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偶式育兒”難道是大腦神經的鍋?

媽媽是超人,爸爸去哪了 |“喪偶式育兒”難道是大腦神經的鍋?

有個段子是這麼說的:

孩子問爸爸:“男人是什麼?”

爸爸回答說:“就是能夠扛起一家責任,細心照顧家人的那個人。”

孩子回答說:“那我以後也要當個像媽媽一樣棒的男人!”

媽媽是超人,爸爸去哪了?

小編身邊很多媽媽都會抱怨,覺得孩子的父親陪孩子的時間不夠多。要麼不在家,即使在家也是葛優癱式沉迷遊戲,孩子有求於他就大手一揮“找你媽去”。洗衣服做飯自然是不會的,玩遊戲沒耐心,輔導作業分分鐘暴走,總之讓他們帶個孩子比登天還難。

你有沒有關注過動物是如何撫養孩子的?父母之間如何分工?今天小編就帶你瞭解一些關於動物養育幼兒的科學知識,看完你可能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哦!

養孩子,能力和環境缺一不可

動物的撫養行為因物種不同而有所差異,可能會有梳理毛髮,哺乳,築巢或者其他的物種特有的撫養行為。這聽起來似乎和人類也沒什麼不同。

對於鳥類來說,80%以上的鳥類父母雙方都會參與撫養。這也許是因為鳥爸爸能力過關,很會撫養鳥寶寶,花費的代價又恨小,這樣就增加了鳥寶寶的生存幾率。所以說,能力還是關鍵啊!

不過人類的育兒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通過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是完全可以多多培養的。聲稱自己“不會”的爸爸們,你們只是沒有認真學習而已!

另外,一隻成鳥離開巢穴覓食,就必須要有另一隻成鳥在巢穴中看護脆弱的幼鳥,抵禦天敵來犯。《動物世界》都看過吧?每次幼兒單獨呆在巢裡,邊上就有一隻猛獸虎視眈眈,真是讓人心跳驟增。因此這樣的生存環境之下,鳥類父母必須都得參與到育兒這一項大工程當中來

與鳥類父母形成對比的是,很多爬行類動物的父母並不會撫養幼兒。這就不分男女了。比如,野生雌水蟒最少只和她們生下的蛋呆上三天,最多也只會呆上五十天。盤繞在蛋周圍可以為胎兒保溫,所以許多環境因素,比如巢穴溫度和溼度都會影響雌水蟒逗留的時長。如果溫度太低,雌水蟒可能就不願意和幼兒呆在一起。

嗯,看來環境也很重要。別小看了家庭環境。裝潢、佈置、氛圍都會對爸爸媽媽的心態產生影響哦!

相信裝修的時候很多夫妻就設想過未來的兒童房吧!地中海,美式,北歐風,新中式……是不是看著頭大?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新手爸爸媽媽,建議看一些家裝方面的書籍,比如安娜·斯塔摩的《室內設計師專用配色色譜》,鈴木信弘的《住宅格局解剖圖鑑》等等,還有一檔國內綜藝《夢想改造家》也強烈推薦!

逛逛宜家也是個好方法。很多內裝都是搭配好的,或許能給你提供些思路。不誇張地說,每次小編看到佈置得特別美的房間都想整個打包帶回去。誰不想要個帥氣的王子房,美美的公主房呢?

媽媽是超人,爸爸去哪了 |“喪偶式育兒”難道是大腦神經的鍋?

母親與孩子接觸,事半功倍

媽媽帶孩子,確實能帶來一些客觀存在的優勢和好處。

因為哺乳動物都是通過哺乳直接餵養後代,母親單獨撫養極為常見懷孕會刺激幾種荷爾蒙的分泌,包括雌激素,催乳素和催產素。這幾種荷爾蒙都能對視前內測區(MPOA,medicalpreopticarea)產生作用,這塊大腦區域和母性行為有關。視前內測區的損傷則會妨礙親子行為,比如忘記把幼崽帶回巢穴。是不是聽著不可思議?

視前內測區的神經元在做出親子行為時被激活,然後釋放一種神經肽——甘丙肽(Galanin)。對於親子行為來說,激活這些神經元是必要的

這些荷爾蒙和視前內測區激活讓母親能更好地接受後代的刺激,也從生理上“鼓勵”她們與孩子多多接觸。

各位媽媽應該也聽說過哺乳期和嬰兒多多接觸的重要性,這背後不僅有人倫的要求,還有生物學上的考量。現在很多人都支持母乳餵養,但是據研究,營養成分足夠的配方奶和母乳並沒有多少差異。所以

關鍵還是多和孩子互動,多發生一些肌膚接觸。

還有一些生理變化會發生在齧齒類雌性生物身上,比如視覺記憶的增強。研究發現,貓頭鷹猴在有了幼崽之後會相對花更多時間去高產量的覓食地,也許說明它們辨別這些地方的能力提高了。

這樣“為母則剛”的現象在人類社會也很常見!

很多當了媽媽的女性都會覺得,自從有了娃之後,力氣日益見長,每天一手抱娃一手買菜、提米,這些根本都不是事兒,二胎媽媽還得雙份辛苦。

也許是生物本能讓媽媽們適應了這種連軸轉的節奏,但初為人母的身心挑戰是難以言喻的,爸爸們還是得多多參與,分擔責任啊!

媽媽是超人,爸爸去哪了 |“喪偶式育兒”難道是大腦神經的鍋?

媽媽帶還是爸爸帶?

雖然我們對於母親養育行為在神經生物學上的理解加深了,目前對父親養育行為我們還知之甚少。

父親的養育行為會因為環境因素產生很大區別。很多有袋類動物,比如袋鼠,根本沒有父親養育行為。這才叫真正的“喪偶式育兒”,心疼一下袋鼠媽媽。

與此相反,父親養育是絹毛猴育兒的主導。雄性絹毛猴,90%的時間都會隨身帶著他們的孩子。雖然睪酮(testosterone)會抑制父親的養育行為,但是對於加利福尼亞鼠來說卻起到促進作用。其他的荷爾蒙也會影響父親的養育行為,比如催產素,催乳素,抗利尿激素。

有意思的是,某些哺乳動物常有的單親撫養模式也可以拓展成雙親撫養模式。比如雄鼠一般不參與撫養,但是卻會在母親鼓勵後做出類似母親的養育行為。2013年一項研究表明,一旦和幼崽分離,

雌鼠就會向伴侶釋放一種超聲波信號,雄鼠聽到後會在五分鐘內把幼崽帶回窩。

所以,媽媽們也可以學習著,多鼓勵爸爸們動手啊!別什麼都一股腦地往自己身上攬,也要讓“父親”這一角色起到應該發揮的作用。北歐很多夫妻就是男方負責帶娃,也一樣做得很好。

可以分擔任務,比如可不可以試著你換尿布我衝奶粉?比如晚上輪流帶孩子?當然首先要喚起爸爸們參與的意識,比如一起看一些育兒節目,或者試試把這篇文章轉給孩子的爸爸看?

人類的進化決定了我們和動物本質上的不同。我們的養育週期比動物長得多,育兒任務也複雜得多。一個孩子從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到小荷初露到長大成人,其中的艱辛不足為外人道也。

育兒過程中,父親不能代替母親的作用,母親也不能填補父親的空缺,“喪偶式育兒”完全是行不通的。

總之,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希望各位閱讀本文的寶爸寶媽也能共同進步,一起快樂育兒!

媽媽是超人,爸爸去哪了 |“喪偶式育兒”難道是大腦神經的鍋?

哈佛腦科學海歸團隊創立的自閉症康復教育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