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一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鹏友程


我个人对这只猪有了一丝敬佩,相对当时作者枯燥的生活,也似乎理解王小波称它为“猪兄”的原因。它聪明、冷静、警觉、勇敢。但我认为,它最难能可贵的是它敢于命运抗争。作为家畜的猪,它不像其他猪一样甘于吃与睡,最后被宰掉的命运。它也不愿顺从被割掉,丧失骨气。它想当的是一只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野猪。不受管辖、不受命运约束,它要的是自由和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

反观我们人类,虽然处于生物界的顶端,但相当一部分人随大流,没有活出自己的精彩。“猪兄”有理想,有追求,有拼搏的勇气,有向命运挑战的决心。而这些,相当多的人并没有做到。“猪兄”虽然只是一只猪,但在这些方面,却远比一些人类伟大,也比一些人活的潇洒,有点卡夫卡的变形记的赶脚,都是借物喻人但是结果和手法却不尽相同。



易合国学讲堂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王小波在文革时期下乡插队的时候的故事,主角是一头“猪”。在这片杂文中,这只“特立独行”的猪,不安于人类给他安排的生活,想出去了就经常跳跃栏杆,跳上猪圈顶上来晒晒太阳,知青门也喜欢它这种特立独行的派头,对于这些王小波有几分羡慕的,他在文字也提到,自己的知青生活除了八个样板戏,平时也没有什么可以消遣的。可是枪打出头鸟,这只特立独行的猪成为了领导眼中的麻烦、障碍。想要去制服它,但是好几拨人拿着火枪、手枪都没有把它制服。

其实这篇文章讽刺的寓意比较明显,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被人安排好生活的猪,人们也都向往自己,但是很少有人有勇气去改变自己的状态,成为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同时那些喜欢安排别人的生活,设置别人的生活的人,其实也只是在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罢了,其作为并没有实际性的意义。

王小波是一个有趣的人,他的文章也是,其中更有几分鲁迅的色彩。他的有趣不仅仅是体现在他那些充满戏谑的语言文字上,更深的层次是他有很强的现实讽刺意义。在当代的作家中敢写这样的文章的人,其实并不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王小波也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他用文章将他想要表达的内容生活化,让思索的过程变的更加清晰,让文章的爆发点都在现实的讽刺上,成为一种黑色的幽默,让读者在感同身受的同时,多了几分趣味性。

猪总是猪啊,但猪也是人啊。庸俗的人依旧庸俗,独行的人孤身独行。






知相知命


您好,我是诗词小说交流汇,有幸由我为您解答问题:“王小波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表达怎样的思想?”

首先我要说在校时很喜欢王小波的小说!其中《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一文,给我的印象很深!我还仿照过这篇文章写过一篇作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狗!》

所以由我回答这问题很亲切,首先我的答案分成五个观点!

第一,作者首先调侃自己的生活单调,神经兮兮(想同准备杀猪兄的领导拼刀子?!)。

第二,作者用猪来讽刺自己和绝大部分人是不能自主安排自己命运的人,或者被人安排的命运!

第三,作者将特立独行的猪安排了最好的命运~跳出自己原本该有的命运,成为一只潇洒的野猪!用此来表达对自主命运的羡慕和对自己的无能痛心!

第四,特立独行的猪成为野猪后,自己不能同它和以前那般再要好了!作者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无奈,和自己永远将沉沦下去的恐慌!

第五,整篇文章用拟人的手法书写,文字诙谐,内容有趣!读起来就能感觉到作者虽处在不安之处,却仍然有调侃的乐观!似乎与他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悲观理念有区别!然,就是这样的区别用词和用意,才能使这篇文章立意更加的深远!强烈的对比下,文章的观点自然升华,读之久久不能忘怀!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诗词小说交流汇


一个题目,开启一个封存的记忆。

王小波,一位被低估并被记忆时而封存,时而记起的作家。英年早逝,迄今己整二十三年。生前寂寞,作品无人问津,死后爆红,作品一印再印,历史就是这样搞笑,我想王小波至死都不会想到,自己会像海子那样,只有在死后才会散发光芒,这种对自由的追求实在让人不敢效仿。

在我的记忆里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流传于校园:“男看王小波,女读周国平”,我就是在那个时间段读的王小波,而且还偷偷看了周国平,所以在看了此题后,我果敢地选择了答题,但“诚实”有时候也是一种毛病,有时候在不能“畅所欲言”时,还不如选择“委婉”。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王小波92年底创作的“自黑”文章,由北岳文艺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历时14年才得于问世,我想这大概还要归功于出版社出于对逝者的尊重,否则,此书只能胎死腹中,可见此书出版真的好难!所以,今天我们在此讨论王小波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的表达思想也很难。

这只“猪”没像大师兄那样被压500年已经不错了,还想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来影射自己,搞“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伎俩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无视生活的设置,想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这可能吗?大师兄都没戏,我也不知道这个“二师兄”哪来的自信!

