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度,對於攝影有多重要?

柳侍墨


銳度決定作品的清晰度和質感,沒有清晰度和質感的作品,其藝術美感會受到很大影響。因此,銳度對於攝影作品的的重要性是很大的。

(攝影/夏雪)

如何確保作品銳度呢?可以採取以下辦法:

1、對焦要精準

推薦使用相機的自動對焦模式,因為自動對焦時,既可以讓相機自動選擇對焦點,也可以手動選擇對焦點,對焦點選定後半按快門,相機會自動聚焦,這樣可以確保對焦準確。但有時因為景物反差過小、環境亮度過低或有其它光源干擾而無法自動對焦時,應選擇手動對焦。在微距攝影時,由於景深很小,焦距變化非常細微,也應採用手動對焦。

2、保持相機穩定

一是確保快門速度不低於安全速度,例如200MM鏡頭,手持拍攝的安全速度應高於1/250秒;二是使用三腳架和快門線拍攝,如果沒有三腳架的情況下,也要找到合適的依託輔助相機支撐,例如欄杆、木樁、牆壁、桌椅等。

3、使用鏡頭的最優焦段和最佳光圈

一般變焦鏡頭的兩端成像質量下降,例如70-200MM變焦鏡頭,在70MM和200MM兩端成像往往偏軟,應避免使用。光圈大小對圖像的銳度也有影響,每支鏡頭都會有幾檔成像質量最佳的光圈,一般是鏡頭最大光圈退兩檔,大多數鏡頭光圈在f5.6-8.0之間的銳度最高。

4、使用低感光度

感光度越高,感光元件的感光能力越強,感光速度也越快。但是,在使用高感光度和長時間曝光時,都容易產生噪點,嚴重影響圖片質量。雖然噪點沒有直接降低圖片銳度,但為了美化畫面,往往會在後期進行降噪處理,這時圖片的銳度就會大幅下降。

5、後期適當銳化

如果拍攝的圖片感覺銳度仍然不夠,可以通過PS等軟件,在後期適當進行銳化處理。

(攝影/夏雪)

當然,儘管銳度對攝影非常重要,但也不是銳度越高越好,也不是所有圖片都需要較高的銳度,有些畫質細膩的圖片,銳度高了反而會損失層次和細節。因此,在運用時要區別對待,靈活掌握。(圖文原創/夏雪)

(攝影/夏雪)


夏雪視覺


很多朋友在剛開始學攝影的時候,都會被別人說片子模糊,太“肉”,不夠銳。那如何能讓我們拍攝的照片更加的銳利呢?我來分享幾個小技巧:

1.要保證一個安全的快門速度

最好理解的方法,就是焦段的倒數。比如現在用70MM的鏡頭拍攝,那麼快門速度起碼要達到1/70秒,甚至更快。當然,這也和手持相機的姿勢,是否有依靠點等有關。

2.手持拍攝的時候,開啟鏡頭或者相機的防抖功能

防抖功能可以緩解拍攝時候的抖動,幫助我們獲得更加銳利的片子。

3.使用最佳光學質量的光圈,一般來說,F8-F11左右的光圈,畫質最好。

4. 使用高質量的濾鏡,保持鏡頭和濾鏡的清潔

鏡頭再好,一片劣質的濾鏡,馬上讓你畫質全無。選擇濾鏡,不要被商家忽悠啊。

6.保證焦段的正確,自動對焦,手動對焦都是可以的,但前提一定是要精準合焦。

8.合理使用ISO,弱光下使用三腳架,打開反光板預升

ISO越高,畫質越差,當光線不好的時候,請使用三腳架,打開反光板預升保持畫面的穩定和銳利。

9. 適當的後期處理,特別是RAW階段的銳化和JPEG網絡交流小圖的銳化。

圖片有5000萬像素,32M大小。這樣大圖片直接發朋友圈肯定是不合適的,會被壓縮的很嚴重。

首先來縮小。網絡交流的圖片,2000像素最長邊就可以了,可以保證一個很好的視覺效果。

打開Photoshop,圖像-圖像大小;

點擊圖像大小,彈出界面。注意,需要把單位改成“像素”。

然後把寬度手動輸入2000,也就是2000像素邊長。

點擊確定。這個時候,圖片大小就從8000像素邊長,變成2000像素邊長了。

馬上進入第二部,銳化:點擊濾鏡-銳化-USM銳化

在彈出的界面中,把數量調整為20%,半徑0.8

點擊確定。縮小和銳化都完畢了,最後一步也非常重要啊。就是不要直接存儲圖片。一定 要選擇“存儲為”。

然後重新命名一下,註明是“小圖”。然後點擊“存儲”

最終小圖邊長2000像素,大小2M。非常適合網絡交流,發朋友圈,而且畫質很棒,細節畢現。

怎麼樣?這9個小技巧,可以幫你實現畫面的銳利。你也嘗試一下吧!


