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一個很怪的現象,很多公司每天都在招聘人,是招不到合適的人嗎,還是別的原因呢?

發現身邊優質事物


【職場再出發】為你深度解析:這個問題咋就沒人說實話呢?其實每天都在招人的公司,也非常喜歡每天對新招的員工進行培訓,目的是讓新進員工每天都能進行“高效工作”(比如推廣營銷),等這批新來的人把自己的熟人朋友“推廣營銷”的差不多了,其實這批新人就沒有價值了,公司自然就會把“這批新人”淘汰掉,然後換新招進來的下一批“新人”,如此週而復始。


我的觀點是這樣的:在上述循環過程中,“源源不斷的新人”才是整個邏輯鏈條的前提,也是整個公司策略的核心。因此採用這種“鏈式模式”的公司,必須要每天都在招人,才能保證業務模式的正常開展,否則業務就會很難開展。我認為,“鏈式模式”之所以需要每天招新人,主要是三個原因決定的。


深入分析這三個原因,才能提出相應的應對方法,我的建議有兩個:

第一、就是在看到“每天都在招聘”的信息時,要根據“三特徵”準確判斷這是不是“鏈式模式”的企業在招聘。

第二:如果是“鏈式模式”企業在招聘,就要審查自己是否具備“三要素”,只有具備“三要素”才會在“鏈式模式”企業獲得發展!

第一個原因:採用“鏈式模式”的企業,其招聘是有“招聘佣金”的。

通常企業的招聘,都是用人部門提出用人需求,然後報給人力資源部門(HR),再由HR部門根據JD(崗位描述),進行統一的“人崗匹配”度招聘,招聘工作在這些企業是一種例行工作,同時也是HR部門的本職工作。一言以蔽之,是HR部門在招聘,是HR部門在主導整個招聘流程。


但在採用“鏈式模式”的企業則有所不同,“鏈式模式”的企業通常採用的是“用人部門招聘制度”。即“用人部門”在招聘過程中佔據主導地位。誰用人誰招聘,發展到極端,就是人人都是HR,人人都可以進行招聘。而且為了刺激“用人部門招聘”的積極性,通常會設計一定的“招聘佣金制度”。


舉個例子:

最常見的“招聘佣金制度”就是“業績獎金梯度上移制度”。比如小王是某公司的員工,小王招聘進來一位新員工小李,則小李的業績獎金是要拿出一定比例給小王的。假設小李9月份核算的獎金是1000元,由於小李是小王招聘進來的,小王就要拿到這1000元的30%(比例可以設計)即300元!小王的招聘積極性是非常大的!


第一個原因的小結:

大家可以設想一下,在這種“鏈式模式”的企業裡,很多子部門、分部門(通常會有很多很多的分部門)都有招聘權,而且“招聘佣金制度”的設計使各個分部門的員工都傾向於招聘更多的新員工,外面的人當然就會感覺到“每天都在招聘”了!

第二個原因:採用“鏈式模式”的企業,人員流動性真的非常大。

採用“鏈式模式”的企業,常常需要很多的一線員工,但卻並不需要太多“一線的老員工”,因此會通過嚴密的“管理策略設計”和複雜的“規章設計”,逼迫老員工主動離職。最終形成一種“非常容易進來,但很難留下來”的用人模式。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這種用人模式,就是“易進難留”,而“難留”的原因並不是企業要求嚴格,而是企業根本不需要太多“一線老員工”,企業的需求是“大量的一線員工”。所以企業只能每天在招聘,才能保證滿足企業的需求。


舉個例子:

小王看到某個“鏈式模式”的企業,要求比較低,而收益非常高(要求低、收益高這樣的事幾乎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很多職場新人會相信),而且正在招聘,就入職了這家企業,隨著前一兩個月的友好,企業對小王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小王慢慢覺得“適應不了”,然後就會主動離職。


第二個原因的小結:

企業招進來了新員工,按照常理,就應該關閉“招聘程序”了,進入到“新人培養階段”,這也是很多傳統企業最常見的人才培養模式。可採用“鏈式模式”的企業不這樣,他們招進來新員工,還會繼續進行招聘,因為他們心知肚明“這些新員工堅持不了多久的,人員流動率太高了”。

第三個原因:採用“鏈式模式”的企業,會人為設立“級差”。

採用“鏈式模式”的企業,如果你認真看它們的招聘信息,就會發現它們經常在招聘的也就那麼一兩個崗位,其他的崗位幾乎也是不怎麼招聘的。換句話說,在這些企業裡,會在內部人為設立“級差”,那些是“穩定的高級人才”,那些是“要大幅流動的一線人員”,可謂界限分明!


