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称新型肺炎疫情传播速度较快,病毒传播力增强,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接下来的防治应该怎么做?

carrrrrson


本次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传播速度快,呈现出明显的人传人趋向,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无论老年人、成年人还是儿童,都是易感人群,且处于潜伏期的患者,有有传染性,大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面对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应做好个人防护,具体建议为:

1、减少外出:减少外出就减少感染的几率,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从你身边经过的人是否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据报道,15秒的接触,就可以感染,所以减少外出很有必要。

2、带好口罩:口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阻挡飞沫、唾液及病菌的传播,所以当我们不得不外出时,还是应带好口罩,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不必全部使用N95或医用外科口罩,普通医用口罩即可。


3、勤通风:大家在家应做好通风,以便增加空气流通,减少病菌的滋生,改善大家生活空间的质量和卫生。

4、勤洗手:虽然本次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但同时不排除消化道传播可能,所以大家应注意勤洗手。

5、备好消毒用品: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 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需要注意的是,酒精使用一定要谨慎,预防火灾隐患。

6、注意监测,必要时就医诊治:对于曾经接触过疫区人员或到疫区旅居或周边存在确诊患者的人群,大家应居家隔离,注意由于发热、咳嗽、乏力、流涕等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

‏‌‎‌‬‪‮‭⁠‌‪‬‌‮‫‌‌‭‌‫‭‬本文由全科扫地僧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不足之处,敬请指正,文章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疗建议。

全科扫地僧


从武汉1月23日宣布封城算起,已经过了一个潜伏期的最长周期,进入了第二个潜伏周期。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理解目前防控的重点,现在把全国的人民分为一下几类:

A:是有武汉接触史的,疫区人群。基本已经被确诊和隔离了。



B:A在流动的过程中,碰到了素未平生绝不会认识的人群,这部分人统称为B。 因为是处于公共场所碰到,所以,A不知道B的存在,而B也不知道A的存在。



C:A到达目的地以后,所接触的人群,也叫密切接触者,已在对他们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



D:是在整个新冠疫情下,居家没有外出的人,统称为D。这部分人群是安全的。


目前疫情防控重点就在于发现B类人,控制好D类。

现在网上出了一个可以查询自己乘坐过的交通工具上有没有确诊患者的小程序,如果有的话,那么就是B类人员,一定要进行医学隔离。而作为D类人员一定要搞好自身防范,减少外出,不要成为新的B类人员!

注: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医学扫地僧


新冠病毒的传播力目前看来有所增强,但并没有大幅度增强,还是和之前处于相同的水平,真正增强的是人们的恐慌。

潜伏期是否有传染性,也就是人们说的无症状传播,目前并没有足够的证据。中国专家认为有,国际上认为可能。这主要是因为究竟是无症状还是症状不典型的原因,目前还没有确定。

就拿德国那个传播链来说,一开始认为来自上海的女性感染者是无症状传播,后来发现她是有症状的,只是不发烧,有浑身不舒服、疲倦等症状,这种症状容易被忽视,人们认为发烧咳嗽才是有病。钟南山院士的最新论文发现在发病早期有半数患者是不发烧的,症状都是一些非典型症状,这些病例很容易被认为是无症状感染,包括感染者本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不管有没有无症状感染,根据目前的情况,最危险的传播者是那些病得最厉害的人,这就是为什么迄今有将近4000名医护人员被确认感染或者疑似的原因,因此要尽早收治重症患者,切断医院内传播途径。

另外,超级传播者是存在的,要想办法尽快发现这些超级传播者,这样才能有效地阻断传播。


京虎子


目前的种种数据都显示,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并且病毒传播力也比较强,近期也频繁出现这样的例子,与已感染者接触不足一分钟就被传染,所以卫健委也好,钟南山院士以及众医生都建议防护第一步,出门一定要戴口罩,千万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因为没有人会知道,在你接触的有限的人群里,谁是带病毒的,更重要的是,现在有很多人是无症状的,甚至轻症不足以觉察出自己已经感染病毒,以及不需要治疗有的人就已经恢复了,但是这类人是具有传染力的。

