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歐洲眾多河流的河水清澈,而我國的長江水卻如此渾濁?你認為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拂曉下的遠東


翻看了前面條友寫的回答,筆者也來湊湊熱鬧,分享一下自已的不同看法,題主說為什麼歐洲有眾多河流河水清澈,而我國的長江水卻如此渾濁?這主要是受氣候因素影響,其次是地形和人類活動等。

如上圖 歐洲的河流主要發源於阿爾卑斯山山脈和喀爾巴阡山脈,呈放射狀分佈,許多是我們聽到的萊茵河、塞納河,第聶伯河、多瑙河等。阿爾卑斯山與我們青藏高原上的山脈比較起來,不算很高,才2000多米,大致東西走向,但由於處於地中海北部,常年受溼潤的大西洋西風影響,山脈多積雪、冰川,淡水儲量豐富,冰川發育非常好,雪線位置非常低,為此這些河流的源頭與我們國家長江、黃河源地有其相似性,也是冰川融水補給形成河源,在歐洲也可以稱之為“歐洲水塔”。

歐洲河流多但不是很長,還不及長江支流的長度,降水是河流的補給形式,從河流徑流來說,非常穩定,從其它水文特徵與我們長江相比泥沙少 河水清,這主要與歐洲氣候有很大關係。歐洲常年受北大西洋暖溼氣流影響,又盛行西風,這就使得降水四季分配均勻。上圖是德國漢堡的降水量,最多月份7月81.9mm,最少月1月61.2mm,1月~12月降水量非常均勻。由於沒有乾季,兩岸綠草如茵,生物繁茂,河流兩岸很少有裸露的河漫灘存在,沒有乾涸的河床,沒有洪水,哪來的泥沙。

而我們長江受季風氣候影響,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上圖是長江沿岸城市武漢降水四季分配情況,最多月7月降水 232mm,最少月1月47.9mm,相差5倍,每當夏季來臨,山洪爆發,泥石流、地質滑坡把泥沙帶到河裡,河水渾濁,與歐洲河流成鮮明對比。

其次受地形影響,長江源於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落差達4000米左右,河水強烈下切侵蝕,泥沙在重力作用下加速下滑,河流泥沙含量高。而歐洲的河流落差比較小,很多在山前地帶地勢1000多米,植被覆蓋度又好,泥沙含量也少了許多。下圖是德國的萊茵河,輪廓清晰,眉清目秀。

不得不說人類活動對河流的影響,從社會發展進程來看,歐洲整體上處於後工業化時代,消耗的資源與能源與我們國家相比都比較少,大力提倡節約型經濟,人們的環境意識達到了非常高的程度,對河流的保護、治理有了更科學的認識,河流清澈也是人與自然更為和諧的表達。相比我們國家目前雖然環境監管非常嚴格,但企業的升級改造還要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企業減排還未達標 ,從一定程度上河流汙染源還未消失,這也是河水渾濁的原因之一,隨著社會發展,我們社會的物質文明發展到一定高度時,相信我們的河水會變得更清,天更藍……


地理縱橫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著名的《藍色多瑙河》,這條歐洲第二長、全球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大部分河段常年保持著純淨的藍色,或者綠色,河水相對純澈,雖說能見度也沒那麼高,但在自然界水體中算得上相當乾淨。

而不僅僅是多瑙河,歐洲大部分的河流都相當清澈,比如萊茵河、易北河、塞納河、波河、泰晤士河、第聶伯河等,在這些河流的很多河段,都建設了風景區、度假區,成為當地的著名旅遊觀光勝地。


然而,我國的長江、黃河、淮河、珠江水系等都相對渾濁。尤其黃河更是全球含沙量最高的河流,長江水量巨大但仍舊相當渾濁。

水量越大,水體越渾濁

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大型河流,無一例外都是渾濁的。不僅僅是長江,密西西比河、亞馬孫河、剛果河、贊比西河等,水體都不純淨。而尼羅河、馬更些河、葉尼塞河、黑龍江等,雖然流域廣闊而且長度也不算短,但水量並不算多,所以也沒那麼渾濁。


歐洲河流普遍比較短,流量雖然充沛但總體比較小。

經濟發達,流域內環境保護得當

歐洲是世界上總體發展程度最高的大洲,工業革命時代的歐洲,河流汙染嚴重,然而經過產業轉移等,如今的歐洲各國環境優良,水土保持很好。

長江流域人口眾多,近些年經濟迅速崛起的同時,對環境的破壞日益嚴重,對於長江水體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千年前的長江與黃河流域,山林茂盛人煙稀少,如今的黃河甚至留下“海晏河清”這樣的形容詞。所以說,大型河流想要治理得清澈也不是沒有可能。數十年前的長江,雖然也沒有如今的歐洲萊茵河等那樣清澈呈現出藍色,但也算得上清水悠悠。隨著退耕還林、產業轉移等環境保護的強化推進,長江恢復容顏也不是沒有指望。