網際飛俠


銳度對於攝影有多重要的問題,關鍵要看攝影的題材和攝影人的心態了。其實銳度這個屬於被人們又愛又恨的性能。

首先什麼是銳度,所謂銳度我們可以理解成清晰度。畫面銳度越高,越清楚。銳度高的畫面,畫面的明暗對比比較高,細節比較突出。過於高的銳度有時候不是一定好,人像照片銳度特別高的時候人物面部上的紋理細節會進一步被展示出來,更多缺陷細節對於人物的刻畫是非常不利的。我們希望拍到的妹子是面若桃花,膚如凝脂。而不是坑坑窪窪,枯藤老樹般的皮膚。


那麼我們什麼時候喜歡高銳度呢?一般風景,靜物等題材,我們喜歡銳度好一點,為了展示更多的畫面細節。尤其高銳度的風景能夠給人舒適感。

如何提高畫面銳度呢?一般情況下,鏡頭最大光圈銳度會比較差,收縮幾檔銳度會有明顯提高,還有就是高感光度帶來的噪點對畫面銳度也有影響。儘量使用低感光度來保證畫面的純淨度。剩下的需要靠優化了,一般相機內會有銳度優化功能,可以適當提高。或者後期提高銳度。


注意不要一味的追求銳度而造成畫面失真。我們更多的是要追求一個畫面的平衡感。無論是構圖還是用光。

感謝您的點贊轉發,更多攻略,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分享優秀攝影作品,學習實用攝影知識。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歡迎關注和留言。

浩影映像


銳度,其實就是成像的銳利度,直觀體現就是畫面中各種物體邊緣和細節的清晰程度。在一些鏡頭評測中主要以分辨率來加以考量:



銳的反義詞是“肉”,這也是很多攝友經常聽到的一個詞。通常情況下,銳度越高,畫面觀感越好,對於攝影作品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風光類的攝影作品:




要保持良好銳度,就要了解銳度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光圈值



一般情況下,每隻鏡頭都有一個銳度峰值光圈,通常是最大光圈收兩三檔,如果再考慮色散控制,一般f8左右綜合表現較好:





二、對焦精度

對焦是否準確,也會簡潔影響畫面銳度。對於具體操作,要注意選擇恰當的對焦區域和對焦模式:



對於初學者,小k建議使用單點單次對焦,比較容易掌握:



三、快門速度



快門太慢,可能導致畫面抖動,也會間接影響銳度。安全快門的大小與焦距等因素有關,可以簡單估算為焦距的倒數:



四、感光度

感光度越高,畫面顆粒感越強,產生的噪點也會對銳度造成影響:



五、提示與建議

要想獲得理想銳度,總結起來就是幾點:光線良好、參數恰當、對焦準確,這十二個字對於初學者至關重要: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關於攝影的相關內容,大家可以關注小k後私信下圖中各類關鍵詞,獲取小k為您整理的獨家攝影技巧,祝您攝影愉快🌹:



愛攝影、愛生活,致力打造最具價值的攝影自媒體。歡迎關注“小k印像”,瞭解更多攝影常識和技巧,共同學習進步🙏🙏


小k印像


銳度?很多人都看到介紹鏡頭說這枚鏡頭怎麼怎麼樣,銳呀,透呀的,那麼,銳度就是此刻的銳!照片銳度有用嗎?對於攝影來說,銳度是攝影的根本!


打個很簡單的比方,銳度就好像是寫字的筆一樣,毛筆字與鋼筆字,同樣是寫字,毛筆字就比較粗狂,而鋼筆字就比較細小,邊緣較硬!毛筆字粗狂,但是邊緣比較柔和一些,有的人喜歡鋼筆字,有的人喜歡毛筆字,但是攝影,必須要銳!


一張照片好看不好看是另一回事,如果照片很好看,但是有些模糊,這裡所說的模糊並不是指糊片,而是照片好像用一層透明膠帶綁住一般的糊!

在好看的照片,放大後感覺有些糊的話,那麼,這張照片也是廢片一張,都不能放大,充其量在手機這麼小屏幕上看好看也是沒啥意義,用電腦看就露餡了。
銳度又可以稱之為清晰度,一張照片最起碼清晰可見,就算有虛化,那也得有主體,主體清晰才是照片的基本。好鏡頭,一般銳化都是可觀的,最起碼在電腦上看人物或者主體清晰可見,焦內如刀割般銳利,說的就是銳化表現!銳化,對於照片還是比較重要的!