那么为了更好的防护自己,就不仅仅是要带个口罩就能随便出去逛了,而是必须要重视这个问题,要做到尽量少出门,如果没有必要的事情,最好不要出门,如果有需要购买的物品,统计好集中进行采购,采购的时候,除非必要,否则尽量少的触碰公共场所的物品,尤其是外出购买物品的时候,除了不要在外面吃东西,也尽量不要揉眼睛,随身携带一些湿纸巾,必要的时候可以做清洁。


另外出门的时候尽量戴帽子出行,在疫情比较严重的地方,建议回来以后不仅要做好好好洗手,还要给外面穿的衣服,以及拎东西的袋子进行酒精消毒,消毒的时候顺便通风半小时,切记,酒精消毒的时候要注意一定不要喷出来,最好擦拭,并且要远离明火。更要注意不要因为杀毒放过多的酒精。


心理营养师程伟华


大家好,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现在“冠状病毒”在我国的大地上,横行霸道,已夺去了数百人的生命,作为普通大众,其实能做的也不多,那就是听国家的话,好好的呆在家里,如果这件事做好了,其实做的就很多了,关于预防,我是这样想的,既然它是一个传染病,那就充分认清楚它的传播途径,才可胜券在握!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

①飞沫传播

解读:首先它是一个呼吸系统疾病,所以这一点很多人都清楚,但是我觉得还是需要细节化来和大家唠唠,它可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产生的飞沫进入易感粘膜表面,造成感染。

②接触传播

解读:在接触感染者接触过的东西后再触碰到自己的嘴、鼻子或眼睛从而导致病毒传播。

③空气传播

解读:病原体它能在空气中长时间远距离散播后仍然会有传播。

④消化道传播(可疑,但还是需要引起重视)


二、预防措施

①常见消毒物品

通过清洗、擦拭、喷雾或含氯的消毒液对各种物体进行消杀,根据冠状病毒的特点,30分钟即可杀灭,具体的需要消毒如小轿车、门把手、室内地板、工作场所、外套、鞋子等位置。

②食物、空气的消毒

像其它东西可以用消毒液或者酒精消毒,那我们的食物呢,根据专家介绍,高温也可以杀灭病毒,所以我们的菜要煮熟,筷子、餐具、饮水的杯子、果盘等可以在热水中煮沸12-30分钟即可,家里注意痛风,如果有条件室内完成消毒后最好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最佳。


③出门的那点事

  • 第一件事必然就是规范的戴好口罩,家里需要吃的东西最好多采购几天,以免反复的需要去超市里购买而接触过多的人群,与人沟通保持1米的安全距离,早去早回,不要在外过多的逗留,尤其是人多的公共场所,如果工作场所中有疫区接触史的人,不论它有没有肺炎症状,一定要远离他,并向领导汇报,因为这很有可能就是一个传染源。
  • 回到家里妥善的把口罩处理好,外套、鞋子选择合适的地方摆放,这时不要着急的撩撩头发、摸摸嘴巴、揉揉眼睛等危险动作,先把手洗干净,每天定时给自己测体温,注意不要熬夜,保持作息规律。


一点感想

近日的关于冠状病毒不论是正面、负面的报道均有不少,但作为中华民族中的一分子,一定要有家国情怀,多传播正能量,好好呆在家里,在防疫战的攻坚时刻,一定不要给国家添麻烦,一起对奋战在一线的防疫人员说一声辛苦了,中国,加油!!!


张垒医生


微生物无时无处不存在,充满地球内,且有喜氧厌氧.喜酸碱盐等的不同。

当适于它时就快速繁殖,不适时自闭休眠起来,等适自条件时再活跃起来。

其可体眠几万几百万年的。

疫情由某种微生物,历多种物种滋养后,可跨种类传播,其宿主不断扩大,当某物种不适与其共生时,就成发病态了。适者为携带者。

这与有的植物对某动物是美食,对另一动物是巨毒,完全一样。

这次的疫是吃人肺组织极快的种类,且没找到杀死的药,才显紧张的,若划到抑制它的特效药,那么仅是常见病,不须紧张了。

没办法,目前及以后,在特效药没找到条件下,只有听从指挥,让去的地方才可去,让咋样就咋样,不可打捌,尽量封闭自己,自保自不被他人传染,与一切人一切物保持一定距离,自不中招就可以了。