設立“級差”不是“鏈式模式”企業的獨創,但卻被“鏈式企業”發揚光大。有意思的是,明明是“級差”執行最嚴格的企業,卻常常打出一副“只有有能力,就可以如何如何”,“只要有本事,就可以如何如何”,貌似沒有一點“級差”的樣子!


舉個例子:

明明是做的同樣的工作,但在“鏈式模式”下會故意設置“級差”,比如分為“A型員工”和"B型員工"。A型員工呢,就非常穩定,入職後基本沒什麼壓力,當然也很少進行招聘。B型員工呢,本質上從事是和A型員工一樣的工作,卻給出很低的待遇,很低的門檻,同時加大淘汰率,最終出現了“每天都在招聘”。


第三個原因的小結:

人為設置‘級差”,在很多企業都存在,卻被“鏈式模式”企業發揚光大,在這些企業裡,“級差”被運用到極致。激勵你時,可以用;淘汰你時,可以用;鼓勵你時,可以用;貶低你時,可以用;招你進來,可以用;讓你出局,照樣可以用。可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我的建議:如果一家企業“每天都在招聘”,很有可能就是“鏈式模式”的企業,職場人要慎重選擇!

“鏈式模式”的企業並不是不好,恰恰相反,如果你真的符合“鏈式模式”的核心要求,入職後你會得心應手,短期內獲得極大發展!但如果你不符合“鏈式模式”的核心要求,要想獲得相應發展,難度是非常大的,要知道他們“招你進來時,就已經想好了過一段時間淘汰你出局”。


職場再出發以20年的職場經驗,對你提出如下建議:


1、第一個建議:研究“每天都在招聘”的企業是不是“鏈式模式”。

不可否認,一家企業“每天都在招聘”,也有可能是HR在招聘網站上掛了招聘信息,忘了撤回了,這種情況一般都是“招聘信息很久沒有更新”,一看就明白了。


也有可能是有些公司,擔心人員流動較大,時刻進行招聘,比如工廠門口啊、餐館門口啊、快遞員招募啊、滴滴司機招募啊、這都是正常的招聘。而且招聘的都是“非常一線的人員”。


一些規模較大的公司,也“每天都在招聘”,就要懷疑其是不是“鏈式模式”了。“鏈式模式”有三個突出特點,符合其中兩個的,基本可以判斷為“鏈式模式”,符合三個的,百分百是“鏈式模式”。
  • 通常有“招聘佣金”或者“推薦金”

  • 人員流動性真的很大

  • 有“級差”設置,而且有些“級差”幾乎不可逾越


2、第二個建議:判斷“自己是否符合”鏈式模式企業的核心要素

每個“鏈式模式”的企業要求會有不同,但既然是一種模式,對人員總是會有一些共性需求的,其中最突出的3個共性需求是:

  • 堅韌不拔(臉皮厚)的性格

  • 獨自開拓資源(有一定的獨立性)的能力

  • 對前途的暢想力(通俗說就是有夢想)

如果你在這三個方面沒有突出的優勢,你是很難在“鏈式模式”企業獲得發展的,要慎重考慮是否加入!


最後的總結

我的觀點是:很多企業都在招人,固然不排除有些企業是由於某些特殊原因,比如HR忘了撤回招聘信息等因素導致的“假招聘”;再或者是一些需要大量一線人員的企業由於需求量大,流失率高進行的自然招聘;但最大的可能性是“鏈式模式”企業的招聘!

因此我的建議有兩個,第一就是在求職時,一定要從“招聘佣金”、“流動率”“級差”三要素來判斷招聘企業是否是“鏈式模式”企業;第二就是再根據自己具備的要素,進行慎重選擇!


“你之蜜糖,我之砒霜”,有些人進入“鏈式模式”企業,立即會青雲直上,風生水起;可有人雖然很優秀,卻不符合“鏈式模式”的要素,進去後就是“待宰羔羊”。

-END-

點擊上方關注【職場再出發】:
世界500強資深職業經理人,2家管理諮詢公司的創始合夥人,為你深度剖析職場問題,助你職場再出發!


