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農村教師辛苦,那麼農村教育的真實情況到底如何?真的辛苦嗎?

佩弦教育


農村教師真的辛苦,這種辛苦不是體力的,而是心理的,精神上的。我既在農村中學呆過,也在城裡學校幹過,這種感覺越發明顯。

1.職稱評定難,心煩。

由於歷史、機制原因,農村學校老師職稱評定的機會少,難度大。晉升高級職稱的條件限制,不利於農村中學教師,比如說市縣公開課,農村教師獲得上課的機會就很少;再比如,市縣表彰,名額少,普通教師獲得的機會更少。

所以評定職稱上面,農村教師在條件準備上就因為地緣原因而存在先天不足,職稱是晉升工資的重要依據。職稱不僅關涉到收入,還是對教師工作的一種評價和肯定,如果人過中年,職稱依然是中級甚或初級,一提起職稱,便令人心煩意躁。

2.教學工作重,心累。

在農村工作的教師真的需要是“一專多能”。因為師資不足,專業教師少,因此在農村學校工作的教師跨學科任教是很正常的事情。比如說,一位語文教師不僅要教語文,還有可能被安排教歷史、政治、美術、體育等等。

總之農村教師就是一塊磚,哪科需要就得往哪裡搬。如果做了班主任,不僅要教授好幾門學科,可能還得身兼木匠,(負責修理課桌)電工(負責班級電器管理),甚至還要肩負起學生“家長”的角色,對學生的吃、喝、病照顧一應俱全。

3.與家長打交道,心苦。

農村學生家長有質樸的一面,也有狡黠的一面,還有令人同情的一面,整體不如城裡學生家長素質高,好交流,好溝通。

許多農村孩子家長對教育認知不足,重視程度不夠,孩子在校違反紀律,又偏袒、護短,有的甚至幫孩子一起撒謊,常常得理不讓人,無理也要鬧三分,出言不遜更是常有的事。

還有許多學生家長外出打工,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顧。這些人有的年經大,方言重,交流困難,溝通更難,他們對孩子溺愛成性,很難打交道。還有的上了年經,他們到學校裡來,又令人同情。

農村是素質教育的薄弱環節,如果不在工資待遇、工作環境、教育政策等方面傾斜,很難留下優秀教師,短期內也很難改變這種貧弱的教育態勢。


青衫李探花


看到這個題目,我還是忍不住想說一下。

18歲從民師幹起,32年一直在農村當老師。現在的學校在校學生六百多,十三個教學班,在編老師18人。農村學校大多數學生少,像我們這樣人數多的農村小學估計少之又少,這些家長把學生送到我們學校來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的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都很嚴格。這也看出我們老師平時的工作有多苦多累。

今年暑假,學校有五位老師考走了,原本16名在編老師,只剩下11人,中心校補充了7位,但依舊是壓力山大,沒辦法學校又聘請了兩位老師。為了使學校能正常開課,中心校要求所有新入編的老師必須工作滿五年才允許考走,否則不給簽字調檔。這種做法不亞於飲鴆止渴,不人道也不合規定,但不這樣做學校永遠缺教師,永遠入不敷出。這些年輕人不願意呆在農村,生活條件差,工資待遇低,回家乘車不方便。同情這些年輕人,但也同情那些嗷嗷待哺的孩子,說句不恰當的話:忠孝不能兩全。

據一位考到城區的老師說,他現在每週十來節課,學校人均差不多都這些課程,但就這樣學校還是聘請了好幾位老師,而且教育局付工資。而我們學校,人均20節,不含晨會午讀,也不包含午飯後十二點半到一點半看班時間(營養餐改制後,老師要進班看學生)。學校申請想要點工資錢,報告交上去了,領導說沒錢,只能自己解決,這就要承擔被請去喝茶的風險。

看到一些無厘頭的提問,還有一些侮辱老師的言論,不明白這些人的動機是什麼。任何行業都有鼠類,但可以肯定的說農村的老師絕大多數都是優秀的,用無私奉獻和默默無聞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我們要善待教育,教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不要因為一時的利益,因為偶發的現象而口無遮攔,失去底線。