澹奕


只能告訴你,全世界的河流,清澈的只佔極小部分,大部分河流是渾濁的。而且,越大越長的河流,往往就越渾濁。

(補充:其實河流就應該是渾濁的,就應該含有泥沙以及其他礦物質,這樣的河流才可以沖積出平原,造出入海口三角洲。我國的黃河現在每年還能造出20平方公里的國土。其他的河流也一樣,上海的崇明島在不斷擴大,錢塘江口也是這樣。同時,因為河流是渾濁的,河岸邊的土地才是肥沃的。尼羅河自從修了阿斯旺大壩,倒不渾了,但帶來的問題更多)

當然,渾濁並不代表汙染與髒,主要是因為水土流失,含泥沙較多。河流要想清澈,必須滿足很多條件,比如植被豐富,土壤流失少,流速較緩,等。黃河本來很渾的,但現在黃河上有很多水電站,那裡河水就是非常清澈的。

在我國,貴州、廣西、湘西的河流多數是清澈的,其他的河流多數是渾濁的。西藏沒有汙染吧,河流也多數是渾濁的(帕隆藏布江是清的,雅魯藏布江、瀾滄江、怒江以及金沙江等,都是渾的)。雲南的河流更是如此。

英國的泰晤世河,一樣是渾濁的。你看到很多漂亮的河流圖片,後期處理過,顏色弄藍了。


老劉講體驗管理


看了這問題下面問題回答,答案的關鍵字差不多是“河流長度長”,“水量大”,“源頭海拔高”等等,還有達人既然已經提到了廣西的河流,為啥就不作進一步分析呢?

我對廣西和四川都比較熟悉,我就拿四川和廣西的河流作對比,解釋為何有些河流泥沙量大吧

四川處在長江的上游,眾多長江支流經過,大渡河,嘉陵江,岷江等等。

我就拿岷江舉例,岷江上游流經龍門山斷裂帶,這個地區特點地震時有發生,造成山體鬆垮,並且富含泥沙,易滑坡,下點雨就得防著泥石流。極端例子就是映秀鎮,經歷2008年5.12地震後,2010年重建工作進入驗收階段,但遭遇了8.14泥石流,造成重建工作延後。而過後一年當時我想經映秀過耿達到臥龍保護區,當地人告訴我,路沒了。又過了大半年,我真騎車經映秀到臥龍,印象深刻,所謂路就在河流沖積沙石和旁邊垮下來山體巖體上面的。

我上面想說明的是,這樣的地形,你要讓河流沒有泥沙幾乎沒法做到。也許你會覺得植被恢復就好了,然而事實是,植被只能固其表,雨水照樣可以從山體帶出泥沙來,在崇州的雞冠山,那裡植被算好的了,流出雞冠山的河流含沙量一樣很大。

不幸的是,四川境內的大部分河流都會經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過渡帶,這裡都具有地震頻發,山體鬆垮,泥石流頻發的特點。

所以四川的同學來到廣西會問,這裡的河水怎麼是綠的,是不是汙染太嚴重了,我也很無奈,也許他沒見過河流的其他樣子。

而廣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山上特點就是沒土,河流想帶泥沙都沒得帶,而這裡地質結構穩定,長點植被真可以保持水土的。桂林灕江下大雨時,河水也會渾濁,但過後很快會清澈。

我的結論是,河流的泥沙量跟其流經地質區域有直接關係,看看黃河,因為流經黃土高原,其含沙量可以秒殺亞馬遜河,長江,尼羅河,可流量和長度反而小很多。而亞馬遜作世界第一大河也沒見得其泥沙大於長江吧!

至於歐洲的河流,我沒有見過,就不妄加評論了,題主可以按上面的思路觀察一下。


希望大家多多點贊和評論,今後我會在悟空問答上精選一些有趣的問題,從科學角度來看待問題。

歡迎大家關注哦!謝謝大家的支持!