職場再出發


這個提問非常觸動自己,因為自己前幾年也是一直在沿海打工,各種辛酸苦辣都嚐遍,對此有了更多的瞭解和發言權。為什麼現在有的企業招工難?什麼原因導致?我給您一一分析,希望能幫助到您:


待遇低、勞動強度大 很多企業在招工時都打著高待遇、高福利的幌子進行宣傳招工,可很多人進廠以後發現並不是這樣,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勞動強度非常大,而且設置的加班費非常低,導致了及時你加班很多,但是一個月下來任然沒多少收入。

管理嚴格、缺乏人性管理 很多工廠老闆為了趕訂單,在管理上非常嚴格,稍有不慎,一天就白忙活了,制度管理老舊、不靈活,已經不太適應如今的社會發展需求了,而且平時對員工缺乏人性管理和關愛,沒有讓員工在裡面上班受到感覺到溫暖。欺騙式招工,減少成本 很多工廠,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的代加工工廠,在訂單旺季,大量招工,應付大量訂單需求,等到了訂單淡季,又大量裁員,耍“小聰明”,缺乏人性;或者以實習期名義招工,實習期一過,馬上以各種名義裁員,再從新以實習期名義繼續招工,循環運作,以此來減少成本開支。
綜上所述,如今企業招工難是方方面面的,要改變局面,就必須改變老舊的管理制度、並且加快進行轉型升級、增加員工人文關懷、待遇等措施,只有這樣,企業招工難的局面才會慢慢減少。

【以上就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如果您有什麼想說的,歡迎下方留言,喜歡就點贊、關注,謝謝大家!🙏🙏🙏】


鄉村波比


中國缺人嗎?煌煌大國有14億人口,當然不缺!中國的勞動力緊缺到了跟古董一樣嗎?不是!那為什麼企業總是喊招不到人呢?說這話的人都是睜著眼睛說瞎話!

為什麼招不到人?說這種話的企業難道沒點B數嗎?企業招工,是拿錢買別人的勞動。既然是買賣,就得出一個合理的價錢吧。好比是去菜市場買菜,你拿著五毛錢去了菜市場,賺了一圈以後,什麼也沒買上,回來以後發牢騷:“菜市場連個賣菜的都沒有,還讓人怎麼生活呀”。果真沒賣菜的嗎?有的是!大蔥的兩塊錢一斤,辣椒三塊錢一斤!你拿五毛錢賣想買人家一斤大蔥,這不是扯淡嘛!

企業招不到人,除了錢沒給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的企業臭名遠揚。我瞭解一個企業,管理很沒人性。老闆對員工特別狠,工作時間長,工作環境差,老闆動不動就罵人,員工出點小錯誤就罰的人家眼淚嘩嘩。所以,很多人進入公司之後沒幾天就辭職不幹了,凡是離職的員工,沒有不罵公司的。像這樣的公司,已經是屎殼郎坐輪船——臭名遠揚了。找工作的人一聽公司名,避之猶恐不及。這樣的公司招不到人,不是很正常嗎。

企業想招人其實很簡單,一,錢給夠,二,尊重人。做到這兩點,何愁招不到人呢?

溫馨提示:1.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點贊和評論,謝謝

2.如果喜歡職場和管理知識,請關注本頭條號閱讀相關文章!


管理那點事


每天在招人的企業確實不少,很多HR忙得兵荒馬亂,結果是面試千千萬入職沒幾人。你要問啥原因?我覺得就是企業玩守株待兔,總想等到那個幻想中的人。

一頓操作猛如虎,一問工資兩千五。我們身邊這種求職者對招聘企業的抱怨時有發生,明明自己想招個“白骨精“,卻只出個白菜價。明明自己是個小池塘,卻還夢想招來過江龍。明明還是個土地廟,卻妄圖引來孫悟空。以我來看,主要還是幾方面的原因:

企業的招聘要求脫離了實際。

我就見過一個工廠老闆招聘叉車司機,要求會修叉車。來應聘者吐槽:你們用手機的都會修手機麼?三千塊要懂修叉車?雖說這個例子比較極端,但企業老闆有這種思維者卻大有人在。總想招來無所不能的人才,卻只想付點生活費。

還有不少公司在熱火朝天的招聘每天工作10小時,全年無休,任勞任怨,不買保險,待遇面議的精英,明顯就是在守株待兔,想著茫茫人海中也許有那麼一二個有緣份的來做呢。

這類企業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所招聘崗位的社會平均待遇,但他就是不肯主動提高待遇來引來人才,希望通過長時間的運氣等來那個接受企業的招聘者。

