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誕生地之謎

伏羲又稱宓羲、庖犧、包犧、犧皇、皇羲、太昊、蒼牙等,是我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之一,據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八卦和中國古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結繩為網,教人漁獵,飼養動物,設立婚姻制度,發明琴瑟,創作樂曲《駕辨》等。其活動標誌著中華文明的起始,同時留下大量相關的神話傳說。

伏羲誕生地之謎

伏羲誕生地之謎

《易•繫辭下》,記載:

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

伏羲誕生地之謎

伏羲誕生地之謎

伏羲誕生地之謎

《史記》從黃帝記起,不為伏羲作傳,所記伏羲有兩處,均系引前人所言。《太史公自序》:“餘聞之先人曰:‘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封禪書》中管仲言:“昔無懷氏封泰山禪云云;慮羲封泰山禪云云……”司馬遷治史嚴謹,因當時伏羲傳說語多讖誤,難以辨識,但仍記之存疑。班固《漢書》突破《史記》界限,將上古帝王從黃帝推至伏羲,伏羲登上官定正史。《漢書•律曆志》引劉歆《世經》言:“庖犧繼天而王,為百王先。首德始於木,故帝為太昊。”《漢書•古今人表》中首敘伏羲,次列炎、黃,以伏羲為歷史源頭,認為伏羲氏“繼天而王”,為百王之先,而炎、黃諸帝繼伏羲而王。《白虎通義》言:“三皇者何謂也,伏羲、女媧、神農是也。”伏羲從此被推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晉代皇甫謐所著《帝王世紀》所敘上起三皇,下迄漢魏。三皇首列伏羲,言伏羲功業曰“繼天而王”“作八卦”“造書契”“作瑟三十六絃”“制嫁娶之禮”“取犧牲以供庖廚”等。唐高祖《修六代史詔》和唐太宗《修晉書詔》均以伏羲為中華文化的肇始者,所謂“伏羲以降,因秦斯及,兩漢繼緒,三國並命,迄於晉宋,載筆備焉”。

伏羲誕生地之謎

伏羲誕生地之謎

至唐開元年間,司馬貞《史記•補三皇本紀》記載:

伏羲誕生地之謎

太皞庖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結網罟以教佃漁,故曰宓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有龍瑞,以龍紀官,號曰龍師。作三十五絃之瑟。木德王。注春令。故《易》稱帝出乎震,月令孟春,其帝太皞,是也。都於陳。東封太山。立一百一十一年崩。

伏羲誕生地之謎

司馬貞綜述、補充前世有關伏羲的文獻材料,成一篇較為完備的史傳。至此,伏羲在歷史古代典籍中歷史化的過程全部完成。

伏羲誕生地之謎

伏羲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史料記載中被描述成創造人類的人祖,千古第一帝,同時也被中國傳統道家尊為東方天帝。《楚帛書甲篇》所記載的創世神話中,伏羲即是生於混沌之中。而且《淮南子•精神》所描述的宇宙創生過程與《楚帛書甲篇》頗為相似:“古未有天地之時……有二神混生,經天營地,孔乎莫知其所終極,滔乎莫知其所止息。於是乃別為陰陽,離為八極,剛柔相成,萬物乃形。”這裡的陰陽“二神”當指伏羲、女媧。從哲學角度上為陰陽兩儀;從神話角度上是伏羲、女媧二神。在漢墓壁畫、畫像磚石中,伏羲手捧太陽或日規,代表陽;女媧手捧月亮或月矩,代表陰。伏羲、女媧結婚生育四子,化育萬物。至此,中國傳統道家哲學思想具象化為伏羲女媧。

伏羲誕生地之謎

伏羲誕生地之謎

伏羲誕生地之謎

傳說伏羲誕生於古成紀,西晉皇甫謐《帝王世紀》:“太昊帝庖犧氏,風姓也。母曰華胥,燧人之世,有巨人跡出於雷澤,華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犧,長於成紀。”東晉王嘉《拾遺記》:“庖犧所都之國,有華胥之州,神母遊其上,有青虹繞神母,久而方滅,即覺有娠,歷十二年而生庖犧。”古人以十二年為一紀,因而將伏羲誕生之地命名為成紀。秦安為古成紀的中心地域,境內有漢、唐成紀縣治地,自古以來被稱為“羲裡媧鄉”。縣南三陽川(今屬麥積區)有卦台山,傳說為伏羲創畫八卦之地,上建有伏羲廟,附近有龍馬洞,印證龍馬負圖之說。縣境內的安伏川顯親峽有伏羲、女媧合婚的傳說,伏羲女媧文化濃厚。縣城泰山廟上建有伏羲廟,由宋元以來的三皇廟演變而來。

伏羲誕生地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