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认识各位中医医生。我想问一下您对目前中医的发展有什么看法?您觉得还满意吗?

中医视角


中医要不要参考西医的仪器诊断报告?

这点很重要。

中医是根据脉象,舌苔,相面,询问等开药的,完全是经验性的,主观性的,同一个病人,一个医生一个说法。我就见过一个中医给三个不同的病人——胃病的,肝病的和癌症的,都是同样的处方: 小柴胡汤加逍遥散(加减)。他通过望闻问切,这三个人是同类型的病。治疗一段时间效果不好,病人拿出了西医检验报告,中医又改变处方,三个人的药又不一样了。

这涉及到中医要不要参考西医诊断书?往更深层说,中医要不要发展仪器诊断,望闻问切还能走多远?


落地的果子


讲真话,真学中医,能为人民治病的中医生是越来越少,我从业中医三十几年,看到好的同事我赞成,确实也有一些人打着中医牌子到处骗人的,他们说无所不能,什么病都能治,开一大堆中药然后打成粉未给病人冲水吃,多则上千元,少则几百元,那能治疗好病,少客人就又跑别地方去,中医就是被这些人给抹黑的。


用户6104143391539


首先我来谈谈我的感受和心情。我不是学中医的但是我对中医确有着浓厚的兴趣。我深爱着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因为我知道通过5000多年的沉淀不是空穴来风。

本人是做销售出生,有了解过很多行业。尤其是在现在这个保健品混乱的时代。我今年有专门给一个中医医院做过市场营销和定位。和我们医院的一些中医专家也有深刻探讨过这个话题。说白了,就是中医缺少专业团队去做营销和推广。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总是会碰到中医医生不喜欢去做推广,着让他们感觉很丢人,很没面子。我相信很多有学识,医术高明的专家都是这么想的。

其实我们没必要这么想,您是中医医生,好的医术就应该得到推广,着会让更多的人知道。医者仁心,大医精诚才能发挥出他应有的价值。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就因为我们中医医术太过保守尔失去了很多吗?我很想出把力,有好的想法,有好的行动力没用,因为着就不是一个人干的事。好了,就说这么多。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同仁不要责怪,多多谅解!




中医视角


谈几个观点:

1、一个中医,如果真有本事,就应该能考出证来。医术那么难你都学会了,为什么连个行医的资格证还考不出来?连个证都考不出来,又怎么能让人相信你的学习能力(掌握了中医术)?

2、让中医考证,本质上主管部门是对中医的一种保护(当然也是对患者的保护),而不是中医粉和中医混子骗子所胡说的"刁难、打压"。有证行医,出了问题是医疗事故,是过失;无证行医,是非法行医,出了问题相当于图财害命,是故意犯罪。

3、常有人说中医高手在民间。可有哪个所谓的高手敢站出来让主管部冂测试?

4、又有人说华佗也没有证。可华佗收的N个徒弟(假如有徒弟的话)要想出徒,是不是也得有个测试、有个仪式、让同行大佬共同共证一下吧?木匠、铁匠、传武,出徒都少不了这个程序,这个程序,就是考证。

5、任何一种科学的理论,都不怕也更不会反对別人的质疑。面对别人的质疑,理论持有者总是会用客观的、令人信服的数据和事实来答复,而不是仅用自己的理论学说作嘴头子上的辩解,更不会撒泼骂街。也正因为如此,科学的理论才一步一步地从正确走向更正确。


希望田野的种花兔


我也是一个行医30多年的中医大夫,对中医的现状有所体察和感悟,对中医的发展和前景也有所思考和期待,今借此机会略谈一下个人的想法。

中医是一门古老而特殊的医学,它的理论基础即有古代朴素而又深遂的哲学思想和世界观,又是历代医家反复医疗实践的经验结晶。它的根深蒂固的理论渊源决定了它的生命力的无比强盛,因为它和我们人民群众的普遍的认识观和方法论是密切相连的。现代中医工作者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仍然是前人的经验,所以中医又是一门经验医学。正是千百年来历代医家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宝贵的医疗经验,切实地解除了人民的疾苦,维护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因此得到了绝大多数人民的信赖和赞称,这正是中医得以行得开,并不断延续下去的根本原因。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得到了各届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出台了各项扶持政策,设立了多所中医药院校,培养了大批的中医人才,为中医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近几年通过网络和多媒体的传播,呈现出明显的中医热潮,现在中医诊所遍地开花,可谓繁花似锦,争奇斗艳,显示出勃勃生机。对中医理论的研究和探索方面也出现了许多具有一定研究深度和高度的中医名人和大家,他们对推动中医理论和实践的进步和提高做出了很大贡献。

中医独特的理论方法和用药特点,在医疗实践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比起西医依赖仪器设备的繁琐检查和药物的毒副作用来,更具有其简、便、廉、验和相对安全的特点,而且对于许多功能性疾病的治疗和心理精神异常及亚健康状态等的调理确实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从而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正是中医得以延续的群众基础。

