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为什么要得到太平公主的支持后才敢对付韦后?太平公主究竟多厉害?

馬虎瞎叨叨


这是因为太平公主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公主,她说唐朝历史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政治女强人。虽然她是一介女流,作为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女儿,在兄弟姐妹中最小,从小很受父母的宠爱。呆在宫里的时间长了,自然从父母身上,尤其是武则天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据《旧唐书》称:“太平公主丰硕,方额广颐,多权略,则天以为类己,每预谋议论。”



她不仅参与了张柬之等人发动的神龙政变,李隆基发动政变也得到了她的大力支持。这是因为:

善于权谋,非常富有政治经验

太平公主经常呆在武则天的身边,自然从武则天身上学到了不少别人无法学到的东西,培养了非常不一般的政治经验。不仅如此,太平公主本人非常沉稳,善于权谋,很有政治斗争经验。


太平公主权倾朝野,很有影响力

在神龙政变成功之后,李显便大力封赏政变有功之臣,太平公主自然首当其冲,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在当时可谓权倾朝野。本来以前就是武则天的女儿,自然非常显贵,现在又参与政变有功,自然是权势滔天,很多朝廷官员都趋之若鹜,积极巴结太平公主。

由此可见,对于这么一位具有强大政治势力的姑姑,李隆基必须取得她的支持后才可以敢于发动政变,去打击韦后一党。可惜后来,太平公主野心勃勃,不把李隆基放在眼里,最终被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


峰哥谈史


唐玄宗发动唐隆政变的时候,如果没有得到太平公主的支持的话,他还真不一定敢对韦后下手。

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也确实厉害,从武则天到李显,再从李显到李旦,她历经三朝却始终能够屹立不倒,并且权势一步一步往上窜,唐睿宗李旦对她几乎已经言听计从。

李隆基在没有得到太平公主的支持的情况下,之所以不敢出手对付韦后的原因便在于当时的他实力不够。

是时,李隆基的资历和威望皆远不如太平公主。

705年,张柬之、敬晖、崔玄暐、桓彦范和袁恕己五人主导发动“神龙政变”之时,颇得武则天喜爱的太平公主选择站到了李家人和“五王”这一边,积极配合张柬之铲除武则天的男宠张宗昌和张易之。

武周时期,太平公主便已经食邑实封三千户,此时在神龙政变中立下了功,李显岂会怠慢自己这个妹妹?

李显复位之后,相王李旦实封五千户,太平公主也实封五千户,看看,这政治地位和李旦可是平起平坐!

更何况,李显宠信妹妹太平公主远甚于李旦,这也是太平公主在中宗时期能够权倾朝野的原因,也因为李显的宠信,太平公主可以说成了中宗时期唯一一个能够对抗韦后和安乐公主的人,即便是李旦也不行。

可是此时的李隆基只是一个20岁的小年轻,才刚刚恢复自由没多久,手上没什么权力可言,说白了这时候的李隆基连掺和神龙政变的资格都没有,只能站在一旁听命行事。

所以,太平公主手上的权力能够在神龙政变之后更上一层,李隆基的实力虽说也得到了发展,但是,别说和太平公主比了,他能够比得过自己的父亲李旦吗?显然不能,李旦的实力尚且不如太平公主,更遑论李隆基?

所以,李隆基想要对付韦后,只能给自己寻找一个拥有足够实力的合作伙伴,这个合作伙伴无疑是太平公主,除了太平公主也没谁了。

韦后想学武则天,所以狠心毒死了中宗李显,然后立5岁的李重茂为帝,自己则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

韦后临朝称制之后,逐步打压反对自己的人,将韦家人安排到了各个重要的职位上,韦氏几乎把持了所有的朝政。韦后此举虽然有助于自己掌控局面,但也意味着她得罪了别的政治利益集团,如李旦一系和太平公主一系的利益必然会受到损害。