婚禮攝影師Tanke




攝影器材的歷史也就幾百年,但其鏡頭工藝一直在追求更高的銳度;進入數碼時代後,改為追求像素的提升,如今連手機的像素也能達到1億像素。所有技術層面的提升,其最終的指向都是追求鷹眼般的銳度,比如太空站的攝影機的銳度能達到人眼的n倍。


但是我相信題主問的問題,應該不是技術層面的銳度,而是藝術層面的銳度。藝術是以人眼的感受為準的,所以不同的攝影領域,對銳度的要求是有側重的。


1、人像攝影

人像攝影並非把銳度放在第一位,把每一個毛孔,甚至每一個青春痘都拍的無比清晰,這不是人像攝影的目的。

但是,銳度對於人像攝影來說並非完全不重要,造成畫面“肉”的感覺,主要是因為整張畫面全部變成模糊了,造成視覺的不適。

一張漂亮的人像作品應該是該清晰的地方清晰,該模糊的地方模糊,比如模特的眼神高銳度,其他地方可進行藝術化處理。

總之,色彩,虛化,柔美,才是拍攝者想要的結果,攝影師應該迎合人們的審美需求。


2、風光攝影、靜物攝影

風光攝影,對銳度是有很高的要求的。試想,人們在欣賞一張風景照片時,或者一張靜物照片的時候,總希望能見到的細節越多越好。我們的攝影就是要迎合人眼的審美需求。

當然,成就一張漂亮的風景照片,光有銳度是不夠的,還有光影,層次,色彩等各種維度的要求,但銳度是基礎。

3、實驗攝影、體育攝影

有一些實驗攝影,純藝術攝影,甚至完全放棄銳度。這首先需要有思想內核,想表達什麼,比如有些攝影想表達時間的厚度,會把畫面拍的很模糊;再比如有些體育攝影師會把畫面拍的運動方向性模糊,所有這些有意識的模糊,都是攝影師本人主觀的藝術創作,從這個意義上說,銳度在此時,變成主動忽視的要素。


總之,銳度是攝影的基礎,想要多少銳度,卻是由攝影師決定的。還是那句話,攝影這玩意兒,怎麼玩,還是得靠攝影師的大腦來選擇。

以上三張照片,我使用手機拍攝,坦率的說,就銳度而言,有時候手機似乎比相機有優勢,以上一家之言,觀點可能偏頗,望包涵。


鄭在別處


攝影銳度簡單說就是拍攝照片的清晰度,提高銳度可以獲得清晰地畫面,但也不要調的特別高尤其是拍人像時過高的銳度會出現白色邊影響畫面。拍照時最怕拍出不清晰的畫面了,尤其是在電腦上放大的時候,那麼我們該如何提升我們攝影畫面的銳度?

我們在手持拍攝時不管用相機還是手機記得要防止抖動,不過相機還是有防抖功能的,儘管使用了防抖但手抖動了也會影響畫面質量,如果場景適宜可以使用三腳架。

鏡頭是比較脆弱的,沾上了灰塵和指紋要及時清理,鏡筒內比較髒的話要進行專業的清理,我們也可以用保護濾鏡但同樣的要保持它的清潔。

拍照時我們要選用適當的光圈,景深的大小是由光圈造成的,如果使用過大的光圈會使畫面的焦點減少,過小的光圈會使畫面出現衍射,也會找不到畫面的焦點。將快門速度提高也會提高畫面的清晰程度,快了可以防止抖動,抓拍就是利用的速度高得快門,但是要充足的光線不好的地方就是會造成較淺的快門。

正確的對焦會提升畫面的質量,在定焦畫面中使用的是大光圈其成像的畫面銳度比小光圈的會比較高,變焦鏡頭使用的鏡頭多光線也比較複雜還會形成過多的光斑。

欠曝的畫面看不清,過曝的畫面過於強烈,所以我們要有準確的曝光,不同的環境要使用不同的曝光,例如表現色彩時就要用高一點的曝光。再者使用低感光度去拍攝也是很好的。


攝影的秘密


還是那句話分題材分領域,對於人像攝影銳度重要但不是非常重要,因為過度的銳化會對人物的皮膚產生顆粒,反而適得其反,但是風光攝影和靜物攝影其實就顯得比較重要了,攝影師都會在最後出片的時候加銳化,銳化的工具有很多,也有很多用法,不在一一闡述,因為咱們討論的是重要性,不是技術操作