遠方子鴻


做了三十九年村小教師,冷暖在心,甘苦自知——

首先,日子清貧,但收入穩定。

其次,當地民風純樸,稱職的教師得到社會的普遍尊重。

工作是否辛苦,先看我值日的一天:

八點,督促學生做衛生。

八點二十,早讀,檢查各班師生到崗情況並記錄,有學生缺課還得打電話與家長聯繫。

九點半,大課間活動,包括眼保健操,廣播操,跑步操,手語操,精典頌讀等。須在現場指導督促。

十一點半,督促學生排隊就餐。

十二點四十,學生午休。須到教室寢室各處巡查。

十三點四十,督促中午衛生。

十四點,登記各班級考勤。

十六點二十,檢查各班級課外活動。

十七點,走讀生排隊放學,要送出校門。

十七點三十,與住校生共進晚餐。

十九點,晚自習。

二十一點三十,住校生睡覺,老師查寢。

十點,睡覺。

其中還有兩節語文課,一節音樂課。晚上住校生出現爭吵疾病等,還得迅速披衣而起。

我們的班額四十六人,其中三分之一留守或殘缺家庭兒童。

還要做沒完沒了的各種資料……

不算辛苦,做了幾十年,習慣了!


四季耕讀


這麼說吧,現在的偏遠農村教師做出的貢獻不亞於和平時期守衛邊疆的將士,那種苦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試問各位,誰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大學畢業以後去窮鄉僻壤工作?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進大城市工作?所以,我們全社會都要尊重鄉村教師,感謝他們的堅守,感謝他們把農民的後代培養成國家的棟樑之才。農民苦大家都清楚,我敢說誰也不想讓自己的下一代還繼續當農民!鄉村教師的作用就是為農民少培養一個農民後代,多培養一個有用之才。個人觀點不喜勿噴。(以下是中國雄安集團招聘公示名單,讓大家看看文憑的重要性)




夢想在飛72585


本人新分配·真農村老師

座標江西· 在農村待了一學期,還將繼續和長期待下去

①工資2400/月,比珍珠還真。

網上很多說農村老師補貼多什麼的,我想說,其實真沒一丟丟

②學生少,16人,但是滿課包班

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有包班這種制度(哭)

語文數學英語美術音樂體育書法,這些課程我一手包,除非特殊情況,一般不能請假。很多老師只上語文數學,但我是年輕老師還有激情,能上我就教學生,那些特色課全都開展了

③真的蠻累的,帶擴音器,但嗓子還是一週啞一次,經常早上起來說不出話或是咳出一大口血痰

④路程遠,學校沒水沒宿舍。

所以每天騎車從自己家騎電動四十多分鐘,來回一個半小時(感覺自己好拼嘻嘻)

⑤教學設施不行,一個村小一個班班通,也沒什麼排插(夏天沒電扇,冬天竹林風透窗)

我是真的想用班班通教學,雖然學生蠻喜歡我的課,但用班班通效果會更好,可惜沒有。

最無語的是:

什麼資料書都沒有,我三年級,他們就發了語文數學英語書法這四本書,沒錯,就四本!其他什麼都沒有!練習沒有!習題沒有!全靠我手抄!我給他們各買過2套複習試卷,收10/2本,也就是五元一本!倒貼了我五十塊錢!

⑥學生倒是蠻樸實的,最大的感覺是學生賊聽話,老師教學的自我滿足感不要太好

農村學生都很乖,其實他們也很聰明,奈何條件有限,有時候會被他們蠢哭。

有次我一道題來來回回講了20遍,結果換湯不換藥孩子們還是不會,被氣到不行,當老師真的是需要強大的內心心臟!

⑦村民民風樸實,有時候會被感動到

⑧因為包班的原因,會比城裡輕鬆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去,因為什麼都要講!

⑨就算在鄉下,每天還是要搞各種投票,各種截圖,各種資料啊摔!

因為農村裡基本是老老師,他們不會這種網絡數據,所以都要一手包辦!