企業拒絕改變造成人員不穩定。

不論是大面積職位還是個別崗位,如果每天都在招聘新人,可想而知這個崗位或企業的氛圍是多麼糟糕。留不住人的企業或崗位,也只能每天不斷招聘新人來湊和著運作,這種情況下談發展有點奢侈。

既然招來的人總是不斷離開,企業內部肯定知道原因,那如果長期一直是人來人去,只能說明企業拒絕對內部環境進行改善。不單是小公司會因為效益或格局所限,很多大公司也會因為機制僵化或流程冗長而陷入這種招聘循環中。

企業也在騎驢找馬。

很多上了規模的公司,會對自己的人才梯隊做出規劃,有比較清晰的用人戰略。他們的HR往往會對重要崗位做長線招聘,所以會長期在招聘網站上發佈信息。對於應聘者持一種全面撒網,擇優約見的思路,只有特別優秀的人才有機會進入企業。這些崗位的適合人才往往並不多,所以就會讓大家看到長期處於招聘狀態中。


這種騎驢找馬式的招聘,很多隻是公司為了防止人才風險的備份計劃,所以並不急切。在千萬個應聘者中慢慢挑選最優秀的來作為儲備,企業用心很深遠。

我個人覺得,每天在招人的公司肯定有不正常之處。就是因為忽略了這種招人用人中的異常,才會造成人來人往天天招聘的狀況。其實,企業認真定好所需職位的招聘要求,給出與招聘要求相符的薪酬待遇,放棄用低薪招到高才的幻想,相信就會改觀這種天天招人的情形。

以上為個人觀點,歡迎留言討論。我是職場本紀,篤行職場十幾年的管理人士,關注我分享更多職場智慧。

職場本紀


確實,不管是在招聘網站,還是現場招聘,有些公司一直都處於招人的狀態。之前加過一些HR的微信,看他們的朋友圈也是每天都在發佈招聘公告。

依我看來,招不到人可能是其中一個原因,但並不侷限於此。我們可分情況考慮。

一、公司確實缺人

公司每天都在招聘,有的是真的缺人,希望通過招聘為公司選拔更加合適、優秀的人才。缺人,一方面是人員本身配置不足,另一方面是人才流失率高。

1.公司處於業務拓展階段,人才需求量大

有的公司尚且處於業務拓展階段,或者剛入駐某一地區,需要大量的新鮮血液填充。以促使公司的業務能夠正常往來,保證事務的正常運轉。

這個時候對人員的需求量大,所以會看到公司在不停地招聘中,每天都在招聘也不足為奇。如果短時間內招不到人,甚至會降低要求。

2.公司離職率高,人才留不住

還有的公司因為種種原因,如待遇差,晉升渠道有限,工作壓力大等,員工流失率高。這邊,一直有員工離職,崗位空缺,另一邊,自然需要不停地招聘,補充人員。

尤其是一些制度並不完善的小公司,在這一方面尤其嚴重。有的甚至,因為實際工作與招聘需求差異大,導致剛招進去的人,還沒過完試用期,就不願再來上班了。

二、公司並不缺人

公司每天都在招聘人,並不一定是真的缺人,還有以下可能。

1.營造公司業務量大,發展勢頭好的假象

有的公司並不缺人,但卻一直都在招聘中,是為了營造公司發展前景好的假象。正如某些店鋪一直掛著招人的廣告,但進去詢問卻說招滿了一樣。

處於招聘中,就會不斷有人前去應聘,給人一種“供不應求”的錯覺,進而不自覺地提高該公司在心目中的位置。也能給在職員工造成危機感,畢竟,新人總是層出不窮。

當然,如果能為公司選拔到更加優秀的人才,有備無患,自然是一舉多得。

2.招聘信息未更新

還有的原因可能是公司掛出的招聘信息未更新,加上不斷有人投遞簡歷,讓人以為該公司每天都在招聘。

當然,這種情況下,可查看招聘網站上的招聘信息更新時間,及HR回覆簡歷速度等,確定公司是否正在招聘。如果是現場招聘,也可在投遞簡歷前詢問相關工作人員,確認信息的真實度與時效性。

很多公司每天都在招人,可能是招不到人,人才確實緊缺,也可能有其他原因,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作為職場人,學會篩選信息是職場之行不可或缺的環節。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焱公子