这也是李隆基一说要对付韦后,太平公主便马上让儿子薛崇简去协助李隆基的原因。

这一年,只有25岁的李隆基实际上也刚刚回到长安没有多久,只不过因为能够进入唐朝禁军之一的万骑之中任职,让他得以迅速在长安站稳脚跟,并且发展出了一定的势力,如后来的铁杆粉丝悍将陈玄礼当时便是万骑中的一个军官,为他的雄心壮志所折服,从而一生誓死追随李隆基。

因为有了太平公主的加入,李隆基得以顺利发动唐隆政变,诛韦后及诸韦,废李重茂,拥立父亲李旦为帝。

太平公主在唐隆政变中再一次扩张了自己的实力,李旦对她可谓是言听计从,她也从中宗时期的实封五千户上升到了实封一万户,万户侯是多少男人没办法实现的梦想?可是太平公主却实现了,她有三个儿子还因为她的关系被封为郡王,余下的儿子要么是祭酒,要么也是九卿,真正的权势滔天。

那么,此时的太平公主到底有多厉害呢?

李隆基虽然是皇太子,但是见了太平公主,也得点头哈腰!

711年,李旦在姚崇、宋璟诸人的劝说下,突然让李隆基以太子之位监国,又怂恿李旦将太平公主“逐出”长安,让太平公主迁居东都洛阳。

实际上,别说太平公主不愿意去洛阳了,即便是李旦也不忍心让她去洛阳,最后商量了一番让她去了蒲州。

太平公主一看,这还得了?好你个李隆基,当初要不是老娘支持你,你能发动唐隆政变?你爹能当上皇帝,你能当上太子?竟然想对老娘下手,看老娘不好好收拾你!

李隆基一看太平公主生气了,心里开始慌了,李隆基一慌便将姚崇和宋璟给卖了,他跑去对李旦说,爹呀,姚崇和宋璟真不是人呀,竟然挑拨我和姑姑的关系,实在是罪不可恕,您赶紧惩罚惩罚他们。

李旦这个人本便没什么主见,此时一听李隆基说得头头是道便信了八九分,于是毫不犹豫地贬了姚崇和宋璟两人的官,将他们逐出了长安。

李隆基为了消除太平公主对自己的怨气,在李旦贬斥了姚崇和宋璟之后,他又迅速上表给李旦,请求将太平公主迎回长安。

李隆基见了太平公主如同鼠见了猫,这样的太平公主够不够厉害?

更让李隆基恐惧的是,唐睿宗时期有七个宰相,结果竟然有五个出于太平公主门下,禁军将领又纷纷巴结讨好太平公主,这让李隆基还怎么混?

当时的李隆基可以说是过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原本想夹着尾巴过日子,没想到太平公主却想废了他,这才让他狗急跳墙地发动了“先天政变”。

最终,李隆基通过先天政变打垮了太平公主,将皇权夺回了自己的手中,而后一手开创了震烁古今的“开元盛世”。


流浪的侯爵


韦后毒杀李显皇帝,立5岁的儿皇帝,才好临朝听政。唐玄宗李隆基当时没什么权势,权势远远不够,无法对付亲临天下的韦后。没法,只好借助太平公主强大势力来取胜。事后,唐玄宗李隆基立李旦为帝,李隆基为皇太子。这以后,太平公主势力进一步扩大,朝中七个承相,有5个是太平公主的人。李隆基见了太平公主,还得点头哈腰,满脸堆笑,称其姑姑。当李隆基当了皇太子,想夹着尾己做人时,太平公主因被赶出长安的事,而迁怒怪罪李隆基,还想加以准备废掉。李隆基当机立断,抢占先机,先下手为强,发动政变,搞垮太平公主势力,并迎来大唐盛世。太平公主太美丽,太善良了,太聪明能干了。她大力帮助唐玄宗李隆基称帝。由于功高震祖,又被李隆基打压下去了。太平公主无论怎么厉害,也没有手上掌握生杀大权,重兵在握的厉害。太平公主太相信亲情,才败在李隆基的皇权之下。太平公主太仁爱,仁慈,博爱了,才败在诡计多端,心狠手辣,六亲不认的李隆基的手上。可惜,太平公主一世英明,糊涂一时,遭李隆基算计了。太平公主美丽,温柔,善良,美若天仙,是仙女。太平公主有超人智慧和能力,能成功帮助李隆基成唐玄宗当上皇帝。太平公主美丽纯洁,爱亲情,不爱皇权,太善良,不懂得流血政冶,李隆基差一点要了她的命。是李隆基念旧情不杀党,还是故意放她一马,给她活路,生路,不然,她不然死得很惨,很难看,不然,她死不甘心,死不瞑目。?