人像銳化

1、又要說那句老話,尼康風光,佳能人像,這其實主要解釋的是佳能在人像方面沒那麼銳,拍攝的人像比較柔美,皮膚色彩還原真實鮮豔,顯得非常耐看,這也是人像需要的,如果銳度高的機器拍出來女孩臉上的斑點,小坑都表現得非常細緻,就太尷尬了,這也是江湖中總說的佳能人像的一個方面

2、所以在拍攝人像方面,攝影師對銳度的提高並不是顯得那麼重要,色彩,虛化,柔美,才是人像攝影師想要的,最後稍微加一些銳化提高清晰度就夠了

風光銳化

1、說到風光就要說尼康了,尼康相機確實在拍攝風光時比較銳利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且攝影師也需要這種銳度來提高遠近景的層次,如果一團糊就尷尬了,另外風光攝影就是需要提高暗部亮部細節,還需要拉高陰影和曝光來增加整體的層次,這對畫面很重要,最後在對細節加以銳化就是畫龍點睛之筆了

2、靜物攝影攝影師對銳度的提高也非常重視,因為產品細節需要體現出來,為了增加清晰度拍前期拍攝時候還會使用更小的光圈,後期還需要對產品細節進行相應的銳化

總結:不同題材對銳化有不同的要求,他們對銳化都有著一定的需求,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題材都看重銳度的提高,正如上面分析的,希望可以給您一個滿意的答案


原創不易,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給你幫助,喜歡我的回答記得點贊評論,哪裡說的不對多多指教,謝謝^-^


小魚大魚看世界


銳度=解像力,也就是清晰度,決定照片清晰度的因素很多,如: 對焦虛實、相機像素、感光度、鏡頭工藝等等。清晰度,一直攝影師不斷追求的目標,要不然相機業不可能有那麼神速的發展。作為相機廠家,也在拼命迎合消費者,今天你家提升像素,明天我家整幾級防抖,新科技層出不窮,消費者明知道是大坑,可一個賽一個往裡跳。沒辦法,科技潮流必須緊跟啊!


老連長15


如何理解、掌控和調整拍攝畫面的銳度?

照片的銳度,通俗地說,就是照片的清晰度、明暗對比度的綜合運用,是反映圖像平面清晰度和圖像邊緣銳利程度的一個指標。就像使用毛筆寫字時一樣,筆畫的邊緣有的地方與紙面分界截然,“路是路橋是橋”,而有的地方與紙面的分界模糊、相互融合甚至含混不清;反映到攝影畫面的高銳度,就是畫面元素輪廓分明、過渡生硬、“鋒芒畢露”,而不是模稜兩可。

第一、銳度高的畫面能夠刻畫清新、反映細節。比如老年人物的臉部刻畫,需要必要的銳度體現,以反映老年人的人生印記、風霜雨雪和人生閱歷,增加畫面的立體感受;比如工業產品的拍攝,需要細微刻畫,以體現產品的細微末節。

第二、銳度低的畫面能夠描寫細膩、反映質感。比如小孩、美女的的拍攝,需要較低銳度,以體現柔美細嫩的青春特質;比如,植物、花卉的拍攝,需要較低的銳度以體現多姿多彩的柔美豔麗;等等。

第三、銳度的高低程度應以內容區別實施。不論是高銳度和低銳度,只是因不同對象和感受而選擇,不可像有的理解那樣,一味地以為就是銳度越高越好。就正常使用而言,如果使用電腦屏幕觀看,使用紙質畫面觀看,一般需要講究適度中等自然為佳;而主要服務於手機屏幕、電子大屏觀看,就以較大於一般要求的銳度為佳。

第四、銳度目標的調整寧可欠不宜過。銳度過高過於明顯,會造成生硬刺眼的觀感。一般認為,較小的光圈可以實現較明顯的銳度,加大的光圈,則可以達到較低的的銳度。

無論最終需求是高銳度還是低銳度,並不需要前期的有意設置,一般只需將相機的“照片風格”適時選擇成或“人像”、或“風光”、或“花卉”、或“精細”等等即可;真正需求的成品畫面的高銳度和低銳度,可以通過後期的明暗對比度、明亮度、銳化、模糊等PS手段,及時調整;有的時候,採用複製圖層用“柔光”合成的手段,也會達到低銳度、觀感柔美的效果。

對於銳化手段調整銳度,有時候也是一柄雙刃劍,切不可任意極端化,否則就有狗尾續貂適得其反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