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枪响之后,再无赢家”折射出董卿深厚的文学功底


从《中国诗词大会》再到《朗读者》,在主持行当工作了20多年的董卿,董卿文学功底竟如此了得,对一些诗词能信手拈来,话到细微处,还能和场上的评委闲话几个回合。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成绩都不是白来的。而董卿虽然身为一位主持人,但从小就喜欢文学。这也与她的家庭和个人的不懈努力不无关系。

从“枪响之后,再无赢家”折射出董卿深厚的文学功底

据了解,董卿出身于传统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毕业于复旦大学,曾经董卿在受访时就说,爸妈在家没事就是看书;上小学时,父亲会要求她在课外书里但凡看到成语、诗词,都要抄在小纸片上,贴在小书桌上,回家还要检查。因此父母对董卿的幼年严格教育,让她在小时候就对文学“耳濡目染”。

董卿先后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1999届本科班和华东师范大学2002届硕士研究生班,获得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硕士(MFA)学位。在杭州上学期间,她最常去的地方就是西湖旁边的三联书店,从小到大的饱览群书,给董卿打个坚实的文学功底。

从“枪响之后,再无赢家”折射出董卿深厚的文学功底

从董卿的履历看出,成功不会忘记努力的人

1994年,浙江电视台招聘主持人,董卿陪一个朋友去考试,自己也顺道考了一下,结果却意外的被录取了。虽然这样误打误撞迎来她的第一份主持人工作。1996年,董卿到东方电视台工作,初到上海之后,董卿无比失落,发现自己虽然是从成千上万人中挑出来的,但作为新人,几乎没人理她,也没节目可做。1996年底的央视春节晚会是北京、上海、陕西三地合办的,她有了首次与CCTV接触的机会,这位新人负责联络、催场,跑前跑后,在春晚剧组做剧务等杂事。由于日子闲着有些无聊,董卿就去考了上海戏剧学院的电视编导系,1999年顺利从这里读完本科毕业。但真正的转机是在1998年,她受邀主持一档新节目《相约星期六》,节目样式讨巧,加上董卿清纯的主持风格被观众接受,随即受到观众关注。董卿开始尝试什么叫小有名气。

从“枪响之后,再无赢家”折射出董卿深厚的文学功底

1999年,面向全国的上海卫视成立,想找到更大的舞台的董卿,几乎没犹豫就去了,到了上海卫视董卿才发现,就是串联节目。卫视的收视率也非常低,上班就是签到和打发时间,最初新频道成立的喜悦过去了,很快她就感到了失落,感到每天无所事事,董卿就在家读起了《红楼梦》、《唐宋诗词》等古典文学,希望帮自己平复浮躁,让自己想清方向。同时,董卿报考华东师范大学,并顺利进入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从“枪响之后,再无赢家”折射出董卿深厚的文学功底

接下来,上海卫视改革成功。董卿也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主持多档节目,尤其2000年主持“上海—悉尼双向传送音乐会”,她风格大气,英语熟稔,此举夺取2001年中国播音主持界的最高奖项——第五届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在当时评委几乎没有一个人认识她的情况下,全票通过。

从“枪响之后,再无赢家”折射出董卿深厚的文学功底

获“金话筒”奖也为董卿带来另一次重要的机会,到中央电视台工作。2002年,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开播,“金话筒”的一位评委希望董卿加盟《魅力12》。对上海正有点“七年之痒”,考虑再三的董卿终于带着简单的行李到北京。在央视工作的头两年中,董卿共主持了130多场晚会和文娱节目,并从西部频道调入综艺频道,摘取春晚主持的花冠。

从董卿的成长和学力经历可以看出,说出“枪响之后,再无赢家”这样的金句,可以说是功到自然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