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民营企业家的战“疫”情怀:吴健民和他的舒朗人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孙雅楠、记者尹明波、殷晓旭报道 湖北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举国上下全民动员、同仇敌忾,打响了举世瞩目的疫情防控保卫战,风驰电掣的“中国速度”再次被雷神山、火神山两所医院的建设过程所证明!在 “中国速度”里自然少不了“山东速度”,而“山东速度”里又添加了“舒朗高速”:4天整整96小时,位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舒朗集团火速赶制出首批“战衣”并发往战“疫”前线,真真为“山东速度”注入了活力元素!

一位民营企业家的战“疫”情怀:吴健民和他的舒朗人

图为舒朗员工将所生产的防护服装车发往武汉。摄影:张蕾

这个活力元素中,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吴健民——山东省政协委员、舒朗集团董事长。这位1990年夏天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人大学子,在这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和他的舒朗人都“拼了”,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民营企业家的博大胸怀和责任担当,讲述了一位人大学子“国民表率、社会栋梁”情结和初心。

为了企业家的那份家国担当,吴健民“豁出去”了

庚子岁首,本该喜乐安康的中华大地却被疫情染上了灰色。痛苦、恐惧的气氛随着新冠肺炎病毒一起传播开来。但与此同时,也有人成为了黑夜里的光而结成星星之火,汇聚成这场疫情保卫战背后的巨大力量——吴健民就是这么一个人。

中断假期,回国支援。山东省两会刚刚胜利落幕,身为省政协委员的吴健民圆满完成了2019年的工作,终于得以休息一段时间的他正在海外享受难得的惬意时光。但听闻祖国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后,他首先想的是,此时自己能为国家做些什么:疫情已然发生,无法改变,但一定还有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当他听说前线防护服告急后,第一时间了联系了自己公司的技术团队,询问目前舒朗是否有能力生产防护服。在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他立即中断假期,从海外紧急回国。在回程的飞机上,吴健民才意识到,自己也是被危险疫情包围的普通人,但他说“自己没有时间去顾虑个人的安危了”。为了保险,他带了三层口罩,一路上没有喝一口水。

一声令下,一呼百应。回国后还未来得及休息,他就迅速征召烟台市内的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国家药监局关于防护服的标准开始了技术研发。舒朗集团是一家大型服装企业,紧急转产防护服,等于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经过两天两夜不眠不休的攻关,技术团队终于将第一版舒朗牌防护服制作出来。在听闻公司要制作防护服支援前线的消息后,舒朗的员工们也纷纷上阵,整理厂房、搬运设备、联系供应商资源等等。自2020年1月31日公司成立紧急工作小组,2月2日舒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就申报成立,2月4日首批民用级防护服缝合下线,从有想法到落地,舒朗集团仅用了4天时间。多年来对吴健民的信任,让舒朗的员工们积极行动起来,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这场听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家人支持,勇往直前。从生产防护服的想法产生,到亲自上阵,吴健民从未后悔过自己的决定。但他害怕女儿会因为担心自己而反对,可当他告诉女儿后,却得到了她的大力支持。女儿只是反复叮嘱他,一定要注意防护,保重身体。放下心来的吴健民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防护服的生产中。有那么十几天,他基本上是凌晨一两点睡觉,三四点又要迷迷糊糊地爬起来工作。为了节省时间,每天只能吃盒饭,他自嘲地说道,他可能把这辈子的盒饭都一下吃完了。“防护服告急!防护服告急!防护服告急!”这句话让他不断压榨自己的休息时间,只为了早一点,再早一点,将这批战衣送往武汉。

政企联合,绿色通道。“当你决定做一件对的事情,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吴健民多次说道,从舒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到投产,经历了厂房、资金、人手短缺等一系列困难,当然都离不开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绿色通道开通了,提高了工作效率,才能在这个抗击疫情的特殊时间,创造出惊人的舒朗速度。“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人头上,便成了一座山。”吴健民表示,祖国有难,身为民营企业家更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现在舒朗防护服的生产线正在有序地步入正轨,这批舒朗牌防护服交到前线医务人员的手上,就成为他们战斗必需的铠甲。吴健民期盼:愿春暖花开时,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为了支援战“疫”前线,舒朗人拼了

车间里机声响彻,热火朝天;工人们开足马力,专心致志;辅料配送、剪裁、缝合、压胶、检验,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流水顺畅,这是抗疫期间,舒朗集团加工防护服车间主要的一幕。大家都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争分夺秒,加快生产,支援前方,抗击疫情。

——舒朗的4天。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防控阻击战的打响,前方防护服的告急,舒朗集团果断决定紧急转产生产防护用品支援一线。

