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鐵血將軍”孫立人?

笑看人生172872934

李敖曾用五個“無人可及”來評說孫立人的傳奇成就——學歷之深,無人可及;練兵之精,無人可及;戰功之高,無人可及;身上彈孔之多,無人可及;國際聲譽之隆,無人可及。

然而,創造五個“無人可及”的鐵血將軍在隨後的人生中卻遭遇了鳥盡弓藏,被軟禁三十三年的人生悲劇。

天賦成就了他早年的學業傳奇;鐵血創造了他盛年的抗戰傳奇;純粹軍人性格和歷史宿命則無法避免地讓他成了最終的悲情英雄。

在一半硝煙,一半風雲的民國,孫立人是孤傲的,輝煌的,也是無奈的,憤懣難平的——

1900年,孫立人出生在安徽廬江一個富裕的書香門第。少年時,孫立人就展現了他過人的學業天賦,在父親中西合璧式的教育下,十四歲時他就以安徽省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清華學校。隨後十年,孫立人一直在清華深造,大學學的是土木工程,和梁實秋、聞一多等文化名人是同屆校友。

清華求學對孫立人的一生影響至深,至死他都有著濃烈的“清華情結”。

1924年,孫立人從清華土木工程系畢業,並順利通過了公費留學考試,赴美后直入普渡大學三年級加修土木工程學。

1925年學成後,遠眺國內軍閥混戰的硝煙,孫立人產生了從軍報國的想法。立下投筆從戎這一豪邁志向後,孫立人毅然放棄了優越的工程師前途,不顧老父反對考入了僅次於西點的美國弗吉尼亞軍校。

弗吉尼亞軍校將星璀璨,馬歇爾、巴頓是孫立人師兄,艾森豪威爾、麥克阿瑟也因此成了孫立人的私交好友。

這一經歷讓孫立人在隨後的軍旅生涯中既顯得鶴立雞群,又顯得左右不靠。從某種意義上講,孫立人日後的輝煌在此,哀傷也在此。

因為既不是黃埔出身,也不是日本士官學校出身,歸國後的孫立人一度投軍無門。所幸,宋子文在關鍵時刻成了孫立人的伯樂,因此,他進了宋子文組建的稅警團。

有人戲稱,孫立人的鐵血戰史是從史上最強城管開始的。

這幾近現實。

但英雄不問出處!

抗戰爆發,中日在淞滬展開大會戰。

甫一出戰,孫立人就展現了他化腐朽為傳奇的練兵之功以及軍人的鐵血精神。在淞滬會戰最艱苦的陣地,孫立人率領稅警五團連續擊退日軍七次進攻,戰後日軍在孫立人所守陣地上立下了一道牌子,那牌子上寫道:“遭受支那軍最頑強阻擊於此地!”

在確定兄弟部隊即將來換防時,孫立人仍在組織進攻,為攻佔陣地外圍的一處小紅樓建築,孫立人最終不幸被日軍榴彈炮炸成重傷,全身重創達十三處,這正是李敖所說的身上彈孔之多的來源。

此後,孫立人昏迷三天,死裡逃生後被宋子文專程送往香港醫治。

1938年2月,香港治傷歸來的孫立人率部又參加了武漢保衛戰,並兩立戰功,從此在軍界真正嶄露頭角。

國民政府西遷後,孫立人收納五千沒人要的傷兵,重新編練稅警團。

兩年後,名義上的城管部隊在孫立人手裡再次化腐朽為神奇。

1941年12月,新編稅警團一半兵力被編為第三十八師,隸屬第六十六軍,孫立人晉升少將師長。

隨後而來的就是孫立人輝煌的鐵血遠征。

1942年2月,中國遠征軍成立,下轄第五軍、第六軍和第六十六軍。4月,孫立人率新三十八師抵達緬甸,參加曼德勒會戰。

仁安羌一役,孫立人親率八百人擊敗八千圍城日軍,解救七千多瀕死英軍,轟動國際。為此,美國羅斯福、英王喬治以及蔣介石均向孫立人授了勳章。

有人對這一以少勝多的遠征大勝持有異議。持這種看法的未免有些吹毛求疵,在那個時候,勝利的意義遠遠大於以少勝多的具體數字。

到此,孫立人的鐵血戰績還在繼續。

第一次遠征軍戰略撤退期間,孫立人沒有聽命杜聿明的安排,在三面被數萬日軍圍困,己方主力全線從野人山撤退的困局下,這位鐵血將領硬是將一師主力安全地帶到了印度,而從野人山撤退的主力,幾萬人卻只活下來了幾千。