可以预见,中医的发展充满生机,前景广阔,这对国人来说是一件令人放心,值得高兴的事。

但是,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中医也不例外。目前中医的发展虽然呈现出良好的势头,但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必要提出来引起太家的重视,并努力加以改进。

1、目前中医医疗服务的市场化,商业气息太浓,药品价格偏高,相对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医简便廉验的特点,已有所变味的趋势。

2、中药材质量不尽人意,中药材市场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

3、对中医执业医师的管理尚需进一步规范,有的坐诊大夫善做虚假宣传,称名称家,名不符实,实际能力一般,诊疗水平较差,失去了患者的信任,也损害了整个中医的信誉。

当然,对于以上类似的问题,在中医发展过程不足为怪,对中医的发展也不会造成较大影响,随着国家的重视和不断的规范管理,会逐步消除的,相信中医将会有一个更加繁盛的未来。


杏林撷英


虽然对中医不是很熟悉,但从西医角度来看,中医目前的发展,一开始就走了弯路,术业有专攻,要有自信,个人觉得,纯中医才是中医发展之路。

1.中医院校教育,目前中医院校的中医专业,据我所知有一大半课程是西医的,精力分走一半如何做到专精。就好像一个泌尿外科的医生,去做耳鼻喉科的手术,能做好吗?

2.很多中医院校毕业的中医师,都不会用中医看病,还是西医那一套检验检查和西药,再加点中成药就是中西医结合了!中医要有发展,必须彻底放下西医,走好自己的路,才能有成就。

3.目前中医医院,提供的大部分都是西医的诊疗,中医可有可无,就像西医的辅助用药一样。中医医院都没有自信以纯中医看好病,没有民族自信,中医发展的出路在哪?

4.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应该禁止中医开西药开检查,迫使中医提高自己的中医医术,以疗效说话,淘汰掉那些只会开西药、中成药的伪中医,为中医界清理门户,还中医一个朗朗乾坤。

5.关于中西医结合,还是交给西学中的西医吧,当年伟大领袖提出中西医结合就是开展西学中。国家和政府有提倡中医学习西医吗?中医搞中西医结合,结合一点,中医就消灭一点。中医的净土需要纯中医守护与传承。



陌上医僧


在下是个道医,我开的中草药最多不超过十三味,平时就是五六味,患者诊费随心愿,沒有订过价,行医三十多年患者从未亏过我,很多都成了朋友,年头,节下,来看我,问寒问暖,每时不忘宗旨,悬壶济世,医者仁心,学医之初心,师傅的训导,正心,善念,善行,善果,己心不正,神鬼不敬,何以正人?何以诊病?


修行者133977166


无论怎么说,我戒掉西医西药四十三年了,只专注使用中医方法养生,身体每次出现“问题”时我知道,这是生理上的自我调节整理反应,所以对自己的“问题”是置之不理的,中药精品也要在关键时刻对症使用,包括合适的中国保健品也选适合自己的使用,所以我的“压,脂,糖……”等等的全部正常。26岁前我是一个药罐罐,西药中药都吃。26岁戒掉西医西药,50岁身体才“正常”,今年满70岁精气神比年轻时爽多了……所以,中医养生一直到寿终,决不用西医。看头像的我吧!😊😊😊


悟鸽


本人不从业中医,但出于中医世家,也算有点渊源吧。故尔也想来凑个热闹,谈一点对中医发展的一管之见,不当之处,还业内行家见谅。

古人说: 欲工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这里想问一问各位执业中医师,你们的“器“利吗?这一点是中医发展的基础,舍此将无出路。中医是传统医学,一本《黄帝内经》沧桑几千年。既是传统医学,就必须尊重传统,欲利其器,必先寻其根,否则就会舍本求末,缘木求鱼。根在何处?古人讲医《易》同源。中医之根就在阴阳五行,辨证施治。如果连阴阳五行都弄不懂,或斥之为封建迷信,不屑一顾之人,就只能在中医殿堂之外徘徊,无缘登堂入室了。其中林林总总非一言能达,然散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信或不信,有缘无缘只在一念之间,望有志中医者认真思量,收事半功倍之效。


双樵\n


目前中医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飞跃的时代。中医分科己和西医(现代医学)接轨。中医院也设有心内科、血管科、肝胆科、消化科、呼吸科、泌尿生殖、风湿免疫、内分泌、皮科、外科等。采取双轨疗法。为中医拓开了发展前景。既有现代医学的治疗,又有传统医学的调养。相互相成相得益章。大其是对一些难治的慢性病,确实能起到西医起不到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由于中医门派多,一些学术观点和病症,很难达到统一的标准。同样的舌脉及病征,不同的科别也有不同的解释和用药的不同。所以就中医而言很难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目前的中医只能各尽所能,全力溶融入西医病中进行辨正论治,离现代中国还是任重道远,中国中医药科学院奢呦呦硏制的青蒿素,为现代中医开拓了可喜的前景。我想不久的将来,中医会把脏腑、经络、表里、寒热、虚实,五行、阴阳、上升为理化特性的新认识。把普实的感性认识,变为科学的真理。真正的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