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法師居士,寺廟規劃佈局須重視!分享15套經典寺院設計圖

如果您喜歡古建築,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建築,請關注作者頭條號

“古建築設計師”後面長期更新中華民族建築文化,如果您有古建築設計項目,文物修繕設計,寺廟規劃設計,仿古街改造項目,祠堂項目等仿古建設計及施工請關注並私信作者,請認準古建築設計師,專項古建築設計二十年!

各位法師居士,寺廟規劃佈局須重視!分享15套經典寺院設計圖


各位法師居士,寺廟規劃佈局須重視!分享15套經典寺院設計圖


各位法師居士,寺廟規劃佈局須重視!分享15套經典寺院設計圖

佛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宗教之一,在古代的皇家很受重視,寺院的形制及佈局十分有講究,很多都是仿造皇家建築風格和防衛來安排。通常的寺院是坐北朝南,三門向南開,但也有說法,寺院不能太正對南向,有點偏東或偏西的那種向南方向。佈局基本上是天王殿,中間供奉彌勒菩薩,以布袋笑彌勒見多。四天王左東南、石西北(以彌勒為準,左即東方)。本文主要對中國寺院的形制及佈局特點進行分析。


佛教傳入中國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白馬寺,是以漢代官署的格局建造的,以後又有不少官僚和富家施捨現成的府邸和私宅為佛寺。所以,中國漢族地區的佛寺在近兩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基本繼承了中國的建築傳統,以院落形式作為佛寺的佈局,即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串連而成。寺廟是中國佛教建築之一。起源於印度的寺廟建築,從北魏開始在中國興盛起來。東漢明帝時,釋摩騰自西域用白馬馱經,初宿洛陽鴻臚寺,於是以“寺”名之,創立“白馬寺”。“寺”在白馬寺創立之前,為官署之名,後來凡是僧眾所居處,皆以“寺”為名。在中國佛教寺廟的建築中,殿堂是寺院建築的主體。 殿是供奉安置佛像以供禮拜祈禱的處所,堂是供
僧眾說法行道和日常起居的地方。下面將就普通常見寺廟的格局作些介紹。


各位法師居士,寺廟規劃佈局須重視!分享15套經典寺院設計圖


各位法師居士,寺廟規劃佈局須重視!分享15套經典寺院設計圖


各位法師居士,寺廟規劃佈局須重視!分享15套經典寺院設計圖


一、寺廟佈局
院落式的寺院佈局,一般是坐北面南,從山門(寺院正門)起沿一條南北向中軸線,由南向北每隔一定距離佈置一座殿堂,周圍用廊屋或樓閣把它圍繞起來。中軸線上由南向北的主要建築依次是山門、天王殿、大
雄寶殿,大殿之後是法堂或藏經樓(閣)或毗盧閣、觀音殿。 大雄寶殿前,左右配殿有枷藍殿、祖師堂(或觀音殿、藥師殿等)相對。寺院的主要生活區常集中在主軸線東側,包括僧房(居室)、香積廚(廚房)、齋堂(飯堂)、職事堂(庫房)、榮堂(接待室)等。 接待四方之來者的客房特設在中軸線西側。
1.1山門
佛寺的大門稱為“山門”。由於“天下名山僧佔多”,寺院多在山林之處,所以得名。山門一般有三個門,象徵“三解脫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中間一座常建成殿堂式,叫山門殿或三門殿。 殿內塑兩大金剛力士像,如同兩個門衛護持寺院。
1.2天王殿
進了山門往北,第一重殿是天王殿。在天王殿前兩側有鐘樓和鼓樓。天王殿中間供坐北面南的大肚彌勒佛。 東西兩旁分塑四大天王像,彌勒佛背後神龕內供韋馱菩薩像。


各位法師居士,寺廟規劃佈局須重視!分享15套經典寺院設計圖


各位法師居士,寺廟規劃佈局須重視!分享15套經典寺院設計圖


各位法師居士,寺廟規劃佈局須重視!分享15套經典寺院設計圖


各位法師居士,寺廟規劃佈局須重視!分享15套經典寺院設計圖


1.3大殿
天王再往北是“大雄寶殿”,俗稱“大殿”,為寺廟的主殿、正殿。“大雄”是梵文筏那摩那的漢譯,是對佛祖釋跡牟尼的尊稱,指佛有大力,能伏“五陰魔”、“煩惱魔”、“死魔”、“天子魔”等四魔。常見的供奉釋迦牟尼佛有三種姿勢:一種稱“成道像”,結跏趺坐(兩腿交叉,雙腳放在相對的大腿上,足心向上),左手橫放在左腳上,名為
“定印”,表示禪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為“觸地印”,表示釋迦成道前,為了眾生而犧牲自己,這一切唯有大地能夠證明。再一種為“說法像”,結跏趺坐,左手橫放在左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環形,名為“說法印”。還有一種立像,左手下垂,名“與願印”,表示能滿足眾生願望;右手屈臂向上伸,名“施無畏印”,表示能解除眾生苦難。還有的是“三佛同殿”。一種是供“三身佛”,“三身”指三種佛身。中尊為“法身佛”名“毗盧遮那佛”,指體現了佛法的佛本身。左尊為“報身佛”,名“盧舍那佛”,指經過修習而獲得佛果之身。又尊為“應身佛”,即是釋迦
牟尼佛,指佛為度脫世間眾生需要而現之身,特指釋迦的生身。又一種為供“橫三世佛”。這裡的“世”指三個空間世界,以其同時存在,所以叫“橫三世”。正中為本尊釋迦牟尼佛;左側為左手持缽(表示盛甘露),右手持