這又是一個奇蹟。

在印度蘭姆伽獲得美式裝備的新三十八師隨後被整編為新一軍。在第二次遠征作戰中,孫立人率領新一軍如猛虎下山,給盤踞在緬北的日軍王牌,南京大屠殺元兇之一的十八師團予以了毀滅性的打擊。

殲敵數萬。奪其軍旗、印綬。

所謂孫立人是殲滅日軍人數最多的國民黨將領,依據正是源自這裡。當然,也有人說殲滅日軍最多的是薛嶽,但薛嶽屬於一方戰場的總指揮,而非親戰。

另一個廣為流傳,很讓中國人解氣的孫立人活埋日軍戰俘的故事也是生髮於此,雖然故事是謠傳,但也是孫立人的鐵血形象給民眾提供了暢想的土壤。

解放戰爭中,孫立人和林彪之間的交鋒也是很有看點、很有爭議的一個話題,誰高誰低,因為話題敏感,索性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因為派系之爭,孫立人在戰局很關鍵的時刻被調離了東北前線。他先是做了國民黨陸軍副司令掌管軍隊訓練,國民黨敗逃臺灣後,他又坐上了國民黨當局陸軍總司令的高位,在那個階段,他在軍中的地位僅此於陳誠等老蔣嫡系心腹。

說孫立人是個什麼境界水準的人?

在此期間他提出的三個主張很能說明他——“軍隊國家化,政治民主化,教育現代化”。

然而,在暗流湧動的政局下,孫立人始終以純粹的軍人性格來應對一切,他的直性而行,率性而為最終無法避免地讓他一步步陷入了鳥盡弓藏的陰謀陷阱中。

老蔣認為他個挾外自重的危險人物。

美國軍校的背景,與美國軍政兩界的良好關係在那個階段成了孫立人沉重的枷鎖。

而孫立人的光明磊落根本無法打消老蔣的警惕與敵意。

最終,孫立人遭遇了所有自重之人的歷史宿命,他被軟禁了,並且一禁就是三十三年。

直到1988年,孫立人才重獲自由,而此時他已經是八十八歲的老人了。

1990年11月19日上午11時15分,經歷不到3年自由的孫立人將軍,帶著畢生的遺憾,病逝於臺中向上路家中,當時距他90歲壽辰還差三天。

孫立人的臨終遺言有三個版本:醫生記的是——我對得起國家;親屬記的是——還我清白;部下記的是——我是冤枉的啊!

在追悼會上,孫立人遺體上披蓋著兩面旗幟,一面是弗吉尼亞軍校校旗,一面是清華大學校旗。

其中,弗吉尼亞軍校校旗上用拉丁文寫著三句震撼又另人深思的話語——

舉世唯一人。

老兵不死。

暴君必亡。

有這三句話,關於孫立人,無需再言!


黑句本

文武雙全,冠蓋滿京華,天下第一軍軍座

一生桀驁不馴,喜歡噴人的李敖曾說:孫將軍是國民黨集團中最傑出的將領,學歷之深,無人可及;練兵之精,無人可及;戰功之高,無人可及;身上彈孔之多,無人可及;國際聲譽之隆,也無人可及。他為抵禦外侮,棄筆從戎,南征北戰、創不世之功。

風華正茂、冠蓋滿京華!

孫立人,這個人,人格魅力猶如天上的太陽,光芒萬丈,身上所積聚的每一個元素,與他的同縣老鄉(舒城縣,也是聖明君我的家鄉,哈哈)周瑜一樣,都羨煞旁人。清華大學畢業、身高185,光這兩樣就已讓我輩仰望不止了。但於他來說卻是最微不足道的元素:他英氣勃發、寫的一手好字(意思就是帥,有圖為證),1914年以安徽省理科第一名成績入讀清華土木工程系;在校期間同時擔任籃球、足球、排球、手球、棒球隊長,率領清華籃球隊所向披靡,一路過關斬將、稱霸京師,後入選中國國家男子籃球隊擔任主力後衛,於上海舉行的第五屆遠東運動會擊敗日本隊,為其時的“東亞病夫”中國在國際大賽中獲得第一次籃球冠軍。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

