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學校要讓私人開的培訓班進入學校推銷?各種藝術類、體育類都有,還有保險?

沉默不是因為詞窮


其實直接回答題目很簡單,因為私人培訓班給學校、校長和老師利益輸送,所以被允許進入學校推銷。但是從另一方面這也是當前教育現實造成的結果。

培訓需求巨大、公立缺失

我國的教育一直在呼籲減負,一直在強調素質教育,但實際上,學生和家長的負擔越來越重。家長承受了巨大的經濟壓力和精力壓力,而學生承擔的是課業壓力、技能壓力和身體壓力。

從學習上看,高考依舊是基礎教育階段的終極目標,很多家庭從孩子幼兒園開始就是在為高考做準備,為了在這相同的十幾年學習時間裡趕超同級其他人,家長開始給孩子提前教育,幼兒園小學化,小學就開始各種課後補課,然後初中高中更是完全沒有空閒的時間。可能補課未必會提升孩子多少學習成績,但是一定會讓你產生不如別人的心理。

再從其他技能上看,現在基本上城市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都要報幾樣興趣班,主要是藝術類和體育類。素質教育到今天,國家政策已經明確提出綜合素質評價在升學中將佔據更重要的位置,這更加大了家長的焦慮。以前可能只在意孩子的文化課,現在還要同時兼顧其他的課程,要有一技之長或者多技之長,才能讓孩子在未來的競爭中不至於落後。

公立和在線培訓缺失。這種補課班、培訓班並不適合線上,一方面在線教育效果低於面對面授課,另一方面家長更願意學生在某個固定的空間學習,而不是對著手機和電腦。同時家長交錢之後可以放心,不需要看著孩子在線學習。

而公立的補課班和培訓班就更不合適了,公立只能是學校,不能再開設補課班。至於培訓班,因為學生零散,個性化需求較為分化,而且需要大量教師資源,公立無法太市場化的定價沒有辦法負擔成本。

所以,學習和技能上的需求,公立和在線培訓的缺失,讓家長和孩子只能去選擇私人培訓班。正是因為有這樣切實的需求,學校才在收到利益輸送的前提下順水推舟,讓這些私人培訓進入校園推銷。


很多事情都不是單純的表面原因造成的,表面上可能是有人收了錢或者提成,但實際上是市場需求造成的,這也是現代教育的弊端所在,但是我國人口太多,情況比較複雜,教育改革很難,而做到人人滿意就更難。希望以後可以有更有智慧的領導人、教育專家可以找到真正讓學生快樂成長,順利成才,家長負擔更輕,更放心,學校和老師更從容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