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职场观:从三个角度浅析薛宝钗的“红楼”职场智慧

图:网络

《红楼梦》职场观:从三个角度浅析薛宝钗的“红楼”职场智慧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这是《红楼梦》第八章描写宝钗的句子。

若是从面相学来看:唇红的女性,聪明智慧,善解人意;眉不画而翠,代表她识大体,懂包容;脸若银盆之人,思维敏捷,为人宽厚。总体来看,无论在哪个时代,宝钗都是一位优秀的职场人。

《红楼梦》职场观:从三个角度浅析薛宝钗的“红楼”职场智慧

旧版电视剧《红楼梦》宝钗剧照

《红楼梦》是曹雪芹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它是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均出于男子之上的闺阁女子的人生百态。曹雪芹笔下的红楼人物各具风格、各有特色。

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位于金陵十二钗正册,与黛玉并排第一,她容貌丰美,举止大方,善于为人处世,识大体,是曹先生心中理想的化身。

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历来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她智慧宽厚、端庄稳重、豁达大度。有人则认为她冷血无情、虚伪奸险、表里不一。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立场不同,看法自然不同。

薛宝钗这一人物的不同评价,也说明了薛宝钗人物形象十分丰满,这也正是《红楼梦》的成功之处。本文暂且不谈薛宝钗的形象好坏,单从善于抓住机遇、智商与情商双在线、“世故”的智慧 这三个角度来分析体现在薛宝钗身上的职场观。

《红楼梦》职场观:从三个角度浅析薛宝钗的“红楼”职场智慧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善于抓住机遇

临江仙·柳絮 (清·曹雪芹)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这是小说中薛宝钗所作的一首柳絮词,该词被众人推选为独占鳌头的作品。

本词的下片中写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景语即情语,宝钗实则借柳絮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

薛宝钗母亲出身于显赫的薛氏家族,是贾家王夫人的亲妹妹,父亲过世后,薛家在京城的生意就日渐衰落,哥哥薛潘整天吃喝嫖赌、不务正业,又惹上了人命官司,薛姨妈几番考量,决定入京,薛宝钗也便跟随家人一同入京。

宝钗进京,住进贾家,进入了一个更大的平台,这便算是她的机遇。住进贾家后,宝钗待人和善、考虑事情周全,在贾府深受欢迎,同时她自己也默默地蓄积自己的力量,等待好机会的来临。

机遇是成功的必备条件,懂得把握机会的人,也更容易获得更大的平台来发展自己。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只有善于抓住机会,才能在职场上有更多展现自己的平台。

当然,机会也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记得小时候读过冰心的《繁星 春水》,里面有一句话这样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幼时不懂,只觉得花儿好辛苦,如今看来,若没有痛苦的打磨,哪有后来的成功。

在职场里也一样,只有不断努力,积蓄力量,当机会来临时,才能厚积薄发、取得成功。

《红楼梦》职场观:从三个角度浅析薛宝钗的“红楼”职场智慧



智商与情商双在线

薛宝钗睿智聪慧,是公认的智商和情商双高,这两点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中有集中体现。

1、抓住机会、主动探望

金钏投井,宝钗意识到此时王夫人需要别人安慰和疏导,就主动去探望王夫人,给自己争取了一次展示的机会。

宝钗去了王夫人住处,见王夫人一人在房里抽泣,自己并不主动提起这事,只是静悄悄的在旁边等,直到王夫人主动提起此事,她才来安慰。这便是宝钗的智慧之处,绝对不主动戳领导的痛处,保全自己的同时,也给领导留下了好印象。

2、善于揣摩领导意图

王夫人哭着说:“你可知道一件怪事?金钏突然投井死了!”

