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孩子有不良行為:打罵“治標不治本”,家長應正面引導

很多家長很疑惑:現在的孩子怎麼越來越不聽話了,還動不動就和父母頂嘴,沒什麼事就發火鬧情緒,上學的時候也不認認真真的聽老師的教導,與同學相處還老是鬧彆扭……

對於這樣的現象,家長也很沮喪,自己小時候完全不是這個樣子啊,哪敢這麼大的脾氣,哪裡來的勇氣這麼不懂事呢?這些變化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其實發生這些現象,可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說家庭關係的改變、網絡媒體的泛濫、母親更加註重事業等等。

這些現象在如今的社會真是太普遍了,也很難去改變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如果真的是因為這些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困擾的話,那麼家長就會有無能為力的絕望感了。

孩子有不良行為:打罵“治標不治本”,家長應正面引導

一、造成孩子不良行為的原因有哪些呢?

孩子們變化的明顯原因是近些年來社會發生的巨大變化導致的,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變化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

1.成年人榜樣作用減弱

如今很多成年人的潛意識裡已經不會主動給孩子們做"聽話的溫順的"榜樣了,過去的文化和和傳統要求人們要聽話,順從,不要和周圍的權威反抗,在學校要對老師的話言聽計從防止老師針對自己,對長輩要畢恭畢敬不然不討人喜歡,對待自己的上司和老闆不能冒犯以防丟掉工作。

而現在的社會,自我意識更加突出,更多的人都在積極地維護自己的平等和自尊;孩子們也一樣,不願意扮演聽話順從的樣子,而是追隨他們佩服的"活出自我"的榜樣。

但是孩子們畢竟只是孩子,他們不知道是非對錯,他們顯然不能所有的決定都憑自己的喜好和感覺,他們沒有經驗去應對各種情況,沒有能力去承擔每個選擇之後的可能結果,但是他們年輕氣盛,總覺得自己也要叛逆一下去獲得自己的權利。

孩子有不良行為:打罵“治標不治本”,家長應正面引導

2. 缺乏培養品質的機會

現在的物質生活很豐富,孩子不用承擔經濟壓力,而且多數家庭也只有一個孩子,家長和長輩理所當然地給予這一個孩子過多的愛和關注。

他們不需要做家務,不需要去學一些基本生活技能,家長和長輩不捨得自己的寶貝吃苦,孩子值得得到最好的照顧和呵護,因此孩子們受到了過度的保護,就像生活在溫室裡一樣,遇到困難和挫折不知道怎麼處理,父母就會替自己解決一切。

因此現在的孩子缺少了自己獨立面對生活的機會,他們也不知道自己作為家庭一員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家長總想把做好的給孩子,孩子失去自己動手自己解決麻煩的能力。

相反,有些孩子在哪天父母沒有滿足自己的哪一個要求就覺得他們不愛自己,沒有為自己買限量版球鞋就是家長不重視不關心自己,於是他們發脾氣,想盡辦法讓父母屈服於自己的"哭鬧"與"折騰"。

因為缺少品質的鍛鍊與培養,他們遇到事情就知道逃避,把原因都怪在別人身上,這樣怎麼成為有責任心的懂事的孩子呢?

孩子有不良行為:打罵“治標不治本”,家長應正面引導

二、怎麼規範孩子的不良行為?

很多孩子的不良行為主要是因為缺少了七個重要的能力,如果孩子們可以做到以下提到的七項技能,那麼很多不好的行為就會迎刃而解。

1 .相信自己的能力

家長應該想辦法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把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面對挑戰與困難,應該是"這件事我可以"而不是"這件事我肯定做不好",報名了一場馬拉松比賽,那就相信自己一定能堅持到終點。

不要害怕困難,迎難而上,這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堅韌的品質。

2 .在社會關係中感受自己的"被需要"感。

現在的孩子很少擁有一些機會去感受到自己被需要以及自己的重要性,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在家庭關係、社交關係中培養孩子被人需要的感覺,去讓孩子慢慢了解自己可以幫助別人是有價值的。

帶孩子參加一些志願活動,讓他們體會自己可以用自己的行動幫助別人更好,給別人帶來方便與快樂,塑造孩子的自我認同"大家需要我,我是有價值的"。

孩子有不良行為:打罵“治標不治本”,家長應正面引導

3 .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改變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家長應該引導孩子自己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去影響生活中的一些事,甚至是給別人帶來一些積極的影響。

朋友心情低落時,自己的一句鼓勵與支持就會讓朋友感到溫暖,解救別人從不開心的情緒中;體會到父母的工作辛苦為爸媽做頓飯都會讓爸爸媽媽感覺很欣慰,也更加快樂與舒心,灌輸孩子"我可以影響到身邊的人"的想法。

4 .學會自我反省。

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回憶自己做了什麼,有哪些做的不夠好需要改進的,有哪些做的很好可以繼續保持的。

自己瞭解自己各種情緒的產生原因,並且可以及時處理自己的情緒,自己為什麼會讓別人生氣難過,反思自己要怎麼做才可以避免這樣的情況再次發生。

孩子有不良行為:打罵“治標不治本”,家長應正面引導

5 .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家長應逐步教導孩子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怎麼去與別人接觸,怎麼更好的與別人溝通交流,怎麼與別人合作,怎麼與別人建立深厚的友誼,如何學會換位思考,這都需要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通過細節去教育孩子。

6 .學會觀察生活。

有些孩子很討厭生活了解生活中一些約束,他們不知道為什麼有很多的限制,但是如果家長告訴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定和規則,他們就會明白這些規定存在的原因,以及如果自己違背了這樣的後果會有什麼樣的後果,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可以很好的杜絕不良行為的產生。

孩子有不良行為:打罵“治標不治本”,家長應正面引導

7 .擁有判斷力

家長應該教會孩子學會判斷生活中的各種事情,瞭解一些情況產生的原因,判斷事情發展的邏輯與後果,遇到一些情況應該用什麼樣的價值觀去評估場面。

多給孩子更多接觸生活的多方面的機會,讓他們擁有可以自己解決問題的獨立能力,也是豐富他們自己的世界觀,更好的應對生活中的各種變化。

孩子有不良行為:打罵“治標不治本”,家長應正面引導

現在的社會發展太快,孩子面對的社會變化劇烈遠遠沒有準備好,但家長可以為孩子創造這樣的機會提前去適應。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培養孩子的優秀品質,那麼現在困擾各位家長朋友的不良行為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