接触啥都用纸隔开,再装纸入袋,丢入拉圾箱,每人都这样做了,它也不能传了。仅比平常麻烦点,仍归顺手的事。

愿医务师们尽快找到特效药,疫就解决了。伟士是在危难时涌现的。

向医务工作者及防疫操劳者致敬。


味哎儿


所有人均易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即使处于潜伏期,即或属于隐性感染者,即便症状轻微,依然具有传染性,因此需要重点防范。那么,接下来如何才能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治工作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主要策略为隔离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介于传染源与易感人群之间的传播途径相当重要,对传播途径采取有效阻断措施,可大幅降低易感人群的感染风险。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传播、接触传播以及气溶胶传播。

  • 直接传播是指近距离接触感染者,感染者咳嗽、打喷嚏、呼吸时可产生大量飞沫,而新型冠状病毒则附着在飞沫上,这些飞沫被易感人群吸入,从而引起肺部感染,感染者可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那么,如何降低直接传播的风险呢?直接传播的飞沫主要经口腔、鼻腔进入呼吸道,避免近距离接触他人、戴口罩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是预防直接传播的重要措施。

  • 接触传播是指感染者的飞沫沉降在物体表面,易感人群通过触摸被污染的物品,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结膜等部位引起感染,这一传播途径可能会出乎大多数朋友的意料,因为即使你按了一下电梯按钮,去超市选了几样蔬菜,理论上均有机会接触到病毒。那么,如何降低接触传播的风险呢?戴手套、勤洗手、居家消毒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是预防接触传播的重要措施。
  • 气溶胶传播是指感染者的飞沫分散、悬浮在空气中,被易感人群吸入致其感染,相比于与直接传播与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途径比较特殊、比较危险,因为即使你没有与感染者近距离接触,即使你没有触摸被污染的物品,依然存在感染风险,尤其是在空气不流通、密闭的空间。那么,如何降低气溶胶传播风险呢?尽量少外出,外出必需戴口罩,居室勤通风,可降低感染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们与新型冠状病毒接触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该病毒的理化特性、传播途径等依然需要深入研究;由于缺乏治疗的特效药,因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重在预防,但感染者通过合理的治疗,多数患者愈合良好。

综上,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除开隔离传染源,需阻断其传播途径,减少直接传播的重要措施为避免近距离接触他人,戴口罩,减少接触传播的重要措施为戴手套、勤洗手、居家消毒,减少气溶胶传播的重要措施为少外出、戴口罩、勤通风。由于当前缺乏特效药,且所有人群易感,因此重在预防。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医学莘


其实大家发现没有,我们获得的关于新型肺炎的消息越来越多,比如在患者粪便当中发现病毒核酸,比如在最新的第5版新型肺炎治疗指南当中,增加了咽痛以及腹泻症状,比如治疗药物的相关消息等很多,关于防护的变化却不是特别大,但有一些细节要求我们更加注意!

这说明从疫情一开始,感染科专家,呼吸科专家以及流行病学专家所建议的病毒防护方式是正确的!从目前来看,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这是抵抗病毒传播非常重要的三个方式。

最近一些消息给大家带来困扰,其实没必要过于担心,不要恐慌

相信大家也听说了,前一段时间在患者的粪便当中检测到新型病毒的核酸,最近更是在确诊患者家的门把手上也检测到了病毒的核酸,很多人认为既然出现了新的问题,那么防护就应该有所改变,其实所有这些变化只不过都是在提醒我们勤洗手以及戴口罩和少聚集的重要性

●比如从患者的粪便当中发现病毒核酸,钟南山院士也对这个消息做了评价,认为要关注有可能的粪口传播,但是目前根据第5版的指南,仍然不确定存在着粪口传播。

作为我们普通人来讲,这个消息,提示我们要防患于未然,我们更是要注意勤洗手的重要性,因为我们的手是接触病毒可能性最多的部位。也提示我们要注意卫生间的卫生,尤其是卫生间的犄角旮旯,建议要用84稀释液或者是消毒液定期清洗、消毒卫生间,尤其是家里有疑似或确定感染患者的家庭,更是要注意卫生间的消毒!