中国美6220


太平公主有多厉害?

太平公主是一个有着不平凡身世的女人。

她的父亲是唐高宗李治,母亲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则天皇帝”,两个哥哥分别是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就连侄子李隆基也是缔造“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中国历史上谁有她生而出身如此显赫和高贵?

武则天在世,她是母亲最宠爱的公主,而且是武皇唯一存活的公主。武皇的几个儿子,因为皇位的关系,因为忌惮跟武皇或多或少有些疏远。大儿子李弘莫名其妙遗憾匆匆去世。二儿子李贤继立太子位,却对她颇有怨言,后被逼自尽。死前写下有名的《黄台瓜辞》: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少,再摘令瓜稀;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归”。希望母亲感悟,不要将自己的亲骨肉斩尽杀绝。三儿子李显不成器,因封岳父为侍中,把乳母的儿子提拔为五品官员被武皇废弃。四儿子李旦称帝后,一直是母亲武则天的傀儡,被软禁在宫中20年之久,后被降为皇嗣。最初的安定思公主,也在武皇争夺皇后之位的过程中,早夭成了牺牲品。母子骨肉亲情,武皇给予太平公主的,是无上的尊荣与溺爱。

太平公主是一个婚姻不幸的女人。

她的第一任丈夫,下嫁的是唐高宗的嫡亲外甥、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婚礼场面非常豪华,照明的火把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树木,为了让宽大的婚车通过,甚至不得不拆除了县馆的围墙。她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掌上明珠,视若珍宝。夫妻两人琴瑟和鸣,好不让人羡慕。与薛绍生有二子二女。可是好景不长,后来因为薛绍兄长薛顗牵连到谋反案,薛绍也被诛连,薛绍被杖责一百,活活饿死狱中。留下太平公主独自黯然神伤,好不凄凉。

她的第二任丈夫,太平公主改嫁给武皇伯父武士让的孙子武攸暨。武则天为了让太平公主嫁给武攸暨,而处死了武攸暨的妻子。婚后太平公主替武攸暨生下两儿两女。太平公主在第二次婚姻期间,大肆包养男宠,与朝臣通奸,并曾将自己中意的男宠进献给母亲武则天(即莲花六郎张昌宗)。可见第二次婚姻只是名义上的政治联姻,因畏惧母亲,不满意也不敢反对。

太平公主几乎是唐朝的第二个武则天。

她多次参与发动唐朝宫廷政变。

她见证了武皇荣登九五至尊。那是李唐王室遭受的一场空前浩劫。太平公主本身遗传了武则天的魄力和胆识,素“喜权势”,武皇常与之商议政事,只是武则天没有允许她公开从政。她手握重兵,谋略超人,身边也不缺能人异士。她比他几个哥哥有政治头脑,并且慢慢地积累了政治经验。公元705年,太平公主与宰相张柬之、兄长李旦等人筹谋发动神龙政变,诛杀二张(武皇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武则天逊位给太子李显。太平公主由于参与诛杀二张兄弟有功,而受封“镇国太平公主”。针对武皇这样英明神武的人,她最后也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锋芒渐露,而且崭露头角。

