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信安全了,资金加速流向政府平台

政信研究院 政信定融网

政信安全了,资金加速流向政府平台


一、新一轮大基建出台,7省市陆续推出25万亿重点项目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下,各省份最近密集推出庞大投资计划。不仅如此,推出新一轮大规模基建的呼声也在不断增长。据报道,7省市一共推出25万亿重点项目。


2月23日,在云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五场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省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处长郭金华表示,2020年,云南将推出52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5万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4400多亿元。


2月20日,河南省发布980个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3.3万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8372亿元,涵盖了产业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民生和社会事业六大领域。


2月25日,福建省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印发2020年度省重点项目名单的通知》,确定2020年度福建省重点项目1567个,总投资3.84万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257个,总投资2.97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005亿元;预备项目310个,投资0.87万亿元。


而在春节前,四川、重庆、陕西和河北等省份已经发布了本年度重点项目投资计划。2020年,四川省重点项目700个,计划总投资约4.4万亿元,年度预计投资6000亿元以上;重庆市重大项目1136个,总投资2.6万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476亿元;陕西省重点项目600个,总投资3.38万亿元,年度投资5014亿元;河北省重点项目536个,总投资1.88万亿元,年计划投资2402亿元。


从这7个省份公布的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来看,总投资接近25万亿元,2020年度计划完成投资也近3.5万亿元。另外,全国其他省份公布了重点项目清单,但是没有公布投资总额,还有一些省份具体数据不够详实。


二、资金加速流入政府平台,政信成本普遍下降


1、央行接连放大招


政信安全了,资金加速流向政府平台

2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的新一期“麻辣粉”(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下调10个基点。


这一利率下调意味着,企业融资成本下降这件事稳了!


利率“接力”下降


2月3日,节后首个交易日,央行创纪录开展了1.2万亿元逆回购操作,当期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双双下降10个基点,超市场预期。


政信安全了,资金加速流向政府平台

当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马骏就说,超预期流动性投放推动今天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下行了10个基点,事实上达到了一些市场人士所预期的“降息”效果。

马骏还说,人民银行超预期流动性投放对整体市场利率都会产生向下的推动力。继反映市场短期利率的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下降后,央行按惯例于月中进行的MLF操作中标利率也有望下降。


果然,继公开市场“降息”后,“麻辣粉”利率也降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1年期MLF操作利率为3.15%,相比前次下降10个基点。


这是农历春节后,第二个具有政策指标意义的利率出现下调。


1月1日央行宣布,央行决定于1月6日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多亿元。


2月20日,央行官宣2020年2月20日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4.05%,5年期LPR为4.75%,较1月双双下降。


2、全球央行接连出手,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


3月3日,美联储忽然出手,将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同时把超额准备金也下调了50个几点,创造了美联储近年来最大“降息幅度”。

按理来说,美联储应该在3月18日召开的常规会议之后,再宣布是否需要降息,这次显然面临的形势非常紧急。

这样的非常规降息,历史上只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2001年9月,911事件爆发之后,美联储紧急降息50个基点。另外一次是2008年的次贷危机爆发,降息了75个基点。

这次的降息,显然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推动了市场恐慌情绪的迅速蔓延,导致金融市场遭遇重挫。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美国股市就已经下跌了10%,给美国经济蒙上了“巨大的阴影”,美国经济有可能会掉头向下。

背后的逻辑比较简单:美国经济主要依靠居民消费来支撑,美国居民只所以能够保持强劲的消费势头,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以股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保持在高位,随之产生的财富效应使得居民敢于消费,也有能力和条件去消费。

简单来说,就是美国股市支撑了美国的消费,从而支撑了美国的经济,甚至是全球的经济。

美国经济在2008年之前,居民消费主要依靠“金融杆杠”,借债消费,所以最后爆发了“次贷危机”;而在2008年以后,美国居民消费主要依靠

股市输血,金融资产价格连续上涨带来了财富效应,支撑了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

经济增长驱动力的转换,让美国股市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的核心支柱。

但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放大和蔓延,短时间内对美国金融资产价格造成了大幅冲击,这就已经影响到了美国经济的“实质”。

美联储这次迫不及待的“大幅降息”,原因也是如此:稳不住股市,美国消费将会一败涂地,影响力不亚于“次贷危机”

而美联储“大幅降息”的主要有三大目的:

第一,是可以稳住金融市场,防止股市出现大幅下跌,从而可以稳住国内消费需求出现大幅下滑,这是最核心的目的。

第二,是可以降低投资的成本,尤其是稳住美国的私人投资,降低美国企业的融资成本。

第三,可以推动美元贬值,增加出口竞争力。

这样一来,美国的消费、投资和出口都可以因为大幅降息而受益,从而推动美国经济增长获得持续性的支撑。

那么美联储在本次降息之后,还会不会出现“连续性降息”的可能呢?我们的判断是美联储后面还会持续降息,并将进入更加明显的“降息通道”,推动全球进入“大宽松”时代。

原因非常简单:美股在3月1日就已经出现了暴涨,将3月3日的“50个基点降息”利好透支完毕,从而导致降息出来之后美股接着暴跌,这属于典型的“利好出尽是利空”的情况。