但从励志的角度来说,这只特立独行的猪,勇敢、快活、敢于追求,不畏他人,在危难时刻还能表现出优于其他猪的镇定,并机智逃生,活出自我的态度,还是值得学习的。毕竟敢于挑战命运,不甘平庸,并且遇事淡定,机智果敢以及向往美好自由的精神还是值得提倡的。另外,他的文体、语言、思辨以及不发狂,不媚俗的写作技巧手法更是值得我们学习。

有人说:“王小波说出了我们想说的话,而且到今天,这些话语、这些思想仍是我们的社会所需要”。可这是真的吗?我想不过是一句“客气话”罢了。在《沉默的大多数》一书里王小波是这样写的:这是我选择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所以,做猪难,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更难!





襄阳郭大侠


1、人活在世上,不必什么都知道,只知道最好的就够了。

2、阅读才不算是过时的陋习,任你有宽银幕,环绕立体声,看电影的感觉终归不能和读小说相比。

3、天知道,张爱玲后来写的那叫什么东西,她把自己的病态当作了才能……

4、张爱玲的小说,有忧伤,无愤怒;有绝望,无仇恨,看上去像一个将死的人写的。

5、中庸的思想放在一个只凭感觉做事的古代人脑子里会有用,比方说,他要蒸馒头,记住中庸二字,就不会使馒头发酸或者碱大。

6、用不着花很多钱,受很多罪,跑好远的路,洗耳恭听别人说你是傻x,自己知道就够了。

7、香港和台湾的确是富裕,但没有文化。所谓的文化,乃是历代的积累,你把城墙拆了,把四合院扒了,它还在人身上保留着。


8、北京原来也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古都,它的魅力在于城墙。

9、人生唯一的不幸就是自己的无能。

10、罗素曾经说:对于人来说,不加检点的生活,确实不值得一过。

11、钱这种东西,我们将来会有的,我对此很有信心。

12、人不爱自己的家就无以为人,而家可不只是房门里那一点地方。

13、人在工作时,不单要用到手、腿和腰,还要用脑子和自己的心胸。

14、希望我有些成就,为人所羡慕;有些美德,为人所称道。

15、中国人喜欢接受这样的想法:只要能活着就是好的,活成什么样子无所谓。


天天读诗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可以算是王小波的一篇著名的文章,选自王小波的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全文以王小波文革时期下乡插队时的一个故事为叙述主体,故事主角是一头“猪”。猪极少成为中国散文的表现对象,除非在描写美食的文章里。当然,在描写美食的文章里所描述的,一般都是猪身体的某些部分,而且一般不是活猪。把活猪当做表现对象而且还描写得活灵活现的,这篇文章是首例。在作者看来,人和猪一样,都有追求自由的本性,“它们会自由自在地闲逛,饥则食渴则饮,春天来临时还要谈谈爱情”,无疑,猪所处的这种自然状态,正如人所追求的自由生活一样,是一种自然的要求和生活方式。

我们知道,王小波是一名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由于经历过文革这种极其不正常的社会运动和社会环境,王小波的文字总是由内而外流露出一种反讽和鄙夷。对于那种肆意侵犯个人自由的行为,王小波表达了最为激烈的抨击。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一文里,王小波借助猪对自由的向往来间接的表达人对自由的向往。也不动声色的批判了重中荒诞不经、匪夷所思的荒诞做法。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却无法笑出声来。

王小波是一名有良心的知识分子,他敢于正视生活的苦难,他丝毫不回避这种苦难的非理性。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王小波没有止步于讽刺、嘲笑与批判,而是更加深刻的思索人的只有今生只可贵,以及在极端环境下自由与良知如何可能,沉默的大多数想要告诉我们,不作恶是可能的,有时候甚至是高尚的。他的反思,他的坚守,他的表达。让他成为上世纪末著名的文化现象,即王小波热。今天,他的很多散文、小说仍然是自由主义者的绝佳读物,也是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人们阅读他,缅怀他,推崇他,因为,他用他的文字捍卫着自由,至死不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