大家在消毒卫生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84消毒液因为可能产生氯气,所以消毒之后一定要通风,我们家里的卫生间通常都有排风系统,建议消毒完卫生间以后要排风半个小时以上,而且一定不要与其它的消毒液共同使用,有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氯气,导致呼吸系统的损害。而且稀释84的溶液一定不要用热水。

对于卫生间的地漏我们也要注意防护。

●而在门把手上检测到病毒核酸,其实跟疫情开始阶段,专家建议的防护措施没有任何的违背,那就是要注意手卫生,有可能我们接触到的门把手、楼梯的扶手以及电梯的按钮都有可能存在病毒,尤其是附近有确诊病人的时候,由于我们不知道确诊病人到底接触了谁,适当的防护是有必要的!

建议现在我们出行的时候,兜里尽量要放一包一次性的纸巾,在开门、关门的时候,在触碰电梯按钮的时候,我们用纸巾去开门、去触碰门把手、去按电梯按钮,尽量不要用我们的手直接去触碰有可能存在病毒的地方,这样会安全很多,使用过的一次性纸巾呢,尽量扔在垃圾桶里,不要带回家

其实大家关注新闻的话,会发现有很多专家指出病毒脱离了体外存活的时间是不长的,但是为什么还要注意这些细节呢?主要问题还是在于接触的频率,比如在电梯间的按钮每天都在有人不停的触碰它,这么多人触碰,我们不敢保证所有人里面都是安全的,没有携带者或者是没有确诊病人,如此频繁的接触,就有可能发生感染。

所以尽量减少接触有风险的地方是特别重要的!

●出门到人口比较多的地方,比如超市的时候,请一定戴口罩,相信大家已经看到宁波的那则报道,就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有一位男士与确诊病人接触的时间,仅仅15秒!是发生在当地的菜场。而之所以他被感染的原因,就在于短短的接触,

15秒当中他没有带任何的防护措施,没戴口罩。关于这个事情也有很多的专家解读,大家一致认为虽然接触的时间短,但是他没有带任何的防护,而对方是后来确诊的病人,接触当时传播能力又比较强,所以很有可能当时一个喷嚏,他就被感染了。

最近也出现了很多的聚集性病例,比如在安徽6个同学聚会,6个人全部确诊;比如在福建,一个病人隐瞒了自己的病情,居然还参加了大型的宴会,现在导致有可能4000人被隔离观察;就在我们这边一个明显有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的病人,没有去医院就诊,在家依然参加聚会,结果他的家属现在已经确诊了有5位。

大家知道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不聚会的重要性,大家都有侥幸心理!认为我不可能是这个问题,认为他不可能是这个问题,大家都认为没问题,结果最后问题来了,被传染了!

●另外密闭的空间,很有可能存在感染的机会,为了防患于未然,尽量不去一些密闭空间,尤其是人群比较多的密闭空间!

总结

面对现在各种各样的信息大家多了解一些是有必要的,但是请大家不要恐慌

这个疾病是可以治疗的,现在已经有很多的治愈出院患者,在自媒体或者各大平台分享着他们的经验,我们完全可以从他们的经历当中学到一些东西来坚强我们的信心,来尽量避免被感染。

另外即使消息再多,我们是否发现,防控病毒最有效的措施,在疫情的最开始,专家们就已经告诉我们了,让我们少出门、戴口罩、让我们少聚集,而且一定要勤洗手,注意手卫生,注意自己居住空间的卫生和消毒!

毛主席诗词当中的两句非常适合现在的情况:“任他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大家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做好个人的防护,认认真真的打理好自己和家里的卫生环境,减少聚集的情况,不去密闭空间,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将会下降到最低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谢新辉,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吧,谢谢了!