選擇了老師,就意味著選擇清貧?!趁年輕,多幹幾年,至少我還是蠻喜歡和享受教學的狀態(捂臉)學生簡直把我當成天使 ,這幸福感太爆棚了,我相信我還是會堅持在老師這個崗位上的!



吃螃蟹先森


很多年前去雲南永勝交流,那裡的老師家訪都要翻山越嶺,中午飯就是米飯加一個素菜和一個帶一點點肉的素菜,天天住校,吃的和學生一樣。那時候還沒有國家支持的飯費,老師唯一與學生的不同是晚餐時陪我們這些城裡去的老師喝兩杯拿玉米自釀的酒。因為回家太費時間,幾乎是一個月回兩次家,甚至是放假才回家。學校門口有個光榮榜,一個小孩撿了一元飯票,這錢對於那裡的孩子是一頓早餐。你說辛苦不辛苦,現在就是一小部分沒有師德的老師敗壞了那麼多老師辛苦換來的成績!


繪玩家美術


我88年到農村初中執教,2012年調至城區。因此對城鄉教師待遇誰好誰差應該有發言權!90年代農村教師工資拖欠比較普遍,時至今日鄉政府還差我100多元,住房公積金髮放時間比城裡要晚兩年。近年來鄉村教師發放生活補助,從工資看要比城裡老師高。(除非城裡老師補課。)要說工作辛苦,我認為不管農村、城裡,只要認真,都很辛苦。城裡學校班額大,學生多,工作量相對大些。但也有一些人只帶幾節課。班主任在學校可謂最辛苦了,但班主任津貼卻少得可憐並且發不到位。我認為國家政策也有漏洞,比如給農村教師發放生活補助,是不是應該以在農村工作年限為準!過去曾長期奮鬥在農村的教師,是不是也應得到政府的關懷。


冷如鐵


農村中學的辛苦倒不是教學的辛苦,而是管學生的辛苦以及領導層問題的辛苦。

記得四五年前有一名校長剛下馬,也不叫下馬吧,應該是被投訴太多,不得不讓他到另一間省區的普通中學當個主任歇歇。在他在任期間,也是補課收錢最盛行的時間,老師一週只有半天假放,學生收的補課費不多,一節課一元,我記得當時我任初三科任和班主任,還當慢班的班主任,一個星期就有29節課,你以為沒那麼多?因為晚修我們也要上課,最多我一個星期三天的晚修,週六和週日上午都在補課,過的都不是人的生活,我們工作做趴了,他們就坐著收錢,你算算吧,我們一節課才收20-30元,一週多上十幾節課,20周多了二百多節,才收3600元,算一算我如果放到現在出去外面做,這二百多節可以收四五萬了。

農村學校的辛苦,是在管學生,成績嘛,快班的可以努力一點,慢班就免了,你喜歡怎樣都行,不要出事就好了。不過農村的家長沒開化,一點小事情就會上門去找老師和學校麻煩。記得有一年,有個女老師對一個學生說,如果我們班沒了你,成績就不會那麼差了。那個學生回家去告訴家長,家長是幼兒園的園長,但沒有文化,竟然帶了個聽說是做過黑社會的人來指著老師罵,你是不是有這樣說過,如果你這樣說過,我不會放過你。

農村學校平時經常都有打架事件,有時打架事件扎堆出現,班主任天天都要見家長,因為玩耍摔斷手腳的事情時有發生。

不公平的事或者哪間學校都有吧,不過農村中小學是特別厲害的,為點小利益勾心鬥角時常發生,評什麼優秀也要講關係拉幫結派的,所以這些年我們都看化了。當然了,城區的有中小學也有很多素質低的學生和領導,現在漸漸發現城區普通的學校有種現象更難管,就是談戀愛,晚上十點後你去逛街也會見到穿著校服拍拖的男女,這是農村沒有的景象。