李显复位之后,太平公主逐渐从幕后走到前台,积极参与政治。后来李显皇后韦后与女儿安乐公主乱权,唯惧太平公主多谋善断。后李显被韦后用饼毒死。太平公主作为李氏女、武氏媳绝对不能容忍韦氏掌权,而且也不能容忍她们随意诛杀李氏皇族。李隆基有过人的胆识,恢复李唐王朝的荣耀与辉煌是他作为李氏子孙的责任。毕竟发动政变就是刀山火海,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李唐王朝随时有倾覆的危险。高宗永淳年间,一般公主的食封是三百户,亲王为八百户,太平公主的食邑之数竟达到一般公主的33倍,亲王的12.5倍,单单从食封上看,太平公主绝对算得上是当时地地道道的天字一号富婆。她有强有力的经济力量作为发动政变的支撑。
外敌当前,太平公主论资历、威望、忠诚度,都是发动政变的不二人选,她能“厚持金帛谢窭狭之士”公开延揽人才,笼络人心,所以李隆基极力联合太平公主,胸有成竹发动唐隆政变,是大势所趋,因为人心思唐。最后韦后等人被杀,逼迫少帝(非韦后所生)让位,成功立相王李旦(李隆基父)为帝,是为唐睿宗。韦后之乱,就此终告结束。

当然,太平公主因平乱有功,从此“七位宰相,五出其门”,食封万户,权势达到唐朝公主的顶峰。但最后她与李隆基姑侄斗法,想赢得万尺江山,最后睿宗李旦落荒而“逃”,当起了自己的太上皇,只恨太平公主最终花落人亡!


魔妃一笑很倾城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因平定韦氏之乱被立为太子,延和元年即位。

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安定,政治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后人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

李隆基,相王李旦第三子,于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八月初五生于东都 洛阳,生母是相王的侧妃窦氏。封建社会是立嫡立长的,以李隆基庶出却不是长子附身份是不可能被立为太子的。但李隆基凭着聪明的政治头脑坐上了太子之位。

当时朝廷由韦皇后掌控,韦皇后想效仿武则天当女王,李显女儿安乐公主认为既然女人可以当皇帝,那么她为什么只做公主,而不能当女王,她也想当皇帝,而太平公主的资格比她们老得多了,她在朝中也有势力,她一直跟在她母亲身边,她比谁都想当皇帝。

在这段时间李隆基一直在寻找机会,当韦皇后与安乐公主毒杀李显以后,他就毫不客气就率领军队诛杀了韦皇后与安乐公主,把皇位夺过来,让他的父亲李旦当上了皇帝。

这时他知道自己根基不稳,一不留神不但太子之位不保,还有可能有生命之忧,所以他处处示弱。

当李隆基登土皇位后,强势的太平公主还想打压李隆基,李隆基先除去了太平公主的势力,然后毫不留情的杀了太平公主。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我是花木童说史。 话说韦氏毒死唐中宗,立中宗四子李重茂为帝,自己摄政,并积极培养实力,想效仿武则天为登基称帝。铲除韦后之乱,重新夺回李唐权力,李隆基联手姑姑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

当时韦后不光把控朝权,还调集了五万府兵入了长安城,跟万骑军一起保卫京城安全,禁军的高级将领都由她的亲信担任。而反观李隆基这边只获得部分万骑军的中低层将领的支持,他有这个胆量跟力量发动这场政变吗?我觉得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太平公主自小就深受武则天的喜爱,也继承了母亲的美貌及智慧的基因,骨子里崇尚权力,积极参与政治,甚至参与张柬之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逊位给哥哥李显。李显登基后,太平公主更是权势熏天。这样有政治智慧的人怎么会同没什么实力的李隆基联手呢?

我觉得由此推断整个铲除韦后的政变幕后推手是李旦,也就是李隆基的父王。李旦身为武则天的儿子,中宗的弟弟,身份太高,目标大,他只能幕后策划,具体行动上的事儿子李隆基到前台操办。也正因为如此,李隆基找太平公主谋划时,一拍即合,并派出自己儿子崇简参加具体行动。


花木童说史


史书记载,太平公主长相端庄,体态丰满,武则天认为女儿长相性格都与自己很像,对她格外宠爱。太平公主权倾一时,被称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

太平公主遇事沉着机敏,富于权变谋略,武则天经常让她参与国家机密要事的谋划。

后来,唐睿宗依靠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力量得帝位,因此,立李隆基为皇太子,使太平公主干预朝政。经常同她商量朝廷的大政方针,每次她入朝奏事,都要和睿宗坐在一起谈上一段时间;有时她没去上朝谒见,睿宗会派宰相到的家中征求她对某些问题的处理意见。每当宰相们奏事的时候,唐睿宗就要询问:“这件事曾经与太平公主商量过吗?”

