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堡的光輝

公元395年羅馬分裂為了東西羅馬兩部分,已經被透支的西羅馬帝國很快在蠻族的進攻下滅亡,東羅馬帝國則在不斷的侵略的侵犯下倖存了下來,直到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人攻佔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才正式滅亡。歷史領域,人們更加喜歡稱呼東羅馬帝國為“拜占庭”,一方面是由於西方不承認東羅馬帝國是羅馬的正統繼承人,他們認為羅馬帝國在476年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一同結束,因此給予了東羅馬帝國“拜占庭”的稱呼進行區分;另一方面,拜占庭文明血統上更加接近希臘,拜占庭便是希臘語稱呼首都的意思,所以拜占庭的名號更能體現東羅馬帝國的本質。 拜占庭帝國的長期穩定大部分要歸功於君士坦丁堡的牢不可破,想要介紹拜占庭帝國,就必須抓住核心問題,對君士坦丁堡進行充分的解釋。

君士坦丁堡的光輝


君士坦丁堡最早可以追溯到希臘城邦的殖民時期,公元前7世紀,希臘各個城邦面臨了重要的矛盾問題:食物不夠供養城邦內的人,食物不夠的問題導致了城邦內部的混亂,為了緩解壓力,希臘城邦進行了定期的對外殖民活動,其中一個名為邁加拉的城邦,它的遠征隊發現了這片肥沃的土地,建立了城市開始在這裡生存,並將城市的名字命名為拜占庭(此段的拜占庭描述的都是這座城市而不是後期的拜占庭帝國)。因此君士坦丁堡從血統上帶有很濃厚的希臘色彩,這也是西方人不認為拜占庭帝國為了羅馬正統繼承人的原因。拜占庭城市的位置處在歐亞大陸的交界處,擁有肥沃的土地和便利的交通,但是在希臘時代,拜占庭始終沒有成為偉大的城市,究其原因是由於與希臘本土距離遙遠,蠻族人可以肆意切斷這個城市與希臘本土的聯繫。公元前的時代這座城市就這樣以重要但不必要的尷尬境地存活了下來,直到羅馬帝國時期,環繞整個地中海的疆域使得拜占庭免受滿足的攻擊,緊接著地位得到了不斷地提高。

後來君士坦丁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羅馬帝國不斷受到北方蠻族的進攻,意大利半島上的首都經常處於岌岌可危的狀態,首都的不安全極其不利於羅馬帝國的穩定。君士坦丁大帝在掌握大權後選擇了遷都,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將羅馬的首都從意大利半島遷到了拜占庭的位置,對這個城市進行了重新建設,並命名為君士坦丁堡。隨後在1000年的時間裡,君士坦丁堡始終作為拜占庭帝國的首都,並抵抗住了一次次的攻城戰役。直到君士坦丁堡落入奧斯曼土耳其手中,其依舊成為了奧斯曼帝國的首都,這足以證明了君士坦丁堡的重要位置。

從地圖上觀察,君士坦丁堡南鄰馬爾馬拉海,北面是波斯布魯斯海灣,從而形成了重要的港口,在和平時期大量的貨物在君士坦丁堡進行交易。當處於戰爭時期時,南北兩個方向狹長的海峽使得敵方艦隊難以進攻,君士坦丁堡可以輕易的避免海上的進攻。至於陸地上,君士坦丁堡有山脈的天然屏障,後來的皇帝為了增加安全性,還大舉修建城牆,這些措施使得君士坦丁堡固若金湯。後來君士坦丁堡遭受過大量的圍攻,但是優越的地理位置總是能夠抵抗住圍攻。

君士坦丁堡的光輝


君士坦丁堡的位置成就了其輝煌的歷史,它位於歐亞大陸的咽喉處,控制住這個區域既可以把小亞細亞作為自己的後花園,並且還可以對歐洲施加壓力,隨後的歷史也向我們證明了君士坦丁堡對整個世界的影響力。君士坦丁堡對西歐文化施加了持久性的影響,君士坦丁堡保存了大量的希臘古典時期的建築和雕塑,這些藝術品啟發了文藝復興,為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提供了大量靈感。君士坦丁堡還改變了俄羅斯與東歐的宗教文化,大量的傳教士前往俄羅斯與東歐進行傳教活動,使得大量的斯拉夫人開始信奉東正教,在傳教過程中,傳教士還對斯拉夫人的文字進行了改良,現在仍有人們使用這些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