1月31日,决定成立舒朗医疗公司;2月1日晚上立项申报,政府连夜开通道、帮办代办;2月2日,烟台舒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2月3日,报批《医疗器械应急审批表》;2月4日,首批民用级防护服缝合下线。短短4天时间,舒朗集团用紧急转产诠释了赶制“战衣”的“抗疫速度”。

2月10日获批医用非无菌防护服生产资质,2月18日获批医用无菌防护服生产资质。而获批生产资质,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厂房、资金、原料、人手各种各样的困难接踵而至。那时候班子成员的协调会总是一个接着一个;那时候大家的拨打电话总是如此之频繁;那时候,中饭连着晚饭,大家似乎总不知道饥饿;那时候微信群里的通知在零点之后发出也是常态。

一位民营企业家的战“疫”情怀:吴健民和他的舒朗人

图为舒朗员工正在紧急赶制防护服。摄影:刘峻江

而公司的转产,也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省、市、区市场监督局、烟台市工信局,烟台开发区经发科创局、招商局、业达孵化中心以及恒丰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先声药业、诺信检测……他们凝聚成磅礴力量,使得舒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防护服日产量从0件到10万件,紧急支援一线。

——舒朗的24小时。

24小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的普通,而对于舒朗集团来说,24小时要通宵生产,甚至要搬家,要连夜将防护服运往武汉。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而今年的上元夜,舒朗集团却是在一派繁忙,齐心协力中创造了奇迹。正月十五晚上十点多,大家接到搬家的指令,将符合条件的设备搬到洁净工厂。指令发出,大家迅速行动,搬设备,搬原料,两人架,三人抬,短短10个小时内,作业声在新的洁净车间内响了起来,各条生产线在新车间畅通起来。这是舒朗集团加班加点生产的一个缩影。

在紧急转产的那段时间里,舒朗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恨不能把24小时,变成25小时、26小时,甚至30小时。指挥团队的领导有的一天睡觉不足三个小时,一个办公椅就是席梦思;仓储团队24小时在岗待命,时刻准备日超数万件防护服的入库、发运。因为24小时无休,职工的一日三餐变成一日六餐,食堂的供应可口、准时,而且还是热的。

——舒朗人的风采。

“我来,让我来”;“我能行,叫我扛”;“主任,我还能在多做一件”,在舒朗集团,这样的掷地有声,随时能够听到。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每一个人都是战士。

白天组织生产,晚上指挥筹建各分厂,最初的七个昼夜几乎没合过眼,十八天时间参与了三个防护服厂的创建、医疗防护服产量从零到突破万件,他领导的团队被称为舒朗“铁军”,他是舒朗四分厂厂长那杰;

带领技术团队日夜攻关,从结构到工艺事无巨细,一个月时间内已取得多项技术专利,引领舒朗防护服在技术领域攀升到了行业新高度。她是舒朗集团技术总监梁华;

她负责将防护战袍向全国输出,每天接上百个电话、上千条微信的咨询,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全盘调度,几百万个订单的谈判、出货、派单,保证及时准确地将防护产品输送到防疫最前线,她是舒朗医疗营销中心总经理田园;

她日夜奋战在生产一线上,清脆的嗓音变沙哑,直至说不出话来靠比划下达生产指令,她是舒朗集团三厂厂长李修明;

她身材纤细,不足百斤却可以和伙伴们通宵搬运重型设备。一天工作13个小时,汗水浸透了衣衫,仍然只专注于缝纫机下的工作。她是舒朗防护服三分厂员工李佩佩……

的确,舒朗人,个个都是敢拼的战士。

一花独放不是春天,百花齐放春满园。全体舒朗人汇集出的力量,必将助力扫除阴霾,助力赶走“新冠肺炎”,迎来春暖花开。

为了应对战“疫”考验,“舒朗速度”诞生了

舒朗集团的战“疫”历程刷新了“山东速度”,且看他们都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和考验。

——考验一。新冠肺炎疫情当前,国人才发现缺少防护用品的自己,在疫魔侵袭下如此无助!口罩、消毒液、防护衣样样奇缺!而作为具有医用防护用品潜在生产能力的企业,国难当前该怎么做?转产则厂房、资金、人手样样短缺,生产后一旦疫情消退,面对生产能力迅速过剩,企业又将如何存活?吴健民作出紧急决策:抛开一切顾虑,让集团立刻转产医疗防护用品,动员2000名工人和现有1280台设备进入战时状态!舒朗集团领导层果断立下“军令状”——“十天,建成日产25000件防护服的医疗科技公司”!激昂铿锵,气振山河!