中小學英語精修


說到農村教師苦不苦累不累,不由自主的讓我想起我的老師,我的老師姓孫,叫孫明禮。

本來是跟我一個村的農民,他的文化程度不高,初中畢業。當時鄉村師資力量非常缺乏,他就當了民辦代課老師,由於是在農村,所以生活條件非常差,他當時的月工資一個月只有30塊錢。而當時,一個建築工一天的工錢,都有40塊錢。我們那個村子算是周邊地區比較大的一個村子了,但是,學生人數還是非常少,一共才200,每個班也就30多個人。

他兼著我們的語文老師,政治老師,體育老師,自然社會老師。他就是我們的歷史老師,地理老師。平時沒事的時候總是習慣給我們講外賣面的世界,老師給我們分析,先讓我們知道了很多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比如說南北朝鮮比如說地球是圓的,比如說地球的經緯度,比如說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中國,但是印度也突破10億人。沒有地圖,就用手畫給我們看。

有時候還給我們講述我們國家悠久的歷史。可以說,我小學階段啟蒙的,歷史地理知識,文化科學知識,數學知識,基本都是從我們的孫老師那兒獲得的。孫老師說,我們這裡很窮,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小鄉村。希望大家以後都能考上大學,去外面更廣闊的世界去看看。

上小學的時候比較頑皮,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吧,我和同學玩籃球架,爬到上面,同學們都走了,沒人幫我,我只能從上面往下跳了,感覺太高,但是又不得不跳,結果手臂先著地,手臂上的骨頭瞬間錯位,折斷了,當時疼的直打滾,孫老師看到了,二話不說,跟班長說讓其他同學自習,他騎著自行車就帶著我去看醫生。比較幸運,看的比較及時,我的胳膊保住了。

後來,學習越來越好。孫老師總是鼓勵我說,你將來前途無量啊,一定能上大學!那時候農村小孩考上大學,實在是難上加,難比登天。這無疑增加了我的自信。

後來我讀了初中,離開了村子,再後來又讀了高中,離開了我的鎮子,再後來,我讀了大學,離開了我們的縣城,離家越來越遠,離孫老師也越來越遠。放假的時候,偶爾聽說我們的小學關閉了,因為人數太少,學生太少。孫老師只是一個代課老師,沒有編制,所以自然也就失去了這份工作。

再後來我參加工作了,有一年我回老家,聽到我媽對我說,你們孫老師去世了。我突然覺得一激靈。心想他年齡也不大,怎麼就突然去世了呢。我媽說,可能因為抑鬱吧,在床上睡覺的時候腦溢血去世的!

去年回家上墳,遠遠看到孫老師的墳塋,像一座小山遠遠立在高崗上。回頭想想我們那個班三十多個學生裡面,十多學生都考上了大專院校,他們都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許孫老師九泉之下會笑吧。

希望孫老師在天之靈得以安息。希望民辦代課老師待遇能夠提高。



土雜漫談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哈。我在農村一箇中學兼職了兩年,農村老師的辛苦不辛苦我來說說看法。

首先,在工作量上看,農村絕大部分的老師只上一個班,語數外基本一週5節,除此之外,還有一兩個早讀加一兩個晚自習。其它科目的老師就相對更輕鬆一點。而城市老師的課時量大的多,班級數和學生數多,作業批改量也大。和我一樣科目的老師她農村一週一共4節,而我16節。當然,我要說明的是:因為我們這裡(別的地方可能不同)鄉下學校的大量合併,農村人口的城市化,農村學校的規模變小,學生變少,這是農村老師左右不了的現實。所以他們的工作量不大。

其次,農村老師的心累。留守農村中學的優秀學生鳳毛麟角。大多學生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態度不端正,對學習沒有明確的目標,得過且過者居多,考出來的成績可想而知。農村老師花費雙倍的精力卻常常難以得到滿意的收穫,甚至要懷疑人生懷疑自己。 如果是班主任的話,工作更具有挑戰性了。

最後,從上班的行程上看,農村老師有好大一部分住在市區,一年到頭來來回回,風雨兼程,特別是雨雪冰凍天氣,其往來的辛苦不是當局者能體會到的。

這是我所瞭解的某個農村中學,不代表全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