藥丸的藥師佛;右側為阿彌陀佛。另一種為供“豎三世佛”。這裡的“世”、指因果輪迴遷流不斷的個體一生中存在的時間。 三世指過去(前世、前生)、現生(現世、現生)、未來(來世、來生)三世。在佛像中的位置是:正中為現在佛,即釋迦牟尼佛。左側為過去佛,即燃燈佛。佛經說他生時身邊一切光明如燈,故得名。亦說釋迦未成佛時,燃燈佛曾為他“授記”,預言將來成佛的事。右側為未來佛,即彌勒佛。彌勒是釋迦之後將為佛。佛經講他將繼承釋迦的佛位而成佛,所以叫未來佛。佛殿兩側各九尊羅漢。佛壇背後是觀音菩薩手持楊枝淨瓶,立於普陀洛枷山海之間。
1.4配殿
大殿的東西兩側配殿是枷藍殿與祖師殿。 伽藍是“僧伽藍摩”的簡稱。是“僧園”之意。這裡的伽藍特指“祗樹給孤獨園”,是釋伽在舍衛國居住說法的場所。伽藍殿供波斯匿王和他的太子祗陀,還有給孤獨長者。相
傳“祗樹給孤獨園”是給孤獨長者用金錢購置波斯匿王太子祗陀的花園,建築了“祗園精舍”,釋迦說法的道場。 除了這三位護持佛法建立枷藍的善士外,殿內兩側還有供美音、梵音、天鼓等十八位枷藍神的,他們是寺院的守護神。


各位法師居士,寺廟規劃佈局須重視!分享15套經典寺院設計圖


各位法師居士,寺廟規劃佈局須重視!分享15套經典寺院設計圖


各位法師居士,寺廟規劃佈局須重視!分享15套經典寺院設計圖


1.5法堂
大殿的後面為法堂,也叫講堂,是演說佛法皈戒集會的地方,它是佛寺中僅次於大雄寶殿的主要建築。法堂也供佛像,但主要設法座。法座亦稱獅子座,堂中設高臺,中置坐椅,供法師演說佛法之用。 法座後掛象徵


釋迦說法傳道的圖像。法座前置講臺,臺上供小佛像。下設香案,供置香花,兩側列置聽法席位。
1.6藏經閣
法堂之後是藏經閣,藏大量書籍,一般不對外開放。
二、各殿堂供奉的佛像
山門(正門):多為三門並立,中間大兩旁小,故又稱“三門殿”。門內兩側塑有金剛像。天王殿:三門殿內的第一重殿。殿中央供奉彌勒尊佛,背後供奉韋馱菩薩,韋馱菩薩面北而立。東西兩旁供四大天王像。大雄寶
殿:是寺中主殿、正殿。 因宗派不同,正殿供奉的佛像也有區別。比較常見的是:一佛二弟子:釋迦佛、阿難、迦葉。 一佛二菩薩:釋迦佛、文殊、普賢。一佛四弟子:釋迦佛、文殊、普賢、阿難、迦葉。橫三世佛:藥師佛(東)、釋迦佛(中)、阿彌陀佛(西)。豎三世佛:燃燈佛(過去佛,東)、釋迦佛(現在佛,中)、彌勒佛(未來佛,西)。三身佛:盧舍那佛(左)、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中)、釋迦佛(右)。五方佛:阿闕佛(東)、寶生佛(南)、大日如來(中)、阿彌陀佛(西)、不空成就佛(北)。過去七佛:迦葉佛、拘留孫佛、屍棄佛、毗婆尸佛、毗舍浮佛、拘那含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由東至西)。淨土宗寺院也有在主殿供阿彌陀佛(坐像)或接引佛(立像)的。正殿佛像的背後,或供文殊、普賢、觀音三大菩薩,或塑海島觀音。大殿兩側多供奉十八羅漢,也有的大寺供奉二十諸天。


各位法師居士,寺廟規劃佈局須重視!分享15套經典寺院設計圖


各位法師居士,寺廟規劃佈局須重視!分享15套經典寺院設計圖


各位法師居士,寺廟規劃佈局須重視!分享15套經典寺院設計圖

三、寺廟中的莊嚴和供具
寺院殿堂布置除各類佛像外,還有一些比較固定的莊嚴和供具。所謂莊嚴就是以示莊重嚴肅的裝飾。 中國佛殿之莊嚴主要為寶蓋、幢、幡、歡門等。寶蓋又稱天蓋。殿堂所供本尊佛像有寶蓋,佛經稱華蓋。 一般以木材、金屬或絲織之材料製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