真是風華正茂,冠蓋滿京華啊!但這些還不夠描述孫將軍的萬一:1924年清華畢業後,公費留學直入普渡大學三年級,併成為其安徽老鄉—中國兩彈元勳鄧稼先的學長(24年後鄧稼先入讀普渡大學)。1925年學士畢業,棄筆從戎,入讀全美排名第二有“南部西點”之稱的維吉利亞軍校,馬歇爾、巴頓是其師兄。學成歸國,入宋子文旗下組建稅警總團,親自訓練一兵一卒,淞滬會戰爆發,身先士卒遭日本火炮炮擊,彈傷無數,昏迷三日,次年傷愈參加抗日戰爭階段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武漢會戰,此戰全國抗日熱潮最盛,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並最終憑戰功升任第三十八師師長。

一生的巔峰,極盡殊榮

1942年,隨中國遠征軍遠赴緬甸,以不足千人,擊潰數倍於己的日軍,取得仁安羌大捷,取得自唐明以來第一次楊威於域外的勝利,而名揚四海(中國自唐明以下,李如松出兵朝鮮後近400年已無此勝利了),也是在杜聿明領導的第一次入緬作戰中唯一可稱道的勝利。其後孫立人與杜聿明鬧翻,率軍入印度蘭姆伽,而杜聿明領軍入野人山幾近全軍覆滅,十萬青年埋骨他鄉。

後記:

下半場我不想寫了,比較敏感,就寫三點:

1、東北那場與我軍及黃埔軍校第一戰神林帥的巔峰對決精彩絕倫雖爭議頗多,但孫立人平生未償一敗,無論對誰都是沒錯的,但這場戰役裡面角逐的力量太多了:國共,孫立人與杜聿明,衛立煌與陳誠,還有更重要的美蘇。不是重點了,重點是:此為內戰,我們彼此會有紛爭,但我們從沒有忘記真正的敵人是誰,所以中華上下五千年軍人的最高成就是開疆拓土、封狼居胥、揚威域外!

2、我軍攜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之威,百萬雄師過大江,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平推海南島,最終折戟沉沙金門島了!

3、我們敬愛的周總理有“十里長街送總理”,我們的孫將軍也是十里長街送軍座的(還有胡適,我以後會寫他),弗吉利亞軍校與清華大學校旗覆蓋其棺,只以區區臺灣島而集十里民眾,自願下跪並痛哭流涕......

好的,完了嗎?完了,沒有完的只是我們對於十萬埋骨他鄉的遠征軍將士與實不符名、實不符名軍座的虧欠。


聖明君

別吹了,孫不過是戰術還行,戰略上短視,情商太低。也就是個軍長的料。當年四平久攻不克,蔣就想換了孫,是杜念孫勞苦功高,想等等再說。不料孫擅自跑到美國旅遊,老蔣發電還是置之不理。回國後在向長春追擊林彪時發現杜把長春歸到廖耀湘的範圍,遂按兵不動,坐視新六軍,71軍側背暴露,要不是此時林總部隊混亂,一個回馬槍新六軍就掛了。杜下死命令讓孫動,孫就派了一個師應付差事,跟李天霞好有一比。到了海城184師有難時,潘師長恨不能一日三電緊急救援,孫卻跟老蔣說新一軍要休息3天,拒不執行杜緊急救援海城的命令,結果第四天184師起義了,並撤離海城,第五天孫進入空城海城,並吹噓海城大捷。蔣軍全軍震動,士氣大跌,孫還沾沾自喜,無恥至極。就這麼個貨,還被果粉說成抗日十大名將,還要點臉不?


重黎5


孫立人是國共兩黨共同認可的,一位了不起的抗日英雄。1900年出生,1990年以90歲高壽去世。孫立人將軍特別聞名於世的是他的能征慣戰的遠征軍,曾經以一千兵力解救七千多英緬軍隊而聞名盟軍,被號稱“東方隆美爾”。孫立人將軍以對日寇鐵血手段而著稱,對所有進過南京城的日寇一個不留。

孫立人將軍是安徽省舒城縣三河人,生於安徽省廬江縣金牛鎮。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軍銜,第一次緬戰時任38師師長,在孟關傑布山隘間戰役斃敵2000餘,孟拱河谷戰役擊斃日軍12000餘,第二次入緬作戰時任新一軍軍長,攻克八莫、南坎、老龍山、南巴卡、新維、臘戍、喬美等地,共擊斃日軍3萬3千餘,是抗戰中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有“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的美稱。國共內戰時曾於四平、 公主嶺、德惠等地擊敗林彪。1955年遭蔣介石認定叛變被軟禁,隨著孫案的爆發,孫立人的一切事蹟,遭到國民黨政府的歷史刪除。1988年臺監察院認定孫立人無叛亂意圖。

