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話不領情,非要打罵才聽話?底線教育沒做好,對娃危害大

有一次去親戚家串門,來到客廳裡看到他家小孩正在玩玩具,親戚就喊小孩過來打招呼,第一次喊小孩,小孩好像沒聽見一樣自顧自的接著玩,親戚感覺有點不好意思,於是又提高音量喊 一遍,結果孩子只是"嗯"了一聲,但仍沒有什麼動作上的表示,這讓場面更加尷尬了,於是我便笑了笑安撫親戚說:"沒關係,讓他接著玩",但親戚已經走了過去,直接揪住孩子的耳朵,訓斥道:"我給你說了多少遍!喊你做什麼事情的時候要快點給回應,非得要人打身上才知道對嗎?!"

相信很多家長也都有遇到過這種情況,為了孩子能夠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家長們會對孩子進行一系列的規矩制定,而孩子的發展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不斷探索和試探的過程,即使有規矩的限制,但也阻擋不了他們對規矩的試探。

所以經常出現,給孩子好好說話卻不領情,非要打罵才聽話,也就是所謂的"敬酒不吃吃罰酒",其最根本的癥結所在是:不知曉父母的"底線"在哪裡,於是把父母情緒崩潰當成了"底線"。認為只要父母沒有情緒上的暴躁,自己還是可以放縱的。

這就要求家長們注重起對孩子進行底線教育。

好好說話不領情,非要打罵才聽話?底線教育沒做好,對娃危害大

一:什麼是底線教育?

"底線教育"就是做人最基本要求的教育,是每個人自覺遵守最低限度的到的規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我們不但要教育孩子堅守自己的底線,更要尊重別人的底線,不要去挑戰別人的底線。

而在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上,底線教育就是讓孩子遵規矩,不違反規矩。同時也是要求孩子對父母進行尊敬,不要總是試探家長們的耐心和底線,這不僅是一種違反規矩的行為,也同樣是對父母的不尊重。

所以我們要教育孩子從小就應該懂得和堅持個人底線,同時也要學會尊重別人的底線,由此來延伸至行為規則上的遵守。

好好說話不領情,非要打罵才聽話?底線教育沒做好,對娃危害大

二:底線教育中最忌諱哪種情況?

1.家長的心軟讓步

在底線教育中,最忌諱的就是家長的一時心軟從而選擇讓步,要知道原則不等同於底線,原則所致的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標準,而底線則是一條高壓線,是不接觸及的。很多時候孩子在一件事情上違反了規定,或者是觸及到了父母的底線,父母卻因為孩子年齡小或者其他原因選擇了妥協不計較,這就在孩子心理埋下了一顆"壞"種子,會慢慢的成長,孩子的膽子也會越來越大,開始更加大膽的去觸犯底線,不利於孩子良好行為的養成,也容易讓孩子養成不禮貌不尊重他人的性格。

2.底線不明確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家長對於某個規定或者自身底線的定位都不是很明確,總是含糊不清的,這就會導致孩子在堅持底線這件事上面也處於一種雲裡霧裡的狀態,這也不利於底線教育產生理想中的效果。

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孩子的教育要從幼兒時期開始,很多孩子成年後的一些行為習慣都可以追溯到兒時的成長環境。"

所以,底線教育也是要儘快的進行,這對孩子今後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好好說話不領情,非要打罵才聽話?底線教育沒做好,對娃危害大

三:底線教育可以為孩子帶來哪些好處?

1.讓孩子建立正確的是非觀念

是非觀念對於孩子成長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個能力,也是需要培養的,因為孩子本身對於事情的對錯是沒有概念的,他們更多是遵從自己的內心想法,多是一些隨心所欲的態度。而底線教育就是讓孩子明禮儀懂是非,讓孩子明白什麼是是非對錯。如果家長一味的放任孩子犯錯,溺愛著孩子,就會導致孩子沒有一個行為上的界限,會逐漸地迷失自己,不犯大錯不休止。

2.防止孩子誤入歧途

底線教育的目的何在,就是希望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避免犯錯,從遠的來看,就是為了避免孩子誤入歧途,從而對孩子的進行進行規範,從根本上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還有另一個作用就是,底線就是告訴孩子有些事情是絕對不能幹的,主要就是指一些傷害他人的道德底線和法律底線,這是對孩子的警示。

3.讓孩子適應社會規則

社會規則是每社會公民都應該遵守的,孩子從小就接受教育,對自身行為進行規範,在心裡清楚什麼是該做什麼是不該做的,這樣也是為進入社會打下基礎,也才能更好的去適應各種社會規則和法律,有利於提高一個人的素質。

而且底線教育對孩子的人際交往也是起到一個重要的基礎作用,教育孩子堅守自己的底線,不挑戰別人的底線,其實也是對自我的一種保護。

隨著孩子年齡增長,交友的範圍也在逐漸擴大,要讓孩子明白,在交友過程中,要做到對他人的尊重,不要觸及和挑戰他人的底線,同理如果一個人不尊重自身底線,那也要及時斷絕來往,拒絕深交。

生活中還有很多"熊孩子"的出現,就是因為家長的縱容,導致他們沒有底線的概念,家長們無限的寵溺孩子,導致孩子越來越為所欲為,失去了是非觀念,非常的自我,容易誤入歧途。

所以,底線教育很重要,底線教育要趁早!

好好說話不領情,非要打罵才聽話?底線教育沒做好,對娃危害大

四:如何讓底線教育發揮效果?

1.想讓孩子清楚明確的知道底線是什麼

首先要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底線,底線就是一個"高壓線",是不可觸及的,是最低的限度。家長要給孩子說明行為規範上的底線,給孩子講清楚哪些行為是不能做的,如果觸及到都會有什麼懲罰和嚴重後果。同樣,也要讓孩子認識到人也是有底線的,要尊重他人,不能隨意觸及他人底線。

2.對底線進行堅守、不讓步

要想底線教育發揮作用,最重要的就是看能不能堅持住,家長要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監督,確保孩子在遵守規矩上做到堅持,促成良好習慣的養成,這是一點。還有就是,當孩子觸及到底線的時候,家長不能妥協讓步,要堅決的捍衛底線的作用和地位,要讓孩子清楚地認識到,他觸及到了底線,要接受懲罰。

3.觸及底線就要給予懲罰

沒有懲罰孩子是不會產生警備和畏懼之心的,當孩子觸及底線,適當的懲罰可以讓孩子加深對底線的認識和了解,也會提高警惕,防止再次觸及底線。讓他如果家長只是進行了簡單的口頭教育,對孩子起不到真正的認錯作用,孩子可能下一次還會觸及,還會犯錯。

另外在給予孩子底線教育的時候,家長也是要以身作則的,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規矩的制定,一起規範自身行為,同樣家長也要對孩子保持尊重,不要觸及孩子的底線用言傳身教的榜樣作用來對孩子進行激勵,才能使得底線教育發揮更好的教育規範作用。


好好說話不領情,非要打罵才聽話?底線教育沒做好,對娃危害大

我是鯨魚媽媽,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