——考验二。“你需要紧急联系政府相关部门,紧急取得各种许可,为生产医疗防护用品扫清障碍!需要第一速度办理各种证照手续,不可以有太多耽搁!”得知集团立刻转产医疗防护用品的决定后,对口服务舒朗的烟台开发区招商局党委委员、智能装备产业中心主任鞠锦源当即表示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医用防护物资就是‘武器’,大力支持。”2月1日晚19点40分,烟台开发区行政审批局接到舒朗集团成立舒朗医疗公司用以生产防护物资的信息后,连夜开通通道,帮办代办,安排专人联系了企业,对投资人、注册资本、人员信息逐一确认后,开展了“一对一”的材料网上指导。鉴于企业申请2月2日成立,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一早便到达政务服务中心调试系统,并把登记信息提前录入系统,确保企业登记顺利完成;同时,为减少与企业见面,告知企业通过一楼自助终端打印了营业执照正副本,企业从进大厅到打印执照前后不过用了十几分钟时间。疫情当前,政府第一速度、舒朗一路绿灯!

——考验三。紧急转产,需要技术团队在4个小时内将全球标准防护服的要求和工艺进行研究并按照国家标准打出样版,随即转给一线生产工人,并由集团设计总监梁华全程盯住,不许出现一点疏漏过失!谈何容易?但是,舒朗集团做到了。

——考验四。春节假期,集团员工早已放假,需要马上召回2000多名生产人员准备复工,如何紧急召回、来之即战?集团人力资源部启动企业员工应急召回方案,并联络全市招聘单位进行烟台市范围内生产员工的招聘,全力以赴投入战斗。24小时内拿出召回、招聘方案,所有召回员工必须符合开发区应急办的各项标准制度,不允许出现哪怕一个感染源,舒朗集团着实不易。

——考验五。欲先工其事,必先利其器。“需要找到厂房,厂房需要紧急改造!”生产医疗防护服口罩需要高级别的洁净车间,烟台开发区招商局、市场监督局紧急协调,在区内寻找符合医用防护服生产的洁净车间,先后联系燕园科玛生物、深圳大街鸿立工业园、业达孵化园,对接洁净生产厂房、产品检验事宜。在此之后,需要集团工程部迅速反应,和设计院、洁净工厂的设备厂家组成紧急工程建设团队,负责防护用品厂房、无菌车间的改造建设。不仅如此,还要在最困难的时候召唤基建工人,火速增援加快工期。

——考验六。项目紧急启动,资金从哪里来?材料、工人工资、运费……无处不需要资金的润滑!需要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烟台开发区财政金融局第一时间协调恒丰银行与企业进行了对接,恒丰银行三级联动、接力赛跑,限时加急处理,开辟绿色通道,仅用了1天时间就走完了授信全部流程,2月6日,为企业提供了2000万元的授信额度,先行投放的1000万元将专项用于企业购买生产防护服所需原材料,为企业释放产能提供助力。

——考验七。现代工业生产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物流链。即使有了生产线,还需要相关的配套设备,还需要采购各种相关的原材料、包装制品。一旦正常生产,需要应对特殊状况下急剧增长的防护服订单,而如何采购到相应的设备和原材料,又是一个难题,但舒朗集团闯过去了。

——考验八。从未有过医用防护品生产经验的舒朗集团,需要迅速清楚了解防护服的国家质量标准,将之分别对应细化到原材料配货、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保证每一件出产的产品都至少达到国标!疫情当前,而且容不得半点差池马虎。

——考验九。需要集团行政后勤人员精心做好全方位的保障,车队随时调配,保障物资到货时间;餐厅随时就位,保障一线员工的温饱;保洁随时就位,保障环境清洁、杀毒彻底……舒朗人都应对及时,妥妥的。

让我们把目光拉回到2月4日,这一天舒朗生产的首批民用防护服缝合下线,为急需抵御凶恶的新冠肺炎疫魔的一线人员送去了盔甲!“艰险虽千重,关山度若飞。我们集团上下同心,众志成城,与时间赛跑,彰显的正是我们舒朗人的战‘疫’意志和家国担当。”吴健民感慨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疫情面前舒朗集团尽己所能、共克时艰,主动转型集中设计生产防护服,不计成本与利润,充分展现了一个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受到了政府与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赞誉!

武汉10天建成医院,舒朗4天转产防护服,目前舒朗防护服日产能已达10万件,这就是吴健民和他的舒朗集团为抗疫”作出的贡献。

让我们呐喊: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舒朗人加油!

让我们相信:光明在前,黑暗在后,中国人无所畏惧!中国人无往不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