因此美联储后面肯定还会出现“再次大幅降息”的可能性。

比如2001年9月17日911事件之后,美联储宣布降息50个基点,并随后在10月2号的一些会议上再度降息50个基点。

2007年8月17日,就在次贷危机即将来袭的时候,美联储直接下调50个基点,到了2008年1月22日,次贷危机全面大爆发的前夜,美股暴跌,美联储又直接下调75个基点,到了2008年10月8日雷曼兄弟倒闭,美联储为了避免危机进一步扩大,又下调了50个基点

因此本次降息之后,大家的关注点应该在美联储后续的动作,特别是在18号议息会议之后发布会的表态,极有可能还会再次降息。

很明显,美国降息后,全球主要国家肯定会跟进降息,形成“全球大宽松”。

那么,中国央行会跟随降息吗?我们认为近期之内,中国央行降息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降准的可能性非常高。

第一,虽然国内经济的大幅走弱,给央行带来了降息压力,同时外部宽松的确也给了央行更大的降息空间,同时中美利差变大了,国内降息带来的资本外流压力也在变小,

因此央行确实有连续降息的可能性

但是,在美联储降息之前,央行已经提前进行了“降息”政策来对冲,因此目前最重要的,不是再次降息,而是要观察降息的效果,再次降息的可能性只有等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出来才能实施

第二,目前国内的物价水平明显在高点,1月份的CPI已经在5.4%的高点,2月份可能还会在5%以上,高物价限制了央行的连续降息冲动

政信安全了,资金加速流向政府平台

第三,中美贸易协议的执行,对于中国汇率有“升值”的压力,降息可能会对人民币汇率造成相反的“贬值压力”,不利于中美贸易协议的执行。

因此综合判断,就算美联储大幅降息,中国央行再次降息的可能性短期内不会出现,但是降准的可能性确实比较高

原因在于中国目前确实需要更多的“货币流动性”来支撑经济的增长,尤其是需要发行大量的“专项债”来支撑中国25万亿的“大基建计划”的实施

根据央广网报道,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下,近期各省份最近密集推出庞大投资计划,总投资接近25万亿元,号称“25万亿新基建计划”。

2019年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大概在55万亿,如果各省区公布的这些投资计划完全是2020年准备投下去的弹药量,说是“基建潮”或者“投资井喷”

绝不为过。

那么钱从哪里来?

毫无疑问,专项债扩容是主要资金来源:财政部3月3日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前两个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达12230亿元,其中发行新增专项债券9498亿元,接近1万亿的规模。

根据2019年中办国办的文件规定,专项债是可以作为重大项目的基本金的,最低可以做到20%,这意味着专项债可以撬动4倍的银行信贷资金。

比如1-2月份新增专项债规模9498亿,理论上可以撬动银行信贷资金超过3万亿规模,从而形成接近4万亿的“基建总投资规模”。

所以要形成“25万亿”基建浪潮,就必须要搭配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这可能会推动央行短期内实施“降准”计划,来充足市场需要的流动性。

而美联储的大幅降息,给了这个“降准”的空间。

而对于中国楼市来说,外部“宽松”条件已经逐渐形成

,关键看各地的“因城施策”,究竟会给予限购、限贷、限价及限售多大的“宽松”空间了。

3、资金流向何处?政府平台是首选

恒大研究院:我们在国内最早最坚定最旗帜鲜明倡导“新基建”。1月31日在影响广泛的《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中提出“提前做好项目储备,疫情后大搞基建减税,对人口流入地区的都市圈城市群可以进行适当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2月28日发布震动业内的报告《是该启动“新”一轮基建了》,提出“其实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还是基建,新基建”。引发业内讨论和资本市场反应。

政信安全了,资金加速流向政府平台

怎么对冲疫情和经济下行?其实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还是基建,“新基建”,短期有助于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就业,长期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提升竞争力,改善民生福利。

这几年,中国经济分析研究最需要的是客观专业务实,现在社会上有些思想认识存在“一刀切、层层加码”,非黑即白是情绪化的民粹的业余的。

比如,一提到改革就是供给侧,需求侧就是刺激,好像中国经济可以靠一只翅膀就能飞翔。事实上,从罗斯福新政、里根经济学(减税+放松管制+控制通胀+加大创新基建军事支出)到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风暴(增发国债搞基建+国企改革+加入WTO+商品房改革),无一不需要兼顾供给和需求。

现在一提到基建有些人就会上纲上线,说是刺激铁公基,这是严重误解。过去40年,没有适度超前的基建,怎么会有中国制造的强大竞争力?没有超前的网络宽带建设,怎么会有互联网经济的繁荣发展?而印度经济发展潜力释放不出来,很大程度受制于基础设施短缺,道路、桥梁、卫生系统都问题很大。

货币宽松,资金加速流向政府平台

启动新基建,而在我国特殊的经济制度下,地方政府的基础建设,基本上都是由各个地方政府的平台承接,包括不同类型的城市建设投资、城建开发、城建资产公司等。

笔者近期走访山东、江苏、浙江等地的政府平台发现,由信托、定向融资等渠道募集的资金,政府平台基本上要将成本压缩1-2%,究其原因得知,近期由于货币政策的宽松,各地方政府平台低资金来源预期较强,银行加大对政府平台授信。


:文章出于行业分享交流之需发布,仅供参考,不代表本机构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络财经,恒大研究院 。 感谢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涉及版权、标注有错漏等问题,请及时与蓉漂壹号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或及时更改,并表示歉意,非常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