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孩子6歲識字3000,我家6歲識字200:讀書真是有天賦的?

一說到“南”這個字,你會想到什麼?“我太南了”、“東南西北中發白”,嗯,我也是這樣想的〜

但在央視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中有這樣一群孩子們他們聽到“南”會這樣說: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

在《中國詩詞大會》這檔節目中,孩子們一個比一個聰明,一個比一個優秀,他們從小飽讀詩書,他們從小知書達理、積極自信、往舞臺上一站,哪怕還沒開始比,他們就已經贏了。

一、他六歲,會背580多首詩詞,認識3000多個漢字

前段時間《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在央視一套播出了,除了大家在議論為什麼主持人董卿換成了龍洋外,還被一位出場不到5分鐘,就驚豔四座的小朋友給吸引了。

他叫王恆屹,來自山東青鳥,不到6歲就已認識三千多個字,背五百八十多首詩。

別人家孩子6歲識字3000,我家6歲識字200:讀書真是有天賦的?

正式參賽前主持人先對小恆屹來了一個小小的考驗,讓他根據姓氏說出相關詩詞。先從蒙曼老師的“蒙”字開始,小恆屹說這個其實我很好想,接著說了一句“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別人家孩子6歲識字3000,我家6歲識字200:讀書真是有天賦的?

隨後主持人增加了難度,讓後面的百人團來說姓氏,小恆屹又答了“大”、“向”、“李”、“周”等有關的詩詞,每一句都是信手拈來。

而在後面的正式比賽環節中,小恆屹更是出口成詩,在82秒內就說出了12個關鍵詞相關的詩句,相當於平均每6.8秒就完成一個,可見小恆屹識詞之廣泛。

其實,這次《中國詩詞大會》不是小恆屹第一次上舞臺,他在4歲時就參加過綜藝節目,能熟讀《千家詩》,而且不僅會背,還知其意

別人家孩子6歲識字3000,我家6歲識字200:讀書真是有天賦的?

問:《月下獨酌》當中的對影成三人指什麼?他答:指的是月亮、李白、李白的影子。

問:爆筆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屠蘇是什麼?他答:屠蘇酒

連撒貝寧都稱小恆屹是“最新一代的人工智能。”

小恆屹從一歲多開始就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奶奶說從小就給小恆屹讀詩詞,培養他的興趣,後來發現小恆屹記憶力很好,聽幾遍就記住了,所以會經常買一些詩詞卡、千家詩等教他讀。

很多人都說,羨慕小恆屹有個這麼優秀的奶奶,但我覺得除了奶奶的培養和輔導以外,小恆屹還有一個常人沒有的超強記憶力。

別人家孩子6歲識字3000,我家6歲識字200:讀書真是有天賦的?

二、你只知道別人家的孩子如此優秀,卻不知道讀書也是有天賦的

我一個朋友,看完《中國詩詞大會》後就特別焦慮,說你看小恆屹6歲就認識3000字了,我家孩子現在6歲連300字都不認識,和別人家的孩子一比我家孩子差太遠了,怎麼辦?

這個真沒法比,人家孩子是從小就喜歡詩詞,每次聽三四遍就已經記下了。而你家孩子呢,聽30遍,50遍,80遍都很難背下來,所以還是不要拿自家孩子的弱項和別家孩子的強項比較。

別人家孩子6歲識字3000,我家6歲識字200:讀書真是有天賦的?

可能有人會說小恆屹從小這麼優秀,一定是家人培養的好吧。

恆屹奶奶說從來沒要求過他讀詩背詩,只是順著孩子的興趣培養。他很喜歡中國傳統文化,也記的非常快,3歲就認識2000字了。

奶奶還說,恆屹的爸爸小時候記憶力也非常好,媽媽也是學霸。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王恆屹在這方面是有天賦的。

三、興趣+後天努力+天賦=神童

他叫鹿澤宇,不滿15週歲,是清華2019年本科最小新生,他幼兒園前就已識字3000多個,後來他從幼兒園直接跳到三年級,從三年級又跳到六年級,每次考試都是全班第一,人們都稱他為“神童”。

別人家孩子6歲識字3000,我家6歲識字200:讀書真是有天賦的?

鹿澤宇出身在很普通的家庭,他的父母在北京開了一家書店,從小他是跟著書藉一起成長的。由於從小識字超多,所以澤宇語文成績非常好,理解能力也快,順帶數學、英語等其它科目也學得非常快。

鹿澤宇是典型的學霸,他在學習方面就像開掛了一樣,一路都是綠色通道。比起努力,我相信他的天賦異稟。鹿澤宇也說過,雖然自己非常努力學習,但確實在理科上是有一定天賦的。

所以,家長們也不需要看到別人家孩子這麼優秀,就妄自菲薄覺得自己沒有教育好孩子,很多時候,除了興趣和後天努力外,天賦也是與結果密不可分的。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要說了,像我們這種沒天賦的孩子就註定失敗嗎?並不是!任何事情都是需要努力的,有天賦的孩子同樣需要努力才能換來結果,只是沒有天賦的孩子要比有天賦的孩子更加努力才行。

每個孩子都是有天賦,只是可能因為某些原因,沒有被開發出來,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善於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很多孩子可能在學習上沒有太大的天賦,但是他在唱歌、舞蹈、繪畫、算數、演講等等方面會有超出常人的天賦,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來加以培養,相信自己的孩子也會成為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