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愛國主義,習近平提到了這些歷史佳話

國慶盛典,舉世矚目,振奮人心,是一次愛國主義的集中教育。

关于爱国主义,习近平提到了这些历史佳话

這是“國旗”方陣和“國慶年號和國徽”方陣。新華社記者 申宏/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次慶祝活動是國之大典,氣勢恢弘、大度雍容,綱維有序、禮樂交融,充分展示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輝煌成就,有力彰顯了國威軍威,極大振奮了民族精神,廣泛激發了各方面力量。

近14億中國人民人心空前凝聚,愛國熱情空前高漲,更堅定了我們排除一切艱難險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和決心。

关于爱国主义,习近平提到了这些历史佳话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新華社記者 李京 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多次對愛國主義作出重要論述,強調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對每一箇中國人來說,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是心之所繫,情之所歸。

國慶前夕,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列舉了各民族共同熔鑄以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的歷史佳話,“學習筆記”擷取其中的幾則故事,與大家一起分享品味。

01 “昭君出塞”

西漢時期,匈奴呼韓邪單于向漢朝稱臣歸附。公元前33年,漢元帝將王昭君嫁給呼韓邪單于。昭君出塞對漢與匈奴之間的和平與安寧做出了重要貢獻,也促進了邊疆地區的繁榮與發展,以及民族之間的團結與融合。

关于爱国主义,习近平提到了这些历史佳话

舞劇《昭君出塞》 資料圖 圖:新華網

02 “文成公主進藏”

唐貞觀年間,唐太宗將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文成公主進藏帶去了大批工匠,許多工藝品、穀物、菜籽、藥材、茶葉以及大量醫藥、佛教等方面的書籍,大大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與進步,密切了唐與吐蕃的文化交流。文成公主深受藏族人民的尊敬與愛戴,至今,藏族人民中間還流傳著眾多歌頌文成公主的故事與詩歌等。

关于爱国主义,习近平提到了这些历史佳话

文成公主入藏圖(中國畫) 尼瑪澤仁 圖:學習強國

03 “涼州會盟”

1247年,西藏宗教領袖薩迦班智達·貢嘎堅贊同蒙古皇子闊端在涼州(今甘肅武威)成功舉行了“涼州會盟”,議定了西藏歸順的條件。其後不久,西藏正式納入中央政權的有效管轄之下。

关于爱国主义,习近平提到了这些历史佳话

大型歷史題材卷軸唐卡《涼州會盟》 圖:中新網

04 “瓦氏夫人抗倭”

1554年,瓦氏夫人在倭寇入侵我國東南沿海的危急關頭,在58歲高齡率廣西6000“俍兵”馳騁千里奔赴抗倭第一線,以“誓不與賊俱生”的氣概縱馬衝鋒陷陣,連殲敵兵,為保國安民立下了赫赫戰功。

关于爱国主义,习近平提到了这些历史佳话

壯劇《瓦氏夫人》劇照。 圖:當代廣西網

05 “土爾扈特萬里東歸”

土爾扈特是中國蒙古族中一個古老的部落。1771年,土爾扈特部首領渥巴錫為擺脫沙俄壓迫,率領部眾衝破沙俄重重截擊,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從伏爾加河畔勝利返回祖國,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凝聚力不朽的見證。

关于爱国主义,习近平提到了这些历史佳话

記載渥巴錫東歸的圖卷 圖:學習強國

06 “錫伯族萬里戍邊”

1764年農曆四月十八日,錫伯族官兵及宗屬4000餘人自盛京(今瀋陽)出發,歷時1年多時間西遷到新疆伊犁駐防戍邊,並屯田定居在那裡,為建設邊疆保衛邊疆立下豐功偉績。

关于爱国主义,习近平提到了这些历史佳话

雕塑《西遷》 圖:光明網

关于爱国主义,习近平提到了这些历史佳话

這些故事生動地說明: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已深深融進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靈魂,成為推動中國發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