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万历朝鲜战争的胜利是明王朝衰落的伏笔?

导语

万历朝鲜战争中,明军以强悍的军力大破日本二十余万大军,使得日本两百年不敢再谈扩张。这一仗打出了大明的天威,也客观上保护了王朝边疆的安全。然而,为什么仅仅二十年后,就会发生兵败如山倒的萨尔浒之战?为什么仅仅二十年之后,原来那个强大的不可一世的大明就只能变成被动挨打?仅仅几十年间,为什么后金可以突然崛起,大明却对此视而不见?

其实原因早已埋下,藏在万历朝鲜战争背后的巨大危机已经潜伏在帝国的背后,而这种巨大的危机,最终也导致了帝国看似快速的衰亡。万历朝鲜战争,成为了明王朝帝国最后的辉煌。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万历朝鲜战争快速导致了明王朝的衰落呢?

为什么说万历朝鲜战争的胜利是明王朝衰落的伏笔?

万历朝鲜战争的前世今生

1588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为了平息国内武士对分封不均的不满并为削弱各个诸侯势力,决定对外发兵,以获取更多的土地。1592年3月,丰臣秀吉共调动军队九个军团共14万陆军,15万海军共计三十万人渡海至朝鲜作战,开始侵略朝鲜。

朝鲜因为承平日久,无力抵抗日本的进攻,很快就濒临亡国。在尝试抵挡之后,国境几乎全面沦陷,境内八个道州全部被日军所攻克。于是朝鲜不得不向自己的宗主国——大明求援。

明朝认为:

“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

因此明朝不仅答应了朝鲜国王撤退到大明境内进行休整,受大明保护的要求,更是同时出兵援助朝鲜,开始了朝鲜战争。1592年,明朝集结辽东军及三千戚家军约4万人由宋应昌、李如松统领,并开始赶往朝鲜作战,并取得了平壤大捷的战绩,重创了日军,保护了朝鲜王朝最后的一丝生机。日军在平壤之战大败后后撤,但是明军也因兵力不足无法进行大规模作战。因此,在碧蹄馆之战后双方开始议和,并最终达成和约,日军开始撤退休战。

然而1597年正月,日本背信弃义撕毁和约,日军14万大军再侵朝鲜。明朝第二次派军奔赴朝鲜战场。此时朝鲜战场仅仅只有四万明军,后经增援,到达七万左右。加上朝鲜军队,依然远远低于日军的数量。然而明军就是在这样的极度劣势之下,依然创造了稷山大捷,蔚山大捷这样的传奇性战役,以少胜多歼灭数万日军。朝鲜名将李舜臣更是创造了鸣梁海战这样的传奇海战胜利,一举消灭日军水军主力,赢得了主动权。

为什么说万历朝鲜战争的胜利是明王朝衰落的伏笔?

丰臣秀吉

1597年十月,丰臣秀吉死于京都伏见城,日军听说丰臣秀吉死亡的消息,军心大动。并且经历过几次巨大失败之后,原先入朝二十多万的日军,现在也仅仅只剩下数万人,大部分都被歼灭,已经无力再继续作战了,只能开始准备撤退。11月,日军无心恋战,由蔚山撤离,明军由海上追击,再次给予重创。至此,日军侵略朝鲜的计划全盘失败,主力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只能灰溜溜的逃回了日本。

1599年4月,明军开始班师回朝,正式结束了壬辰战争,大胜日军二十多万,创造了传奇性的历史战役,史称——万历朝鲜战争。

万历朝鲜战争是明朝覆亡之前最后的一次对外战争取得的重大胜利,此后明朝国力逐渐衰弱并陷入与后金的胶着战争中,并最终被后金所灭。可以说,万历朝鲜战争,是大明真正意义上的,帝国最后的荣耀。

赢了战争,垮了王朝

虽然取得了万历朝鲜战争的巨大胜利,御敌于国门之外,但是经过这次战争,明王朝的国力与国家状况却急转直下。概括总结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明朝国力损耗极大,国库一战而空,财政困难。

2:辽东军镇兵力空虚,精锐死伤殆尽。努尔哈齐看准时机趁机做大尾大不掉。

为什么说万历朝鲜战争的胜利是明王朝衰落的伏笔?

