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葛和尚橋瞭解多少?

長葛與和尚橋的來歷河南省長葛市也有一座橋叫和尚橋,並且地名也叫和尚橋。


長葛和尚橋瞭解多少?


和尚橋位於長葛市區東南部 的清溢河上。和尚橋的名氣,並非因為橋本身有什麼特殊之處。論年代,並不久遠,論結構,也是很一般的石拱橋,且並不建在大江大河上。它的名氣,皆因附會到它身上的故事。這故事被人們概括為簡練的一句聯語:修浮橋為母行孝,殺和尚替父報仇。說某人之母與隔河而居的和尚有私情,和尚寒冬臘月涉水過河,觸動此人孝心,他修橋為母行孝。其母去世後,他殺了和尚為父報仇。關於這座橋,民國十九年(1930年)《長葛縣誌》載:“在縣西南15裡(原縣治在今老城鎮),為邑衝要。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知縣蔡紹先創建,因昔有和尚募化,原名和尚橋。萬曆十年(1582年)鄉民李惟臣,謝科募資重修於上流,改名濟眾橋,兩旁石欄石荀俱用鐵釦,有碑記。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知縣劉濤奉分憲沈公(沈全,江蘇華亭縣人,順治進士,時任巡憲之職)捐俸倡眾重修,建河伯廟於北岸,並建沈公祠,有碑記。”從這些記載裡,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明萬曆十年之前,這座橋就叫“和尚橋 ”,是因為“和尚募化”而得名。萬曆十年後,改名的原因不得而知,想必那時已有了上述的附會,“鄉民”感到不雅而改之。自改名迄今,已有400多年,知橋名曰:“濟眾”者甚少,反倒是“和尚橋”越叫越響,以至於後來京廣鐵路上所設的這一站站名就叫“和尚橋”,現在的長葛市區近郊所設鎮的鎮名也叫“和尚橋”。其實,和尚募化而修橋,在過去是常見之事。

據說,全國叫做“和尚橋”的橋有17座之多。這個附會的傳說,究竟起自何地何時,恐怕很難考究。是因橋演義出來的故事,還是故事附會在橋上,這也很難說清。其實在封建社會里發生這樣的故事,是完全可能的,而且那悲劇完全是一個社會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