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块玉料最终却迫雕成小件,玉雕师却说,这是玉雕带给他的惊喜



大块玉料最终却迫雕成小件,玉雕师却说,这是玉雕带给他的惊喜

▲玉雕名家 杨三喜 作品【普度众生】

01 大料小用

知名玉雕师杨三喜曾经遇到过这样一块让他又爱又恨的和田玉料。初见时,它脂润细腻、皮色鲜亮,瑕疵明显却不掩美玉本质,玉石的块头也不小,杨三喜以为,盘下这块玉料,他能做个大的。

然而造化弄人,就连多年从艺的名家老手也无法独善其身。眼前的这块和田玉料,便给满怀期待的杨三喜泼了盆冷水。玉石一刀切开,里边的料子瑕疵满布、毛病颇多,一番剜脏去绺之后,剩下能用的料子只够做个小摆件,而且形状极其刁钻,这让满怀期待的杨三喜一时间焦头烂额、束手无策。

大块玉料最终却迫雕成小件,玉雕师却说,这是玉雕带给他的惊喜

▲玉雕名家 杨三喜 作品【普度众生】原石

02 苦心雕琢

哪怕从来没有预想过这样一种意外,从开料切割的那一刻起,一场玉雕师同玉料之间的交锋就已经开始了。为了更好地利用这‘十不存一’的料子,杨三喜老师给自己的设计定下了严格的要求,那就是尽可能保留玉料,依着剔除瑕疵后剩下的奇异性状,用创意去同刁钻玉料死磕。

大块玉料最终却迫雕成小件,玉雕师却说,这是玉雕带给他的惊喜

▲玉雕名家 杨三喜 作品【普度众生】 设计稿

玉料形状奇异,凹凸错落,杨三喜老师便干脆将观音、莲花、水浪和鲤鱼融入画中,以一手圆雕技法,尽情描绘玉料的立体感——侧面的突出分别被雕成莲花和水浪,平整的大块玉料正好表现端方的观音,而背后因剔除瑕疵而留下的明显凹凸面,也被刻画成了两条立体生动的游鱼,将玉石的每一个起伏面都被完美融合到创作当中。

大块玉料最终却迫雕成小件,玉雕师却说,这是玉雕带给他的惊喜

▲玉雕名家 杨三喜 作品【普度众生】 成品展示

设计思路出来了,如何把握好繁复的细节,将每一处剜脏去绺的痕迹加工成错落有致、立体生动的形态,这也是考验玉雕师的关键。为了诠释好手中这块玉石,杨三喜老师连设计带雕琢,一点一点足足打磨了三个多月,才终于迎来了创作的尾声,作品《普度众生》完成了。

大块玉料最终却迫雕成小件,玉雕师却说,这是玉雕带给他的惊喜

▲玉雕名家 杨三喜 作品【普度众生】 展示

03 柳暗花明

美玉终成,来之不易,即使手中的玉料尚有大玉小雕的遗憾,总还是忍不住想要分享分享。怀着这样的心情,杨三喜老师将作品《普度众生》送到苏州陆子冈杯参展,也正是在这里,杨三喜老师迎来了意外的惊喜。

大块玉料最终却迫雕成小件,玉雕师却说,这是玉雕带给他的惊喜

▲玉雕名家 杨三喜 作品【普度众生】

玉雕行业内的权威赛事“陆子冈杯”高手云集,获奖作品通常代表着当代玉雕艺术的最高水准,多少琢玉人潜心创作,为的就是自己的作品能在陆子冈杯中获得肯定。而这一年,大赛中的金奖称号,颁给了杨三喜的玉雕摆件《普度众生》。

大块玉料最终却迫雕成小件,玉雕师却说,这是玉雕带给他的惊喜

▲玉雕名家 杨三喜 作品【普度众生】背面细节

行业内外的一致好评是支强心剂,让苦熬数月的杨三喜老师忽逢甘霖,心中满是守得云开见月明的狂喜,曾经那‘大料小用’的遗憾,反而再顾不上了。杨三喜老师以一块大料开局,最终却凭一件小摆件倍受赞誉,整个过程充满戏剧性,将他的琢玉人生也装点得精彩而快意。对于杨三喜老师来说,琢玉生涯中像这样充满意外和惊喜的经历并不少见,爱玉懂玉、坚守匠心,便总能收获惊喜、柳暗花明!

大块玉料最终却迫雕成小件,玉雕师却说,这是玉雕带给他的惊喜

▲玉雕名家 杨三喜 作品【普度众生】 细节

感受玉雕文化,传承玉雕之美!玉雕名家汇集了全国众多知名玉雕大师,与热爱玉雕的你一起聊玉雕文化,赏玉雕之美。快来加入我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