1:国力衰退,国库耗尽

军事战争的胜利永远是为经济和政治服务的。然而纵观整个万历朝鲜战争上面,毫无疑问,

虽然有政治上的收获,但是在经济上是极其失败的,明王朝耗空了国库却没有换来任何的回报。

万历朝鲜战争前夕,整个王朝刚刚经历过张居正大刀阔斧的改革,朝廷上下焕然一新,军事强大国库充盈,国库用钱可以支十几年。然而随着万历朝鲜战争的不断深入,整个大军迅速变成了一台难以想象的烧钱机器。

朝鲜当时已经濒临灭亡,因此根本无力负担明朝大军的粮草给养和军饷。每一粒粟米都需要从国内调运,这难度可想而知。古代的运输难度和运输成本极高,隋炀帝就是因为征召百万民夫为远征军运输才导致民怨沸腾国家倾覆,每一次运输都是对整个王朝实力的巨大消耗。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却有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就是国家的税收。明朝税收却有一个特性就是税率极低,据统计,税率在5.5%~12%之间,所以一般正常情况下,政府税收是无法应付突发状况的,而援助朝鲜的支出在实质上是由太仓库支应的。

太仓库在1592年时总计有700万两,每年流入是约当209万2000两,而军费一年支出平均是240万两左右。因此作为整个国家最重要的储蓄库,太仓库几乎连年赤字。

等到朝鲜战争结束之后,太仓库几乎完全枯竭,国家最重要的财政储蓄一战而空。从根本上讲几乎相当于挖空了大明朝的内力。这也是为什么后期明朝发动完萨尔浒之战之后就再也无力反击的原因,国家的财政实际上已经完全崩溃赤子了。

为什么说万历朝鲜战争的胜利是明王朝衰落的伏笔?

2:辽东精锐尽失,努尔哈齐趁机做大

明朝作为历史上对外强硬,自身实力也非常强大的王朝,不可能任由努尔哈齐做大的。事实上虽然内部有党派斗争,但是前期明军一直都把建州女真压得死死的。辽东防御阵线极其强大,精兵十万分散在各个要塞城池之中。

然而,就是因为万历朝鲜战争,朝廷大批调走了辽东军镇的精锐军力,而他们又在朝鲜战场上大批折损。这就造成了辽东军镇极其空虚,努尔哈齐也趁机吞并诸部落,势力极其快速的增长起来。根据户科都给事中李应策统计,辽东原有兵额95000,至万历二十八年(1600)只有40000,也就是说减少了60%。整个辽东阵线几乎大门敞开,原先对女真部落的高压镇压也失去了力量支撑。

朝鲜战争开始后,努尔哈齐向明朝上书,表示愿意援朝抗倭。然而朝鲜对建州女真援朝动机有所质疑,拒绝了努尔哈齐的请求。而壬辰战争之前,建州女真虽然受到明朝与朝鲜的双重管控,但万历十六年(1588),努尔哈齐完成了对建州五部统一后,实力提升巨大。

万历朝鲜战争期间(1592~1598),建州女真通过朝贡贸易、马市贸易获得经济发展,趁着明朝忙着战争而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壮大军队。“古勒山大战”中,建州女真大胜九部联军,扭转了建州女真与海西女真的局势,军事力量上升。其后,更是直接吞并联合了其他女真部落,完成了对女真部落的统一。

而明军在朝鲜战争之后,实力损耗非常严重,精锐损失大半。并且,他们面临的也已经再也不是之前那个互相争斗互相猜忌的女真了,而是已经统一,军事强大,国家团结经济充盈的女真联盟——后金。短短数年之间,女真部落就已经发展成明王朝的心腹大患。而经济凋敝精锐尽失的大明却由于实力虚弱而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1617年萨尔浒之战之后,明朝彻底失去了战略主动权,最终也终于灭亡在了女真的手里。

为什么说万历朝鲜战争的胜利是明王朝衰落的伏笔?

结语

万历朝鲜战争是当之无愧的传奇大战,几十万军队,明朝、日本、朝鲜这三个东亚地区举足轻重的角色奋力厮杀,产生了无数让人歌颂的传奇英雄与故事。壬辰战争的巨大胜利也壮大了明朝的声威,显示出了明朝的气概,抗敌于国门之外,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然而,万历朝鲜战争对明朝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济上导致了国库的巨大亏空,使得明朝无力负担精锐军队的开支,也开始无力应付天灾人祸的突发情况,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酿成严重后果。另一方面,军队的巨大损耗也导致了明朝无力维持辽东的高强度弹压,使得军备空虚,努尔哈齐趁虚而入壮大了建州女真的势力,并最终成长成为了明朝的心腹大患。此消彼长之间,壬辰战争就成了明朝之后一路滑坡直至灭亡的最初的那块松动的石头。

或许客观上来看,万历朝鲜战争内在的一些影响导致了大明接下来的衰落,但是最根本还是在于,大明的国运与国势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只是这一场壬辰战争一仗打空了大明朝的力量,才让衰落来的这么突然。就算没有万历朝鲜战争,

历史或许会轨迹改变,然而大明衰落的大势不会变,最多也就是推迟罢了。


文献参考

1:《明实录·神宗皇帝实录》

2:《朝鲜王朝实录·宣祖大王实录》

3:《乱中日记》———李舜臣

4:《朝鲜日日记》———太田一吉

5:《明史》———张廷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