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影響:82%的西部冰川在退縮

8月,在冰島西部一處曾被冰川Okjokull覆蓋的光禿禿的岩石上掛起了一塊紀念碑,因為氣候變暖,這條冰川沒能“熬過”這個夏天。

氣候變化影響:82%的西部冰川在退縮


“這是第一條痛失冰川地位的冰川。在接下來的200年裡,我們所有的冰川都將遵循同樣的(滅亡)路徑。這座紀念碑是為了承認我們知道正在發生的事情和需要做的事情。只有你知道我們做了什麼。”——紀念碑上刻著“給未來的一封信”


實際上,在全球變暖的大環境下,中國的冰川也正遭遇著和冰島冰川一樣的劫難。

中國的絕大多數冰川都分佈在西部的高山上,那裡高寒缺氧、人跡罕至,我們對其樣貌不甚瞭解,對它們的生命狀態更是陌生。

Part1|中國冰川“家底”

中國是全球中低緯度冰川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國家。據2014年發佈的中國《第二次冰川編目》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現有冰川48571條,面積達5.18萬平方公里,比三個北京市的面積還要大。

它們基本上分佈在青藏高原、新疆北部地區,從北向南,阿爾泰山,天山,祁連山,帕米爾,崑崙山,喀喇崑崙山,喜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橫斷山……但如果不是去那些地方旅行,生活在東中部地區的大多數中國人一輩子都不會見到祖國的冰川,更想不到它們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聯繫。

氣候變化影響:82%的西部冰川在退縮


在西北乾旱地區,冰川又被稱作“固體水庫”,對河川徑流起著重要的補充和調節作用。每年夏天,冰川融化為河流注入的水量達36立方千米,約等於1400萬個奧林匹克游泳池的水量。

在新疆,冰川是維持新疆乾旱區綠洲經濟和寒區生態環境的重要水資源。新疆有超2萬條冰川,冰儲量達2300多立方千米,約佔全國冰儲量的48%。我國最長的內陸河新疆塔里木河,其水源就主要來自天山、崑崙山、喀喇崑崙山脈的冰川融水。

被稱為“西北糧倉”的河西走廊,自古就是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這裡水草豐美、物產豐富,是靠祁連山積雪和冰川的融水滋養“造就”。其中,河西走廊的疏勒河,三分之一以上的水資源補給來自冰川。

氣候變化影響:82%的西部冰川在退縮


而更重要的是,這些冰川融水匯入不同的河流,成為大江大河的重要來源,164條冰川融水匯入黃河、469條冰川融水匯入湄公河、1528條冰川融水匯入長江......滋養著下游數億人口。

氣候變化影響:82%的西部冰川在退縮


Part2|82%的冰川在消退

2019年6月25日至29日,西藏自治區拉薩連續5天平均氣溫超過22攝氏度,按照氣象學標準,這標誌著拉薩自1955年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迎來了“夏天”。

青藏高原在變暖,冰川也呈現出加速消融的趨勢。

通過對比《第一次冰川編目》的數據發現,自1950年以來,約82%的中國冰川處於退縮狀態,總面積縮小了約18%。

氣候變化影響:82%的西部冰川在退縮


冰川末端進退是反映冰川變化的重要檢測指標之一,是冰川對氣候變化最顯著的響應。數據顯示,中國多條有名的冰川末端都在呈退縮狀態。

天山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以下簡稱“天山1號冰川”)是烏魯木齊河上游最大的冰川,近幾十年的記錄數據顯示,其一直呈加速退縮狀態。在1993年,該冰川末端徹底分離為東、西兩支冰川,1994-2018年,東西支平均分別以4.7米/年和5.7米/年的速度快速退縮。

氣候變化影響:82%的西部冰川在退縮


天山1號冰川1962年&2010年變化對比

氣候變化影響:82%的西部冰川在退縮


玉龍雪山是很多去雲南麗江旅遊的人必打卡的景點,它也逃不過消融的命運。1982—2013年期間,玉龍雪山冰川減少至 16條,面積退縮至 4.76平方公里。

到了2017年,玉龍雪山分佈冰川 13條,面積 4.48 平方公里。短短四年玉龍雪山的冰川面積消退了0.28 平方公里,這個面積相當於少了2800套100平方米的房子。

氣候變化影響:82%的西部冰川在退縮


祁連山最大冰川老虎溝12號冰川的冰舌(冰舌是冰川從曲雪盆流出的舌狀冰體)末端在60年間累積退縮430米,冰川減薄13米;四川貢嘎山海螺溝冰川的冰舌顯著減薄,20年間平均減薄面積佔冰川厚度的26%......

很多這樣的案例數據都在說明一個事實:我們的冰川“家底”正在縮水。

Part3|消失的不只是一道風景

中國科學院天山冰川觀測試驗站站長李忠勤曾指出,影響冰川退縮70%的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如果按照目前的升溫速度,極端情況下再過50年天山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就消失了。

這些正在不起眼的冰舌末端發生的事情,其影響見於西部的各種自然災害中。

新疆葉爾羌河流域克亞吉爾冰川堰塞湖潰決、雅魯藏布江主河道被冰崩截斷形成堰塞湖......2018年,西部發生的兩次嚴重的冰川災害就是實證。

冰川消融過程會有大量的固體冰轉變為液態水體,流入江河補給河流。初期,融水增加為河流及下游乾旱綠洲區帶來豐富水源,也增加了洪水、泥石流、堰塞湖潰決等自然災害的風險。到了中後期,冰川的減少和中小冰川的消亡,對河流徑流的補給會急劇減少導致水資源危機。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電影《流浪地球》的開場,這樣描述一場災難前的預兆。

冰川的消失不只是少了一道風景。在今年冰島消失冰川Okjokull的紀念碑上還刻著“415ppm CO2”的字樣,這指的是今年5月在大氣中測量到的二氧化碳濃度的新紀錄。氣候變暖在全球持續。

2019年9月23日,聯合國將召開氣候行動峰會,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呼籲各國在峰會上拿出對策,尋求切實、遠大的氣候變化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