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能在北方紮根並反佔明朝,其實是朱元璋的安排

說起朱棣,我們都認為他和唐太宗的經歷相似,畢竟兩個人在歷史上的定位都是忤逆出身,而這種篡位不是推翻前朝統治,而是在原本形勢不允許自己堪當大業的時候自己硬去追求,而且還成功了,所以對於朱棣李世民這樣的人,是天縱之才,命運總會對其有所交代。

再來了解一下朱棣

朱棣能在北方紮根並反佔明朝,其實是朱元璋的安排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號永樂,故後人稱其為永樂帝、永樂大帝等。朱棣生於應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後被封燕王。

朱元璋從小開始栽培朱棣

對於朱棣而言,在小時候就給他的父親朱元璋留下了印象,在老朱的心裡自己的這個兒子很爭氣,能夠在眾多的皇子當中堪當大任,所以在一開始便一直的細心栽培他,讓他隨自己理內務、掌兵權,為的就是在隨後能夠有一番作為。

朱棣能在北方紮根並反佔明朝,其實是朱元璋的安排

而朱棣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一直很優秀,但我們都知道木若秀於林則風將催之,朱棣雖然獲得了自己父親的信賴,卻和自己的兄弟們沒有真正的共同語言,而且在皇家兄弟之爭則是平常事,而且加上朱棣雖受重用但卻不受諸位兄弟的待見,尤其是自己的大哥當時的太子朱標的仇視。

朱棣的處境一直很危險

朱棣能在北方紮根並反佔明朝,其實是朱元璋的安排

朱標是朱元璋的大兒子,是大皇子,按照皇家嫡長子繼承皇位的傳統,所以朱元璋也在內外的形勢下立朱標為皇太子,這就更讓朱棣的處境變得危險。但事實已是如此不再能因為自己而改變,所以朱棣所想要成大業便必須要離開南京,如若不然那麼自己一定會深陷困境,甚至搞不好自己的命都要搭上,現在的朱棣便有了一個選擇,必須遠離朱標方可活命。

朱元璋內心是偏向於朱棣的

朱棣能在北方紮根並反佔明朝,其實是朱元璋的安排

朱棣的遭遇當時皇帝都已看在眼中,一邊是日漸頗豐的太子勢力,另一邊是自己最喜歡的兒子,他內心當中是傾向於朱棣的,所以在他還在位期間便將朱棣等其他的皇子發散到明朝國土的周邊,封各個兒子為王,明面的目的是效法周天子分封天下,而暗地裡則是幫助朱棣遠離苦海。

朱棣能在北方紮根並反佔明朝,其實是朱元璋的安排

朱元璋這一切的良苦用心在朱棣所獲得的分封地也可以看得出來。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十歲,受封燕王。其他的皇子雖然獲得分封但是都離南京較近,只有朱棣一人在距離南京遙遠的北方——當時的燕京,現在的北京。封地範圍大致位於今天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部分及遼寧南部一帶。朱棣的封地與南京的皇都,南北相望,或許也是冥冥中的註定,南與北在數年後終有一戰。

燕京在軍事、經濟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雖然在當時燕京屬於還未開發的地段,地廣人稀,但是這裡卻遠離太子的勢力,再加上土地多,只要用心經營,擁有自己的勢力絕不是問題,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京畿負重山,面平地,饒魚鹽谷與果窳之利,又轉漕東南,財貨駢集,天險地位,足制諸胡。”古人常認為燕京是朱棣的龍興之地,物產豐富,供給方便。所以燕京的經濟發展、軍事發展的後勁是十分充足的。鄭曉《今言》

朱棣能在北方紮根並反佔明朝,其實是朱元璋的安排

朱棣在北方築城、屯田,多次受命參與抵禦北方邊境遊牧民族入侵的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在封地中,朱棣也享有極大的管轄權,可以自行招兵買馬。而且有抵禦北犯的藉口,合情合理。

朱棣的其他幾位兄弟紛紛早逝

朱棣能在北方紮根並反佔明朝,其實是朱元璋的安排

朱元璋一共有26個兒子,有長子朱標、次子朱樉、三子朱棢、四子朱棣、五子朱橚等。在朱元璋晚年,前幾位兒子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先後死去,朱棣不僅在軍事實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為諸王之首。朱棣登基時已然成為了朱元璋最年長的一個兒子。朱元璋一直都相信朱棣是自己眾多兒子中最優秀的一個,所以他也一定明白自己這樣的安排是有深意的,明面讓太子勢力放鬆警惕,暗地裡幫助朱棣在活命的前提下給他的崛起提供條件。

朱棣能在北方紮根並反佔明朝,其實是朱元璋的安排

朱棣怎會不知自己父親的良苦,所以縱然自己捨不得父親,但若要成就一番大業必須要經歷痛苦,其中就有離別之苦,看到朱棣真正的動身前往燕京,朱標才真正的放鬆警惕,孰不知朱棣此去再回卻也是另外一番天地!而當朱棣真正反攻順天成功時,才真正的告慰了自己父親的用心,事實證明朱元璋果真沒有看錯人,朱棣真乃明朝氣運之匯聚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