接着也要问有没有同太子商量过。

凡事太平公主想干的事情,睿宗没有不同意的,朝中文武大臣自宰相之下,或升迁或降免,全在她一句话,其余经她的举荐而平步青云担任要职的士人更是不可胜数。

唐睿宗的这种昏庸懦弱表现,势必助长太平公主的专横,也自然要引起公主与太子间的冲突。

后来,太平公主专力谋害李隆基,她拉拢身边大量徒党来把持朝政,太平公主真够厉害的:七个宰相中,五个是她的私人,其余文武官员,依附她的有一大半。

当时政事昏暗,与唐中宗时无异,公元前712年,唐睿宗让位给太子。唐玄宗李隆基即帝位,唐睿宗改称太上皇。太平公主准备用羽林兵入宫杀唐玄宗。公元前713年(开元元年),唐玄宗杀太平公主及其重要徒党数十人,其余徒党都被赶出朝堂,唐政权才真正为唐玄宗所掌握。





亳州风雪夜归人


史书似乎没有记载唐玄宗的这个言论或心理活动,但事实上,他在实施唐隆政变时,太平公主是他最重要的支持力量。当时如果没有太平公主的支持,唐隆政变不可能成功,所以史书上把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当做这次政变的共同策划者是有道理的。太平公主有多厉害?唐朝中期的三大政变“神龙政变”、“唐隆政变”、“先天政变”,她都是女一号,是不折不扣的大唐政坛翻云覆雨的大人物!

一、太平公主的早年身世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幼女,从小深得父母喜爱。都说武则天心肠毒辣,但对太平公主的爱却始终不变。其中的缘由,大概有民间所谓“父母喜欢老来子”的成分,也有武则天的儿子们跟她利益纷争太激烈,大女儿早夭,唯一的女儿太平公主,让她真正体味到了做母亲的快乐有关。

最主要的一点是,武则天认为太平公主“类己”,性格行事作风,很有她的风格。由此可见,太平公主绝非“池中物”,虽是女儿身,但骨子里跟她妈一样强悍!

其实,我觉得太平公主的强悍,完全是被她老妈训练出来的,或者说折磨出来的更贴切。16岁时太平公主嫁给了自己的表哥薛绍,薛绍是高宗李治的亲外甥。影视剧里说,太平公主与薛绍的婚姻不幸福,薛绍不喜欢太平公主,这种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婚姻,让武则天很不满,就借着薛绍的哥哥卷入谋反案,连薛绍一起杀了。

恐怕这个说法站不住脚,太平公主与薛绍的婚姻持续了7年,期间她生了两男两女,哪像“一头热”的婚姻。武则天诛杀无辜的薛绍,估计就是因为薛家的政治立场是挺“李”的,武则天为了顺利登基,必须除掉薛家,让女儿守寡也在所不惜。

可以想象,薛绍的死对太平公主打击很大,但给她带来痛苦的是她狠毒的妈,她只能承受。不久为了弥补心中的愧疚,武则天给太平公主赐了第二次婚姻——武攸暨。在武则天心中,武家是她的根,女儿嫁给武家,等于给女儿上了一份政治保险,也兼顾了她的母爱。

殊不知,太平公主与武攸暨的婚姻并不和谐,至少太平公主不喜欢武攸暨,从此她开始了放浪的生活,大肆保养男宠。让人辣眼睛的是,太平公主曾经把她的一个男宠,送给了母亲武则天,此人就是后来成为太平公主政敌的张宗昌。太平公主果然很“类己”!