孫立人將軍子孫滿堂,都學業有成:長女孫中平(1952年—),臺灣清華核子工程系畢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材料力學博士。長子孫安平(1954年—),臺灣中原理工大學物理系、清華物理研究所畢業。次子孫天平(1956年—),輔仁大學數學系畢業。次女孫太平(1958年—),新竹清華大學化學系畢業。

總之,孫將軍是中華民國中最傑出的將領,學歷之深,無人可及;練兵之精,無人可及;戰功之高,無人可及;身上彈孔之多,無人可及;國際性聲譽之隆,也無人可及。他從小感受到外侮,立志要報國雪恥,清華、普渡兩名校畢業之後,投筆從戎。自美國弗吉尼亞軍校學成,回國後南征北討,脫穎而出。

大讚特贊,孫立人將軍不愧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


A洛陽雲煙真人

孫立人,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國民黨重要將領。畢業於清華大學,後赴美弗吉利亞軍事學院學習。對於孫立人這個人的評價,我個人認為他是“軍事才能卓越,政治舞臺上的矮子”,孫立人的經歷對他來說也是一種悲劇。



軍事才能卓越。

孫立人在抗日戰爭爆發以後曾被派到緬甸作戰,先後在孟拱河谷,孟關傑布山谷等地擊敗了日寇,是抗日戰場上軍級將領中殲敵最多的人,“一個孫立人屠盡三萬倭寇”。並因此有著“東方隆美爾”“叢林之虎”的美譽,後來內戰的時候,孫立人更是在四平,公主嶺等地擊敗瞭解放軍“軍神”林彪,也因此讓自己的聲譽更上一層樓。


政治舞臺上的矮子。

國民黨敗退臺灣以後,此時美國政府對待臺灣的態度比較曖昧,蔣介石為了博得美國的好感和支持,提拔了一批和美國關係比較好的將領,孫立人這位從美國軍校畢業的將領當然也在被提拔之列。被提拔的孫立人被任命為臺灣防務司令,接管了臺灣的軍權,然而孫立人並沒有察覺到這對於他來說更是一個陷阱。

在蔣介石心中,留過美的其實都不太值得信任,在他的心裡只有自己黃埔學生才值得信賴,提拔孫立人也只是權宜之計而已,可惜孫立人不懂,他藉著自己升任的機會,希望改革臺灣的軍隊制度,這其實對蔣介石來說已經是一種挑戰,在加上蔣介石考慮到孫立人對美國影響力,所以最終以“兵諫”的罪名軟禁了孫立人。


一樹梅花一放翁

孫將軍是一名優秀的職業軍人,單純的軍事家而不是一名政客,這也是為什麼他沒能參與遼瀋戰役以及後來被臺灣當局軟禁半生。無關乎意識形態,所有捨生忘死抵禦外辱的中國人都是民族英雄,孫將軍更加配得上這個稱號。自鴉片戰爭之後,中國軍人中國軍隊走出國門還能獲得大勝的,孫將軍是無可爭議的第一人。


winter魏

中華名將孫立人,國際公認無敗戰,安徽狀元進清華,棄筆從戎美軍校,練兵有方稅警團,淞滬抗戰人重傷,遠征緬仁安羌,威名遠鎮刮目看,捨己抗命保部屬,成就中國駐印軍,反攻緬甸雄才展,掃滅日軍菊師團,國共內戰勝林彪,橫遭排擠失兵權,效命臺灣練兵場,陸軍司令孫立人,反對軍隊設政工,主推軍隊國家化,老蔣定孫莫須有,解職臺中遭軟禁,將軍無薪賣蘭花,生活拮据數十年,國共雙方齊打壓,安徽祖房被充公,祖墳遭刨丟屍骨,臺灣解禁孫自由,好景不長只一年,民族名將終西去。佛吉尼亞美軍校,名垂校史三學生,孫是唯一東方人。


小明18270703462

蔣緯國主編的《抗日御侮》記載,在緬北滇西戰役整個中國遠征軍擊斃俘獲日軍2.5萬人,而日軍記載與遠征軍交戰死亡8000餘人。也就是說,孫立人並沒有吹的那麼厲害,但是畢竟是新編第一軍軍長,水平也不會太差。(有人叫做天下第一軍,但是胡宗南的第一師名氣更大)



