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昆明居然有个“盔甲厂”


用数字丈量责任,用平凡创造不凡


——8099999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别策划 :数说“战”疫


抗击新冠肺炎最前线,我们看到最多的画面是这样的

天呐,昆明居然有个“盔甲厂”


还有这样的

天呐,昆明居然有个“盔甲厂”


防控人员在一线奋战,防护服就如同勇士们身上的盔甲,保护他们不受病毒的威胁。在后方,为了给一线人员提供最好的支持,防护服生产车间也拼尽了全力。


天呐,昆明居然有个“盔甲厂”

天呐,昆明居然有个“盔甲厂”


走入这个车间里,早8点到晚8点之间,除了吃午饭的10分钟,其他时间都会源源不断地传出机器缝制防护服发出的“咂线声”。

天呐,昆明居然有个“盔甲厂”

工人:“先安带子,每件衣服上都有两条带子,然后上袖子”

“这个先上袖子,然后来上拉链,然后再锁边,之后对帽子进行锁边,上帽子,帽子这个边也得锁,还有袖子口也得锁边,上紧,这样就算完成了,这样就是一件成品了。”


天呐,昆明居然有个“盔甲厂”

记者注意到,车间里缝制工人最多,她们戴着口罩、动作熟练,缝纫机的声音此起彼伏。在裁剪区,通过电脑和数据输入,机器裁剪运转不停。成品生产好后,还要进行分拣、缝制、质检、包装等工作。


天呐,昆明居然有个“盔甲厂”

工人 小张:“这个是配套的,这个是一套,还有裤子和脚套,一天最多能做五六十套,因为它挺难做的 。”

记者对话生产人员:“十分钟就是最快的,(熟练工)能做出来,要不然十分钟也不能做出来,那您怎么那么熟练呢,我是练了七八年了 。”


天呐,昆明居然有个“盔甲厂”

工人们说,这间工厂先前有生产手术服的经验。除夕刚过,公司便决定对生产工艺进行调整,从生产“手术服”改为生产“民用防护服”。


天呐,昆明居然有个“盔甲厂”

工人 小张:“这个差别就是这个衣服一定要认认真真做,然后这些地方不能打漏,打坏了,然后穿起来才会好。假如这里被压坏了,还要用机器再压一遍”


天呐,昆明居然有个“盔甲厂”

过去生产“手术服”,现在改做“防护服”,实际上技术和标准有较大差别,要调整参数、修改设备,原料运输更是不易,但公司还是在第一时间改造了生产线,争分夺秒紧急赶制,并且为了提高防护范围和穿戴舒适感,还不断研究、优化工艺。


天呐,昆明居然有个“盔甲厂”

天呐,昆明居然有个“盔甲厂”

昆明吉圣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曹星:“这个是以前上的膜,是上到这个位置,还有这些位置 。这个膜,塑料膜,我们再来看一下后面这个,上的膜你们可以看得见,这个膜是在整个胸前,都有膜,袖子上全部都是膜。一般手术衣的膜可能只到这个地方,那么针对疫情,我们对产品进行了改进,也就是说它能够增加,隔离和防护的范围。”


天呐,昆明居然有个“盔甲厂”

为了保证民用防护服的供应,公司新招了四十多名员工,但“老手”和“新手”在“手工缝纫”方面有着天壤之别。往往熟手做十件防护服,新手只能做出一件。所以全员加班也成了这里最近一段时间的常态。


天呐,昆明居然有个“盔甲厂”

工人:“这个七点半左右出门,基本八点以前就到厂里,然后一干就是一天。嗯,做这个活计当然是有点难的。一天(做活)浑身酸疼,坐一天到晚,起初就是手臂很疼,现在已经习惯了。”

昆明吉圣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曹星:“现在如果熟练的工人,一天可以生产一两百件,就是一名熟练的工人,但是如果刚刚进厂的员工,他一天十件,二十件都生产不了 。因为做这些手工活计,缝纫这些,是需要长期的一个过程。”


天呐,昆明居然有个“盔甲厂”

为了把产能从原本的十多件提高到上千件。这里新增

20多台超声电脑设备,新招募40多名员工。每天超过12小时满负荷工作,工人们没有一丝怨言。


天呐,昆明居然有个“盔甲厂”

工人:“国家有难嘛,每一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力量”

工人:“我就是想着国家有难,我能出一份力就出一份力”


工人:“这种时期就加班加点,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每天就是十多分钟,吃个饭,然后就上来继续做。我就是想着给一线的人员穿,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好,每一针,每一线。让他们的防护得到更好的保障。”

昆明吉圣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曹星:“这次疫情发生后,我感觉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举措),目前来说,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也希望疫情早点结束。”


天呐,昆明居然有个“盔甲厂”


8099999记者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