崑崙還東國



任有新2


江漢西來,高樓下,蒲萄深碧。猶自帶岷峨雪浪,錦江春色。……這是蘇東坡滿江紅詞,意思說,長江漢江從西邊奔來,高樓(岳陽樓)下,江水如葡萄一樣深碧。可見當年蘇東坡所處的宋朝,約離今千年前,長江水是清的,那麼當年的長江水為何是清的呢?我想當時的武漢西部有兩個大湖,一個是將要消失的雲夢澤,另一個是洞庭湖,因為有這二湖,沉澱了長江水,所以長江水是清的,後來雲夢澤被長江泥沙淤沒了,於是長江水就變渾了。

從土石循環的角度講,也可以從平原成陸的角度講,那全是江河泥沙的功勞,沒有江河的細微泥沙,就沒有廣闊的平原,我們常常將江河的渾濁加以垢病,實在是埋沒了江河的歷史功績,江河中的泥沙,那是成陸的資源,是應煲不應貶,中國的長江黃河,不但給予我人民以飲用和灌溉,同時還衝擊成遼闊的平原,功實大也,而我們不感謝她,不去歌頌她,反而厭惡她的渾濁,是不是可以說,黑白顛倒,本未倒置,還在時時羨慕歐洲河流的水清,懷疑我們的環境沒有他們好,真是可笑!我可以告訴大家,我們的長江黃河處於壯年,河勢澎湃,填海造陸能力強盛。歐洲的河流,己入暮年,沒有了造陸能力,因為河流太清,歐洲大陸己經定形,無法擴大。

我們應該為黃河正名,我們也應該為長江正名,長江是應該有泥沙的,黃河也是應該有泥沙的,我們不應厭煩她的渾濁,而應感謝她的渾濁,感謝渾濁的泥沙,感謝這種細微的泥沙資源,為我們造就了長江中下游平原,為我們造就了華北平原,感謝給予了我們立足的基礎,感謝給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

也許有人會說,那麼我們就不該植樹種草。這實在是兩碼事,江河泥沙衝擊成平原,那是江河的事,植樹種草,那是植被的事,是農業的投入與生產,是二碼事,你不願生產,而去茲生泥沙,與江河何關?另外一點須說明,工業廢水要處理達標後方可排入江河,與江河泥沙是兩個概念,是兩碼事。


富春惡水


根本原因是植被和城市汙染。

長江上游有很多支流匯入長江,以烏江為例,在匯入長江以前,流域植被很好,所以水比較清,但是由於生活汙水的緣故,水是臭的。

從宜昌開始,長江離開山區,流域植被破壞嚴重,所有的支流都把泥沙和汙水帶進長江。

長江干流本身被汙染也很嚴重,航運,臨近城市的雨水(相當於城市洗地水)都是重要的汙染貢獻者。

而歐洲的植被不僅是流域山野和農田,而且城市也不許見土壤,必須用草皮蓋住。嚴格控制汙水,即使是遠離城市的單獨的房屋,其生活汙水也必須貯存在汙水池裡然後用罐車運到汙水處理廠統一處理。

把控住生活和工業汙水,控制住植被,清澈河水自然來。我國人口密度小的年代,大家還都記憶猶新。實行嚴格的汙水和植被管控是找回曾經的青山綠水唯一途徑!


深藍ME


解決歐洲河流鹽鹼化問題應從立法入手

2013年08月29日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楊敏/編譯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 據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官網8月21日消息稱,該校生態學系專家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在《環境汙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期刊上發表了最新研究論文,稱河流鹽鹼化會對環境、經濟和全球健康造成巨大影響,是世界各國不應忽略的重要環境問題。研究人員稱,造成河流鹽鹼化的主要原因是礦產開發、家用和工業廢水排放、農業殘留物處理不當等人為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威脅到全球的河流生態系統,還會對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和公共健康帶來危害。

  研究人員發現,澳大利亞和歐洲都已出現了河流鹽鹼化的情況,例如在西班牙埃布羅河平原,由於其土壤自身特性和當地的農業活動,河流鹽鹼化程度比澳大利亞更為嚴重,西班牙穆爾西亞屬於半乾旱地區,其日常灌溉行為和水資源過度開發,也導致當地河流日益鹽鹼化,但當局卻一再忽視該問題的嚴重性。而在歐洲,這些人為因素導致的鹽鹼化問題則遲遲得不到解決。

  解決河流鹽鹼化問題,研究人員認為應從立法角度入手,有效調節企業行為,並配合一些管理策略,控制人類行為引起的鹽排放量,根據河流本身情況控制鹽排放量,同時還要努力提高公眾的自覺意識。


中國社科國際關係學


沿河居民洗衣服排糞便倒馬桶排汙水


紅星照耀神州


因為他們的工業發展進程比我們國家早,在以往的發展中早已意識到環境的重要性。而我們國家人口眾多,要自力根生,讓國家不依賴其他國家。快速的發展工業,必將對環境產生影響,這就是代價,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國家這幾年發展起來了,也越來越重視環境對人生活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