宝钗立马明白了王夫人的意思,王夫人想要掩盖金钏之死的真相,保全自己宽仁慈厚的形象,推卸自己和宝玉的责任。

宝钗说:“怎么好好的,就投了井?这可真怪了。”这显然是在顺着王夫人的意思,帮助王夫人推卸责任。

3、说出领导不方便说出的话

王夫人说:“本来是前两天她把我一件东西弄丢了,我一时生气,辞退了她。本来想过两天还叫她回来,谁知道她气性这么大,就投井死了。这不是我的错吗?”

王夫人全句只字不提宝玉的过错,还假意主动把责任担在自己身上,欲擒故纵,显然是等宝钗为她开脱。

宝钗心领神会,感叹说;“姨妈心地善良,所以才会这么想。在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可能是在井跟前玩儿来着,一不小心失足掉下去的。她这一出去,当然要去各处玩玩逛逛,何况现在的季节,风景又好,就算她是赌气轻生,哪有这么糊涂的人呢,承受不了一点挫折,也不用替她可惜。”

这一句话,把王夫人摘得干干净净,正和王夫人意。

《红楼梦》职场观:从三个角度浅析薛宝钗的“红楼”职场智慧

4、呈现精准解决方案

王夫人点点头,叹了口道,“虽然如此,到底我心里不安”,这其实就在暗示宝钗,自己需要解决方案。

宝钗讲:“姨妈也不用太自责了,心理过不去,多给他家一些抚恤金就好了。”

宝钗不但提供了解决方案,后来,还主动把自己的新衣服拿出来给王夫人用可谓是“帮人帮到家”。

5、会说话

从以上的对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薛宝钗是个很会说话的人,说的每一个字都恰到好处,不但安慰了对方,同时也取得了对方对自己的信任,这就是说话的艺术。

英国作家尼基斯坦顿在《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里就说:

会说话是一种艺术,这是一种高超的技巧,知道该如何沟通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其实无论是怎样的沟通背后都会有四大目标:被接收、被理解、被接受、使对方采取行动,只要没达到其中一个目标,那么这就是一个失败的沟通。

宝钗在处理金钏儿跳井事件中,她的一系列动作和语言都体现了超高的情商和智商,抓住机会,向领导王夫人展现了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也赢得了王夫人的信任。

《红楼梦》职场观:从三个角度浅析薛宝钗的“红楼”职场智慧



“世故”的智慧

大家对宝钗的普遍印象就是圆滑世故、处处费心费力,讨好别人。

何谓“世故”,《新华字典》里的解释是:“通达人情,富有待人接物的处事经验”。“世故”在管理学上就是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

1、摸清领导喜好,对症下药

在贾母给她过生日一章中,贾母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她却从贾母的角度考虑问题,知道贾母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于是就对贾母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二嫂子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

果然贾母对她大加夸奖:“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薛宝钗熟谙世故、城府极深,入贾府不久,就摸清了最高领导人贾母的喜好,然后投其所好,得到了贾母等人的一致夸赞。

《红楼梦》职场观:从三个角度浅析薛宝钗的“红楼”职场智慧

2、精准定位,顾全大局

在大观园的花田搞承包责任制之时,宝钗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改革中,宝钗注意节约成本、简化管理流程,注意利益分配公平。在工作时,她顾全大局、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改革成功后,宝钗十分谦逊,毫不居功。她对自己定位精准,知道自己不过是一个探春的助手,同时自己也仅仅是贾府的外亲,不能管太多,只能协助。只有一切都以大局为重,才能进入高级管理层。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就说过:

不论一个人的职位有多高,如果只是一味地看重权力,那么,他就只能列入从属的地位;反之,不论一个人职位多么低下,如果他能从整体思考并负起成果的责任,他就可以列入高级管理层。

《红楼梦》职场观:从三个角度浅析薛宝钗的“红楼”职场智慧



以上便是从职场角度来分析薛宝钗的智慧之处,不得不说,曹雪芹先生笔下的《红楼梦》真是奇伟瑰丽、包罗万象,以上也只是抛砖引玉,还望各位笑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