”、重振贾府威荣,不要说辜负了曹公的苦心,真真就是连读这一遍《红楼梦》的时间也都白花费了

可不是“窗外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听讼者


红楼梦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呢?真相就在第十二回,脂砚斋说了两句颠覆性的话,彻底颠覆了对红楼梦是风月小说的定性。也彻底让什么江宁曹事,像皇帝的新装般裸奔了!脂砚斋说的第一句是:“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脂砚斋说的第二句是:“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

恐怕很少人知道红楼梦其实是用两条线写的。一条叫明线,一条叫暗线。明线就叫“假语存”;大旨谈情!暗线就叫“真事隐”。刀光剑影,皇权之争!这个在开篇的序言,就已交代得一清二楚。明白什么叫“满纸荒唐言”。作者还特别强调:“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

红楼梦三大铁证,分别是乾隆的“清二十五宝”和大观园就是“圆明园”、“乾隆儿子的名字”三大完整证据链。“只有真金才是不怕火的”!红楼梦作者是康熙之孙!胤禵之子:爱新觉罗·弘暟!1759年1月28日 乾隆23年戊寅12月30辰时(死于壬午除夕),红楼梦作者弘暟泪尽逝世,终年52岁。乾隆亲堂弟!



伯仲679688


个人认为小说也好,现实生活也好,不是黛玉与宝钗谁更适合宝玉的问题,而是宝玉他本人选择的人生道路、遵循的人生哲学的问题:是入世还是出世,是儒家的经世治用齐家治国还是道家的追求自我逍遥自在?选择入世,也就相当于选择了宝钗;选择出世,也就相当于选择了黛玉。

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的生活却多是相当残酷的,即使是生活在钟鸣鼎食的贾家中的公子哥宝玉也不能置身于外。“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摆在贾宝玉面前可走的路并不多。出世,要么像惜春一样在贾家还末完全败落时就归隐山林,要么像小说中一样眼睁睁地看着贾家倾覆而无力去支撑;选择入世,当然凭宝玉一人之力未必就能救贾家于将倾,但至少还有些许希望,做些努力,至少能少些愧疚。

生活是现实的,不仅仅是柴米油盐吃喝拉撒层面的现实,有时也是明争暗斗你死我活层面的现实。小家小户的人家怎么生活都可以,归隐山林与世无争行,身居闹市追逐名利行,甚至今日入世明天就出世也行;大户人家就没有这么自由了,尤其是卷进政治漩涡的大家族,想玩逍遥、玩归隐,贪图安逸,而不去建功立业,那可就是自废武功,束手待擒,自绝后路。

不是宝钗与黛玉谁更适合宝玉,也不是宝玉内心倾向是出世还是入世,而是在现实的逼迫下人倒底应该为谁而活的问题——为自己而活,还是为家族(再扩大一层,为社会)而活?一个人的出生无法选择,一个人的道路有时也无法选择——这就是人生,这就是命运,这就是现实!





新欣


黛玉和宝玉其实两个人是很像的,相似才会相互吸引,他们两个适合谈恋爱。因为两个人的性格都很纯粹,可是这样两个都很纯粹的人,要怎么面对尘世的风风雨雨呢?世上多的是吃人的妖怪,长得却人模人样。宝钗和王熙凤很像,是入世的强者,宝钗有能力把大观园打理的井井有条,也可以很好地照料宝玉。她适合婚姻,适合婚姻里的柴米油盐,不像黛玉一样伤春悲秋,不食人间烟火。黛玉是爱情,宝钗是婚姻。


pleasant


我比较赞成这观点。

林黛玉配贾宝玉,

相对来说,

只是一种,“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爱情情怀,

以及符合所有人,

对爱情理想风花雪月的理解和希望而已,是每一个人对爱情的心中理想。

而理想终归是理想,

现实还是需要薛宝钗这样,识大体的女子。

对内劝男人上进,对外人情世故融合。经营好自己的圈子。

也就是,宝黛配,只是一种爱情,宝钗配是一种婚姻。

只是爱情往往比婚姻看上去更让人向往。


印象华哥乱劈柴


如果宝玉和宝钗结合了,虽然宝钗圆滑适合当主母,但是这造成了爱情悲剧,宝玉出家,黛玉去世。宝玉恐怕一辈子也难以开怀。人这一辈子不就图个痛快吗,自己后代不开心不幸福难道不重要吗,况且宝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冷漠,对宝玉有几分真心。一旦家里出事,按照宝钗的自保本事,她不会管落难的人。


崇拜鬼谷子


我认为既然贾宝玉和林黛玉相爱,就应该让他们结婚,没有什么谁合适的问题,有句话叫: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如果这样,人间悲剧就少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