二、神龙政变

在武则天的培训和熏陶下,太平公主变身为一名政治家。她没有因个人情感,跟母亲闹翻,反而尽心伺候母亲。这让武则天很高兴,加上太平公主善于谋划,武则天经常在政事上与她商议,逐渐地她成了武周后期政坛上的一颗新星。

随着武则天的变老,她感觉力不从心,把权力分交给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及男宠“二张”(张宗昌、张易之)。从这个时候起,太平公主走上了政坛的核心圈。

太平公主虽然是武家媳妇,但她的政治立场是“挺李”。武周时期,李武两家水火不容,即便在李显被武则天确立为皇储后,武家依然不甘心。当武则天静静地躺在迎仙宫长生殿里苟延残喘时,太平公主悄然加入了张柬之的“神龙政变”队伍。

神龙政变中的关键一环,诛杀“二张”,太平公主功不可没。“二张一死”,武则天就如同断了齿的虎,折了翅的鹰,被迫宣布禅位给李显,恢复李唐。

三、唐隆政变

神龙政变后,太平公主几乎成了政坛第一人,权倾一时,她享受的待遇比亲王还要高。中宗李显对他的这个妹妹,除了生活待遇外,在政治上视之为依靠,朝中政务都要与她商议。可以想象,当时大唐官员有多少人源于她的提拔,有多少人拜倒在她的门下。

李唐的恢复,并没有给大唐带来安宁,李显实在愧对“中宗”的谥号,他懦弱无能,皇后韦氏和女儿安乐公主都想效仿武则天,把李显玩弄于鼓掌之间。都怪武则天太强悍,她的“阴雨”浇灭了大唐最后的“阳气”,以至于大唐后续之君,除了李隆基回光返照,其他的皇帝不是被女人玩弄,就是被不男不女的太监蹂躏!

韦氏和安乐公主的“挺拔”,导致朝中分裂成两派,一派以韦氏母女为核心,一派以象王李旦为核心,相互掣肘,水火不容。

李旦跟李显一个类型——不坚挺,好在他有一个坚挺的儿子李隆基。当李显被韦氏母女毒杀后,太平公主本想搞个政治平衡,让象王李旦辅政新皇,但不知深浅的韦氏母女架空了李旦,率先撕破了脸皮。

如果再不采取行动,韦氏除掉李旦肯定势在必行。李隆基想行动,有难度,韦氏打着皇帝的旗号,控制了很大一部分势力,李隆基处于劣势,左右格局平衡的支点就是太平公主,她倒向哪一边,另一边就毫无胜算!

从事态的发展情况来看,太平公主不是李隆基拉拢的,而是主动与李隆基结盟。导致这个结果的推手,就是韦氏母女,是她们拒绝了太平公主的政治平衡方案。韦氏母女的行为威胁到了太平公主,她很清楚,一旦韦氏得势,李旦倒台,接着就是她的政治生涯的终结。

因而,太平公主与李隆基这一对姑侄,被政治形势绑上了同一辆战车!他们共同指挥各自的心腹力量,诛杀了韦氏一党,并废黜李重茂的皇位,拥立李旦继位,这就是有名的“唐隆政变”。

如果没有太平公主,就不可能有“唐隆政变”,没有太平公主的支持,李隆基根本没有和韦氏决裂的资本!