為什麼現在有的企業招工很困難,基本上招不到人,這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的,現在的企業大部分都是私人企業,在私人企業上班一是工作時間太長,工作又髒又苦又累,掙的錢和工作時間不成比例,這此企業根本不按勞動法辦事,不是工作八小時也沒有節假日,有的私企根本不給員工上社會保險,什麼五險一金都沒有,在帶遇上面是很低的,為什麼每年大學生為了求職幾百萬人考取公務員事業單位,因為一但考上公務和事事單位,什麼五險一金什麼帶遇都有,上班早九晚五還能休個大禮拜天。沒有文化的人和農村人只能在建築行業,和其它又苦又累行業打點短工掙點錢,可能這些行業出點力掙錢能多一點,現在不管央企和國企都是魚龍混誅,就那麼一些管理人員,以前通過勞動部門招工,沒有退休的人算有正式工,後用那些人不都是臨時工,總的來說工資低帶遇低不按勞動法辦事招工就難。



麻中發


招個錘子。明明只要1~2個人,寫的要招10人。面試的時候一個人都沒有看起,就說招不到人了


不要說認識我一一


曾經在面試期間還特意研究過這個問題,比如A.B C三家公司都投了簡歷,一週後,我接到BC兩家公司的面試通知,三週後,我入職了C公司,然後我再去翻A公司招聘信息還在,我的簡歷卻沒被人事查閱,然後我好奇的半年後再看,還是原樣,一年後也還是……

後來總結:公司這樣的行為,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該崗位最初確實招人,後來招到了,但招聘信息懶得刪,反正招聘網站年費已付,招聘崗位也沒超過標準,閒著也是閒著

二,純粹打廣告,公司沒需求,但名額不能浪費啊(據我瞭解,招聘網站年費有等級,比如啊,不準確,假如年費5千,就只能投放30個招聘崗位),那就把公司信息,薪酬福利等全部寫上,就當打廣告了

三,崗位不是急需的,也許是領導們臨時起意,那就先掛著吧,反正不急,說不定一百個簡歷裡,總有那麼一個合適呢

四,該崗位在公司工作開展存在特定的困難,以至於剛招到,不到一個月就離職了,人力還沒來得及撤招聘需求呢,就又要重新招。



竹xiaoxiao


很多公司每天都在招人?是缺人嗎?不是!那為什麼?因公司不是招人,而是招錢。想讓公司掙更多的錢!就必須招能人。

錢跟能人是好朋友,誰心眼多,誰本事大,錢就跟誰走!錢並不是你有權有勢就會有很多錢去找你。這個錢喜歡心眼多的人,心眼多的人有號召力,他知道錢在誰家放著,然後怎樣把錢領走,雖然心眼多錢多,可他沒軍隊,還需要有權有勢的人來保護,所以,心眼多隻能叫人才,人才也要人保護!因此,公司每天缺的是人才,而不是人。

人分三六九等,能人少,笨人多,要不,為啥那麼多窮人。因窮人不會掙錢,公司不要你,所以他就窮唄!

認命吧!沒工作哪來的錢呢?





勞動人民同志


一般來說,這種情況多發生在保險一類的行業中。

我有一個朋友,曾經去應聘過保險公司的職位,快要入職的時候卻不做了,回來後我問他原因,他向我講述了他的應聘經歷。

一開始,實習的時候,也就是出去拉拉業務,三天一小會,五天一大會,給他們講做保險的多麼多麼賺錢,那些堅持做下去的人生活多麼多麼好等等,給他們營造一種做保險行業即是最有前途的行業的思維。我這個朋友腦袋還算好用,也沒有真正輕信這些東西,但最後,實習結束,要入職的時候,給了他一張表格,讓他在手機通訊錄中找20個電話號碼填進去,這才導致他沒有做下去。

剛做保險,剛入門,幾乎是很難拿到陌生人的保單,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先從自己的親戚朋友下手,完成指標。當你一直做下去,沒有能力去拉到其他人,完不成指標的時候,你就會一腳被踹出去,而你一開始拉到的那些人,基本統統成了其他人的客戶,與你再也沒有任何聯繫。

這也是為什麼類似於保險公司這樣的行業一直在招人,而且還待遇很好的原因。你看中的是他的福利待遇,而他看重的則是你的這些人脈關係。

當然並不是所有保險公司都是這樣,所以如果有想應聘保險行業的朋友,一定要擦亮眼睛,不然很容易竹籃打水一場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