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費突破6000億大關 健康險發展進入戰略機遇期

隨著居民健康保障需求快速增長和相關政策相繼出爐,我國商業健康險發展進入了新時代。

銀保監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健康險保費收入達到6141億元,遠超去年全年收入,同比增長30.27%。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的數據則顯示,2012年時健康險原保費收入僅863億元,到2018年已達5448億元,年複合增速達36%,爆發式增長態勢明顯。

商業健康險發展迎來“春天”

“中國健康險迎來了大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瑞華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剖建28日在“新浪金麒麟2019保險高峰論壇”上表示。在他看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健康保險帶來發展機會,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背景下老年人診療需求快速增長,部分消費者在醫保等社保體系之外仍有市場化保障需求,一系列因素推動了健康險的“火爆”。

“去年底全國醫療衛生總費用5.8萬億,個人‘掏腰包’1.7萬億,這值得保險公司深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儁生說道。目前,我國商業健康險賠款和給付在醫療費用總支出中僅佔3%,而在一些歐美國家,該佔比可達20%-30%。

“健康險機遇很大,還屬於年輕階段,保險業還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滿足人們真正的保險需求。” 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副總經理張利凱表示。

為進一步推動和規範健康保險發展,提升人民群眾健康保障水平,銀保監會於11月12日發佈了新修訂的《健康保險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實現了該辦法自2006年發佈以來的首次大修,11月26日,銀保監會下發相關配套細則——《關於長期醫療保險費率調整有關問題的通知(徵求意見稿)》。

陽光保險集團總裁李科表示,新修訂發佈的《辦法》,明確了健康保險是國家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更高的站位上重新定義了商業健康保險。《辦法》明確長期健康險產品費率可調,為壽險公司應對長期醫療通脹等風險提供了手段,將促進健康保險產品的創新。提升健康管理費用佔定價比例,也將鼓勵和促進保險公司加強對客戶的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務。

此前,由於缺乏費率調整政策的明確支持,為應對未來的醫療通脹和醫療技術進步導致的醫療費用高企,保險公司在設計開發醫療保險時,只能開發一年期或期限非常有限(如六年內)的醫療保險產品,“續保難”成為消費者對健康險的一大疑慮。“消費者非常大的訴求是保證續保,但是以前做不到,現在(費率調整政策下發後)保險公司有了更大的空間,產品會有更大的變化。”朱儁生指出,新規則的出臺,意味著健康險的發展即將進入“下半場”。

風險管控、費用控制等挑戰仍待破題

不過,健康險行業諸多挑戰仍待破題。銀保監會人身險部副主任賈飆指出,健康險發展很快,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醫療診斷技術的提高,健康險賠付率明顯惡化。

和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玉泉指出,做好健康險關鍵在於要控制好經營風險,確保患者診療過程中合理治療而非過度治療,是保險公司需要關注的一大風險點。

控費也是健康險公司面臨的一大難題。儘管保費收入成“黑馬”,但部分從事短期健康險和醫療險的保險仍長期處於虧損狀態。李科認為,要確保短期健康險或醫療險持續經營,必須加快建立醫療保險費用控制機制。“保險公司是醫療費用支付方,但是對客戶醫療費用管控沒有辦法延伸到治療、康復等整個診療過程。”

李科建議,借鑑國際上醫療保險費用控制管理相關經驗做法,完善我國醫療保險費用控制機制,制訂政策,搭建平臺,推進醫保合作,幫助支持保險公司打通醫療控費瓶頸,同時,加快醫保標準化和醫療信息化建設,實現醫保和社保數據交換,使商業保險機構做好醫療費用發生監控和審批,提高商業健康險的醫療費控能力,減少不合理醫療開支。

在健康險中,稅優健康險自誕生之日起備受關注。作為我國健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減輕基本醫保壓力和參保群眾醫療負擔的重要手段,稅優健康險自2016年試點,2017年推廣,但卻一直面臨“叫好不叫座”的煩惱。李科認為,稅優政策額度和完稅機制較為繁瑣是稅優健康險吸引力不足的一大原因,建議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產品設計。

業內的呼聲或將得到呼應。銀保監會人身險部副主任賈飆在會上表示,銀保監會正在修訂普通人身險的精算規定,進一步提高保障能力和水平,同時,全力推動《健康保險管理辦法》落地,完善稅優健康險產品設計,推動擴大稅延養老保險試點,加快建設養老保險第三支柱,支持保險資金服務養老醫療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