寻根拜祖


唐玄宗李隆基时封临淄王,是李旦的第三子,他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的政变史称唐隆政变,是武则天的嫡四子向嫡三子一系宣战夺权的关键之役,这一役剥夺了李显一系的所有皇权,直撸到底,把唐王朝抢回李旦一系,因李旦之前也当过皇帝,和其三哥李显一样,可算是另一场复辟。这次政变,如果没有太平公主的首肯和大力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爱女,由于后宫权位之争,武则天连长女也不放过,当成棋子撞开她通往皇后的障碍,在权位已定后,对另一位女儿即太平公主宠爱有加,时常让他参与政事,决断机密。太平公主从那时开始,就权势显赫。高宗永淳之前,亲王食封只有三百户,特殊的只能达到一千户。在重男轻女的古代,公主食封不超过三百户,但只有太平公主另加五十户,达到三百五十户。(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武则天当皇帝后,由于一直感慨这位女儿似她,是她的好臂助,太平公主的食封突破旧制,达到一千二百户,后又增加到三千户,远远超过了亲王的食封。在此期间,太平公主为三兄李显的地位稳固和得到武则天的让位,做出很多努力,中宗上位后,加封她为镇国太平公主,食封五千户。她的儿子崇简、崇敏、崇行均拜为三品高官。权势之大,朝中势力盘错之深,连皇帝皇后都对她极为顾忌。(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李显特地下诏免她对皇太子李重俊、长宁公主等人行礼,皇后韦氏想效仿武则天,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太平公主的强势得到显现,也从后台走到前台,神龙二年即706开始开府置官属,建立自己的势力团伙,发展到与安乐公主“各树朋党,更相谮毁”的地步,韦后与安乐公主乱权揽政,唯一的惧怕就是太平公主的多谋善断。待中宗被害,韦后临朝称制,就与兵部侍郎宗楚客一起密谋除掉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一直静观时局变动的李旦儿子、临淄王李隆基,时势逼使他和太平公主必须站到一起,于是二人密谋策划,先发制人。这次的出手,既是帮着李旦李隆基也是太平公主的自救行动,政争至此已是你死我活状态,决定之后,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及其子卫尉卿薛崇简、西京苑总监赣县人钟绍京、尚衣奉御王崇晔、刘幽求、麻嗣宗等人策划举兵发难,铲除韦氏集团。但在此役中,太平公主也失去她的臂助上官婉儿,可能从这时开始,李隆基已在着手布局对付他的姑姑。


南方鹏



唐隆政变是李隆基单独策划并且实施的军事政变,和太平公主没有关系,谢谢。


太平公主的势力对于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帮助并不大。


首先,刘幽求是李隆基的人,而且后来还谋划诛杀太平公主,而唐隆政变主要是刘幽求策划的。


其次,唐隆政变关键人物宫苑总监钟绍京当时只是小吏,也非世家大族,而且已经51岁了,根本入不了太平公主的眼,是李隆基或者李隆基派人收买的他。


剩下左右万骑将领如葛福顺、陈玄礼、麻嗣宗这些人当时都是低级将领,根本和太平公主一点关系都没有。


目前《旧唐书》、《新唐书》以及各种出土的墓志铭显示,除了薛崇简以外,其他参与唐隆政变的功臣里没有一个太平公主的亲信。难道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策划发动兵变,居然除了自己儿子,一个人也不派给李隆基?



而最能体现唐隆政变是李隆基独自策划而非与太平公主合谋的是李隆基在政变过程中杀死了与太平公主关系密切的上官婉儿,之前唐中宗驾崩,正是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策划安排相王李旦辅政,如果唐隆政变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合谋,那么以后来太平公主把上官婉儿和自己去世的二女儿葬在一块这件事情来看,以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亲密程度,太平公主肯定会提前告诉李隆基上官婉儿不能杀,李隆基也不会直接杀上官婉儿。


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唐隆政变发动时太平公主并不知情,所以当李隆基杀掉和太平公主关系密切的上官婉儿后,太平公主才没有任何表态,只是收敛了上官婉儿的遗骸。



还有一个旁证是唐隆政变前,当参与事变者问李隆基是不是通知李旦时,李隆基是这么说的:“我拯社稷之危,赴君父之急,事成福归于宗社,不成身死于忠孝,安可先请,忧怖大王乎”


李隆基的意思是这次政变是他自己的主意,不想连累自己父亲。


同样道理,薛崇简难道就不知道这一点?薛崇简就想连累他母亲?


所以我觉得唐隆政变并不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合发动的,而是李隆基单独策划并且发动的,太平公主之子薛崇简只是适逢其会,或者李隆基还有一些其他想法,但是可以肯定,绝不是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策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