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外賣騎手眼中的武漢:這座城市沒有超級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按引:

截至25日,武漢實施城市管控已31天。在這座突然“停擺”的城市中,一些普通人成了維繫城市呼吸的“擺渡人”。

城市管控,但生活不能停擺。在洶湧的疫情面前,那些平時最不起眼的外賣騎手、超市員工、社區網格員、環衛工人、蔬菜攤老闆…….一起守護著他們的家園——武漢。

2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武漢舉行新聞發佈會,邀請在疫情防控一線的普通工作者講述他們的故事。

參加發佈會的總共有五個人。一位身穿黃色工作服、戴著眼鏡的大叔,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他是美團騎手吳輝,也就是網民們熟知的“老計”。


一個外賣騎手眼中的武漢:這座城市沒有超級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2月25日,老計更新了微博:需要幫人買到蘆筍,急用,求指點。

蘆筍並不是一種家常菜。用網友的話說:這菜太高新尖了。但是,老計執著地要買到這個菜。他的理由很樸實:這段時間,武漢人民辛苦了……這個時候還想著吃點兒好的,說明這人心氣兒沒變,挺好。

因為疫情意外出名後,老計更忙了。他剛剛送完蘆筍,又送了兩箱水果給武昌醫院的醫護人員。1000塊是網友託他轉達給醫護人員的心意,他自己掏了45塊。

有一個比喻,老計覺得挺合適。他這樣的外賣騎手(也包括其他行業成員,比如出租車司機、志願者等等),就像武漢這座城市裡的擺渡人,是一條律動的脈搏。

一方面,他們接單、送單,回應著城市裡充滿煙火氣的人間日常;另一方面,他們同時身處日常之中,本身也構築成了城市氣質和靈魂中獨特的一部分。

很多地方不讓進,老計“感到高興”

老計39歲,湖北十堰人,本名叫吳輝。

因為送外賣火了之後,網友們都喊他“老計”。他覺得這名字挺好。

他的騎手職業生涯,嚴格來說開始於去年9月份。但是,和眼前的這一個月比起來,過去或許只是一團模糊的背景——他“找到自己,愛上這座城市,並且重新認識工作的意義”,都發生在這個月。

這一個月,有點長,不對,是很長很長。老計說,他的感覺是這樣。

“21日之後,你曉得吧,就不一樣了。”老計說。這天開始,他陸續接到很多口罩、酒精等防護物資的跑腿訂單。

他下樓買早餐,老闆送他一個口罩,他收下了,但是“是為了保暖”。

1月24號,老計去沃爾瑪購物,人還是很多,大叔大媽排隊買肉買米,與之前不一樣,所有人都戴上口罩,而且,互相離得有點遠。

陸續開始,外賣就不能放在家門口了,開始有那麼一兩個小區不讓進,後來全部都不讓進。

老計坦言,最初留在武漢,是因為春節期間外賣跑腿費高,想趁春節多掙一點。但疫情發生後,城市管控逐步升級,訂單不多反少,而且買東西送訂單越來越麻煩。“換在以前,我肯定不高興,這也不讓進,那也不讓進。但是現在,我感到高興,覺得心安,這個事情咱們重視起來了。”

大年三十晚上,看到網上一張醫護人員吃泡麵的照片,老計覺得心裡堵得慌。

“既然留下了,就要做點什麼。”老計心裡想著,要是能多接幾單醫院的訂單,讓醫護人員吃上熱乎乎的飯菜就好了。

除夕一過,老計就開工了。沒想到,開工的第一單就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第二單是武昌醫院,都是發熱門診定點醫院。兩個單子都在同一家餐館訂了鮑魚飯。

“醫生在救人,但他們要吃飽了才能救人啊。”老計說自己不怕,口罩戴嚴實點兒,哪裡都能去。

給醫護人員送過很多次餐,其中有一單讓他印象深刻。訂單備註裡寫:媽媽做的飯給爸爸送去,爸爸是前線醫生,辛苦外賣小哥了。

“看到那個備註,我差點就哭了。我心裡跟那個孩子說,我馬上去,你爸爸馬上就能吃到熱飯菜了!”老計說。

武漢人的堅強樂觀

23日之後,老計的訂單更多是跑腿和配送。相比送餐,這類訂單賺得多,但也更辛苦。

封城第四天,有一單外賣的備註,說家裡沒存糧了,託他買生雞蛋。

微博上也有不少粉絲私下找他。有個女孩向他求助,說自己咳嗽了,自我隔離,很無助很害怕。老計不曉得怎麼安慰她,就把她的求助信息發上了微博。全國各地成千上萬的網友發來鼓勵和支持,老計截了圖,轉發給女孩。他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就出門幫女孩買了藥,送到她的小區樓下。

還有人找老計買菜、買藥。有次他跑了十幾個藥房,幫一位武漢的母親尋找溫度計和消毒水,實在買不到,買了一大包蔬菜安慰她。

有好幾天早晨,他跟武漢的大爺大媽一塊兒在超市搶大白菜、搶豬肉,動作慢些,連菜葉子也找不到了;來晚了,豬肉架上空蕩蕩。

“這也說明武漢人骨子裡還是樂觀的,任何時候,吃好、吃飽都是要緊的事情。”老計說。

武漢人的積極樂觀,不僅體現在對自身需求的毫不含糊,吃點兒好的,用點兒好的,大白菜要挑帶葉兒的,還體現在,即使在並不從容甚至困難的時刻,心裡依然有他人。

老計說,常有人下單給醫生送外賣,打來電話麻煩他給醫生“送份海鮮飯”“買點果子”。他騎車路過武漢最繁忙的路口,看見某個集團援助武漢的物資運輸車,佔滿整個路口,兩位交警在路口執勤,提醒他戴好口罩。

還有一次,他去送藥,後胎跑氣癟了,不知哪裡能修。有其它外賣平臺的人路過,聽說他要送藥,沒說啥就把車借給他了。

有天夜裡,他的電動車壞了,推了三公里走回家。快到小區,停下抽了根菸,突然聽到頭頂很多人一齊喊“武漢加油”。他沒忍住,眼眶溼了。他上微博記了這一筆,不想承認哭了,就寫“麻蛋,煙燻了眼睛!”