想好好做医生的胖子


这次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家都会拿它跟2003年的非典去比较,疫情才发生一个多月,但是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人数就远远超过了整个非典时期确诊的病例数,而且这个确诊人数还在一天天上涨。事实告诉我们,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比于非典,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

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之前具有一个潜伏期。所谓的潜伏期就是指病毒从侵入人体至人体最早出现临床症状(发热、咳嗽、乏力等)的这段时间。潜伏期短的为3、5天,一般不超过14天,。在潜伏期内也同样具有传染性,这是这次疫情传播快、传播广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这次疫情防控的难点。在潜伏期内谁都不知道他感染了病毒,连病人他自己也不知道,所以很容易传染给身边他接触过的人。如果他发生了发烧、咳嗽等症状,我们还能提前采取防控措施,但是潜伏期内没有症状我们真的很难防。

虽说这个病毒传染性强、传播快,但是大家也不必要恐慌,这个病毒也是可防可控的。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防控这个病毒呢?

1.预防飞沫传播:这个病毒跟普通的流感病毒一样,都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病人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产生带有病毒的飞沫会随着空气传播给附近的人。预防飞沫传播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近人堆,你不跟人接触了,人家还怎么传染给你?钟南山呼吁大家春节期间多呆在家就是这个理。如果实在要出门怎么办?那只能戴口罩了,戴口罩能有效预防吸入被人产生的飞沫,从而起到隔绝病毒的作用。

2.预防接触传播:病毒除了能够通过飞沫传播,还能够通过接触传播,比如说带有病毒的飞沫飘到公共设施的物体上,其他人触摸到这些公共物体,如果未经洗手就触摸自己的眼、鼻、口就可能被感染病毒。预防病毒通过接触传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勤洗手,未经洗手尽量不要触摸自己的脸部,更不要吃东西。另外,最近有些人担心病毒会通过菜、肉传播,在这里吴医生告诉大家不要恐慌,只要经过清洗和烹饪,大家可以放心食用。

另外,这个病毒还可能通过气溶胶或者粪-口途径传播,但是这两个途径还没有被明确,目前肺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上面的两个,只要做好以上的预防措施,我们是完全可以预防这个病毒滴。

我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给大家传播健康知识的全科医生,关注我,您就拥有了一个家庭医生。如果觉得有用,可以转发给身边需要的朋友哦!

全科吴医生


国家卫健委称新型肺炎疫情传播速度较快,病毒传播力增强,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接下来的防治应该怎么做?

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多长?

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3~7天,最短的有1天发病,最长的不超过14天。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亦可通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

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具备传染性吗?

国家卫健委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从观察情况看潜伏期也具有传染性。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有哪些症状表现

感染人体后早期的症状就和一般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症状有类似的地方,主要的表现就是疲倦、乏力、肌肉酸痛,就像一般的感冒所引起的症状类似。也有少数病人会表现为胃肠道的反应,比如腹痛和腹泻。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会出现发烧的症状,很多病人会有38度以上的发热。另外还会出现呼吸道的症状就是咳嗽,咳嗽通常表现为干咳,就是咳嗽的时候没有痰。

随着症状的加重,病人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甚至会出现呼吸窘迫等严重的症状。进行影像学的检查会发现肺部有磨玻璃一样的肺间质的改变。表现严重的还会出现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凝血功能障碍和肾功能衰竭等等。

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措施

一、勤洗手

包括在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咳嗽或打喷嚏后;照护病人时;饭前便后;手脏时;在处理动物或动物排泄物后,立刻用肥皂、含有酒精的洗手液和清水洗手。

二、主动防护

在自己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袖口或屈肘将口鼻完全遮住,并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并洗手。易感人群应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减少接触病原风险。避免在未加防护情况下与病人密切接触,避免触摸其眼、口、鼻。同时注意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开窗通风,环境清洁。

三、避免密切接触

尽量避免在未加防护情况下与养殖或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避免与生病的动物和变质的肉接触;避免与生鲜市场里的流浪动物、垃圾废水接触。

四、良好安全的饮食习惯

将肉和蛋类彻底煮熟食用,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洗手,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

我是王药师,坚持用简单易懂的文字传播心脑血管疾病知识,为健康中国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留下一个赞吧!另外,如果您还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问题,欢迎留言,我们共同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