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你要不要滾出高考?

好幾年前,微博曾經發起過一個《數學,你要不要滾出高考》的調查,結果超過70%的人點擊了支持。


數學,你要不要滾出高考?


數學是否滾出高考,是一個古老,卻又經久不衰的問題。幾乎一段時間後,就又要被人拉出來討論一遍、


甚至韓寒也發出過驚人言論:

就我而言,理科已經對我完全沒有意義,儘管它對時代的發展有重大的意義。對於以後不去搞理科方面研究的人,數學只要到初二水平就絕對足夠了,理化也只需學一年,如果今天的學習只為了明天的荒廢,那學習的意義何在?如果我們為了高考還要不得不一把一把將時間擲在自己將來不可能有建樹的或者有接觸的學科上的話,那麼拜託以後請不要來說教時間是什麼金錢銀錢之類。”

其實,這種說法如果擴散下去的話, 其實可以擴散到任何一個學科。語文、英語甚至物理化學,都可以滾出高考。


而很多不從事專門數理專業的人,大概心裡都會有一種想法:“難道我買個菜還要用微積分嗎?”


顯然,這個結論並不成立。


儘管我們的數學課程上,會有一道又一道的數學題,你會以為這只是一種重複性的機械做題過程。但事實並非如此。


我們拿打籃球這件事來作為一個例子。如果你希望自己的籃球水平,能夠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甚至成為競技的水平。


那麼你需要經過大量的,看似毫無意義的重複性訓練,才能達到。


然而通常我們不會見到一個籃球運動員,在場上舉重或者韌性訓練。但是一旦他們動起來,他們肌肉的爆發力、耐力以及反應速遞,勢不可擋。顯然,平常的訓練,組成了場上的他們。


數學其實和籃球的這個例子何其相似。也許你的就業目標和數學毫無關係,但是在你生活中仍然會遇到數學知識,比如你正在坐的地鐵,就是運用了大量的數學知識。


甚至數學可以將本來可能做錯的事,引導回正確的軌道。


1902年,著名的統計學家:亞伯拉罕·瓦爾德出生於當時的克勞森堡。瓦爾德是一個天生的數學家。憑藉著出眾的數學天賦,成功考上了當時的維也納大學。而在校期間,開始對極為抽象集合論和度量空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數學,你要不要滾出高考?

亞伯拉罕·瓦爾德


1933年,瓦爾德奔赴紐約,成為當時哥倫比亞大學的統計學教授。從此,瓦爾德被捲入二戰。


瓦爾德的統計學教授的職位,其實是在當時哥倫比亞大學統計的研究小組(SRG)中工作。主要是組織美國的統計學家,為二戰服務,是當時高速運轉的數學中樞。


這個研究小組的組成人員都是非常傑出的人才。比如後期為哈佛大學組建了統計系的弗雷德裡克·莫斯特勒、決策理論的先驅倫納德·薩維奇,以及控制論的創始人諾伯特·維納。但在這些牛人中,天賦最高的,仍然是瓦爾德。


當時的軍方遇到了一個,困擾他們許久的難題:他們不希望自己的飛機被敵軍輕易擊落,因此考慮為飛機機身套上一層機甲裝備。但相應的,這樣就會導致飛機的機動性減弱,並且消耗更多的燃料。


那麼,要如何做,才能在防禦不足和過度防禦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呢?


軍方找到瓦爾德,給他提供了大量的數據,希望瓦爾德能夠給他們一個解決的方案,但瓦爾德在研究後,卻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表示:

需要加裝裝甲的地方不應該是留有彈孔的部位,而應該是沒有彈孔的地方,也就是飛機的引擎。


瓦爾德認為,飛機各部位受到損壞的概率應該是均等的。之所以大量的飛機,在被擊中後,仍然能夠飛回基地,是因為強悍的機身,經受的打擊。而更為脆弱的飛機引擎,在遭受了同等的衝擊後,大部分都已經墜毀。


也就是說:勝利返航的飛機上的引擎彈孔少,是因為被擊中引擎的都已經墜毀。


這個,其實就是後來著名的“倖存者偏差”。


軍方在分析瓦爾德的結論後,確定了一個結果,並迅速投入實踐中:

勝利返航的飛機中,機翼、機身與機頭都留有彈孔,但是引擎上卻一個彈孔也找不到,這實際上說明了,引擎就是飛機的死穴,那麼,需要加裝裝甲的,其實應該是沒有彈孔的那些部位,而不是機身。

儘管我們無法得知,瓦爾德貢獻的這個想法,挽救了多少架美軍戰機,但這個的確加速了美軍在二戰中的勝利。


瓦爾德能夠比經驗豐富的軍官,更快洞悉這件事上的本質,正是因為瓦爾德成熟的“數學思維”。高效的數學思維運轉,事實上,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和體驗。


丘成桐曾經說過:

“研究金融要學好數學,工程技術需要數學,生命科學研究需要數學,大數據的處理需要數學,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的密碼科學等也需要數學。只有不懂數學的人,才會講數學無用論。”


“我知道國內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考取好學校,都要孩子學奧數,但並不鼓勵他們從事數學研究。其實家長們不瞭解,數學是一門很有前途的學科。”


數學,你要不要滾出高考?

丘成桐


美國雜誌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發現在美國,發展前景第一,是數學,第二就是統計學。


反觀我國,中國現在在物理、生物、工程等多個方面的研究領域,有了非常大的發展,但是在數學這一塊,仍然是弱項。


事實上,數學滾出高考,所對應的觀點:“自己將來用不上數學知識”,是非常的想當然:

你可以把自己定位成用不上數學的人,但是你扼殺了自己成為工程師和會計的可能性。

你可以覺得學英語只是個特長不用去專門學習,但是你以後看到英文的文化產品時,只會一臉茫然。

你可以覺得學物理化學生物都是奇技淫巧,那麼你將來會被各種無知的醫療養生而洗腦,甚至丟掉生命。

要是這個國家所有人的數學水平,只夠去菜市場買菜,那麼這個國家一定是落後的。


其實,數學成為那麼多人心中的一根刺,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上學期間,受盡數學教育的“折磨”。以至於現在一回憶起來,就想遠遠丟棄。

數學,你要不要滾出高考?

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還是和中國的數學教育的方式,息息相關。


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樂說:

“現在功利思想幹擾太嚴重了。”楊樂說,以前中小學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還沒那麼大,不少人從小對數學形成了濃厚的興趣,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

“現在奧數的許多內容以及採取的強制灌輸的學習方法,對興趣的養成形成了較大障礙”


數學,你要不要滾出高考?

楊樂


這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從小孩子的培養數學興趣。


不是要數學滾出高考,而是應該改變一下我們的數學教育方式。更側重的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對他們進行科學思維的訓練,加強他們的創新能力和思維,才是正確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