“真的,只有在這種時候,你才能看到這個城市平時沒有呈現的那些東西。而那些,或許才是它最本質、最原始的,沒有修飾的。”老計說。

一個騎手收到的“善意”

對於許多武漢市民來說,“外賣騎手”是除了手機之外他們與外界不多的連接之一。黃色工作服穿梭在馬路街道,說明這座城市還是流動的。騎手送貨到家,不管送的是蔬菜還是藥物,都是人世間最普通人的需要。

“這種人和人之間的善意是可以傳遞的。”老計說。

有一次,老計給一姑娘送貨,臨走前,對方送給他一瓶75度的消毒酒精。“我之前沒有酒精,所以其實這也是我的必需品。我給她送貨是我的工作,但她給我送酒精就是很大的善意和溫暖了。”老計說。那瓶酒精,他一直節約著用。

還有一次,他給一個孕婦送藥物,孕婦的老公開車在小區裡繞一大圈來接東西。見面,這人遞給老計一袋子口罩,“那口罩品質很好的,當時應該買不到。”老計說。

還有一次,深夜11點,在一條偏僻的小路上,老計看到一個姑娘牽著一條狗,後面還跟著三四條流浪狗。周圍沒有一個人,路燈似乎也不怎麼亮,夜風呼呼吹著,“有點瘮得慌”。

老計擔心姑娘的安全,便把電單車騎到她面前,問她說:“有事嗎?”姑娘愣了一下,說:“謝謝,沒事。”

老計騎車掉頭就走。一百米左右,身後傳來姑娘的聲音:“謝謝你!”

“那刻,我的心裡有感動,但更多是難受,這個姑娘她明白我的心意了。但是,這也反映了她內心的一種孤獨和脆弱。在這樣一個時刻,還有陌生人關心她……還有,她為什麼獨自一人呢?”老計說。

作為騎手,老計也不想總是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他在街市上偶爾遇到一兩個人,就覺得開心。有天,他碰到兩個人出來找飯吃,老計指給他們現在還能吃飯的地方。還有一次,老計坐在路邊曬太陽,兩個流浪漢和一條流浪狗也坐在路邊,都沒戴口罩,老計就從自己的存貨裡勻出了四個給他們。

就像武漢的天氣,雖然這段時間晴天很多,但偶爾也有陰雨。老計遇到了很多好人,總是被一樁一樁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酸了鼻子。但是,偶爾,他也會遇到讓他“生氣、想吵架”的人。

比如,有次送貨,老計跑了幾個小區入口,爬了幾層樓,好不容易才送到。“結果,人家打開一條門縫,伸出來兩個手指接東西。”這讓老計不能接受。有句話老計憋著沒說,“你好歹說聲謝謝呀。”

平息怒火之後,老計也會理解,“現在這樣的情況下,人的敏感、脆弱這一些情緒,有時候是會放大。我不怪他們。”

“他們都在等著武漢一天天變好”

老計本來以為自己不喜歡武漢。他在武漢讀過四年大學,一直對武漢沒什麼好印象。

“武漢永遠像個建設中的大工地,灰濛濛的,路上坑坑窪窪。武漢的公交車開得飛起,老計有暈車的毛病,每次坐車晃晃悠悠,暈得一塌糊塗;武漢的熱乾麵放的是辣蘿蔔,不是大頭菜;的士司機脾氣也火爆,一言不合就漢罵。”他說。

大學一畢業,老計就離開了武漢。他先回了十堰,又去深圳待了幾年,又去廣州,又在重慶住了七八年。折騰一番,又回到了武漢。

這些年,他當過服務員,幹過廣告行業,被騙過,創業也失敗了,欠了大筆債。去年7月,快走到末路的老計想改變狀態,決定回武漢,送外賣。他的親朋好友都在這兒。也不知何時起,他開始熱切地想念熱乾麵和麵窩。

但當他成了一名外賣騎手,重新在武漢生活後,和這個城市卻產生了新的連接。

他熱愛這份工作。老計說,雖然這份工作門檻低,但是是一份體現生而為人尊嚴的工作,“這種尊嚴既是你對別人的,也是別人對你的。”老計說,而且,騎手完全憑藉氣力,每一分錢都來得明明白白。他享受這個“辛苦卻踏實”的過程。

老計開了微博,記錄在這個江城送外賣的生活點滴,好的、不好的,想起來就記上一筆。他從小喜歡看書,外國名著、科幻小說,武俠,都愛。

武漢封了城,老計想,自己得記錄點什麼。他寫微博挺勤快。在他筆下,武漢冷冷清清,門關了,店閉了,但溫度依然不減。

老計覺得,武漢沒有超級英雄,更多的是一些普普通通默默無聞的人在挺身而出,“每一個房間後面,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他們都在等著武漢一天天變好。”

瀟湘晨報記者王歡 長沙報道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瀟湘晨報】創作,在今日頭條獨家發佈,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