傳聞孫立人殺了1200多日軍俘虜,實際是謠傳。孫立人在緬甸抓到600多俘虜,雖然沒有幾千那麼誇張,但也非常接近最多日軍俘虜的戰役了。至於中日傷亡比,孫立人入緬甸絕對是最好的一次。(面對的也不是日軍弱旅,日本第18師團戰鬥力不弱,其實在緬甸的環境對日軍是一個很嚴酷的現實,受傷=死亡,所以日軍死亡率高很多是死於環境。英美有大後方印度,比較穩定延續的補給)


但是呢,孫立人獨立作戰也就打了個臘戌,然後就是芒友會師了。打臘戌打得很一般,老城區還算順利,新城打得很艱苦,說白了就是缺少新6軍功堅了,孫立人不大會打了。所以為何說孫立人的時候,總把廖耀湘捎帶上。因為攻克密支那後,鄭洞國的新1軍就分編為孫立人的新1軍和廖耀湘的新6軍了。說一個人多能打如何有能力,肯定還有參照物。而孫和廖資歷差不多,又都有留洋經歷(孫留學美國弗吉尼亞軍校,廖留學法國聖西爾軍校),所以經常拿來做比較。客觀來說,新六軍是比新一軍能打戰績佳的。


孫不得蔣信任,而且還很受猜忌,這是其性格和其所作所為的緣由,所以去臺以後被軟禁。下面一段話,一段回憶錄,大家也能看出一二:我也曾對新一軍五十師副師長楊溫談及新一軍士兵擾民搶掠等事實和市民對新一軍如此印象請其報上級。楊在軍部彙報時,將情況報告出來,孫立人軍長說:“廣東人分外刻薄,我軍過去駐暹緬時,當地華僑對我們非常客氣,解衣推食,我們士兵要什麼,就拿什麼,隨便取用,來到廣州要些東西,就說我們軍紀不好,豈有此理!



這段話,讓廣東人聽了,或者讓大家看了,作何感想呢?


李三萬的三萬裡

孫立人是國軍中消滅日軍數量最多的軍級將領,也是少有的被國民黨,共產黨和國際上都高度認可的抗日將領,他的家庭教養和教育背景,使他在國民黨高級將領中戰功赫赫但是又不屬於任何派系,在國際上聲譽顯赫,加上性格耿直,遭到國民黨黃埔系將領的嫉妒和蔣介石的懷疑。


飛翔的赤麻鴨

瀉藥!近幾年輿論對孫立人的吹捧和拔高有點過了。孫將軍具備獨立的人格和極高的軍事素養,在那個年代比較罕見,與黃埔系高級軍官相比,他少了政治投機和媚上奉承,堪稱職業軍人典範,眼裡只有軍事沒有政治。他的悲劇根源也正在於此。他一生沒加入任何黨派,包括國民黨。



孫將軍的經歷和戰績不談太多,度娘上多的是。個人認為,他就是軍事上無限加強版的少帥,政治上的弱智二人則不相上下。為什麼這樣呢?與他的成長經歷有關。他五四運動後考入清華大學,接受的是民主和科學的教育薰陶,隨後又赴美先後就讀普渡大學和弗吉尼亞軍校,他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候接受的都是西方文明,講究對事不對人,當然與講究先對人再對事的東方文化格格不入。

孫立人在國內的軍事生涯終於杜聿明,這個最大的苦主和上級。第一次遠征緬甸失利後,杜聿明按蔣介石命令帶部隊翻越野人山回國,損失慘重,孫帶新38師去印度藍姆迦,基本保持了全師建制完整,還與美軍接了頭。他這麼幹單純從軍事上英明無比,政治上卻錯的一塌糊塗,你這麼能幹,你是對的,豈不是反襯的直接上司杜和大老闆蔣很草包?況且還不聽命令!這還得了?所以後來在東北杜堅決讓孫離開部隊,蔣支持。



至於後來在臺任“陸總”期間,又得罪頂頭上司“總長”周至柔。1955年因屬下“郭廷亮事件”被限制自由33年,1988年解禁。美國方面解密資料顯示,孫立人確有和美一起策劃了控制蔣先生的設想,太幼稚了!甚至有“賣國”嫌疑!

孫立人,受“自由”精神指引,卻幾乎一生沒有自由。時來天地皆同力,遠去英雄不自由。他這個異數,註定悲劇,無可避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